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_第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_第2页
改革开放30年来_第3页
改革开放30年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的家乡济南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 由23.6 亿元发展至 2562.8 亿元,增长了 109 倍,年均增长 14.1%。亮点之一:GDP 增长 109 倍 经济总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指标。1978 年,济南生产总值 23.6亿元,到 2007 年达到 2562.8 亿元,增长 109 倍;人均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527 元增加到2007 年的 39261 元,增长 74 倍。 30 年来,济南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更趋协调。三次产业比重由 1978 年的17.7:56.4:25.9 变化为 2007 年的 5.9:45.2:48.9,产业结构格局“二、三、一”类型演变为“三、二、一”类型。 随着科技投入屡创新高,济南城市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腾飞。截至 2007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577 家,占全市的 3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151.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至 35.4%。30 年间,济南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多元经济主体实现和谐共赢,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兴起,外商投资企业遍布城乡,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活力日益增强。2007 年,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已达 1019.1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9.8%。 亮点之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52.3 倍 宏观效益持续向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7 年,济南地方财政收入达 280.5 亿元,比1978 年增长了 46.2 倍。 城市越来越“富” ,城乡居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78 年的 337.8 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18005.1 元,增长 52.3 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0.5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978 年的 110.5 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6300.0 元,增长了 56.0 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1.3 倍。全市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由 1978 年的 1.5 亿元增加至 2007 年的1266.7 亿元,增长 850 倍;人均储蓄存款额由 1978 年的 33.2 元增长至 2007 年的 20968 元,增长 632 倍。 随着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2007 年城乡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1.5%、37.5%,比 1978 年分别下降 25.6 个、32.4 个百分点。居住条件较大改善。 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1.0 平方米,是 1978 年的 5.2 倍。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3 平方米,是 1978 年的 3.9 倍。 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2007 年,济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916.29元,是 1978 年的 23.8 倍。汽车和轿车从无到有,以“撑竿跳”速度激增。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由 1978 年的 1684 辆增加到 2007 年的 460721 辆,增长了 273.59 倍;截至 2007 年末,济南市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 35.9 万辆,其中私人轿车 16 万辆。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济南市的民用汽车拥有量以年均 115%的速度增长。 亮点之三:经济外向度升至 17.9%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2007 年全市实现进出口 62.2 亿美元,是 1993 年的 22.7 倍,实际利用外资 6.2 亿美元,是 1992 年的 21 倍;经济外向度由 1993 年的 5.8%上升到 2007 年的 17.9%。截至 2007 年底,落户济南市的世界 500 强企业达 26 家。 “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绩。1997 年以来,全市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项数2586 项,新签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 34.94 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1.9 亿美元;外派劳务 4.55 万人。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至今,新设境外企业 232 家,完成中方投资总额 2.4 亿美元。但济南市在深入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科学发展理念落实不到位。一是政府的执政理念不能适应新要求,存在片面追求政绩等误区。二是在发展思路上,创新型、经济规律型等科学思维方式欠缺。由于封闭经验型思维的作怪,固步自封,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开放意识,对国内国际竞争态势缺乏认识和应对措施,导致一些品牌在市场上逐渐消失。在实际工作中,把省会当作资本、势力和门面,而不是资源、优势和责任,没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看待和分析市情、民情和干情。三是政府公共服务角色定位不准, “以人为本”理念落实还不到位。 (二) 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活力不高,后劲还不充足。目前,我市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公有制所占比重依然过高,经济发展的内生性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于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近 2 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济南市第二、三产业尤其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缓,工业支撑力明显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重工产品比重过大,因为重工产品品牌行业知名度高,而社会知名度低,直接导致济南产地品牌知名度低,对优势生产力要素的吸附能力低;同时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对资源依赖度高。区域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依然很大。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园区发展与集群互动发展联系不紧密等。 (三)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进行软环境建设的任务较重。行政审批运行效率不高,部门利益难以打破,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过繁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规范。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行政效能相对弱化,政府部门之间还存在职能交叉或者职能空隙;政府权力运行机制还不顺畅,公共决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在一些部门、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办事效率不高、执行不力、作风不实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公平保障机制不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有些单位主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少,以检查代管理、以罚款代服务的多,甚至出现强行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仍很繁重和紧迫。 (四) 民生保障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的风险因素较多。一是充分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不完善。新成长劳动力继续增加,总量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构性矛盾继续存在。二是医疗卫生基本保障水平较低,全市公共卫生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三是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群众权益保障渠道不畅。 (五)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城市文化特色不明显。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二是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整体竞争力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文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大。四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缺少文化精品。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不够,优势没有充分利用。 促进济南市深入改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凝聚改革共识,提升思想境界,不断探索深化解放思想的新举措。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打破旧框框,着力在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传统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干部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努力树立重视科学和人才的理念、合作理念以及战略发展理念。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消除旧思维,在全市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努力树立全球意识、发展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自我批判意识。 (二) 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省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一是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在“一个率先”和“两个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遵循产业结构调整的梯级递进规律要求,注重三次产业的联动性及其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建立和完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信息支持体系和安全支持体系等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体系。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经济放在长期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强度,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强市的道路。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继续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势产业,为率先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二是积极优化所有制结构,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在提升省会经济活力上有新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坚决降低国有和国有控股比重,是营造内生经济环境、激发经济活力的治本举措。三是努力转变招商引资模式,在对外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实施产业招商、专业化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推动我市由全员招商引资模式向“专业化招商、全员参与”模式转变。 (三) 强化政策引导,实施统筹兼顾,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有新进展。一是科学定位、突出重点,积极推动济南省会经济圈同天津滨海新区的对接合作,努力打造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翼中心。近几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已成长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与滨海新区的产业定位有紧密的关联性,济南经济圈的发展必须在发展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机制等方面积极与滨海新区对接。二是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功能,积极推动“1+6”协作,不断提升省会经济圈的整体经济实力。济南作为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必须充分发挥集聚、辐射、主导推动作用,积极主导推动政府间“1+6”协作机制,积极引导协调省会经济圈的产业融合,积极推动“1+6”城市间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无障碍对接。三是加快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对接,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突破。进一步推进县域综合改革,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突出发展重点,实施分类指导,加快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县城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县域的小城镇建设,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 (四) 着力体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上有新成效。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积极稳妥推进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认真研究、充分调研和抓紧拟订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建议济南市政府立足济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市政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等影响济南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适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试点,在机构改革试点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有序地精简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制度增量建设与存量挖潜,不断创新和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对现有制度进行专门审查和整理,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坚决废止,对与上位制度有抵触和矛盾的坚决调整,对各部门相关联制度进行必要整合,对于制度缺失的领域加快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用制度和机制形成科学的导向,建立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实施政会分开和协会(学会) 分类归口管理改革为重点,推动行政管理从集中垄断向社会分权转变,推动传统的行业协会(学会) 自我发展。大力培育、推动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发展。 (五) 建设公共财政,优化治理结构,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绩。明确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树立公共财政理念,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就业、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比重。要进一步完善市财政对县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加大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突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要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保障能力。要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及其机制,强化对公共财政支出的控制和监督。 (六) 弘扬城市精神,繁荣济南文化,在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上实现新进步。一是充分发挥城市精神的核心作用,凝聚全体市民的共同意志。要把“诚信、创新、和谐”城市精神的研究、宣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济南城市精神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