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六朝史的研究_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六朝史的研究_第2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六朝史的研究_第3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六朝史的研究_第4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六朝史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六朝史的研究李天石 改革开放后的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江苏六朝史研究的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同全国一样,大批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学者释放出积蓄已久的学术能量,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论文。同时,1977 年恢复高考以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博士、硕士及中青年学者,亦成为研究的生力军,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敏锐,以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包括六朝史,取得一批富于新见的学术成果。下面我简要回顾一下江苏六朝史学者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各次会议上所发表论文的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是中国全国性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包括六朝史的学术组织,她于 1984 年11 月在四川成都成立,大体每三年在不同的地方召开一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议。其中,第三次年会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学会、江苏六朝史研究会、广西师大等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第四次年会是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六朝文化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第五次年会其中涉及六朝者如罗宗真从出土文物看三国东吴的经济发展 、张旭华南朝勋品制度试释 、何德章释荆州本为襄阳人 、孟聚魏晋南朝时期的何氏家族等都是研究六朝历史与文化的。第六次大会于 1998 年 9 月在南京举行,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学会与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等部门联合召集,这次会议有日本、韩国学者参加,是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是研究六朝文化(后面将详细介绍)。第七次会议主题是研究北朝,但亦有研究六朝的文章,如许辉的南北朝关系述论 、罗宗真六朝时期南北文化的交往等。二、江苏省及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近年的六朝史研究江苏省是六朝的重要区域,南京是六朝古都,加强六朝史研究是江苏地区学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1985 年 11 月,为协调与组织江苏及全国学者更好地研究六朝史,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各高校相关教师及文物、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起,在六朝古都南京成立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卞孝萱先生、第二任会长许辉先生、现任会长邱敏先生。2000 年 12 月,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我担任所长。2001 年,南京市政府、人大、省炎黄学会与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南京六朝史研究会,陈安吉先生担任会长,现任会长是(空) 。另外,南京大学亦成立有六朝研究室,由胡阿祥博士负责。下面我介绍一下以上机构开展六朝研究的情况。一、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的六朝史研究与成果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七年的历程。该会自成立以来,本着推进六朝历史文化研究的宗旨,积极组织、协调省内外史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一年举行一次学术活动。该会已形成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界特别是中国的六朝史研究的一支十分活跃和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近年以来,该会先后在卞孝萱教授和许辉研究员、邱敏教授为核心的理事会的领导下,更加扎实地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出版,学术交流也更注重实效,整个学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一)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的学术活动1、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国近年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学者重视与研究历史上中国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有关单位联合,举行了长江上、中、下游社会经济研究的三次会议及一次长江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总结性会议。1986 年 8 月,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武汉大学、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共同组织了“三九世纪长江中游社会经济研讨会” ,1987 年 11 月 20 日至 24 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共同发起,在中国的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长江下游三九世纪社会经济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的学者 70 余人,提交了学术论文 40 余篇。该次会议的中心主题是三九世纪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始赶上与超过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的重心开始南移。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不能把经济开发当成经济重心南移。1991 年 11 月,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 ,这次会议是在 80 年代以来,史学界逐渐兴起的区域性经济史研究热潮中,先后举行长江中、下、上游几次社会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力求开创对整个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考察和系统研究的新局面。来自京、津、沪、苏、浙、赣、鄂、粤、闽、川、陕、滇、内蒙等十余省市区的70 余名专家包括著名学者韩国磐、卞孝萱、万绳楠、简修炜、周伟洲等先生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长江流域 3-9 世纪的社会经济开发这一主题,集中对长江流域及各经济区域的综合研究、以及农业经济、手工业发展、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状况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许多规律可以探讨,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借鉴。今天,长江流域仍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区域,史学工作者要继承中国史学通古今之变、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真探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取得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良好效果。2005 年 11 月,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主办、南京晓庄学院协办的“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 20 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广州、上海、武汉、长春、马鞍山及江苏省内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出版社等各方代表 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教授、副会长刘驰研究员、副会长牟发松教授、秘书长梁满仓研究员代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对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表示祝贺、宣读贺信。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的最早创办者“七老”,即卞孝萱先生、许辉先生,、孟昭庚先生、蒋赞初先生、罗宗真先生、何荣昌先生、刘希为先生、梁白泉先生也悉数光临大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近 40 篇,前后召开了两场大会报告,二场小组讨论。学者们以六朝社会经济为中心,兼及六朝文化、考古、政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见解。2、对六朝军事史的研究1990 年 9 月 25 日至 28 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江西大学等部门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召开了“六朝军事与战争学术研讨会” 。各高校及科研单位 50 多人参加了会议,提交了 30 多篇论文,会议重点探讨了六朝的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军事战术与人物等,会议论文后在南京史地杂志上集中发表。3、对六朝文化史的研究近五年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以六朝文化史为研究重点,组织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并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1998 年 9 月 6 日至 10 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南京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联合,在中国南京,召开了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有一百多人,日本、韩国等国学者二十余人。提交论文六十余篇。会议的主题是六朝文化,这次会议是在南京召开的较大规模的专门研究六朝文化的学术会议。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此次会议的特点是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文物研究相结合。出土文献方面,由长沙文物工作队及北大罗新先生介绍了长沙走马楼新发现的吴国简牍,引起学者极大的兴趣(这点我下面介绍 )。文物方面,主要论文有谭跃 南京六朝文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回顾了南京六朝文物研究的四个阶段,即地面调查(2040 年代末)、科学发掘(5070 年代末)、基础研究活跃(8090 年末) 、专题研究(95 年以后) 四个阶段。李尉然南京都城建康发展概述一文认为,谈及六朝建康都城,人们往往以孙吴所立周二十里十九步为据,晋及南朝因之。他认为建康除天然屏障和重要道口所设篱门外,既无人工所筑土城,也无所谓砖城。对建康实录等文献所载隋平陈,建康城邑宫阙,并荡耕垦。不能错误理解。刘宗意六朝都城与台城位置考 ,认为六朝都城应在东吴所开三水道(潮沟、运渎、青溪)和淮水所圈范围内,使用相对度量法确定。除这次大规模学术会议以外,学会还开展了一系列中小型学术活动研讨六朝文化。如2001 年 11 月,在江苏省晓庄学院召开了“旅游产业与六朝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园林局、南京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与会学者八十多人,提交论文三十多篇。论文集目前正在出版之中。2001 年 10 月,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就六朝文化史的出版举行了六朝文化座谈会,与会的有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茅家琦及一批六朝史专家,除评价了六朝文化史一书外,学者们还就六朝历史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2003 年 11 月 27 日至 30 日,陈武帝的作用及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湖之滨的浙江长兴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浙江省社联、浙江省文物局主办,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协办,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 30 多位专家学者和当地研究陈武帝的专家共同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 25 篇,内容涉及陈武帝的生平、政绩、历史作用以及南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2004 年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1 日,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淮阴师范学院合办的 “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召开。此次会议收到论文或论文提要 30 余篇;没有提交论文或论文提要者,也多在大会发言或分组讨论中发表了见解。其间不仅多精义纷呈,而且有观点碰撞。会议回顾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走过的 19 年历程,总结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取得的成绩。会议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的六朝史研究局面渐大、成果日丰,这表现在诸多方面:各地相关学会与研究机构陆续成立;研究队伍年龄结构合理;高水平的研究论著不断涌现;六朝论文的刊发园地越来越多;一些代表性成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学界的肯定。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今后的任务在于:进一步拓宽加深六朝历史的研究,努力克服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联合周边省市,开展合作研究。把六朝研究的经世致用功能落到实处,注重可操作性。2008 年 6 月 14 日,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物局、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文物局和南京大学主办,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历史系协办,由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六朝建康都城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市中山宾馆召开, ,共同探讨六朝建康城的相关重大问题。(二) 江苏六朝研究会出版的研究成果近十余年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积极倡导、组织会员,扎扎实实地进行学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继 80 年代陆续出版的六朝史讲座 (南京教育学院学报专辑)、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出版) 以后,十多年来,除单篇论文以外,该会又相继推出一系列六朝史方面的著述:1、张承宗等著六朝史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出版)由该会顾问田泽滨、常务理事张承宗、何荣昌等先生主持编著,著名历史学家吴泽先生作序。在中国,以南方地区 3-6 世纪的六朝历史独立成篇,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专门著作,至今所见这是第一本。 六朝史以近 40 万字的篇幅,分述六朝历史的政治概况、地理沿革、土地关系、阶级结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官制兵制、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生活风貌等十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此时南方社会历史文化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考察和剖析,并力求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该书突出的一点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生活风貌三章的内容占到全书总篇幅的 35,构成全书重点。其中尤以“思想文化 ”一章为最重,约占全书20,可谓重点中之重点。此章以经学与玄学、佛教、道教、史学、文学与艺术五个方面,勾划出六朝思想文化领域的基本概况与特征,论述亦有深度。该书的这一特色,既反映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文化史、社会史研究的普遍重视,同时也符合六朝时期的历史特征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独特地位。2、许辉、蒋福亚主编 六朝经济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 年出版)六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和进步,是此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课题,历来为中国学术界所注重,也是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以来着重研讨交流的内容。但是,除去一些高质量的论文,以及某些专著于此或有论及,以往一直未出现对此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论述的专著。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许辉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蒋福亚教授担任主编的六朝经济史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空白。参与该书撰著的还有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其他成员。此书 32 万字,以“导论”发端,依次论及六朝经济区的开发、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地主阶级和依附民、户籍与田赋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与交通等各个侧面。作者力求对六朝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进行概括性的探索和总结,例如,第一章“六朝经济区的开发”中, “新经济区的出现”一节,在依次介绍巴蜀、江汉、三吴三大经济区以及豫章、岭南、闽江等初具规模的经济区域后,将六朝以前和六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若干特点:一是开发范围不断扩大;二是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三是上、中、下游的联系加强,逐渐向融合为一个整体发展。而这些特点的形成,又是以长江流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内在的互补性为基础的。作者指出:东晋南朝以来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联系的进一步密切,使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从而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步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经隋至唐后期,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由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长江下游要以长江中上游为腹地和依托,长江中上游则要下游的技术辐射和出海口,它们之间的依赖互补性进一步加强。六朝经济史一书对 3-6 世纪中国南方尤其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历程的考察,对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全面开发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把长江流域建成强大的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基地,具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该书是中国六朝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3、卞孝萱主编六朝史论集 ( 黄山书社 1993 年出版)该书是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一部论文集。该书主要汇集了该会会员在六朝史研究中未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中国史学界的前辈专家赐稿,使该文集熠然生辉,例如,韩国磐先生以骈文所撰略言六朝之盛 、缪钺先生撰赠人生可贵是真情读陶渊明 等文,皆寓有精意。文集共收录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开发、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文物古迹等方面的论文 30 余篇。其涵盖面之广、论述研讨之深,充分反映了江苏省史学工作者在六朝史领域学术研究的显著进展。4、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六朝文化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年出版)2001 年,江苏省出版了六朝文化史一书,这部书约一百万字,是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几十位学者合力完成的。其中既有历史学者,也有文物工作者。内容分为基础研究篇十章、应用开发篇七个专题,该书运用了大量的考古材料、方志、笔记等,并吸收天文、地理、建筑、艺术等多种成果,是目前比较全面研究六朝文化的著作,获省政府社科一等奖。5、卞孝萱主编的六朝丛书 六朝丛书是一个研究六朝的系列丛书,先后推出的有六朝思想史 、 六朝人生哲学 、 六朝园林 、 南朝史精语 、 南史札记(南京出版社 l992 年开始出版) 。该丛书是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以来一直大力倡导编纂的专注于南方的区域性断代丛书。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前会长、南京大学博士导师卞孝萱教授任该书主编,并撰写总序。原中国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组长已故的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为丛书题签。六朝丛书的编纂,立足南京,面向全国,依靠各方专家学者,组织广泛的社会力量,力求对六朝历史作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探讨和论述,丛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具体分为学术编、知识编、文献编三类。学术编主要是学术性较强的专著;知识编则是侧重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的作品;文献编是对六朝古籍图谱资料中价值较高而又罕见者进行整理。全书原定出 80 种。后由于出版方面的原因,总数减为 30 种,并改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首次推出的六朝思想史系由南京大学孙述圻教授撰著。全书 27 万字,计 12 章。作者由汉魏之际的社会思想的擅变流迁,进而论及六朝思想界的各主要侧面,诸如玄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中心命题的名教与自然之争:佛教的发展与主要流派;道教的改革;儒、释、道三教异同与论争:六朝精神和文艺、科学思想以及对封建专制君权的批判等等。作者认为,六朝社会的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传统纲常名教的冲击,学术上繁琐主义和谶纬神学桎梏的坠失,使六朝时代孕育出新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这一时代是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学术思想解放的时代,玄、佛、道、儒,各派蜂起,巨学大师,接踵而现,麈尾清谈,论辩诘难,著书立说,讲经弘道,给后世留下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值得认真总结。六朝人生哲学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卞敏撰,该书剖析了六朝这一“没有权威思想而又正在重建的时代” ,人们无拘无束地凭借着自己的个性、思想、学识来设计理想人格,选择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在迷惘与追求、困惑与探索相混杂的心态中,既有生的沉迷执着,又有死的超然入化;既有物质的享受满足,又有精神的自由消遥;既有醉生梦死、浑浑噩噩的颓唐蒙昧,又有忍辱而不失风度的放达;既有虚幻的仙佛世界,又有愤世嫉俗的现实批判;既有澄明恬谈的修身养性,又有返归自然、情然自乐的超然世外,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六朝人生哲学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六朝园林一书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江海学刊主编吴功正撰。该书对六朝时期园林演变的发展轨迹,园林文化一一审美意识的揭示,以及园林景观内部结构及其特征的呈现等几个层面进行探讨,力求为现代江南的园林建设提供文化美学的借鉴。六朝考古一书由南京博物院罗宗真研究员著。该书约 23 万字,分十章分别叙述了六朝城市遗址、青瓷窑址、陵墓和石刻、世族墓葬、墓葬遗物、佛教建筑、中外文化交流见证等。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六朝考古的力作。六朝民俗一书由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承宗先生主编。该书从饮食、服饰、居处、出行、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礼俗、节俗、姓氏等方面对六朝时期的民俗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勾勒。六朝都城系卢海鸣博士执笔,作者以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建康都城为考察对象,从宏观的角度着眼,微观的层面入手,对建康都城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再现了昔日建康的原貌,堪称是了解六朝古都南京的一部百科全书。六朝文化概论系由许辉先生和我主编。本书宏观、综合地研究六朝文化。内容包括六朝文化产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六朝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及六朝文化的主要内容等。六朝史学一书由南京晓庄学院教授、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邱敏先生所著。该书对六朝史学兴盛的原因与特征,以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见解;介绍了六朝六百三十种史书;评述了七部现存的六朝史学名著等内容。六朝文学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功正等所著。该书研究了六朝文学繁荣发展的社会背景、总体特征和基本历程,分别论述了诗歌、辞赋散文、小说、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作家作品及南北文学的不同特征及其互相融合的历史趋势六朝经学与玄学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田汉云所著。六朝时期,经学与玄学是当代时主流文化的两大体系,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是支配性的。它们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六朝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它们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经学还是玄学,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都有消极的一面。六朝科技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科技史专家周瀚光等主编。六朝艺术由六朝艺术研究专家林树中先生编著。该书分绘画艺术(上、下) 、书法艺术、陵墓艺术、宗教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园林艺术七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六朝时期绘画、书法、雕塑、乐舞和园林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和成就,希望读者诸君与笔者一道,共同走进六朝艺术的宫殿,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六朝宗教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许抗生等编著。在六朝时期,我国的道教和佛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可以与正统儒学相提并论的两大宗教。可见,六朝时期的发展在我国宗教思想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该书主要介绍了六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六朝文物由罗宗真、王志高所著。该书在考古学的视野下, 科学、系统、全面地描述和分析六朝文物, 确实为一部六朝考古学研究力作。六朝帝陵以石兽和砖画为中心一书由日本学者曾布川宽撰写、南京大学傅江博士翻译。以南朝帝陵的石兽和墓室砖画为题,在实地考察南京和丹电子表附近南朝帝陵的基础上,结合帝陵的比定,广征博引,对石兽和砖画进行样式学上的编年,并从图像学的角度缜密考证它们的名称表现内容,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前人的看法,对于六朝造型艺术的背景、特征及发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关于南朝帝陵石兽和砖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六朝家族由扬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永平博士所著。六朝时代,以侨、旧世族文化为中心,南北士族之间、寒门与高门之间、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都经历了深刻的融合,并逐步形成了新的江南文化,自南北朝后期特别是隋唐之际,随着南北统一的历史进程,南学北输,开创了中国文化史的又一新局面。可以说无论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考察,世家大族都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这一批六朝丛书中,文献编推出的是由邱敏教授点校整理的宋人洪迈所撰南朝史精语十卷,以及南京大学博士巩本栋点校的清人李慈铭的南史札记一卷。 南朝史精语的点校整理,以洪氏所据宋版南朝四史的引文,与目前为学术界人士普遍使用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南朝四史相比勘,列出互异之处数百条。其中多有可为中华书局四史点校本勘误之佐证者及可与其商榷者,更有可补中华书局本遗漏者。不仅如此,该书作者认为,宋代以前的史钞尤可宝贵,完全可以作为文献学研究,尤其是校勘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洪氏此书即为一证。 南朝史精语点校本的出版,有助于六朝史的研究。6、卞孝萱主编六朝文学丛书 由中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朝文学丛书,以六朝文学研究为主,内容力求比一般文学史更专一些、细一些、深入一些。该丛书现己出版了 8 种:即范子烨著世说新语研究 、赵以武阴铿与近体诗 、丁福林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 、王琳著六朝辞赋史 、王云路六朝诗歌语言研究 、罗国威著敦煌本研究 、程章灿著世族与六朝文学 、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等。详细内容不一一介绍。7、贺云翱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 文物出版社 2005 年版。作者在收集、查阅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南京地区出土的大量的六朝瓦当这一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的实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从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层面对六朝建康城的走向、城市布局、历史风貌等进行了探讨,力图对建康城的复原做出新的解释。全书分上、下两篇,并配有大量的插图。除上述各项集体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外,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的广大会员中还发表有不少论文和专著。例如该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蒋赞初教授在长期主持长江流域魏晋六朝考古和文物发掘的基础上,最近出版了 44 万字的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2000 年 10 月出版);该会常务理事、南京博物院罗宗真研究员主持编纂了 80 万字的江苏文物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 2001 年出版);南京博物馆李尉然研究员出版了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该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张承宗教授撰写了 50 万字的江南文化与经济生活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出版)。学会中不少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会员的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如学会副会长胡阿祥博士出版了近 40 万字的六朝疆域与政区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1 年出版),有相当的深度。二、南京六朝史研究会的六朝史研究与成果2001 年 8 月 31 日,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参加该会的主要成员是南京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约一百多人。一年来,该会先后举行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并出版了一些成果:l、2001 年 10 月 19 日,在南京召开了刘勰文心雕龙研讨会,30 位会员出席提交了 20 多篇论文,其中大会发言 6 篇。会上介绍了南京最新的发现,特别是关于刘勰所在定林寺的考古发现,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韩品峥提交的刘勰与定林寺考一文,列举了文献中出现的五处定林寺,即南京钟山上定林寺、南京钟山下定林寺、南京方山上定林寺、京口定林寺、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其中与刘勰相关的是南京钟山上定林寺。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则可能是刘勰晚年隐居故籍之寺院(这是中国唯一现存纪念刘勰的景物 )。2、举办了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通讯 ,每年出四期。3、下半年计划举行六朝文化与文物研讨会,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文物资料加强六朝 文化的研究。4、在出版成果方面,学会出版了一套由陈安吉主编的可爱的南京丛书。这套书虽是面向一般读者的,但其中不少内容涉及六朝历史与文化。如南京六朝石刻 、 南京文物等。三、南京师范大学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的六朝史研究2000 年 12 月,南京师范大学成立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参加人员有历史系、文博系、本校美术学院、文学院的十多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六人,副教授四人。研究所成立后,先后召开了一些学术会议,由于此前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新校区内发现了东晋名臣高崧家族墓群,高崧本人在晋书有传,其事迹在世说新语中亦有反映(我已完成一篇关于他的论文,不久将发表)。在墓中,发现了高崧墓志及大量精美的玉器,( 由周裕兴先生领队的该项发掘评为中国 1998 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估计该区域仍有大量六朝古墓,校方有意在该处建立博物馆。因而使我们的六朝文化研究与学校发展更密切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得到学校各方面更多的支持。研究成果方面,我们与南京博物院合作编辑出版了考古与文献研究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其中一部份论文是研究六朝的。陈传席先生出版了六朝画论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5 年), 六朝画家史料 (文物出版社),王青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宗教信仰(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 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以及翻译了日本著名六朝史学者川胜义雄的代表作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等。目前本研究所承担了一批有关六朝历史文化的项目,如江苏省“十五”重点规划项目:“六朝社会研究” 、省教委项目“六朝文化”等。一批研究生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有关六朝课题的研究,如:六朝都城建康的生态环境研究 、 六朝少儿研究 、 六朝老人研究等。三、当前中国六朝史研究的几个趋向中国的六朝史研究,近年有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一、从经济史和社会分期等传统课题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拓展,如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1978 年以前,中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历史集中于五个方面的问题( 人称五朵金花),六朝史的研究大体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从更宽阔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后,研究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史的论著大量增加。二、六朝文献的出土,丰富了六朝主要是东吴研究的史料。近年六朝文献的出土,以中国长沙走马楼的吴简最为知名。走马楼吴简自 1996 年发现,总数十多万片、两百余万字的五简成为古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评为中国当年重大考古发现。孙吴纪年简牍出土后,立即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发掘简报发表于文物1999 年第 5 期。1999 年第一批文献公布: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几年来,研究孙吴简牍的成果已有五十多篇。孙吴历史成为中国六朝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日本学者也成立了长沙三国吴简研究会,并己出版了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一书。初步估计,这批简牍内容大体分五类:1、券书类; 2、司法文书类;3、各类人名簿、民簿类;4、名刺、官刺类; 5、账簿类。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吴简本身的研究,即该批文物的来历,是有意存放,还是废弃? 是古井还是仓库 ? 2、对吴简的解读,文献公布后,学者们对其中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3、对田家莂的研究。主要讨论其性质、田家、复民、士的身份、佃田、租税、户调、田类名称等进行了研究。今后随着大批简牍的公布,孙吴史的研究将会有较大的突破。2001 年 8 月 16 日至 19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沙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举行了长沙三国吴简国际学术研讨会。有 170 人参加。近几年来,秦汉史和六朝史都对这批吴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3、 六朝考古的新成果使六朝史研究更加深入。近年中国六朝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特别是在中国南京,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馆近年进行了一系列较重大的六朝墓葬的发掘。如南京钟山六朝祭坛遗址的发现、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六朝帝王陵的考古(如对陈武帝万安陵的调查、陈文帝永宁陵的调查、梁临川王萧宏墓的调查、梁始兴王萧和墓、梁潘阳王萧恢墓的调查)、对栖霞山石窟寺、钟山寺庙遗址的调查,这些工作都促进了六朝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另外,在江南各省,近年都有一些六朝遗址、墓葬的发现。南京博物馆举办了“六朝风采”文物展,有较大影响。目前,中国一些文物单位正在贵国进行三国文物展。六朝考古的新成果使六朝史研究更加有吸引力,研究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4、历史研究包括六朝史研究日益与现实结合,受到中国上层与地方政府的重视。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近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一再强调,而在江苏,六朝史研究(以南京为中心)与吴文化研究(以苏州、无锡为中心) 、汉文化研究( 以刘邦家乡徐州为中心)一样,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方面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是要把江苏省建成文化大省,因此各级政府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远比过去大的投入。5、六朝史研究队伍日益年轻化、国际化。近年,在中国高校历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中选六朝史研究课题的不少。许多已取得突出的成绩。如南京大学卢海鸣博士对六朝都城的研究;南京大学胡阿祥博士对六朝历史地理的研究;南京大学陈章灿博士对六朝“赋”史的研究;扬州大学王永平博士对六朝士族的研究:南京大学代建平博士对六朝科技的研究;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对六朝人鬼信仰之研究,南京师大硕士研究生对世说新语的研究,大多己形成专著。以下部分是老师您补充的 2005 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论文。论著稍有欠缺;论文学生添加的大多为近几年江苏省学者在一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请老师酌情添加。2005 年六朝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目录:研究成果:(一) 、有关六朝史的研究论著颇丰。主要著作有:孙明君汉魏文学与政治 (商务印书馆) ,康中乾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 (人民出版社) ,王晓毅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中华书局) ,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 ),王家葵陶弘景丛考 (齐鲁书社)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 (巴蜀书社) ,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许福谦南北朝二史八书疑年录 (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李万生南北史拾遗 (三秦出版社) 、高敏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高敏南北史掇琐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高敏魏晋南北朝史发微 (中华书局) ,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 (三联书店) ,罗维明中古墓志语词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 (文物出版社),王永平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 ,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吴简研讨班吴简研究 (一) ,李文才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 (商务印书馆)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永平孙吴文化 (南京出版社) ,张学锋、傅江东晋文化 (南京出版社) ,胡阿祥宋书州郡志汇释 (安徽教育出版社) 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 (海南出版社) ,胡阿祥主编的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中国农业出版社,成林、程章灿南朝文化上(南京出版社) ,李天石、来琳玲南朝文化下(南京出版社)等。邵雍冶山存稿 。邱敏六朝文史论丛 (南京出版社) 六朝史学文献学论丛 (南京出版社)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张金龙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下,中华书局),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略论稿 (中州古籍出版社),陶新华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管理制度研究(巴蜀书社) ,魏明孔 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高敏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华书局) 和中华古史求索集 (中华书局)、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