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小抄_第1页
教育心理专题小抄_第2页
教育心理专题小抄_第3页
教育心理专题小抄_第4页
教育心理专题小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 B顺应 )。 2著名的 “三山实验”揭示了( C自我中心性 )。 3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 B布鲁纳 )提出来的。 4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C阶段 3 )。 5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 表示( A无条件刺激 )。 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 条线段,结果表明(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 7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 ( B.托尔曼 )。 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 “休眠”着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 3 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质的差异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B顺序分数 )。2、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 亲密无间 和 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2.巴甫洛夫把_语言_命名为第二信号,只有人拥有第二信号系统。 13.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是 准备律、 练习律和 效果律。 14.命题由 论点 和 联系 两个成分构成。 15.“正态分布”又称_正态(或者答钟型)_曲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_标准差_。 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16 分) 16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17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8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19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四、筒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从以下 4 个题中任选 3 个完成) 20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答: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 1.5 分) ;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 分) ; (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 分) ;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 分) ;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2分) 。 21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1)学习与表现(2 分)是两回事(2 分) ; (2)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2 分) ,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2 分) 。 22.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答: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2 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 2 分)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2 分) 。所谓“建构性的提取” ,其实就是推理(2 分) 。 23.简述 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 (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 分) (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 (2 分) (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 (2 分) (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2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24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1 分) ,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面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 分) 。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1 分) ,学校教育又从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 分) 。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 分) 。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 分) 。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 3 方面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1 分),于是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2 分) 。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1 分) ,因此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2 分) 。学校通过义务教育(1 分)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2 分) 。例如我国政府动员全民力量兴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小儿童少年教育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举 1 例可以补前面缺的 1 分,前面不缺的不加分)。 25.试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 分) (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 ,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 (3 分) (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 ,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 (3 分)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3 分) 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2 分) 。 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逻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 (2 分) 一、 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所有的卵子都不带 Y 染色体 B有的精子带 Y 染色体 C所有的卵子都带 X 染色体 D所有的精子都带 Y 染色体 2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 C斯腾 )的代表性观点。 3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C阶段 3 ) 。 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B华生 )做的。 5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 6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D自行派生新命题)。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 8如果测验题目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A正态分布)。 9 “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 ”这个说法将表现出(CJ 一型分布) 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 B顺序分数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是(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 ;(2)第二阶段是(平行游戏);(3)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2巴甫洛夫把(语言)命名为第二信号。 13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连续性)方面和(相对)大小。 14.人的特质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行为特质的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心理)特质。 15.B_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16 分) 16.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7.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18.潜在学习是指在行为不表现的同时,心里却“悄悄地” 、 “偷偷地”学会了。 19.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四、简答题(从以下 4 个题中任选 3 个题完成,每题 8 分,共 24 分) 20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 分) ,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3 分) ;(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 分) 21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 (1)命题激活与扩散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它而不是遏止它。 (3 分) (2)如果教师决心利用它,那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即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思想活跃起来。 (3 分) (3)自发的激活扩散过程将使老师能从一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学生。 (2 分) 22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 分) 。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 (3 分) 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3 分) 23.简述 A 类教学内容的特点。(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 (2 分) (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 的特点。 (2 分) (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 (2 分)(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2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24.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 4个阶段。 (1 分) (1)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久性”的认识。(2 分) (2)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恒”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 。 (2 分) (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算上。 (2 分) (4)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 、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 、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 ,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一检验思维。 (2 分)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有意独立于学校教学来考察儿童的认知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要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那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般基础。即使对于“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校教学计划而言,皮亚杰理论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照。 (2 分) 第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虽然使用了一组带有生物学色彩的术语,却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启发性思想体系。因此从皮亚杰理论出发,教师可以得到很多更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帮助,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的实质含义。 (2 分) 第三,即使就具体学科而言,比如小学的算术或数学教学,皮亚杰理论也有重要的根本性启发作用。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的种种活动都同数学(算术、代数、几何)观念的形成有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中是最值得钻研皮亚杰理论的。 (2 分)25论述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答: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当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3 分) 。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1 分) 。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首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3 分) ;(2) 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 分) ;(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3 分) 。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2 分) 。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 DNA )。 2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B布鲁纳 )的观点。 3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 C紊乱型 )。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B华生 )做的。 5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 条线段,结果表明(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这是对( C固定时距强化 )的描述。 7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 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 )。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9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D一致性效度好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12.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 。社会交往(认知发展) 13. -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14.桑代克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即 (尝试一错误) ”。 15桑代克的练习律又称作(重复)律。 16.意象的物理模拟性典型地表现为(心理旋转)和(意象扫描) 。 17.产生式的两个成分是(条件)和(行动) 。 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16 分) 18.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19.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 ,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 。20.知识的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1 “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 、 “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 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四、简答题(从以下 4 个题中任选 3 个题完成,每题 8 分,共 24 分) 22.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伺与异。 答:同,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 分) 。异,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 分)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3 分) 。 23.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答:(1)方便(2 分) ;(2) 安全(2 分) ;(3)传递(2 分);(4)灵活(2 分) 。 24.简述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答: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 (2 分) (2)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2 分) (3)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2 分)于是要注意两点: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千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1 分)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 (1 分) 25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 答:(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的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 分) (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的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2 分) (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 (2 分) (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2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26试比较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映不同的对象。 (3 分)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3 分) (1)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 (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2 分) (3)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 (2 分) (4)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 ,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 。 (3 分)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3 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1 分) ,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2 分) 。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1 分) ,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1 分) 。教师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1 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1 分) 。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 分) ,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1 分) ,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1 分) ,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分),而且中是少数(1 分) 。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A同化 )。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 ,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 5 “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 C固定时距强化 )。 6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 C柯勒 )做的。 7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D自行派生新命题)。 9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 10.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A质的差异)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色体。 12.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 表示(无条件刺激) 。 1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 14.下图的 A 表示(短时或工作记忆) ;B 表示(长时记忆) 。 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 (2 分) 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 (2 分) (2)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 (2 分)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1 分) (3)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 (2 分)于是要注意两点: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千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2 分) 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 (2 分) 2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3 分)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它比较适合于图象、图片和图形资料。 (1 分) (2)相继呈现,它最适用于音乐和语言教学中的听、读训练部分。 (1 分)(3)同时一相继结合法,它可以适用于语文学习。 (1 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2 分)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 (1 分)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工夫去讲解之。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 (3 分)所以从实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3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 C23 条 )染色体。 2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 B布鲁纳 )提出来的。 3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C阶段3 )。 4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A 巴甫洛夫)的研究。 5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 条线段,结果表明(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 6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自行派生新命题)。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该是( 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和一个“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相反 )。9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B34. 13% )人口。 10.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B正偏态分布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 ,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2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托尔曼) 。 3命题由(论点)和 (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4陈述性知识学习分知识的(获得)和(提取)两个方面。5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 ,另一是(合成) 。 6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 ,另一维是(可把握性) 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16 分) 1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2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3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四、简答题(每小题 8 分,从以下 4个小题中任选 3 个小题完成,共 24 分) 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答:第一种是动作表征,它的方式是肢体的实用动作。 (2 分) 第二种是映像表征,它的方式是知觉或意象。 (2 分) 第三种是符号表征,它的方式是证词或其他符号,最容易理解。 (2 分) 上述三种表征方式或能力在一般成年人那里是同时具备的,可是在儿童那里却是先后顺序发展起来的。 (2 分) 2试描述两种期望的转化。答:期望分为两种,对象一对象期望和行为一结局期望。 (2 分)两种期望可以转化。 (2 分)一方面,个体形成了特定的对象一对象期望后,如果觉得自已可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会操控之,并期望另一个对象会出现,这就转化为行为一结局期望了。 (2 分)另一方面,行一结局期望也可转化为对象对象期望,这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心里” “看” ,放在头脑里想,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利于形成行为一结局期望。(2 分) 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 答:(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2 分) (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 (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2 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2 分) 4简述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点和不足。 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 (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 (2 分) (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 。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 ,而行动成分很“专门” 。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_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 、“专家”的特征。(3 分)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流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 ,流为“僵化” ,出现“定势效应” 。 (3 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2 分)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 (2 分)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照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 (3 分)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 (3 分)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 ,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 (3 分)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2 分) 2试论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答: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教学就应该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发生。 (1 分) 促进精制与组织的手段很多,基本做法有: (1)意象指导。 (1.5 分)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 (2 分) (2)类比指导。(1.5 分)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村料,类比是管用的。 (2 分) (3)精制指导。 (1.5 分)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 (2 分) (4)促进组织。 (1.5 分)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 (2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如果有酒窝是显性特征,无酒窝是隐性特征,那么(Dww )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无酒窝。 2更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B布鲁纳 )的观点。 3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C 紊乱型 )。 4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 C维果茨基 )提出来的。5 “功亏一篑” , “前功尽弃” 。这是描述(A固定比率 )强化。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和一个论点)。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9.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 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B顺序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 教育心理专题教材中的一幅绘画表明西方直到(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 1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同化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13. -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14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 (那么)。 15在社会学习理论中, “社会”一词的基本义是(交际人际交往) 16.浮想联翩可以用命题的(激活一扩散)来解释。 17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 ,另一是(合成) 。 18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正态分布的左右 3S 范围里有(99 .86)%的人口。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16 分) 19.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0.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或者说“换位思考” 。 21对象一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22.命题的抽象性,是指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 五、论述题(共 30分) |2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15 分)1 28论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15 分) 四、简答题(共 24 分) 23.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 (8 分) 答:(1) 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 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 ,(1 分) (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2 分)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2 分) (5)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2 分) 24.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 (8 分) 答:(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的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 分) (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的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2 分) (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2 分) (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 (2 分) 25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8分) 答: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 分) 。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 (3 分)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3 分) 26.简述 A 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8 分)(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 (2 分) (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 (2 分)(3) 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 (2 分) (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2 分) 五、论述题(共 30 分) 2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15 分) 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5 分) 。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5 分) 。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2 分) 。 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1 分) ,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1 分) 。另一方面,消退过程中的“自发恢复”现象给我们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1 分) ,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1 分) 。这样,当学生真的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1 分) ,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1 分) 。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2 分) 。28论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15 分) 答: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 分) (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 ,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 (2 分)(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 ,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2 分) 。测验里的同一题型可以考察陈述性知识,也可以考察程序性知识,考察陈述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再认和回忆性的,而侧重于考察程序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应用规则的。 (2 分) 相互支持: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 分)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1 分) 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 (2 分)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逻辑推理和想像结合起来,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 (2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 C23 条 )染色体。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A同化 )。 3皮亚杰把(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4 “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 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 )做的。 6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班杜拉 )。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自行派生新命题 )。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 “是样例” ,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9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局限在( A质的差异 )。 10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 B3413 )人口。 二、填空题(每空 l 分,共 10 分) 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同化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 (量)的变化。 3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 (第一信号)的系统。 4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 ,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 5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 , (那么)。 6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7在陈述 C 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16 分) 1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之总称。 2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3命题网络的形成是指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4A 一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四、简答题(从四个题中任选三个题完成。共 24 分) 1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8 分) 答:同,两种游戏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 分) 。异,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 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 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3 分)。 2简述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要点。(8 分)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 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 分) (3)后继尝试会去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 分)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 分)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2 分) 3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8 分) 答:一种是直接提取(1 分),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1 分) ;另一种建构性提取(1 分),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1 分)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具备 (2 分)。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1 分) 。所谓“建构性的提取 ”,其实就是推理(1 分)。 4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8 分) 答:(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25 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25 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3 分) 五、论述题( 共 30 分) 1试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15 分)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达到的水平(1分)即和经过成人或教师的“ 点拨”或“扶助”(1 分)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1 分) ,前二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作业(1 分)。 “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说法就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1 分)。因此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很多儿童在成人或更加训练有素的同龄人帮助下,能够完成不能独立应付的作业(2 分)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学观。后者讲究作业难易适中(1 分) ,学生独立完成(1 分),因此学生的学习仍然局限在实际达到的水平之内(1 分) 。但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针对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而教,重视教学发展学生的潜能(1 分)。 于是,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 (1 分),于是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1 分) 。 为落实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应该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它们稍微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形成冲突(1 分) ,以激励学生寻求教师的指点,开展同伴讨论,在相互合作中完成这样的作业(1 分)。 2请你对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进行比较。(15 分)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3 分 )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3 分) (1)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2 分) (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2 分 ) (3)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2 分)(4)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 ,而辨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