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1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2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3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4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历经三年多的修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前不久正式颁布。这次修订坚持了 2003 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修订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如何理解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核心素养” 概念?这一变化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认为,修订版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文素养”概念的补充和完善。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王云峰教授辨析了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概念,并对其建构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进行了深入阐释。本期推送王云峰教授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历经三年多的修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以下简称“2017 版课标”)正式颁布了。这次修订工作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总结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进行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和完善。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 2003 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来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2017 版课标使用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并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同时,还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我个人以为,2017 版课标的这一界定和说明,阐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文素养” 概念的补充和完善。这里结合自己在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的理解。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和说明在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作些辨析和说明。因为 2017 版课标中既使用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也出现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样一些概念。因此,有必要对这组相关概念的使用作些说明。第一,作为课程领域的术语,上述几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是有先后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是随着 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正式出现在课程文件中的。 “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是 2010 年之后,随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教育研究动态的介绍,逐渐出现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后又因 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公布,而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 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术语正式使用,则是源于 2017 版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第二,这组概念都由“素养”这一概念而来,其核心意涵是相关的,但涵盖的范围和使用的语境是有差别的。“素养” 是个普遍概念,指人通过修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而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人的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 核心素养” 。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课程概念,多用于指称通过学校课程教学所实现的教育目标和结果。在我国教育学的概念系统中, “学科”常常用来指称课程,主要是指学科课程;因此“ 学科”与“ 课程”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同义语。语文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门类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是因“ 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的使用而使用的。在此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统一使用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术语。2017 版课标前言中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这段话实际上从侧面解释了统一使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由,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把国家教育总目标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容的进一步学科化和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语文素养”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只不过使用时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例如,当评价一个人在语文方面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说“此人的语文素养很高” ,但不会说“此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很高”。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作为专门术语,我们可以使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来指称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结果,用以明确通过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虽然从 2001 年就开始使用“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但我们主要还是侧重对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在原有“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使用了课程标准研制中的统一概念来指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并从四个方面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作了说明,明确了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使得作为学校课程目标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具体化、结构化。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和说明在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作些辨析和说明。因为 2017 版课标中既使用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也出现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样一些概念。因此,有必要对这组相关概念的使用作些说明。第一,作为课程领域的术语,上述几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是有先后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是随着 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正式出现在课程文件中的。 “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是 2010 年之后,随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教育研究动态的介绍,逐渐出现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后又因 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公布,而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 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术语正式使用,则是源于 2017 版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第二,这组概念都由“素养”这一概念而来,其核心意涵是相关的,但涵盖的范围和使用的语境是有差别的。“素养” 是个普遍概念,指人通过修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而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人的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 核心素养” 。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课程概念,多用于指称通过学校课程教学所实现的教育目标和结果。在我国教育学的概念系统中, “学科”常常用来指称课程,主要是指学科课程;因此“ 学科”与“ 课程”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同义语。语文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门类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是因“ 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的使用而使用的。在此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统一使用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术语。2017 版课标前言中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这段话实际上从侧面解释了统一使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由,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把国家教育总目标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容的进一步学科化和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语文素养”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只不过使用时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例如,当评价一个人在语文方面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说“此人的语文素养很高” ,但不会说“此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很高”。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作为专门术语,我们可以使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来指称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结果,用以明确通过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虽然从 2001 年就开始使用“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但我们主要还是侧重对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在原有“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使用了课程标准研制中的统一概念来指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并从四个方面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作了说明,明确了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使得作为学校课程目标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具体化、结构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性特征2017 版课标在界定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时说,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这句话使用了三个短语来解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即“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与建构”“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三个方面,是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影响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意在说明语文素养的建构性特征。首先,我们来解释“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 “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用语言交流、用语言思考、用语言做事、用语言获得文化、用语言审美。之所以在课程标准中使用“实践” 这个概念,就是要强调,实践本身是人自觉自我的行为,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体现。人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改造着自身。语言实践是以语言为中介、以语言为工具的实践活动。在这类活动中,人不仅认识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语言的过程,发展自身的言语经验,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即使在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师要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必须以语言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提供必要的语文学习资源和有效的方法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其次,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使用“积累”和“建构” 这组概念,意在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核心机制。“建构” 一词的本义是建造一个结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使用“建构 ”这一概念来描述人的认知结构或经验结构的形成过程。其核心在于强调人的经验获得过程是主动的;并且,人所获得的新经验在与其既有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被不断地改组、重构,以形成新的经验结构。对语文学习来说,积累当然很重要,但积累不等于记忆;且我们说的积累,不仅包括平常说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包括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语文知识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类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它表征的是事实、概念、原理等,是关于“ 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和 “为什么 ”的知识;另一类知识被称作“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我们平时说的听说读写的方法和策略就是这类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上述两类知识的性质不同,存储和调用的方式也不同。陈述性知识是以“组块”方式存储的,可以被有意识地提取;而程序性知识的使用要与具体情景相联系,通常不能被有意识提取。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知识之间应形成联系,知识需要被结构化。听说读写方法和策略的掌握还需要与具体运用该类知识的情境相联系,脱离了运用情境,所谓的策略方法不仅不能被真正掌握,也失去了意义。同时,语文知识经验的结构化过程其实也是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是通过“同化”和“ 顺应”两种基本方式,去实现其语文经验结构的丰富和重组。当儿童能用现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被破坏,儿童就会修改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寻找新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经验的建构、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是如此。由于语文素养是一个多维的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