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年度卫生服务的工作计划_第1页
市卫生局年度卫生服务的工作计划_第2页
市卫生局年度卫生服务的工作计划_第3页
市卫生局年度卫生服务的工作计划_第4页
市卫生局年度卫生服务的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卫生局年度卫生服务工作计划xx 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扩充资源,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一、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全市参合率保持在 99%左右。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 390 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为 320 元,个人缴费不低于 70 元。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全面实施重大疾病治疗保障工作,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推行支付方式改革,从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单病种付费入手,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支付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认真落实新农合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的筹集、存储、拨付、使用、内控等环节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监督评价和考核体系,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新农合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1、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文件要求,一是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县为单位,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推进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人事关系收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工作;二是完善激励分配机制。针对实施绩效工资后基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做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提高激励效果。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以及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一是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年活动。重点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依法严格准入,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探索开展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定期检查、部门管理、社会监督等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社区卫生健康发展。三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坚持贴近群众、上门服务等特色,扎实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密切居民与社区医生的联系。四是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由“松散型”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进度,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建立乡村分工协作机制和合作共赢机制。同时,按照省上要求,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3、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考核和用药行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供应保障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综合补偿长效机制。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等投入,建立健全村卫生所多渠道补偿制度等。(三)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 XX 市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促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转变,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努力推进 XX 市第一医院开展以“医药分开”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平移转化。同时,继续探索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格局。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能力(一)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一是继续实施十二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保量、提质、增效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二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做好各项补助测算,合理确定服务补助水平。三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督导考核和规范培训。加强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将其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作为拔付项目经费的依据。(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和职业病,加强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重大疾病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职责。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慢性病治疗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医防结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慢病防治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依托市第一医院等市直医疗单位,做好区域性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为 100%。继续完善“一案三制”建设,落实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工作,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扎实提升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处置能力。(三)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继续推进餐饮业、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百千万示范工程,深化小餐饮整规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 “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监督检查。加强涉及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卫生监督能力。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四)加强妇幼卫生及血液安全管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新生儿救护分中心、儿童医疗救治分中心建设。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力度,实施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措施,努力控制妇幼卫生主要健康指标。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和全市血液管理“三统一” ,保证临床用血 100%来自无偿献血,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一)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人才、技术、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并以项目为重点,不断扩充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认真落实“扩大全省医疗资源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补助项目,加强市(县)医疗机构薄弱学科建设,加快推进省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取 xx 年全市医疗机构新增床位 张以上。继续推进 XX 市第一医院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建设。(二)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一是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 、 “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抓好便民惠民服务的落实。继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推进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强医疗安全监管。继续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巩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果,坚决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开展医疗质控督导,切实发挥市级质控中心的作用。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此为依托,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三是开展医院评价评审。对二级以上医院每年进行一次的医院评审或评价活动,采取评审和评价相结合,促进医院规范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落实中医药政策措施,加强指导和监督,推动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任务的实现。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并重,加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做好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泛开展中医中药文化科普和普法宣传活动,推动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力度培养和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意见 ,认真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四个一批”卫生人才政策。加强卫生人力资源配备,加快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对符合目录规定条件的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予以补充。做好武夷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工作,在市直医疗机构增加公开招考卫生技术人员。以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带动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引导医学毕业生从事儿科等紧缺专业。继续委托省内医学院校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土化本专科毕业生。贯彻落实福建省 XX-XX 年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方案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及免费培养农村医学中专学历学生,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五、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健康云”服务平台,增加新农合、村卫生所信息、区域电子病历、区域影像共享系统等应用。在 11 家医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全市区域电子病历项目,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数据共享。全面实施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为全市1824 个村卫生所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基本诊疗和新农合门诊即时结报,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 。探索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网站,开发手机客服端软件,为市民提供健康档案、个人诊疗信息的查询等服务。六、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继续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突出“一岗双责”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联系责任人制度。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深入推进纠风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行业纪律,狠刹医药购销领域贿赂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违纪违法行为。做到反腐常抓不懈,教育警钟长鸣。同时,加强卫生信息和新闻工作,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医风,提高行业文明素质,推进卫生行业文化建设。xx 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扩充资源,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一、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全市参合率保持在 99%左右。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 390 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为 320 元,个人缴费不低于 70 元。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全面实施重大疾病治疗保障工作,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推行支付方式改革,从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单病种付费入手,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支付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认真落实新农合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的筹集、存储、拨付、使用、内控等环节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监督评价和考核体系,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新农合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1、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文件要求,一是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县为单位,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推进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人事关系收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工作;二是完善激励分配机制。针对实施绩效工资后基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做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提高激励效果。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以及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一是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年活动。重点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依法严格准入,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探索开展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定期检查、部门管理、社会监督等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社区卫生健康发展。三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坚持贴近群众、上门服务等特色,扎实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密切居民与社区医生的联系。四是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由“松散型”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进度,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建立乡村分工协作机制和合作共赢机制。同时,按照省上要求,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3、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考核和用药行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供应保障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综合补偿长效机制。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等投入,建立健全村卫生所多渠道补偿制度等。(三)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 XX 市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促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转变,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努力推进 XX 市第一医院开展以“医药分开”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平移转化。同时,继续探索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格局。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能力(一)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一是继续实施十二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保量、提质、增效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二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做好各项补助测算,合理确定服务补助水平。三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督导考核和规范培训。加强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将其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作为拔付项目经费的依据。(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和职业病,加强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重大疾病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职责。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慢性病治疗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医防结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慢病防治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依托市第一医院等市直医疗单位,做好区域性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为 100%。继续完善“一案三制”建设,落实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工作,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扎实提升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处置能力。(三)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继续推进餐饮业、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百千万示范工程,深化小餐饮整规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 “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监督检查。加强涉及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卫生监督能力。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四)加强妇幼卫生及血液安全管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新生儿救护分中心、儿童医疗救治分中心建设。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力度,实施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措施,努力控制妇幼卫生主要健康指标。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和全市血液管理“三统一” ,保证临床用血 100%来自无偿献血,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一)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人才、技术、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并以项目为重点,不断扩充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认真落实“扩大全省医疗资源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补助项目,加强市(县)医疗机构薄弱学科建设,加快推进省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取 xx 年全市医疗机构新增床位 张以上。继续推进 XX 市第一医院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建设。(二)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一是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 、 “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抓好便民惠民服务的落实。继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推进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强医疗安全监管。继续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巩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果,坚决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开展医疗质控督导,切实发挥市级质控中心的作用。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此为依托,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三是开展医院评价评审。对二级以上医院每年进行一次的医院评审或评价活动,采取评审和评价相结合,促进医院规范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落实中医药政策措施,加强指导和监督,推动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任务的实现。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并重,加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做好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泛开展中医中药文化科普和普法宣传活动,推动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力度培养和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意见 ,认真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四个一批”卫生人才政策。加强卫生人力资源配备,加快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对符合目录规定条件的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予以补充。做好武夷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工作,在市直医疗机构增加公开招考卫生技术人员。以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带动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引导医学毕业生从事儿科等紧缺专业。继续委托省内医学院校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土化本专科毕业生。贯彻落实福建省 XX-XX 年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方案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及免费培养农村医学中专学历学生,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五、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健康云”服务平台,增加新农合、村卫生所信息、区域电子病历、区域影像共享系统等应用。在 11 家医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全市区域电子病历项目,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数据共享。全面实施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为全市1824 个村卫生所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基本诊疗和新农合门诊即时结报,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 。探索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网站,开发手机客服端软件,为市民提供健康档案、个人诊疗信息的查询等服务。六、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继续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突出“一岗双责”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联系责任人制度。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深入推进纠风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行业纪律,狠刹医药购销领域贿赂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违纪违法行为。做到反腐常抓不懈,教育警钟长鸣。同时,加强卫生信息和新闻工作,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医风,提高行业文明素质,推进卫生行业文化建设。xx 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扩充资源,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一、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全市参合率保持在 99%左右。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 390 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为 320 元,个人缴费不低于 70 元。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全面实施重大疾病治疗保障工作,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推行支付方式改革,从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单病种付费入手,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支付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认真落实新农合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的筹集、存储、拨付、使用、内控等环节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监督评价和考核体系,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新农合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1、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文件要求,一是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县为单位,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推进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人事关系收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工作;二是完善激励分配机制。针对实施绩效工资后基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做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提高激励效果。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以及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一是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年活动。重点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依法严格准入,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探索开展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定期检查、部门管理、社会监督等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社区卫生健康发展。三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坚持贴近群众、上门服务等特色,扎实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密切居民与社区医生的联系。四是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由“松散型”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进度,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建立乡村分工协作机制和合作共赢机制。同时,按照省上要求,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3、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考核和用药行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供应保障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综合补偿长效机制。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等投入,建立健全村卫生所多渠道补偿制度等。(三)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 XX 市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促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转变,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努力推进 XX 市第一医院开展以“医药分开”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平移转化。同时,继续探索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格局。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能力(一)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一是继续实施十二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保量、提质、增效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二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做好各项补助测算,合理确定服务补助水平。三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督导考核和规范培训。加强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将其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作为拔付项目经费的依据。(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和职业病,加强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重大疾病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职责。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慢性病治疗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医防结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慢病防治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依托市第一医院等市直医疗单位,做好区域性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为 100%。继续完善“一案三制”建设,落实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工作,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扎实提升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处置能力。(三)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继续推进餐饮业、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百千万示范工程,深化小餐饮整规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 “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监督检查。加强涉及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卫生监督能力。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四)加强妇幼卫生及血液安全管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新生儿救护分中心、儿童医疗救治分中心建设。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力度,实施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措施,努力控制妇幼卫生主要健康指标。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和全市血液管理“三统一” ,保证临床用血 100%来自无偿献血,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一)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人才、技术、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并以项目为重点,不断扩充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认真落实“扩大全省医疗资源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补助项目,加强市(县)医疗机构薄弱学科建设,加快推进省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取 xx 年全市医疗机构新增床位 张以上。继续推进 XX 市第一医院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建设。(二)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一是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 、 “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抓好便民惠民服务的落实。继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