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登飞来峰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登飞来峰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登飞来峰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登飞来峰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2,知诗人,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3,二、题解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4,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5,飞来峰简介,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6,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7,节奏的划分,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8,明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应天塔, 听说鸡鸣时分站在塔上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 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顶,站得高自然看得远。,.,9,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10,读诗句 悟诗情,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1,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千寻”,用夸张手法,正面表明塔高。用“见日升”,侧面衬托塔高。 2、“鸡鸣见日升”不仅写出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象征着诗人的美好前程。,古诗赏析,.,12,浮云”二字,既是是写眼前景色,又暗喻当时的保守势力。现在常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3,4、如何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5、你从这两句诗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14,6、意境相同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5,7、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16,本诗小结,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峰上塔,居高临下,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在生发议论。诗的前两句,描写立足点之高。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诗的后两句,寓理于景(议论而不离写景),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从这首登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瞻远瞩,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17,王安石的其他诗篇,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8,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9,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20,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 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