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_第1页
关于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_第2页
关于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_第3页
关于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_第4页
关于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文章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南岩小学 廖顺洁摘 要:现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倡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新课程理念中素质教育应具有五个特性: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创新性。差异性就是指个体差异,实践证明,学生如果长期在同一教学环境中学习,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受到限制,全体性就会受到破坏,而实施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共同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然而学生自身存在各自的差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分层教学。成因: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人的个性、兴趣、思维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现代教育越来越提倡个性的张扬,讲究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个体差异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并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是客观现实的,是必然的现象。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多元的、多彩的、多变的,至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就更是千差万别了。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些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平衡,有些某一方面擅长,另一方面比较滞后。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在发展特征、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方向上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我们应当承认并正视这种差异,善待差异,认识到差异也是一种美。有差异,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各种思维的碰撞,才会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所以才必须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解决途径我们不能歧视个体差异,不能对优秀生“以一俊遮百丑” ,而对后进生“横看竖看不顺眼” 。要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要相信学生拥有的潜能。分层教学针对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注重因材施教,正是解决个体差异矛盾的重要途径。1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整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教学目标应层次化,我常把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多数学生能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中层目标(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能力) 、发展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他们潜能的提高性教学目标,着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组。而正确制定区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前老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抓住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例如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基本目标是能把梯形转化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层目标是能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计算公式;发展目标是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指导学习分层次在教法选择时,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困生主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对优等生主要采取抽象思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学习,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例如:教学求“平均数”时,第一步认识求总数,第二步认识份数,第三步认识如何求平均数,这样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中途休息驿站” 。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学困生,通过他们的思考及老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展开,由浅入深,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3.作业练习分层次4.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 ”“作业练习分层次”是指教师在设计练习、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练习,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确保学困生能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优等生则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还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练习,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较高层次要求。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层次化的练习和作业,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完“相遇求路程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组练习: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 A、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相遇时各行驶了 3 小时。A、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小强和小东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 13 千米,小东每小时行 12 千米,小东先行 1 小时后,小强才开始出发,2 小时后两人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甲、乙两船同时分别从 A、B 两港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 45 千米,乙船每小时行 55 千米,4 小时后乙船还距中点 30 千米,求 A、B 两港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三道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解答,这样分层设计练习或作业,让学困生“吃得了” ,让中等生“吃得好” ,让优等生“吃得饱” ,有助于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为,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作业的批改方面,也应体现层次性,对于学困生的作业经常是当面批改,这样可以与学困生面对面的交流,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对于优等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4评价标准分层次美国的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核心是激励,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不是要分出等级的“筛子” ,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好奖励,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应施行“一人一评”的评价制度,就是要认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而把差异当作发展的资源,因为有差异才有发展的空间。教育学、心理学都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需求的,都是希望别人肯定自己。因此,评价要客观真实,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同的评价对于不同的个体,不是人人适合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比如,学困生只要能“摘到果子”就行,宜采用多鼓励和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让他们找回自信心;中等生要能“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宜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指出不足之处同时又要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更加积极进取;而优等生就要能“创造性地摘到果子” ,适合采用启迪性和竞争性评价,适用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加倍努力,不断超越自已,开拓创新,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对于学习中下游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有所进步和突破,表现也比较好,就可以评为“学习积极分子” ,甚至可以评为“三好学生” ,只要他们努力了,就应该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其次,还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能体现分层教学评价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只注重笔试的成绩,常把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如果采用“口试(主要是口算和说理)+面试(主要是进行实践操作)+笔试(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等级评价+评语”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比较全面的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分层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师可以综合口试、面试和笔试的情况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一个比较合理的等级评价,再加上中肯的鼓励性评语,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也可能化作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只要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对它进行适应性改造,在教学评价实施分层评价,就能使它为新课改所用。当然,教师应从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并注意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发生“副作用”或者“标签效应” 。通过相应的评价,促使学生跨上不断发展的阶梯,跃入成功的行列。文章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南岩小学 廖顺洁摘 要:现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倡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新课程理念中素质教育应具有五个特性: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创新性。差异性就是指个体差异,实践证明,学生如果长期在同一教学环境中学习,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受到限制,全体性就会受到破坏,而实施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共同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然而学生自身存在各自的差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分层教学。成因: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人的个性、兴趣、思维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现代教育越来越提倡个性的张扬,讲究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个体差异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并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是客观现实的,是必然的现象。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多元的、多彩的、多变的,至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就更是千差万别了。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些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平衡,有些某一方面擅长,另一方面比较滞后。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在发展特征、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方向上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我们应当承认并正视这种差异,善待差异,认识到差异也是一种美。有差异,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各种思维的碰撞,才会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所以才必须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解决途径我们不能歧视个体差异,不能对优秀生“以一俊遮百丑” ,而对后进生“横看竖看不顺眼” 。要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要相信学生拥有的潜能。分层教学针对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注重因材施教,正是解决个体差异矛盾的重要途径。1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整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教学目标应层次化,我常把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多数学生能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中层目标(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能力) 、发展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他们潜能的提高性教学目标,着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组。而正确制定区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前老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抓住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例如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基本目标是能把梯形转化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层目标是能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计算公式;发展目标是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指导学习分层次在教法选择时,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困生主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对优等生主要采取抽象思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学习,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例如:教学求“平均数”时,第一步认识求总数,第二步认识份数,第三步认识如何求平均数,这样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中途休息驿站” 。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学困生,通过他们的思考及老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展开,由浅入深,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3.作业练习分层次4.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 ”“作业练习分层次”是指教师在设计练习、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练习,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确保学困生能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优等生则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还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练习,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较高层次要求。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层次化的练习和作业,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完“相遇求路程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组练习: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 A、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相遇时各行驶了 3 小时。A、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小强和小东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 13 千米,小东每小时行 12 千米,小东先行 1 小时后,小强才开始出发,2 小时后两人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甲、乙两船同时分别从 A、B 两港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 45 千米,乙船每小时行 55 千米,4 小时后乙船还距中点 30 千米,求 A、B 两港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三道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解答,这样分层设计练习或作业,让学困生“吃得了” ,让中等生“吃得好” ,让优等生“吃得饱” ,有助于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为,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作业的批改方面,也应体现层次性,对于学困生的作业经常是当面批改,这样可以与学困生面对面的交流,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对于优等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4评价标准分层次美国的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核心是激励,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不是要分出等级的“筛子” ,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好奖励,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应施行“一人一评”的评价制度,就是要认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而把差异当作发展的资源,因为有差异才有发展的空间。教育学、心理学都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需求的,都是希望别人肯定自己。因此,评价要客观真实,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同的评价对于不同的个体,不是人人适合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比如,学困生只要能“摘到果子”就行,宜采用多鼓励和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让他们找回自信心;中等生要能“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宜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指出不足之处同时又要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更加积极进取;而优等生就要能“创造性地摘到果子” ,适合采用启迪性和竞争性评价,适用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加倍努力,不断超越自已,开拓创新,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对于学习中下游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有所进步和突破,表现也比较好,就可以评为“学习积极分子” ,甚至可以评为“三好学生” ,只要他们努力了,就应该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其次,还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能体现分层教学评价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只注重笔试的成绩,常把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如果采用“口试(主要是口算和说理)+面试(主要是进行实践操作)+笔试(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等级评价+评语”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比较全面的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分层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师可以综合口试、面试和笔试的情况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一个比较合理的等级评价,再加上中肯的鼓励性评语,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也可能化作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只要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对它进行适应性改造,在教学评价实施分层评价,就能使它为新课改所用。当然,教师应从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并注意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发生“副作用”或者“标签效应” 。通过相应的评价,促使学生跨上不断发展的阶梯,跃入成功的行列。文章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成因及策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南岩小学 廖顺洁摘 要:现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倡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新课程理念中素质教育应具有五个特性: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创新性。差异性就是指个体差异,实践证明,学生如果长期在同一教学环境中学习,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受到限制,全体性就会受到破坏,而实施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共同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然而学生自身存在各自的差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分层教学。成因: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人的个性、兴趣、思维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现代教育越来越提倡个性的张扬,讲究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个体差异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并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是客观现实的,是必然的现象。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多元的、多彩的、多变的,至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就更是千差万别了。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些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平衡,有些某一方面擅长,另一方面比较滞后。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在发展特征、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方向上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我们应当承认并正视这种差异,善待差异,认识到差异也是一种美。有差异,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各种思维的碰撞,才会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所以才必须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解决途径我们不能歧视个体差异,不能对优秀生“以一俊遮百丑” ,而对后进生“横看竖看不顺眼” 。要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要相信学生拥有的潜能。分层教学针对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注重因材施教,正是解决个体差异矛盾的重要途径。1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整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教学目标应层次化,我常把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多数学生能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中层目标(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能力) 、发展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他们潜能的提高性教学目标,着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组。而正确制定区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前老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抓住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例如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基本目标是能把梯形转化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层目标是能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计算公式;发展目标是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指导学习分层次在教法选择时,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困生主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对优等生主要采取抽象思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学习,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例如:教学求“平均数”时,第一步认识求总数,第二步认识份数,第三步认识如何求平均数,这样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中途休息驿站” 。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学困生,通过他们的思考及老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展开,由浅入深,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3.作业练习分层次4.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 ”“作业练习分层次”是指教师在设计练习、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练习,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确保学困生能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优等生则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还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练习,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较高层次要求。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层次化的练习和作业,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完“相遇求路程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组练习: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 A、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相遇时各行驶了 3 小时。A、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小强和小东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 13 千米,小东每小时行 12 千米,小东先行 1 小时后,小强才开始出发,2 小时后两人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甲、乙两船同时分别从 A、B 两港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 45 千米,乙船每小时行 55 千米,4 小时后乙船还距中点 30 千米,求 A、B 两港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三道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解答,这样分层设计练习或作业,让学困生“吃得了” ,让中等生“吃得好” ,让优等生“吃得饱” ,有助于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为,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作业的批改方面,也应体现层次性,对于学困生的作业经常是当面批改,这样可以与学困生面对面的交流,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对于优等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4评价标准分层次美国的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核心是激励,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