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预防PPT课件_第1页
中毒预防PPT课件_第2页
中毒预防PPT课件_第3页
中毒预防PPT课件_第4页
中毒预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业毒物,工业毒物及其毒性 空气中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制定和应用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 个人防护措施,1,1.相关概念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即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现象即急性职业中毒。,一 工业毒物及其毒性,2,2.毒物分类 按物理形态分,A. 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B. 蒸气(vapor)液态蒸发、固态升华而成的气体。C. 烟(smoke)烟尘、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 粒,直径小于0.1m。D. 粉尘(dust)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 0.1m。E. 雾(fog)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 或液体喷洒而致,如漆雾。,3,2.毒物分类 按化学类属分,无机毒物(金属、金属盐、酸、碱、气体等)有机毒物(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4,2.毒物分类 按作用性质分,刺激性毒物 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的统称,常见的有氯、氨、二氧化硫等。窒息性毒物 或取代空气中的氧而致缺氧窒息,如二氧化碳等;或进入机体血液或组织产生化学作用而影响对氧的输送而窒息,如一氧化碳等。麻醉性毒物 对人体有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蒸气或炔类,如苯、汽油、丙酮、醇类等。全身性毒物 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5,3.毒性的评价指标,毒性目前通常用实验动物的死亡数来表示,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A.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B.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6,3.毒性的评价指标,C.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即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D.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7,4.单位,剂量的单位通常用毒物的毫克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表示,即mg/Kg。浓度通常用1m3或1L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或克数表示,即mg/m3,g/m3,mg/L。对于气态毒物的浓度,有时用一百万份空气容积中某一毒物所占容积的份数(106)表示ppm。,8,1,二 空气中毒物最高容许浓度,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10,11,说明,表中最高允许浓度是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应超过的数值。工作地点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和操作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如整个车间均为工作地点。有(皮)标记者是指毒物除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12,应用最高允许浓度的注意事项,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工人在车间内慢性中毒的标准,不能用作急性中毒的衡量尺度;车间空气毒物浓度必须反复测定后作出评价;对易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除含量要控制在低于最高容许浓度外,还应加强皮肤防护;,13,当存在两种或以上的毒物时,应考虑联合作用;注:车间存在多种毒物时评价计算式: C1/M1+ C2/M2 + + Cn/Mn 1 式中:C1、C2 、Cn 各物质的实际浓度; M1、M2 、Mn 各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当值大于1时,超过最高容许浓度。,14,1,三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15,1.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经呼吸道进入(2)经皮肤进入(3)经消化道进入,16,(1)经呼吸道进入,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17,(2)经皮肤进入,皮肤吸收毒物的途径:表皮屏障、毛囊和汗腺导管。能够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有:溶于脂或类脂质的物质,如苯能与皮肤脂酸根结合的物质,如汞及汞盐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18,(3)经消化道进入,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或误服毒物,或发生事故时喷入口腔所致。通过食物途径,19,2.中毒的类型及表现,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突发的病变;慢性中毒低浓度毒物长时间不断进入人体逐渐引发的病变;,20,中毒表现 a,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候群乏力,疲劳,记忆力减退多发性神经炎手脚发麻,动作不灵活,铅、铊、CS2、砷中毒性脑病头痛、呕吐、昏迷神经症状狂躁、欣快、忧郁、消沉,21,中毒表现 b,血液和造血系统血细胞减少慢性苯中毒、放射血红蛋白变性苯胺、一氧化碳中毒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急性砷化氢中毒,22,中毒表现 c,呼吸系统窒息CO、氰化氢、硫化氢、有机磷中毒性水肿氮氧化物、光气中毒性气管炎、肺炎汽油等支气管炎哮喘苯二胺、乙二胺等肺纤维化微粒滞留肺部,如铍,23,中毒表现 d,消化系统直接刺激、腐蚀胃黏膜产生绞痛、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肾脏系统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浮肿、急性肾衰竭皮肤由于刺激和变态反应可发生搔痒、刺痛、潮红等各种皮炎和湿疹。,24,1,四 个人防护措施,25,1.皮肤防护,主要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皮肤被污染后,必须采用不同的清洗剂立即清洗。,26,2.呼吸防护,过滤式防毒呼吸器过滤式防毒呼吸器主要有过虑防毒面具和过滤防毒口罩。它们的一个主要部件是一个面具或口罩,后面接一个滤毒罐。它们的净化过程是先将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粉尘等物质阻止在滤网外,过滤后的有毒气体再经过滤毒罐进行化学或物理吸附(吸收)。隔离式呼吸器所谓“隔离式”是指供气系统和现场空气隔绝,27,28,29,1,五 工业中预防毒物的方法,30,预防技术措施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工业生产中,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如无苯涂料、无铅涂料、无汞仪表等,31,预防技术措施 2,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32,预防技术措施 3,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在工业生产中,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出料、存放等,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外逸,毒化环境。为了控制有毒物质,使其不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33,预防技术措施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的危害。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如农药厂将全乳剂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稻瘟净等采用集中管理、自动控制。,34,治理技术措施 1,对于逸出的有毒气体、蒸气或气溶胶,要采用通风排毒的方法收集或稀释。将通风技术应用于防毒,以排风为主。通风排毒可分为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两种。,35,治理技术措施 2,净化回收 对于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止环境污染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净化回收,就是把有毒物质予以处理或回收,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一个重要方面。,36,1,六、化学危险品伤害急救,37,迅速将伤员救离现场,搬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紧身衣服和腰带,以利呼吸畅通,使毒物尽快排出,有条件时可接氧气。同时要保暖、静卧、并密切观察伤者病情的变化。,1、气体中毒,38,应迅速除去伤者北污染的衣服、鞋袜,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一般不能少于15-20分钟),也可用“中和剂”(弱酸 醋,弱碱性溶液 小苏打)清洗。对一些能和水发生反应的物质,应先用棉花、布和纸吸除后,再用水冲洗,以免加重损伤。,2、毒物灼伤,39,首先要催吐。若伤者神志清醒,能配合时,可先设法引吐。即用手指、鸡毛、压舌板或筷子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引起呕吐,然后给患者饮温水300-500毫升,反复进行引吐,直到吐出物已是清水为止。,3、口服非腐蚀性毒物,40,严重中毒昏迷不醒时,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要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迅速送就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在送医院途中,要坚持进行抢救,密切注意伤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等情况。,41,4、毒气泄漏场所,若在毒气泄露现场,应立即穿戴防护服装,并检查防毒面具等有没有什么漏洞,能否起到防护作用。如果没有佩戴防护服装或防毒面具时(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在有毒品危险的场所工作的),就应该尽快用衣服、帽子、口罩等,保护自己的眼、鼻、口腔,防止毒气摄入。,当毒气泄露发生时,若没有穿戴防护服,决不能进入事故现场救人。,42,当毒气泄露量很大,而又无法采取措施防止泄露时,特别是在通风条件差、较封闭的场所,在场人员应迅速逃离毒气泄露场所。,不要慌乱,不要拥挤,要听从指挥,特别是人员较多时,更不能慌乱,也不要大喊大叫,要镇静、沉着,又秩序地撤离。,撤离时要弄清楚毒气的流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而要逆向逃离。,逃离泄露区后,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毒治疗。,44,1,七、常见化学中毒与急救,45,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2毫克3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1小时,称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之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出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氯气中毒,46,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可减轻氯气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处理方法,47,注意: 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48,结束,49,碱烧伤,可使组织细胞脱水与皂化脂肪,碱离子与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可穿透到深部组织。因此,如果早期处理不及时,创面可继续扩大或加深,并引起疼痛,苛性硷烧伤创面,早期潮红或有小水疱,一般均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往往经久不愈。,50,处理方法,其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及时流动冷水冲洗 冲洗时间要长,有人主张冲洗24小时,不主张用中和剂 深度创面亦应早期切痂。误服苛性碱后禁忌洗胃、催吐 以防胃与食道穿孔,可用小剂量橄榄油、5%醋酸或食用醋 柠檬汁口服。对坏死组织自然脱落形成肉芽创面者,在肉芽创面上以1%枸橼酸溶液湿敷24小时可降低pH 提高植皮成活率。,51,酸烧伤,常见的为硫酸 盐酸、硝酸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 石炭酸、草酸等。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 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 ,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 硫酸、盐酸 、硝酸烧伤发生率较高,占酸烧伤的80.6%。硫酸烧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者为黄色;硝酸者为黄棕色 ;此外,颜色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关系,潮红色最浅 ,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酸烧伤后 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浓度烧伤,52,处理方法,其处理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如确定为度,迟早切痂植皮。吸入性损伤按其常规处理。吞食强酸后,可口服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豆浆、镁乳等。禁忌洗胃或用催吐剂,切忌使用耐火酸氢钠,以免产所 造成胃肠穿孔。可口服强的松,以减少纤性药物 。,53,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遇空气燃烧可致伤外,还由于磷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对细胞有脱水和夺氧作用。五氧化二磷遇水后生成磷酸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热使创面继续加深,磷蒸气吸入可引起吸入性损伤,磷及磷化物经创面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54,磷系原生质毒,能抑制细胞的氧化过程。磷吸收后在肝、肾组织中含量较多 易引起肝、肾等脏器的广泛损害。磷烧伤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 头晕、乏力、恶心 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肝肿大 肝区痛,黄疸,少尿或无尿 尿中有蛋白和管型。由于吸入性损伤及磷中毒可引起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 肺部闻及干湿罗音,重者可出现肺功能不全及ARDS,胸片提示间质性肺水肿 支气管肺炎。部分病人可有低钙、高磷血症 心律紊乱、精神症状及脑水肿等。磷烧伤创面多较深 可伤及骨骼,创面呈棕褐色,度创面暴露时可呈青铜色或黑色,55,磷烧伤后 应立即扑灭火焰、脱去污染的衣服,创面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 仔细清除创面上的磷颗粒,避免与空气接触。若一时无大量清水 可用湿布覆盖创面。为避免吸入性损伤,病人及救护者应用湿的手帕或口罩掩护口鼻 病人入院后,用1%硫酸铜清洗,形成黑色磷化铜 便于清除,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注意硫酸铜的用量以及创面不发生白烟为度,56,磷烧伤后均应注意保护内脏功能,给予高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早期输液量应偏多,早给碱性药,早给利尿药 给予能量保剂应用等。早期应用钙剂可避免发生磷中毒,已发生磷中毒者应用钙剂后 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磷的排泄,并促进受伤脏器的恢复,57,氰化物烧伤及合并中毒,氰化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 后者变称腈类化合物。氰化物进入体内后,氰离子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