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_第1页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_第2页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_第3页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_第4页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的现代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五味的现代研究: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 、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 、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 、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 、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 、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 、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特点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第五章 解表药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 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 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 4、解热 5、抗病原体 6、镇咳,祛痰 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 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8、升高血压 9 抗炎、抗过敏【现代应用】1 感冒 2 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3 低血压状态 4 鼻塞 5 肾炎,水肿。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2柴胡【药理作用】1.解热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 4、调节免疫功能 5、镇静、抗惊厥、镇痛、镇咳 6、保肝利胆 7、降血脂 8、抗肿瘤【现代应用】升高体温、肝炎、咳嗽、流行性腮腺炎综上所述,柴胡的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是其和解表里功效的药效学基础;保肝、利胆、降脂、镇静、镇痛等作用与其疏肝解郁功效有关;而其对内脏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可能与其升举阳气功效有关。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挥发油和多糖。葛根【药理作用】1、解热 葛根所含黄酮类物质是其解热作用的成分。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压;改善脑循环 3、提高学习记忆 4 其他药理作用 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过敏性介质释放【现代应用】:感冒、发热、头痛、项背强痛。高血压病、冠心痛,心绞痛、偏头痛。第六章 清热药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五类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2.抗毒素 3.抗炎 4.解热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保肝利胆 5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作用黄连【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 2、抗细菌毒素 3、抗炎 4、增强免疫 5、解热 6、对心血管影响:抗心律失常;对心肌收缩力影响;降低血压 7、抑制血小板凝集 8 降血糖 9 对消化系统影响: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10、其他作用:抗肿瘤、调节血脂、对组织代谢的影响、中枢抑制、镇静作用。【现代应用】:消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黄芩【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 2 抗炎 3 对免疫系统影响 4 解热 5 保肝利胆 6 镇静 7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8 抗氧自由基损伤 9 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疾病青蒿功效:清热解毒,除蒸,截疟【药理作用】1、抗疟原虫 2 抗血吸虫 3 抗病原体 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 解热镇痛抗炎 6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现代应用】:疟疾;慢性支气管炎;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高热苦参【 药理作用】 l 抗病原体 2 抗炎 3 抗过敏 、平喘 4 抗肿瘤 5 升高白细胞 6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正性肌力、负性频率作用;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现代应用】感染性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心律失常、白细胞减少症、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支气管炎第七章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主要药理作用如下:1 泻下作用 2 利尿作用 3 抗病原体 4、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 大黄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药理作用】1 泻下 2 保肝、利胆 3 保护胃黏膜 4 抑制胰酶活性 5 利尿改善肾功能 6 抗病原体 7、对血液系统影响:止血、改善血液流变性 8、其他作用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现代应用】便秘、急腹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第八章 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分类: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药理作用。1 抗炎: 2 镇痛 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青风藤【药理作用】1 抗炎 2 免疫抑制 3 镇痛 4 其他:镇痛和抗惊厥、降压、抗心律失常3【现代应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心律失常雷公藤【药理作用】1、免疫抑制 2、抗炎 3、抗肿瘤 4、抗生育 5、改善血液流变性【现代应用】类风湿关节炎、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皮肤疾病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促进消化液分泌: 3.抗溃疡 4.抗病原体厚朴【药理作用】1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 促进消化液分泌 3 抗溃疡 4 保肝 5 抗菌抗病毒 6.其他药理作用:中枢性肌松作用、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抗脑缺血作用【现代应用】细菌性痢疾、肌强直苍术【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抗溃疡 3、保肝 4、抗菌 5 其他作用:对血糖影响、抗炎【现代应用】腹泻、空气消毒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1、利尿 2、利胆保肝 3、调节血脂、抗脂肪肝 4、抗病原体 5 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茯苓【药理作用】1 利尿 免疫调节 3 保肝 4 抗肿瘤 5、其他作用:抗溃疡、抗中毒性耳损害、抗炎【现代应用】:水肿、婴幼儿腹泻、肿瘤、泽泻【药理作用】利尿、抗实验性肾结石、抗炎、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现代应用:肾性水肿,高脂血症第十一章 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强心 2 抗心肌缺血 3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 4 抗休克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促进消化、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抗溃疡3)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 4).抗炎、镇痛 综上所述,温里药的强心、升高血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增强交感一肾上腺系统的功能等作用是其补火助阳、温里祛寒的药理学基础。而抗溃疡、增强胃肠功能、调节胃肠运动、抗腹泻和抗炎、镇痛等又是其温中止痛的药理学基础;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凝血等又是其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同时还有解热、镇静、抗菌、抗氧化等作用,与其功效也有一定联系。附 子【药理作用】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扩血管调节血压、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 2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3 抗炎镇痛 4 局麻作用【现代应用】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偏头痛综上所述,附子回阳救逆,补阳助火功效主要与其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抗寒冷等作用相关;逐风寒湿邪又与抗炎,镇痛、抗寒冷、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相关。附子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至于附子增强免疫功能,对阴虚、阳虚动物模型的影响等其他作用,既与附子温补肾阳功效有一定的关系,又是现代研究的进展。【不良反应】附子为毒性较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 0.2mg 即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 。附子经过炮制,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毒性也明显降低。第十二章 理气药凡以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气逆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1、对胃肠道的作用:兴奋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 2、对消化液及胆汁的分泌作用 3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4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综上所述,理气药抑制胃肠运动是其降逆、止吐、止泻、镇痛的药理作用基础,其兴奋胃肠运动是消除胀满的药理4作用基础,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降逆止喘的药理作用基础。静脉注射产生的升压抗休克作用,则是理气药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枳实与枳壳【药理作用】1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2 抗胃溃疡 3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现代应用】休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消化不良、肠梗阻以及手术后腹气胀 综上所述,枳实、枳壳调节胃肠平滑肌、兴奋及抑制子宫、抗溃疡、镇痛作用与其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化痰散痞功效密切相关;其强心,升压作用是现代研究的新进展。香 附 【药理作用】1 松弛平滑肌 2 利胆 3 雌激素样作用 4 解热、镇痛、抗炎【现代应用】月经不调及痛经,胃炎和胃肠绞痛第十三章 消食药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消食药。1.助消化作用 2.调节胃肠运动 。综上所述,与消食药消食化滞、促进消化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助消化、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山楂【药理作用】1 助消化 2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3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强心、降压【现代应用】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第十四章 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纤溶酶活性、降低血粘度2.改善微循环 改善微血流: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改善微血管形态:缓解微血管痉挛,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淤滞和汇集,微血管径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3.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器官血流量:扩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4 保护血管内皮系统功能 5 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减轻组织过氧化损伤 6 抑制组织异常增生丹 参【药理作用】1 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2 改善微循环 3 改善血流动力学 4 抗心肌缺血 5 抗脑缺血损伤 6 抗肝损伤 7 改善肾功能 8 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现代应用】冠心病;缺血性中风;肝炎;肾衰、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延胡索【药理作用】止痛;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脑缺血损伤;抗溃疡【现代应用】各种疼痛、失眠、溃疡病银杏叶第十五章 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1、收缩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2 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3 增强血小板功能 4 促进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系统 三 七【药理作用】1 对血液系统影响:止血、抗血栓、2 促进造血 3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脑缺血 4 抗炎 5 对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6 看氧化、延缓衰老作用7 抗肿瘤作用 8 保肝 9 对物质代谢作用: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血脂的影响;对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影响【现代应用】多种组织出血症;冠心病;脑血栓及颅脑外伤;高血脂症;慢性肝炎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以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止咳、平喘药。作用:祛痰止咳平喘苦杏仁【药理作用】1 祛痰镇咳平喘 2 增强免疫 3 抗肿瘤 4 抗炎镇痛 5 保肝【现代应用】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咳血、癌症、润肠通便第十七章 安神药5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安神药。1. 镇静催眠 2.抗惊厥 酸枣仁【药理作用】1 镇静催眠 2 抗惊厥镇痛 3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现代应用】:神经衰弱失眠,早搏综上所述,与酸枣仁的补肝、宁心功效及主治心悸失眠、惊悸多梦、体虚诸症相关的药理作用是镇静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酸枣仁黄酮、酸枣仁皂苷、酸枣仁油。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1.镇静、抗惊厥 2.降压 3.抗血栓 4.解热、镇痛 综上所述,与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镇静、抗惊厥、解热、镇痛、降压、抗血栓等作用。天 麻【药理作用】1 镇静 2 抗惊厥 3 保护脑神经细胞 4 抗眩晕 5 改善记忆,延缓衰老 6 扩张血管降压 7 对心脏的作用 8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现代应用:神经衰弱,眩晕,癫痫,惊厥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老年痴呆,高学压钩 藤【药理作用】降压、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对心脏的影响、解痉现代应用:高血压和惊痫综上所述,与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降压、镇静等,主要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以及对心脏等作用,则是钓藤功效的现代研究进展。第十九章 开窍药几以苏醒神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抗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学习记忆;对中枢兴奋和抑制的影响 2 抗心肌缺血 3 抗炎麝 香【药理作用】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抗脑缺血;改善学习记忆;对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影响 2 抑制血小板聚集 3 抗炎现代应用:冠心病心绞痛;中枢性昏迷;咽喉肿痛外伤综上所述,与麝香开窍醒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抗脑损伤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的调节。与麝香活血通经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酶作用。麝香的抗炎作用是其消肿止痛功效的药理学基础。而对血压、心脏等作用则是麝香药理作用研究的现代进展。麝香酮、多肽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不良反应麝香对离体心肌细胞自主节律有抑制作用。麝香酮长毒实验证明能使肝脾肿大 肝功严重损伤者慎用。第二十章 补虚药凡能补充物质,增强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益药或补养药。1 改善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 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的功能;增强下丘脑 -垂体-性腺内分泌轴的功能;增强下丘脑- 垂体-甲状腺内分泌轴的功能 4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调节核酸或蛋白质的代谢;调节血糖代谢;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能力代谢 5 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6 增强某些器官和组织系统的功能人 参【药理作用】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调节兴奋与抑制作用;改善学习记忆;对脑内物质代谢的影响;增加脑学流量、改善脑能量代谢 2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对荷瘤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对血管及血压的影响;抗休克作用4 对造血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5 对内分泌系统影响 6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调节血糖;降血脂;促进蛋白质合成 7 抗肿瘤作用 8 延缓衰老的作用 9 增强应激能力【现代应用】休克、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脂血症、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糖尿病、肿瘤6不良反应:中枢兴奋、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毒症状、性早熟、出血 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黄 芪【药理作用】1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促进免疫因子生成;提高体液免疫;提高细胞免疫;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2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心脏影响;对血压和血管的作用;抗病毒性心肌炎 3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对血液系统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4 对消化系统作用:抗溃疡;保肝 5 清楚自由基、延缓衰老 6 利尿改善肾功能 7 对神经系统作用 8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9 抗病毒 10 抗肿瘤作用【现代应用】病毒性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消化系统疾病综上所述,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甘 草【药理作用】1 对消化系统作用:抗溃疡、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保肝 2 镇咳祛痰 3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4 抗心律失常 5 解毒作用 6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7 抗炎作用 8 抗病毒作用【现代应用】细化性溃疡;肝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