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焦作护理学校 李爱国,.,2,关于细胞,细胞 (cell):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3,关于细胞,脑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肌细胞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4,CONTENTS,目录,.,5,细胞膜,脂质双层-头端亲水。磷酸和碱基是极性基团;尾端疏水。长烃链是非极性基团。这种排列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膜蛋白质-整合蛋白(贯穿全层或镶嵌其中,作为离子通道、载体和离子泵) 。表面蛋白(附着于膜的外或内表面 ) 糖链外露-作为细胞的标志(如ABO血型)。有些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能特异地与激素、递质等结合。,.,6,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7,单纯扩散,特点: A.顺浓差或电位差扩散 B.不消耗能量(ATP)影响扩散的因素 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类激素 等少数几种。,.,8,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差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离子物质(Na、K、Ca、Cl), 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9,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10,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 1、顺浓差或电位差; 不耗能(ATP) 2、具有选择性(起帮助作用的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Na通道、K通道、Ca通道、Cl通道); 3、通道功能可变性,(即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1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12,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 顺浓差或电位差;不耗能(ATP) 特异性(物质不同载体不同) 饱和性(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 竟争性(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13,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特点 : 逆电-化学梯度进行(泵的转运) ; 需耗能(ATP),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14,出胞与入胞,出胞: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细胞把大分子或团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激素、神经递质、消化液的分泌。,.,15,出胞与入胞,入胞: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吞噬=转运物质为固体;吞饮=转运物质为液体。,.,16,受体与配体,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选择性的与激素等化学物质相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包括膜受体、胞浆受体、核受体。配体: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药物等。,.,17,受体,.,18,受体,.,19,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电变化称为生物电。,.,20,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2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22,静息电位,膜内外电位差为90mV,即膜外为0,膜内为-90mV。几个重要名词: ( 1)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电位内负外正的状态。 (2)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少 (-70-50mV表示兴奋)。 (3)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 (-70-90mV表示抑制) (4)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5)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 0位线以上的部分(+30-+35)。 (6)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进一步变为正值 ( 膜内为-膜外为+, 变为膜内为+膜外为- )。,.,23,静息电位,机制-离子的跨膜转运(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K+iK+o301.30倍的浓差推动力促使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的动力),.,24,静息电位,(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离子具有选择性的通透,对其他离子不通透或甚少。(产生静息电位的条件-钾外流)通透性:K+ Cl- Na+ A- + -,.,25,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引起离子流动,造成膜外的正电荷流入膜内,形成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是兴奋。,.,26,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上升支产生机制(Na+内流):1、膜内.外存在Na+ 浓度差:Na+i : Na+O 112.2、静息时膜外为+膜内为- 以上是促使Na+内流的两个动力。3、膜受到刺激产生去极化,达到阈电位,Na+通道开放,Na+大量快速内流,暴发AP的上升支.,.,27,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下降支产生机制(K+外流):1、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2、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3、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4、 Na+i、K+O激活Na+K+泵5、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28,动作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的传导不衰减式传导,不因距离增大而幅度减小。 双向性传导 具有“全或无” 现象:即同一细胞上的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29,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运动-骨骼肌心脏跳动-心肌胃痛-平滑肌,.,30,肌细胞的收缩功能,.,31,肌细胞的收缩功能,.,32,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肌肉的收缩是肌纤维中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并非肌丝本身的长度的缩短或卷曲。,.,3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3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35,肌细胞的收缩功能,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产生动作电位,.,36,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影响N-M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1)阻断ACh受体:箭毒和银环蛇毒,肌松剂(卡肌宁)。 (2)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3)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受体),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通道)。 (4)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37,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维持人体姿势。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移动物体,完成做功。,.,38,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前负荷 后负荷肌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调节和影响肌缩效应内在特性的因素: 许多神经递质、体液物质、病理因素和药物。如:甲状腺素和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力。老年人因心肌肌球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ATP酶活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39,思考题,1以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AO2和CO2B氨基酸 C脂肪D蛋白质2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静息电位增大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3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 )A横管B纵管C三联体D横桥4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40,思考题,5动作电位下降支 K+外流是通过( )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D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6以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AO2B葡萄糖C蛋白质D脂肪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化产生的机制是( )AK+外流BK+内流CNa+内流DNa+外流,.,41,低血钙性抽搐,低血钙性抽搐系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而导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最终以全身横纹肌,平滑肌不同程度的痉挛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 细胞的兴奋性取决于其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差值,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将会导致阈电位向静息电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