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营养膳食消化吸收PPT课件_第1页
0-3岁婴幼儿营养膳食消化吸收PPT课件_第2页
0-3岁婴幼儿营养膳食消化吸收PPT课件_第3页
0-3岁婴幼儿营养膳食消化吸收PPT课件_第4页
0-3岁婴幼儿营养膳食消化吸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营养膳食,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营养对婴幼儿重要性,婴儿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亦是预防成年慢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保证。由于婴儿期的生长极为迅速,对营养素的需要很高,因此,如何科学喂养,确保婴儿的生长发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幼儿期由婴儿食品逐步过渡到摄取普通食物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而同时又是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需要对他们的食物营养给予特别照顾。,第一讲 消化与吸收,第一节:认识消化系统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第一节 认识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及以上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口腔内有上、下颌牙,是人体最硬的器官。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3岁初出全,共20个,6岁开始先后自然脱落,病逐渐长出第二组牙(恒牙)替换全部乳牙,恒牙共32个。舌位于空腔底部,具有协助咀嚼、吞咽,辅助发音和感受味觉的功能。,唾液腺,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咽,咽是一个垂直的肌性管道,略呈漏斗形,前后略扁。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食管,食管是一前后扁窄的肌性长管,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喉,向下通过膈肌进入腹腔,与胃的贲门连接,全长约25厘米。食管全长有3处狭窄,分别距切牙15厘米、25厘米和40厘米。狭窄部位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胃,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缘为凹缘,较短,朝右上方称胃小弯,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胃与食管连接处的入口称贲门,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出口称幽门,幽门处的环行肌特别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幽门部和胃体。,胃腺,胃腺包括贲门腺、泌酸腺和幽门腺。幽门部的胃腺由粘液细胞组成,能分泌碱性粘液,其中不含消化酶。泌酸腺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还能产生“内因子”一种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颈粘液细胞,能分泌粘夜。,幽门腺,泌酸腺,贲门腺,小肠,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上端起自胃的幽门,下端与盲肠相连,成人的小肠全长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紧贴腹后壁,长约25cm,呈“C”行,包绕胰头。空肠和回肠迂曲盘旋于腹腔中下部,借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二者间无明显界限。空肠比回肠的管径大,管壁厚,粘膜环状皱壁和绒毛结构较多。,大肠,大肠是消化道的末段,长约1.5m,起自右髂窝,止于肛门,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肠腺,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即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十二指肠腺分布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中,分泌碱性液体,内含粘蛋白,因而粘稠度很高。肠腺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内,其分泌液是小肠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胰腺,胰腺是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腺体。胰腺的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的胰液,经胰腺导管排入十二指肠。胰液具有很强的消化力,在食物消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肝细胞不断分泌胆汁,经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在非消化期,肝胆汁大部分流入胆囊贮存,在消化期,胆汁可直接由肝脏以及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过程,共同将食物分成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通过吸收其精华,最后将糟粕排出体外。 消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进的过程。另一种是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的各种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密切配合。,口腔内消化,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通过咀嚼运动被磨碎,由大变小,被唾液湿润形成食团便于吞咽,同时由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食物中淀粉开始分解。虽然食物在口腔内停留很短暂,只有15-20秒,但却能引起整个消化系统改变,为依次接收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做好准备。,咀嚼及吞咽,咀嚼的作用是利用牙齿将食物切割、磨碎;在舌的帮助下,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以利于吞咽;并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有助于化学消化。此外,咀嚼运动还能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为随后的消化过程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吞咽是指食物由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性动作。根据食物通过的部位,可将吞咽过程分为三段: 第一阶段:食团由口腔到咽。 第二阶段:食团由咽进入食管上端,约需0.1秒。当食团刺激了软腭部的感受器时,引起一系列肌肉的反射性收缩,而引起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压,封闭鼻咽通路;声带内收,喉头上升并向前紧贴会咽,封闭咽与气管的通道;喉头前移,食管上括约肌舒张,使咽与食管的通道开放,食团由咽被推入食管。 第三个阶段:食团沿食管下行至胃。,唾液及其作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体,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水分占99%,还有少量有机物和无机盐。有机物主要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等,无机物有钠、钾、钙、硫酸盐、氨和一些气体分子。,1.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使其便于吞咽,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2.对清洁和保持口腔卫生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3.唾液还有促进生长、利于伤口愈合的作用。4.唾液可用于血型鉴定。5.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胃内消化,食物入胃后暂时储存,在此期间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食物通过胃的机械性消化形成食糜;通过胃的化学性消化,使蛋白质初步分解;此后,食糜借助于胃的运动被逐步排入十二指肠。,胃的运动,胃的运动形式:1.容受性舒张:正常成人空腹时胃的容量仅为50ml,进餐后可达1.0-2.0L,结果使胃能够接受吞咽入胃的大量食物,而胃内压则无显著升高。其生理意义是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2.紧张性收缩:其生理意义在于使胃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状,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糜中。 空胃尤其显著,又称饥饿收缩。,3.蠕动: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每分钟3次。意义: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有可搅拌和粉碎食物,推动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移行。,胃的运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胃的排空:食物在胃内与消化液混合后形成食糜,随胃的运动,将胃内食糜排向十二指肠称为胃排空。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即有少量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食物最慢。对于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2.胃排空的控制:1)胃内的食物促进胃排空: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胃运动加强时,胃内压力增大,促进胃排空。2)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食糜中的酸、脂肪、高渗及扩张刺激,可兴奋十二指肠壁上的相应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此反射称为肠胃反射。,胃的运动,另一方面,食糜中的酸和脂肪还可以刺激十二指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它们经血液循环到达胃后,还可以抑制胃的运动,这些激素称为肠抑胃素。3.呕吐:是将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呕吐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性反射,它可把胃内有害的物质排出以免对人体造成损害。,胃液及其作用,胃液是无色透明呈酸性的液体(pH胃0.9-1.5),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1.盐酸:也称胃酸,有泌酸腺区的壁细胞分泌。,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同时还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2)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3)盐酸随食糜排入小肠后,可间接地引起胰液、胆汁和小长夜的分泌。4)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但盐酸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蚀作用,是溃疡病的发病原因之一。,胃液及其作用,2.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并分泌。它本身无活性,进入胃后在盐酸的作用下,它被水解掉一个水分子的肽链,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作用: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其作用的最适pH胃2.2-3.5,随着pH的升高,活性逐步降低,当pH超过5时,将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胃液及其作用,3.粘液:粘液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化学成分为糖蛋白。作用: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厚约500m的凝胶层,起润滑食物和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其能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共同构成所谓“粘液HCO3-屏障”。胃粘膜表面的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不但能避免H+对胃粘膜的直接侵蚀,而且可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从而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在胃粘膜保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促进小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维生素吸收障碍,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小肠内消化,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即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小肠内消化是最重要的阶段。在小肠内,食糜通过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及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转变成可吸收的物质。小肠的运动还可以使食糜与肠粘膜广泛接触,以利于消化产物的吸收,同时将食糜从小肠上段推向下段。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基本完成,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随食物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为3-8小时。,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能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维持肠腔内一定的压力,也是小肠进行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2.分节运动:是以小肠壁环行肌的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3.蠕动:一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动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分节运动生理意义:1)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2)增加小肠粘膜与食糜的接触,并不断挤压肠壁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促进吸收。3)由于分节运动存在着由上至下的活动梯度,因此对食糜也有较弱的推动作用。,胰液及其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胃7.8-8.4。成人每天分泌量为1-2L。胰液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成分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其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 有机物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即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胃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均不具活性,只有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一蛋白酶原被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而糜蛋白酶原则由胰蛋白酶激活为糜蛋白酶。两种酶都能分解蛋白质,二者共同作用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更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胆汁及其作用,胆汁是一种苦味的液体,肝胆汁为金黄色,pH为7.4,胆囊胆汁为深棕色,pH为6.8.成人每日分泌量为0.8-1.0L,其中除水分外,还有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黏蛋白、胆色素和无机盐,但无消化酶。,胆汁的作用:1)激活胰脂肪酶。2)与脂肪酸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其吸收。3)促进脂容性维生素的吸收。4)与胆固醇、卵磷脂一起乳化脂肪。5)利胆作用:胆盐通过肠-肝循环,到达肝细胞后,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胆盐经肝细胞分泌,经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后,其中大部分经由回肠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运送到肝,故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小肠液及其作用,小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pH为7.1,渗透压接近于血浆。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0L,含有无机盐、粘蛋白和肠致活酶。,小肠液作用:1)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2)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利于蛋白质消化。3)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吸收。据研究:在肠上皮细胞内还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肽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对小肠内消化不起作用,对吸收入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消化不完全的产物再继续进行消化。,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形式1.袋状往返运动:由环形肌不规律地收缩所引起,常见于空腹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把内容物缓慢推进到下一肠段的运动。3.蠕动: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大肠还有一种收缩力强,行进很快,且传播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它开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蠕动常见于进食后,可能是由于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所引起。,大肠的运动,排便 排入大肠的内容物可在大肠内停留10小时以上,水和无机盐被吸收 ,食物残渣和部分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大肠内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粪便。正常人的直肠中平时没有粪便。一旦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就会引起排便反射。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若经常有意识地抑制排便,会逐渐使直肠壁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内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他们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由口腔入胃,最后到达肠。细菌分解糖和脂肪,其产物有乳酸、醋酸、二氧化碳、沼气、脂肪酸、甘油、胆碱等,这一过程称为发酵。细菌分解蛋白质,称为腐败,其产物有胨、氨基酸、硫化氢、氨、组胺、吲哚等。消化不良及便秘时,有毒物质增多。,大肠液及其作用,大肠的分泌物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其pH为8.3-8.4,有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但分解作用不大。主要作用在于其中的黏液蛋白,它能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和润滑粪便。,吸收是指食物的消化产物、无机盐、水分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口腔和食管没有吸收能力。胃仅能吸收少量的水、乙醇及某些药物。小肠则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绝大部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主要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盐类。,吸收的部位及机制,小肠吸收有利条件: 成人的小肠约为4-5米,它的粘膜有许多环形皱褶,皱褶上拥有大量的绒毛,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顶端又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面积达到200m2以上。 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适于吸收的小分子。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大约3-8小时,使营养物质有足够时间被吸收。,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的吸收,小肠粘膜仅能吸收单糖,吸收途径是血液。单糖主要是葡萄糖,约80%以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形式吸收。葡萄糖的吸收是逆浓度差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其能量来自钠泵,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经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小肠吸收氨基酸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少量的食物蛋白质也可完整地进入血液。例如母亲初乳中含有一些蛋白质抗体,可被婴儿完整地吸收而进入血液,这可提高婴儿对病原体的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完整蛋白质的吸收越来越少。 外来蛋白质吸收入血后,会引起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如果以后又有同样蛋白质被吸收,将会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过敏症状。,脂肪的吸收,在肠腔内,食物中的脂肪被胰脂肪酶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胆固醇在其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游离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及胆固醇均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脂肪吸收有血液和淋巴液两种途径,因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很多,所以脂肪的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a短链脂肪可直接从细胞内扩散到组织间液中,再扩散入血。b长链脂肪在肠上皮细胞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以出胞的方式进入细胞间隙,再扩散入淋巴液。,无机盐的吸收,1.钠和负离子:钠的吸收与钠泵有关,通过主动吸收来完成。人每天摄入的钠和消化腺分泌的钠有95%-99%被吸收入血。另外由于钠泵活动产生的电位差,可促使肠腔内负离子Cl-和HCO3-向细胞内转移而被动吸收。2.铁:食物中的铁大部分是三价的高铁,需还原为亚铁后,方被吸收。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进入细胞的内的铁,一部分从细胞膜以主动形式进入血液,其余则与胞内的铁蛋白结合,留在细胞内不被吸收,以防铁过量吸收。3.钙:食物中的钙只有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钙的吸收部位在小肠上段,十二指肠吸收钙的能力最强。钙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过程,通过钙泵活动主动转运入血。,水的吸收,机体每日从外界摄取的1.5-2.0L的液体,消化液每日约分泌6-8L的消化液,两者达8-10L左右 ,随粪便排出的仅为0.1-.02L。其余经过消化道的几乎全部被吸收。在消化道各段内水分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可使人体丢失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导致人体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扩散的形式在小肠上段诶吸收,但维生素B12必须与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能在回肠被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VA、VD、VE和V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它们先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通过小肠粘膜表面的静水层进入细胞,然后与胆盐分离,再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第三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腔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婴儿口底浅,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