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_第1页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_第2页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_第3页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_第4页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信息时代,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教师要善于向同行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提升教育智慧。题记德鲁克指出:成功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快的人,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身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身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当敏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与应变能力,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有了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新时代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研究知识;要练就一定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学科能力、课程与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精神:包括专业态度、工作责任、专业伦理、创新意识、信念理想、价值观念,等等。初为人师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与历练。教师应当是终身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要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阅读跨学科、跨行业的书籍,丰富和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教师要注重阅读经典,与高尚的人对话,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广泛借鉴吸纳同行的经验;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向同行学习借鉴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身边的人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在学校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向同年级组的同事学习。我们和同事往往面对相同的任务,面临相同的问题情境,向同事学习可以看到他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策略。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背了不少教育理论,但对实际操作还是茫茫然。小到作业怎么布置都是跟同事请教得来: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拼音写几遍?怎么空格?小到批改作业用什么格式也要请教:是用“优、良、中”还是“上、中、下”?批改符号怎么画?订正作业怎么批改?在办公室闲聊时,大家会谈论班级里的学生发生的事儿,说自己处理的方法,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谈笑间,我又会得到很多启示。成为骨干教师后我更加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怎么个性化处理教材?如何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怎么巧妙应答?要上公开课时我更虚心地请他们提意见。向同事学习不但帮助我获得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而且融洽了同事关系,大家看到我真诚、虚心地尊重他们,他们也乐于给我无私的帮助。直到现在,我已年近不惑,育才小学的老教师看到我还是亲切地喊我“小陈萍” 。向周围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包括校外、市外的同行。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还不如现在畅通,我们吸纳同行的经验一靠报纸杂志,二靠各种会议。成为教学骨干后,我参加的研讨会渐渐多起来,走出去,我会介绍自己的心得,更注意倾听大家的声音;走出去,呼吸到清新的学术空气,我的心肺功能也越来越强健。在阅读中提升开阔视界书籍是我终身的伙伴,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工作后最初的阅读虽然仍然延续着上学时的阅读习惯,是纯兴趣阅读,所不同的是:当教师后读书时总会在有意无意间把读书与教学结合起来。那会儿读书读得很忘我,有时星期天在宿舍里从早到晚连续读书十多个小时。除了读中外名著,还跟着同事们读琼瑶小说,读得泪水涟涟;也跟着同事们读武侠小说,读得浮想联翩。梁羽生在小说中描述的空灵的境界让我心驰神往,古龙小说的幽默对白让我忍俊不禁。后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位特级教师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教育他,那么,教育就失败了。现在常与教学大师们探讨教学境界,我不由会想起自己读过的古龙小说里的话语:“没有人看见他出招,对手已经倒下!”任金庸们把高手过招的一招一式写得活灵活现,总还比不上古龙的“出招无招” 。教学中任我们精心安排,刻意设计,课上得总是很拘谨。而大师在课堂里挥洒自如的教学境界不就是心中有招,看似无招,无招胜有招吗?真正高妙的教学艺术应当是“无痕的教育”啊!没能直接上大学一直是很多老中师生心里的一个痛,为提高学历而读书是很多中师生都刻骨铭心的经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毕业时有一批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中考分数远远超过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农村孩子,为了城市户口,为了每月的生活补助,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选择了中师。当我们的同学考上大学时,我们心里会高兴,会羡慕,也会酸楚,我们只有通过自学考试来弥补这个缺憾。1989 年 4 月 28 日,恰好是我 20 岁生日的那天,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撑着一把小花伞,走进扬州老街的雨巷。此情此景让我脑海里一遍遍回响起戴望舒的雨巷 。我轻轻吟诵着,带着紫丁香一样的惆怅走进扬州市新华中学,开始了我的自学考试生涯。我报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白天工作,业余时间读书,与朋友们聊文学,用两年时间我轻松地考完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十门课程。接着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1997 年,我调进广陵区教育局工作的第二年,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时我的女儿刚满一周岁,我们的住房只有二十多平方米,根本没法读书。每天晚上,我背起书包,坐进扬州大学学生自习的大教室, “混迹”于大学生之中,借得片刻安宁。复习一个月,我考取了江苏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专业。三年之中,我系统学习了教育管理的知识,改良了我的知识结构。特别幸运的是 XX 年,正值第八次课程改革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江苏省教研室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全省部分教研员和省教研室八位教师一起,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修“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市教研员,我意识到这场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极大挑战,我倍加珍惜这次极好的读书机会。北师大高度重视这个班级,把我们看作是教育部课程改革的种子教师。授课教师不仅请来了北师大知名教授,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的知名教授;不仅有高校的专家,还请来了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组的所有核心专家为我们讲课。光一门自然科学通论课程就请来了十几位科学家为我们授课。这种高品位、高质量、高浓度、高营养的授课让我如逢甘霖!同学们听课从不迟到早退,边听边飞快地记笔记,课下与教师交流对话北师大对我们管理严格,每次作业都要求写成四千字左右的能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尽管工作繁忙,我没有网络下载,杜绝剪刀加糨糊,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两年中,我的十多篇作业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 当前学生品德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两年中,我的笔芯写干几十支,笔记做了满满十几本。难忘两年中的严寒与酷暑!我们有机会聆听袁贵仁、黄济、董奇、裴娣娜、陆有铨等名师的讲座,与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组专家对话,和同学们切磋教研与学习心得,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两年里,我们学习了 11 门课程,修得32 个学分。XX 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更珍贵的是我们内化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到了推进课改的策略,为投身第八次课程改革做好了充分准备!信息时代,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教师要善于向同行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提升教育智慧。题记德鲁克指出:成功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快的人,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身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身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当敏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与应变能力,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有了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新时代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研究知识;要练就一定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学科能力、课程与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精神:包括专业态度、工作责任、专业伦理、创新意识、信念理想、价值观念,等等。初为人师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与历练。教师应当是终身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要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阅读跨学科、跨行业的书籍,丰富和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教师要注重阅读经典,与高尚的人对话,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广泛借鉴吸纳同行的经验;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向同行学习借鉴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身边的人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在学校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向同年级组的同事学习。我们和同事往往面对相同的任务,面临相同的问题情境,向同事学习可以看到他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策略。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背了不少教育理论,但对实际操作还是茫茫然。小到作业怎么布置都是跟同事请教得来: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拼音写几遍?怎么空格?小到批改作业用什么格式也要请教:是用“优、良、中”还是“上、中、下”?批改符号怎么画?订正作业怎么批改?在办公室闲聊时,大家会谈论班级里的学生发生的事儿,说自己处理的方法,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谈笑间,我又会得到很多启示。成为骨干教师后我更加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怎么个性化处理教材?如何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怎么巧妙应答?要上公开课时我更虚心地请他们提意见。向同事学习不但帮助我获得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而且融洽了同事关系,大家看到我真诚、虚心地尊重他们,他们也乐于给我无私的帮助。直到现在,我已年近不惑,育才小学的老教师看到我还是亲切地喊我“小陈萍” 。向周围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包括校外、市外的同行。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还不如现在畅通,我们吸纳同行的经验一靠报纸杂志,二靠各种会议。成为教学骨干后,我参加的研讨会渐渐多起来,走出去,我会介绍自己的心得,更注意倾听大家的声音;走出去,呼吸到清新的学术空气,我的心肺功能也越来越强健。在阅读中提升开阔视界书籍是我终身的伙伴,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工作后最初的阅读虽然仍然延续着上学时的阅读习惯,是纯兴趣阅读,所不同的是:当教师后读书时总会在有意无意间把读书与教学结合起来。那会儿读书读得很忘我,有时星期天在宿舍里从早到晚连续读书十多个小时。除了读中外名著,还跟着同事们读琼瑶小说,读得泪水涟涟;也跟着同事们读武侠小说,读得浮想联翩。梁羽生在小说中描述的空灵的境界让我心驰神往,古龙小说的幽默对白让我忍俊不禁。后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位特级教师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教育他,那么,教育就失败了。现在常与教学大师们探讨教学境界,我不由会想起自己读过的古龙小说里的话语:“没有人看见他出招,对手已经倒下!”任金庸们把高手过招的一招一式写得活灵活现,总还比不上古龙的“出招无招” 。教学中任我们精心安排,刻意设计,课上得总是很拘谨。而大师在课堂里挥洒自如的教学境界不就是心中有招,看似无招,无招胜有招吗?真正高妙的教学艺术应当是“无痕的教育”啊!没能直接上大学一直是很多老中师生心里的一个痛,为提高学历而读书是很多中师生都刻骨铭心的经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毕业时有一批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中考分数远远超过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农村孩子,为了城市户口,为了每月的生活补助,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选择了中师。当我们的同学考上大学时,我们心里会高兴,会羡慕,也会酸楚,我们只有通过自学考试来弥补这个缺憾。1989 年 4 月 28 日,恰好是我 20 岁生日的那天,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撑着一把小花伞,走进扬州老街的雨巷。此情此景让我脑海里一遍遍回响起戴望舒的雨巷 。我轻轻吟诵着,带着紫丁香一样的惆怅走进扬州市新华中学,开始了我的自学考试生涯。我报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白天工作,业余时间读书,与朋友们聊文学,用两年时间我轻松地考完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十门课程。接着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1997 年,我调进广陵区教育局工作的第二年,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时我的女儿刚满一周岁,我们的住房只有二十多平方米,根本没法读书。每天晚上,我背起书包,坐进扬州大学学生自习的大教室, “混迹”于大学生之中,借得片刻安宁。复习一个月,我考取了江苏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专业。三年之中,我系统学习了教育管理的知识,改良了我的知识结构。特别幸运的是 XX 年,正值第八次课程改革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江苏省教研室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全省部分教研员和省教研室八位教师一起,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修“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市教研员,我意识到这场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极大挑战,我倍加珍惜这次极好的读书机会。北师大高度重视这个班级,把我们看作是教育部课程改革的种子教师。授课教师不仅请来了北师大知名教授,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的知名教授;不仅有高校的专家,还请来了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组的所有核心专家为我们讲课。光一门自然科学通论课程就请来了十几位科学家为我们授课。这种高品位、高质量、高浓度、高营养的授课让我如逢甘霖!同学们听课从不迟到早退,边听边飞快地记笔记,课下与教师交流对话北师大对我们管理严格,每次作业都要求写成四千字左右的能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尽管工作繁忙,我没有网络下载,杜绝剪刀加糨糊,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两年中,我的十多篇作业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 当前学生品德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两年中,我的笔芯写干几十支,笔记做了满满十几本。难忘两年中的严寒与酷暑!我们有机会聆听袁贵仁、黄济、董奇、裴娣娜、陆有铨等名师的讲座,与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组专家对话,和同学们切磋教研与学习心得,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两年里,我们学习了 11 门课程,修得32 个学分。XX 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更珍贵的是我们内化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到了推进课改的策略,为投身第八次课程改革做好了充分准备!信息时代,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教师要善于向同行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提升教育智慧。题记德鲁克指出:成功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快的人,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身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身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当敏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与应变能力,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有了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新时代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研究知识;要练就一定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学科能力、课程与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精神:包括专业态度、工作责任、专业伦理、创新意识、信念理想、价值观念,等等。初为人师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与历练。教师应当是终身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要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阅读跨学科、跨行业的书籍,丰富和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教师要注重阅读经典,与高尚的人对话,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广泛借鉴吸纳同行的经验;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向同行学习借鉴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身边的人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在学校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向同年级组的同事学习。我们和同事往往面对相同的任务,面临相同的问题情境,向同事学习可以看到他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策略。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背了不少教育理论,但对实际操作还是茫茫然。小到作业怎么布置都是跟同事请教得来: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拼音写几遍?怎么空格?小到批改作业用什么格式也要请教:是用“优、良、中”还是“上、中、下”?批改符号怎么画?订正作业怎么批改?在办公室闲聊时,大家会谈论班级里的学生发生的事儿,说自己处理的方法,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谈笑间,我又会得到很多启示。成为骨干教师后我更加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怎么个性化处理教材?如何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怎么巧妙应答?要上公开课时我更虚心地请他们提意见。向同事学习不但帮助我获得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而且融洽了同事关系,大家看到我真诚、虚心地尊重他们,他们也乐于给我无私的帮助。直到现在,我已年近不惑,育才小学的老教师看到我还是亲切地喊我“小陈萍” 。向周围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包括校外、市外的同行。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还不如现在畅通,我们吸纳同行的经验一靠报纸杂志,二靠各种会议。成为教学骨干后,我参加的研讨会渐渐多起来,走出去,我会介绍自己的心得,更注意倾听大家的声音;走出去,呼吸到清新的学术空气,我的心肺功能也越来越强健。在阅读中提升开阔视界书籍是我终身的伙伴,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工作后最初的阅读虽然仍然延续着上学时的阅读习惯,是纯兴趣阅读,所不同的是:当教师后读书时总会在有意无意间把读书与教学结合起来。那会儿读书读得很忘我,有时星期天在宿舍里从早到晚连续读书十多个小时。除了读中外名著,还跟着同事们读琼瑶小说,读得泪水涟涟;也跟着同事们读武侠小说,读得浮想联翩。梁羽生在小说中描述的空灵的境界让我心驰神往,古龙小说的幽默对白让我忍俊不禁。后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位特级教师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教育他,那么,教育就失败了。现在常与教学大师们探讨教学境界,我不由会想起自己读过的古龙小说里的话语:“没有人看见他出招,对手已经倒下!”任金庸们把高手过招的一招一式写得活灵活现,总还比不上古龙的“出招无招” 。教学中任我们精心安排,刻意设计,课上得总是很拘谨。而大师在课堂里挥洒自如的教学境界不就是心中有招,看似无招,无招胜有招吗?真正高妙的教学艺术应当是“无痕的教育”啊!没能直接上大学一直是很多老中师生心里的一个痛,为提高学历而读书是很多中师生都刻骨铭心的经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毕业时有一批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中考分数远远超过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农村孩子,为了城市户口,为了每月的生活补助,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选择了中师。当我们的同学考上大学时,我们心里会高兴,会羡慕,也会酸楚,我们只有通过自学考试来弥补这个缺憾。1989 年 4 月 28 日,恰好是我 20 岁生日的那天,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撑着一把小花伞,走进扬州老街的雨巷。此情此景让我脑海里一遍遍回响起戴望舒的雨巷 。我轻轻吟诵着,带着紫丁香一样的惆怅走进扬州市新华中学,开始了我的自学考试生涯。我报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白天工作,业余时间读书,与朋友们聊文学,用两年时间我轻松地考完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十门课程。接着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