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流动人口社区治理_第1页
学位论文流动人口社区治理_第2页
学位论文流动人口社区治理_第3页
学位论文流动人口社区治理_第4页
学位论文流动人口社区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流动人口治理与服务一、流动人口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总体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仍参差不齐,导致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上的差距激发了人口流动的动力。20 世纪 90 年代是中国国内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 1993 年的 7000 万增加到2000 年的 1.4 亿,10 年内翻了一番。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 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 2.21 亿人,比 2000 年增长 82.89,其中外来流动人口有 476 万人,占 37.48。中国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解决就业问题。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 15 至 35 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 70%以上,他们中的多数人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家庭化趋势是人口流动的新特征。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为城市建筑、商业、饮食、环卫等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做出了贡献。农村劳动力在流入地务工经商获得的收入,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流动人口在务工经商的过程中,获得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为农村地区培养和储备了人才。二、流动人口的基本内涵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是两种相似但又有区别的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然都进行空间的位移,但迁移是在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的一种活动。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三、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一)生产技术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人口流动理论认为,人口流动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分工和生产社会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城乡社区之间流动。同时,根据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模型可知,农民就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乔根森模型说明农业剩余的越多,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就越大。用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观点来看就是,工农业生产率的同步增长和均衡发展是人口在城乡社区之间流动的重要条件。以上经济理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动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加速了我国城乡社区人口的流动。(二)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等贸易理论的视角来看人口流动,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流动,主要是基于地区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人口从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向资本或技术发达地区转移,是城市机制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表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合理增长。(三)地区收入差别的存在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较早提出了收入差距必然带来劳动力在地区和产业间转移的思想。托达罗模型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地区预期收入差别所作出的反映,人们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的预期收入最大化。从博加斯等人建立的自我选择模型可以看出,人口流动是人们基于地区的工资差别,根据对个人能力的可转移度所做出的自我选择的结果。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状况、历史因素等方面的差别导致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地区收入差别的存在,这势必导致城市经济中“理性人”从收入低的地区向收入高的地区流动。(四)个人或家庭因素影响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创始人斯塔克等认为,人口流动的动机不仅来自于地区收入差距,而且受到地区市场发育和制度安排、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地区收入差别缩小,在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仍会流动,甚至有一些人口流动是家庭集体行为。从舒尔茨“成本-效益”模型可以看出,人口流动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机会成本和对故土的依恋、寻找新工作的压力和紧张、对迁徙前景的担忧等心理成本迁移后个人收入的增加等综合权衡后作出的理性选择。从人口流动的实际状况来看,以上经济理论对我国人口流动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我国人口流动的确有一些是在个人或家庭的影响和干预下发生的。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后衍生的新问题(一)社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不准确 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地区,组织观念差,生活松散,常因流动性强、主动登记意识薄弱而游离于管理之外,公安机关往往无法准确、及时地掌握其信息。另一方面,暂住证管理滞后,起不到应有作用暂住证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暂住证的办理程序虽然得到简化,暂住证的办理主动性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加之施工单位人员进出频繁,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存在失控现象。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后, 早出晚归见不到人,加之出租房屋户人户分离,协管员排查时见不到人,登记核对、催办暂住证难。此外 ,流动人口办暂住证还出现急用急办、不用不办、不急缓办、办证拖拉等问题。传统暂住证的信息 承载量少,满足不了社会管理的需求,起不到应有作用。(二)社区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社区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难以与流入地居民享有平等就业权,最常见的就是某些地区私自制定各种限制流动人员的歧视制度,致使人员跨区流动就业成本高、信息闭塞、费时费力等;二是就业合法权益常受到侵害,如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用工不规范、工资水平偏低且拖欠等;三是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参保率低、工伤发生率高、享受不到公共服务等。就业问题比较棘手的原因,一方面是流动人口就业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另一方面是当事人受教育程度低、法治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三)社区流动人口的住房安全存在隐患流动人口的居住处所主要以单位内部和租赁房屋为主,其他还有工地现场、居民家中和旅馆,住在单位内部和工地现场的可以实行“谁用工谁主管”,住在旅馆和居民家中的也比较好管,而租住房屋的人员分布广、数量大,构成复杂,容易出现治安问题。很多出租房屋设备简陋,安全隐患严重。另外,租房者身份复杂、来历不明,房主对租房人不了解,只顾房价不讲安全,更不查验租房者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闲杂人员出出进进,为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藏身之地。“群租房”,也称“笼屋”,是指房主或“二房东”为实现房租最大化,改变房屋结构与平面布局,分割改建成若干小间,按间或床位出租给多人。由于租金便宜、入住方便,许多收入微薄的外来务工者、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就租一个床位或小房间,众多陌生人一起“蜗居”随着房租价格不断增加,群租现象逐渐增多,“80 平方米出租房住了 25 个人”、“群租房内刑事案件高发”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群租模式弊端很多,不但挤占小区公共资源,还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出租者擅改房屋设计、承重结构、水路线路,易引发房屋倒塌风险及消防安全隐患;小区群租者多为年轻人、打工者,生活不规律少节制,易生扰民现象;一些群租房交租即可入住,人员往来复杂,易带来偷盗、打架等治安问题。群租群居乱象频生,势必引发业主不满。(4)社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保障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撮新数据显示,2009 年流动人口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滴业医疗保险除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00%.487%.227%、65%.32%和 26%,仍有 39.0%的流动人口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五)社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问题由于各种繁琐的证件和手续难以办理,各种名目的收费难以负担,子女受教育后将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等原因,社区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流入城市社区的居民对子女入学问题望而生畏。一些流动人口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经济条件不好、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信息闭塞,使受教育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此外,社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此外,社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得不到社会的充分重视和关注,受社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渠道较少,特别是留守儿童因长期脱离父母监护而缺乏关爱,所就读的学校条件有限、教育管理不完善,很难接受到优质教育。(六)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成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区人口的大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之一,这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不可否认,流动人口的与日俱增,人员的大量流动对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流动人口的主体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人群,处于生育的高峰期,其大量而频繁的流动给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五、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社区为基本载体对流动人口进行社区服务管理,反映了对待流动人口基本态度和政策取向的基本转变。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最初是作为一种学术观点而出现的,此后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呼声,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六、完善社区流动人口的治理与服务(一)加强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我们要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掌握流动人口信息是人口管理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社区资源配置、工作方式、投资投入等均应根据流动人口信息而规划。人口信息网络的构建和完善,能够摸清社区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家底”,便于实施全面管理、动态管理。(二)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的就业保障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社区里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区建设中,要在流动人口中加强对本地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使其充分了解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了解参与当地社区保障的条件和程序,防范侵犯自己社会保障权益的事件发生,提高流动人口的参保意识和维权意识。要敦促驻区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社区各类组织当积极敦促驻区企业认真履行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的义务。在流动人口的就就业权益受到伤害时,要积极帮助社区流动人口进行维权。要帮助流动人口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积极与流动人口的雇佣方进行协商,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等。协助有关部门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完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行为。健全流动人口维权举报投诉制度,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流动人口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流动人口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三)保障社区内流动人口住房安全为了保障流动人口住房安全,要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出租的房屋,其建筑、消防设备、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规定;危险和违章建筑的房屋,不准出租。私有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或其他合法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薄,向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单位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单位介绍信,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经审核符合本规定出租条件的,由出租人向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4)完善社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五)要保障流动人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府要承担起流动人口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城市公办学校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流动人口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输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