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的网络经济与中国的对策_第1页
新经济形势下的网络经济与中国的对策_第2页
新经济形势下的网络经济与中国的对策_第3页
新经济形势下的网络经济与中国的对策_第4页
新经济形势下的网络经济与中国的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经济形势下的网络经济与中国的对策林毅夫 刘明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论述的经济发展的第一个规律是“劳动分工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劳动分工的程度和市场的规模成正比” 。及时、便捷、低成本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扩大了市场交易的范围,促进了分工的细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顺应这种要求,产业革命以来信息记录、传播与处理一直是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并因此逐渐形成方兴未艾的信息产业。事实证明,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近几十年内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技术格局,而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经济几乎成为了世纪年代国际经济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并被普遍认为是 21 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一、网络经济的发展与影响(一)网络经济的内涵及其规模所谓网络经济,在广义上是指围绕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一切经济活动,在狭义上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联系而导致的经济活动,后者的特征是以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网络经济的核心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同时通过金融市场与信息服务把无形的知识和信息真实地转化为商品。网络经济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本身立即能给社会带来多少有形的财富和利润,而是在于它可以营造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网络经济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不断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中,从而迅速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网络经济 1正在以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服务形式,迅速地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群体。在美国,1998 年网络产业的收入已达 3014 亿美元,对经济所起的作用可同汽车制造业相匹敌(陈鹤高,2000)。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去年 10 月份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说,1999 年因特网给美国经济增加了 5070 亿美元的产值,增加了 230 万个就业机会。网络经济已经超过了电信(3000 亿美元)和民航(3550 亿美元)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并在追赶出版业(7500 亿美元)和保健产业(1 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还在以 68的年增长率飞速发展(钱伟刚,2000)。有鉴于此,美国商务部于去年 10 月决定改进对国民经济的统计方法。1 这里关于网络经济的统计数字主要是指网络服务业。2新的统计方法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其统计结果表明:1998 年的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原来的 3.9调整为 4.3。在亚洲,网络经济的发展虽因因特网发展起步晚而暂时落后于欧美地区,但近来已开始奋起直追。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亚洲现在至少已有 6600 万因特网用户,用户数量正以每年 25至 35的速度递增,到 2005 年可增加到375 亿,在未来五年内将超过欧美地区的总和(陈鹤高,2000)。因特网用户在亚洲的日益增多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因特网起步较早的日本,1998 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到了 220 亿美元。在韩国,1999 年头四个月网上交易额已增长到 92 亿美元,相当于 1998 年一年的总和。据估计,到 2003 年,亚洲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全球 1.4 万亿美元中的四分之一 2。此外,网络经济的发展还给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3。(二)网络经济的结构进一步理解网络经济的内涵,需要深入探讨其内部结构。我们在本报告中按照网络经济的市场层次对之进行分解,并把网络经济的结构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层次:首先,网络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研发及其产品的生产。信息产业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投资规模巨大、且技术风险很高,因此在信息技术中独占鳌头的巨型企业基本上分布在西方发达国家。1996年美、日、德、英、法、意六国信息技术出口占世界市场的77,而美国一国占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四分之一:英特尔占了全球电脑微处理市场的85;计算机工作站惠普和太阳(SUN)两家拿下世界市场的55以上;10家企业占了GSM手机世界市场的94的,爱立信一家吃下40;网景和微软两家拿下互联网浏览软件市场的96。东亚国家和中国大陆的信息产业处于欧美国家的下游,主要是组装和系统集成,独立的R&D投资很少,但目前在低端的世界电子市场中已经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其次,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网络经济的载体。网络经济中所谓的网络一般主要是指计算机互联网 4。不过,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网络,譬如,卫星通讯网、地表无线通讯网(双向的手机网和单向的寻呼网) 、有2 不过,网络经济在亚洲的发展还面临诸多严重挑战,特别是亚洲信息技术的发展很不平衡。例如,亚洲各国电脑普及率存在很大差异,新加坡和韩国在 40以上,而印度、印尼等则在 2以下。另外,一些国家还没有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摆到优先位置,有些国家经济的落后状况也在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3 去年,亚洲个人电脑的销售量就比上年增加了 35。4 譬如,中国国内的计算机互联网主要分成五个: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3线通讯网(窄带的电话网、宽带的有线电视网以及其它宽带网)等等,都在功能实现方面开始与计算机互联网呈现出融合的趋势。这方面典型的例证包括有线电视网的 Internet 改造和无线应用协议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运营商的范围应当被进一步拓宽,而不仅仅限于“在线服务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范畴,类似传统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或手机网的运营商均应归入此类。在这一融合趋势下,美国的各大电讯企业和媒体企业率先向在线服务业投入了巨款 5。在中国大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在推广 ISP 服务,并准备于今年开通无线因特网服务。总之,网络运营的概念只有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网络经济的发展。再次,网络服务业(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ICP)的迅速兴起是网络经济发展并对现实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运用于已有的产业中,以提高现有产业的生产率之外,有时也会围绕着这种新技术的运用而出现新的产业 6。同样的道理,IT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的IT 技术的运用而出现了门户网站和B到B以及B到C 的电子商务的新商业形态,对广告、销售、信息传播产生了近乎革命的影响,这种新的商业形态和旧的商业形态在功能上相同,但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给消费者更快、更好、更多选择的服务。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那样,其它产业对网络服务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也正在从多个方面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网络服务所提供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储存服务能够使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组织、库存、销售安排等更为经济、合理,大大降低营运成本。并且,随着互联网功能的日趋多样化,类似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总之,作为网络经济中最接近现实需求的两个层次,网络服务业与网络技术在其它产业中的应用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群体。(三)国际资本市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支持人们普遍认为,促使二战后美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网,不仅刺激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扩大了市场规模,使全国经济更为一体化。而现在,专家们大都同意“信息高速公路”的硬件建设是促进目前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网络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吸纳大量的资金以加速其发展。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风险投资业在美国兴起,极大地支持了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的美国NASDAQ证券交易系统建立,吸引了一大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从此,美国信息产业的崛起与NASDAQ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密切的关系。5 1995 年,世界通讯(World Com)用 20 亿美元收购美、英两国最大的在线服务商之一UUNet,开始将电话服务与互联网接入服务合二为一。6 如蒸汽火车的发明而出现了铁路运输业,飞机的发明而产生了航空运输业,电报、电话的发明而出现了电信业。4从 1992 年开始,NASDAQ 迅速扩容,股价连年翻番,1998 年底综合指数已经达到 2166 点的历史新高,1999 年第一季度成交量已经超过了老牌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在 1999 年最后两个月连闯两个千点大关,以 4069.3 1 点结束全年交易,一年里的升幅高达 85.6%。其中网络原始股平均上升了 230%。到 2000年 3 月综合指数更越过了 5000 点。在这段股市空前繁荣时期,涌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 IT 企业。1995 年,开发因特网浏览器软件的网景公司上市,这家投资 1700 万美元,成立 16 个月未赢利一分钱的公司,一夜之间变成市场价值 20 亿美元的巨人(钱伟刚,2000)。紧接着综合门户网站美国在线和搜索引擎网站雅虎先后掀起热潮。雅虎股票在上市一年多后开始狂涨,股票价格达到 450 美元。其它一些已经具备一定业务规模的信息技术公司也不甘落后,Dell 计算机公司的股价从 1991 年的 1.5 美元升到 73 美元;Intel 由1991 年底的 5 美元升到 119 美元;微软公司则从不到 6 美元上升为 139 美元,等等。网络股的持续走红启动了美国的网络经济,为之迅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另外, 东亚国家和地区近一、二年也纷纷设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和二板市场以发展信息产业,并和美国一样带来股票市场的空前繁荣。香港的恒生指数因而在沉迷了近两年后,走出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阴影,在2000 年初冲上了 17000 点,连连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点,韩国的 KOSDAQ 在1999 年上升 241% 远高于美国 NASDAQ 的 86%的升幅。 当然,纳斯达克指数一年内连创60次新高,涨幅高达85.6,这也不能不让人怀疑网络股中的泡沫成份。首先,网络股的市盈率高得出奇。美国在线市盈率是233倍,戴尔是100倍,而一般认为发达国家股市正常的市盈率在15至20倍。其次,网络股疯涨的同时,绝大多数ICP公司却又亏损严重。美国最大的60家因特网服务公司,只有2家是盈利的。成立5年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然而截至1999年10月,其收入虽达到3.56亿美元,净亏损却再创8600万美元的新高(钱伟刚,2000)。果然,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高科技概念股,特别是网络股呈现全面下跌的趋势 7。不过,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却没有被金融市场的颓势所阻挡,其巨大的前景将仍会持续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四)网络经济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习惯上,信息产业一般被分为电子、通讯和媒体三个部分。然而,网络经济的兴起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产业的这种固有结构。或者说,网络经济在改变和影响其它产业之前,首先打破了信息产业本身的既有模式。电话、微机、计算机网络、电视等多媒体一体化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互联网的通讯功能大大增强,而通讯网络也正在“互联网化“。通讯、互联网以及二者的多媒体化,类似这方面的技术例证举不胜数:互7 2000 年 5 月,NASDAQ 综合指数已经跌落到 3500 点左右,但 7 月初又反弹到 4000 点左右。5联网有线接口已经成为了微机硬件的当然组成部分;互联网电话服务的发展极快,并对传统的长话业务形成了巨大威胁,贝尔试验室干脆推出可以把普通电话的声音,直接转入互联网的技术;美国WorldCom和MCI同时为企业提供互联网传真服务;正处于研制阶段的第三代宽频CDMA系统,其宗旨是使移动电话可以传输可视电话会议那样大量的信息;网络电视和机顶盒技术的出现使电视机开始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互联网终端,等等。在资本市场上,所有与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企业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购并活动。1996年,美国股票市场三分之一的新上市企业是信息技术企业,而兼并与合并企业总数的22是信息技术企业。AT&T用33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TCI;微软与GE的电视公司NBC开播24小时互联网新闻;迪斯尼用190亿美元买下ABC和资本城市公司;2000年1月,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等等。总之,网络经济的时代已经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和商业手段上,打破了通讯、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企业的行业界限,整个信息产业本身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网络经济作为一种直接经济模式,具有消除中介的特征。电子商务对于商业形态、流通系统、行销战略等有关零售、流通之商业系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电子商务,因交易主体之差异,分为“消费者和企业之间” 与“企业之间”两种体系。前者以零售业与服务为主体,后者如果要考虑不同产业之间的区别性,还可以再分为“ 开放网络型 ”与“特定企业间型”两种。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商业交易的时空得到无限拓展,商家甚至可以在零库存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商贸业务,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8。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络购买商品或服务,其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消费的主导性增强。当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至今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从目前的实施效果上看,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网上交易打破时空限制,无限扩大服务客户的区域,在全球资本市场内配置资源,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资本市场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日趋走向全球化、自由化,金融创新的速度被大大加快。与交易所的传统交易相比,各国交易所通过电脑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使整个世界形成一个通过现代通讯手段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的国际资本市场。最近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意欲在亚太等地通过电脑联网开设交易分所,也就是说将来投资者无论身处香港还是纽约,都可以上网同步买卖证券,而上市公司也可在多个市场上市筹资 9。无疑,网上交易为国际资本市场8 沃尔玛特等巨型零售商在使用了电脑和网络技术后,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因此销售额不断上升。连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电气那样的老牌工业公司也计划通过网络进行采购,而且今年的总额将超过 1700 亿美元。9 嘉信证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上证券交易商,目前的客户资金量是美林证券的四倍,而在 1993 年,该公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网上金融交易最终会逐步淡化证券中6的监管增加了难度,但又为建立不受单个国家行政干预并为各国认可的新市场规则提供了技术可能。二、中国网络经济的现状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也出现了迅猛发展之势,我国是个大国,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IT 技术和网络服务在我国可以运用的范围很广,对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事关重大。(一)现状与成就按照2000年1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结果,中国Internet的发展现状大致如下:我国上网计算机数已达3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41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309万台;上网用户为89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109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666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115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2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达48695个,WWW站点数约15153个;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351M;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达到86个。据另一份由IDC提供的调查报告称,到200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网络市场。基础通讯网络的发展同样迅速。1997年后,全国已铺设光缆80万公里。1999年,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139万户,达到1.1亿户;移动通信用户新增1796万户,达到4324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4,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79.8。局用电话交换机新增2300万门,达到1.6亿门;移动通信网覆盖所有地市及96的县市。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主要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也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设备类、消费品类、元器件类的电子产品协调发展,手机、微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移动通信、光通信、中低速路由器、DVD、新型电池等产品的研制开发也取得长足进展。1999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300亿元,增长27.7;实现利税330亿元,增长39;出口总额达到390亿美元,增长45。出口额约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0,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8年的14提高到20.6。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和系统承包工程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 我国网络运营市场多元化的竞争正在初步形成。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重组和组建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组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中国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的企业分拆工作基本完成,并开始进入专业化的独立运营。国家批准成立了中国网络通信公司,并在部分城市开展宽带因特网试验。网络增殖服务全面展开,全国ISP介商的作用。7公司已达到三百多家,ICP公司达到一千多家。并且为了促进网络服务的发展,国家先后两次调整了通信资费,资费总体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二)存在的一些问题尽管网络经济已经取得诸多喜人的成绩,但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距离。此点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市场运营相脱节。大陆在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方面,实际上领先于东亚其他国家 10,但信息技术的产业化状况却并不令人满意。国内需求体系对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认同感比较低,大多数企业不能够将理论研究和中国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11。台湾省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理论研究水平低于大陆,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却十分灵活 12,企业的作业管理水平很高,因而在整个信息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第二,从人均意义上讲,我国目前的信息产品的使用程度还比较低。个人计算机的市场保有量为 1500 万台,剔除其中 1995 年以前购买的不能联网的计算机数量,目前市场上的计算机保有量顶多有 1000 万台。把这 1000 万台计算机分到中国 1000 多万个各类企业以及近百万个政府机构手中,每家不到一台。我国企业所拥有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必备设备数量就更少。另据统计,我国已经上网的企业大概不到企业总数的 1,而建立了内部网(Intranet)的企业就更是凤毛麟角。简言之,中国的企业与个人对使用互联网尚且十分陌生。第三,基础网络建设的速度虽然很快,但网络的利用效率不高,网络的技术设计较少地考虑到本地化的特征。例如,有线电视网的改造才刚刚开始,基本功能还局限在单向的广播方面,不可以进行交互式的交流,移动互联网服务至今还没有开展。 第四,国内的网络运营与服务水平与用户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比如,网速过慢、上网费用太高、网上服务内容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的需要尚有一定脱节等等。 总之,国内网络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扭曲: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企业经营之间脱节,设备制造及软件业又与最终应用脱节,略有超前的信息基础设施出现了能力闲置,基础网络运营的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反应出中国网络经济在更深的层面上,还有一些矛盾有待解决,这也是我们在以后几章里所要探讨的内容。我们大致上将从三个角度来展开分析:一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原则,使现有的技术供给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确立正确的信息产业发展思路;二是冲破垄断的门槛,在基础网10 中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军用技术方面,在亚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1 类似中兴或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在国内尚属少数。12 台湾新竹工业园与台湾工业研究院在这方面是个很好的典范,应用性的技术研究与企业的市场之间被紧密地联系起来。8络的建设与运营中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三是加快完善外围环境,刺激网络服务业的发展。二、中国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一)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切入点何在?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决策界争议最多的是我们是否也应该在 IT 尖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上和发达国家一争长短。许多人认为,信息产业应当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因为信息产业在发达国家还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现在加入竞争,差距未远,应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寄望能够在尖端的信息产业发展上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并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但是,信息产业涉及面很广,我们是否应该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在信息产业的所有领域都与发达国家一较短长?我们是否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换句话说,发展信息产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是否象有的人认为的那样,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按比较优势的原则,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业入手,然后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再来进行产品、技术、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策略已经过时?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推广运用 IT 技术的新产业,一是 IT 技术本身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产业。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将在下文中讨论,这里主要是研究后者。至于 IT 技术的生产本身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又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方面又可进一步细化为研究开发(R&D) 、核心芯片和主要元件的生产,以及最终产品的组装。换言之,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种情况:资金密集型(即技术研发和重要元器件的生产,如芯片)、人力资本密集型(软件开发)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组装)。如何发展本土化的信息技术,我们认为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二)信息技术发展的国际经验IT 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美、欧、日本等高度发达国家,主要元件像计算机中央处理芯片的生产,除了高度发达的国家之外,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经济如韩国、马来西亚和我国的台湾省也占有相当的份额,至于发展中国家在 IT 技术的生产上一般只是最终产品如计算机、键盘、显示器的组装,和外壳或一些简单电子元器件的生产。IT 尖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是高度资本密集的。以 1998 年为例,几家信息产业大公司的研究发展费用大致如下:惠普公司耗资 23.7 亿美元,英特尔公司耗资 26.7 亿美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耗资 56 亿美元,康柏电脑耗资45.49 亿美元,日立公司耗资 45.29 亿美元,北方电讯耗资 42.09 亿美元,爱立信耗资 34.58 亿美元,NEG 耗资 33.80 亿美元,摩托罗拉耗资 30.60 亿美元。9当核心技术开发出来后的大规模生产上,所需的资本投入仍然很大,但和研究开发相比就小得多了,以计算机的芯片为例,每条生产线的投资大约要 10 多亿美元。最终产品的组装和简单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则相对来说属于劳动密集型的。IT 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最终产品组装在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分布实际上反映的是各个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比较优势。各个经济在决定 IT 硬体产业的发展上,比较优势仍然是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韩国和我国的台湾省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大致相同,比较韩国信息产业最著名的三星电子和台湾信息产业最著名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的表现很能说明这点。韩国的资金密集优势不如美、欧发达国家,三星电子以开发技术等级比发达国家开发的计算机的中央处理芯片低一档的记忆芯片为主,取得相当的成功。台积电在初创时则在公司章程里明确规定不作研究开发,主要依靠引进技术,然后根据用户需要加以改造,从事硅片、芯片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服务业务,只有在最近一、二年才开始研发一些技术等级较简单的芯片。从产业的等级上台积电不如韩国的三星电子,然而,1997 年台积电的营业额达新台币 439 亿(约 14.6亿美元) ,毛利达新台币 211 亿(约 7 亿美元) ,净收入 179 亿台币(6 亿美元) ,台积电的总资产为 1085 亿元台币(36 亿美元) ,资金利润率(净收益/总资产)16.5%;而三星电子在 1997 年的营业额为 153 亿美元,毛利润为 48 亿美元,但因每年要投入 10 多亿美元的的研发费用和高额的管理、销售支出,其净收益仅为 1.02 亿美元,三星电子的投资规模非常大,在 1997 年时固定资产净值为 50.6亿美元,加上其他资产,资产总值达 161 亿美元,资金利润率仅为 0.6%。由于台积电的资金利润率高,投资主要靠自己的资金积累,而三星电子的资金利润率低,自我积累资金的能力低,投资主要靠借债,1997 年的资产负债率达223%。韩国企业的发展模式通常和三星电子相似,追求等级较高,资金密集程度超过其资源秉赋的技术和产品,必须依靠外债来补充其国内资金之不足,结果利润率较低。在 1997 年时,韩国 30 家主要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率为 350,有些竟然达到 1200,而资金利润率却非常低,达不到 0.5 13。台积电走的是标准的台湾企业发展模式,根据台湾经济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品和技术,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升级来决定技术、产品的升级。台湾企业选择的技术等级虽然较韩国企业选择的低,台湾最大企业的规模仅为韩国最大企业的十六分之一,但台湾企业通常利润率较高,几乎不用外债 14。在信息产业上,台湾虽然没有大的名牌产品,但发展非常神速,在 2000 年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5%。13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时,外国银行和投资者看到韩国企业利润率低,对还本付息失去了信心,不再给予新的信贷,并开始回收资金时,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立即陷于岌岌可危的状况,韩国经济也立即应声而倒,出现危机。14因此,台湾的企业较不易受金融波动的影响。1997 年开始的东亚金融风暴中,台湾经济是亚洲四小龙中唯一没有发生支付危机而且还保持 6%左右的高经济增长,其道理即在此。10(三)中国的策略我国还是一个资金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1998 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为人民币 478.7 亿元,高等院校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总额为人民币 54.45 亿元。英特尔和 IBM 两家公司的研究开发投入加总已经超过我国全部科研经费,1998 年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总支出为 3126 亿元人民币,大约只和信息产业 10 多家最大公司的研究发展的支出相当。固然我国的科研人员的工资比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工资低,在费用上能有些节省,但发达国家的研究积累比我国多,同样的研究他们成功的概率比我们高,因此,要取得和他们同样水平的技术突破,我国的支出可能省不了多少经费。信息产业的新产品价格的变化出现每 18 月就减价一半的摩尔定律,开发的速度稍慢一点,原来的投资很可能就完全付之东流。我国不应该也不可能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和信息产业的几家大公司竞争,研究开发他们正在研究开发的技术、产品。金融资本的积累一般需要很长时期,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金融资本的积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差距很大,而且不是短时间能够缩小的。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现阶段在 IT 的硬体产业中的定位应该是大力开发以组装为主的产品,由此,积累资金和技术,然后,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寻找新的能够发挥我们优势的产品,以逐渐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信息产业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的特性和硬件有所不同,软件的研究开发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包括收集、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根据这些认识,提出新产品的概念、功能,并为之整合相应的人力资本。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投资、设备也非常简单。目前信息产业的发展以美国的市场为主,发展中国家的编程人员了解、掌握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相对不足,因此开发新产品的人力资本较低,但只要接受了和计算机程式设计有关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程式设计师的编程人力资本差距不大。发展中国家只要办好教育事业,加上本国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短时期里完全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软件编程上的人力资本方面的差距 15。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只要我们下大力气办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用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效力,并加强与微软等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合作,在软件开发、生产方面我们就可大有作为,特别是在市场前景广阔的中文软件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我们不仅具有编程的人力资本优势,而且也具有了解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优势。目前我国在以英文为主的国际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竞争劣势是对市场的需求变动趋势的了解不够、不及时,难于自主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克服这方面的困难,我们可以和印度、以色列、爱尔兰和智利一样,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的合作。15 印度、以色列、爱尔兰、智利等国在国际软件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地位,依赖的就是在程式设计人力资本上的优势。111998 年印度 30 亿美元的软件业出口中,50%是由国外的软件公司提出产品的设计、规格,然后由印度的程式设计师编程的劳务输出,30%是依照合同开发新产品并出口开发成果,在这 30 亿美元的出口中几乎没有带印度自己公司品牌的产品出口。有效地结合这些方面的因素,发展中国的软件事业将是大有可为的。(四)比较优势原则及其经济影响遵循比较优势来发展信息产业是不是会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导致中国技术永远依赖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永远落后,进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的悲剧?上述忧虑看似有理,然而违背一国的比较优势去进行产业和技术上的赶超,结果总是欲速则不达。一国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产业结构是决定于该国的要素秉赋结构,要真正赶上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结构必须先在要素秉赋结构上赶上发达国家。我国在资本密集的产业上竞争不过发达国家,但在劳动密集的产业占有很大的优势,我国的轻工业产品几乎已垄断了美、欧的市场即是证明。由于一国的技术、产业结构决定于该国的要素秉赋结构,要提高一国的技术、产业结构水平必须先提高一国的要素秉赋结构的水平。根据一国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产业,将使该国的产品的成本最低,最有竞争力,能占领国内、国外最大的市场份额,取得最大的利润,创造最多的经济剩余,使该国的资本积累最快,要素秉赋结构的升级最快,从而,技术、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可以最快、最可持续。如果违背一国的资源秉赋条件,硬性去发展一些本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产品,为了保证生产这些技术、产品的企业的生存,政府就必须用行政手段,人为压低利率、汇率和其它要素的价格,使这些企业能获得廉价的投入品,并给这些企业拥有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或使用高关税阻止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和这些企业竞争。受到保护的企业因为没有竞争的压力,创新动力低,效率低,利润水平低,剩余少,无法担负起增加积累,提高整个经济要素秉赋结构的责任。而且,把经济中有限的资金用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必然挤压了可以用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而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减少了市场份额,利润和剩余的总额,降低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要素秉赋结构升级所能做的贡献。这种发展模式的结果必然是减缓了整个经济的要素资源禀赋结构的升级,从而使整个经济的产业、技术结构的总体水平的升级缓慢,经济的持续发展困难重重。从各国的经济实践来看,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都实行了资金密集程度背离其比较优势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这些国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改弦更张。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唯一的例外,他们在二战后都先发展了符合自己比较优势的纺织、轻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此积累资金,然后,随着要素秉赋结构的升级再逐渐发展资金、技术较为密集的钢铁、造船、汽车、电子等产业,结果到了 80 年12代成为真正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新兴工业化经济 16。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按比较优势来选择我国的产业,以提高竞争力,增多利润、剩余和积累,加速我国的要素秉赋结构的升级。同时,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我们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上,也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原则,重点发展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软件和部分硬件,努力消化吸收国外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改造,使之为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提高我国各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效率和竞争能力,而不是热衷于开发少数十分尖端、资本投入十分密集的技术和产品。最后,对于信息技术开发型的企业,国内应当为之建立一系列的融资渠道以确保其顺利的发展。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开发型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而相应的融资渠道却不够完善,这其中包括中小银行的信贷支持、风险投资的介入、以及上市融资。发展中小银行是融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由于二板市场的发育需要很长时间 17,从而导致风险投资业难以迅速发展。国内银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且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这致使民营的中小高科技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因此发展中小银行业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三、中国基础网络的建设与运营 18完整意义上的“基础网络”将全面涵盖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和电视网络,以及移动通讯网络,集多种功能于一身,顾客根据自身之需要以点对点的方式从网上取得信息 19。基础网络建设与运营在中国的经济前景是无庸质疑的,但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是我们所关心的焦点。基础网络的建设费用最终要靠用户来支付,每一笔投资的回收期不可能过长。这些都要求技术决策要尽量切合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的软硬件环境,并在经济体制上营造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环境。或者说,我们应当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20。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从制16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受创最重的经济,其原因是自 70 年代末以来,韩国经济渐渐偏向赶超战略,热衷扶植大企业去发展资本密集程度超过其要素秉赋结构的产业,结果,生产的产品的成本较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盈利能力低,甚至亏损严重,导致高额负债,当国内资金不足时,积累了大量的外债,在其它国家发生金融风潮时,也就难逃骨牌效应的影响,而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伤害。17 实际上,全世界只有美国才存在一个完整、成熟的二板市场。18 注意,基础网络的运营(接入服务)和网络服务(内容服务)是两个在内涵上完全不同的概念。19 对基础网络的一个更通俗的描述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20 正如前文所论,构建中国化的信息产业,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13度环境和技术手段两个角度,对中国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提出一些建议。(一)基础网络建设和运营中的一些障碍我国基础网络资源格局的一个特点是数网并存,包括国家邮电部门的公共电信网,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网,教育、金融、电力、铁道和军队等部门的专用或公用通讯网,以及国家第二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的电信网 21。这些网络在近几年的建设速度是比较快的,但建设速度快并不等于说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效率就高。从客观的市场反应上来看(主要指服务质量) ,尚有许多不令人满意之处。速度和效益之间的脱节,原因可能有多种,不过,网络建设和运营的经济体制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应当是其中的关键之处。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不同于一般的 IT 技术产品,即具有自然垄断(边际成本递减)的特征,从而在经营上存在一定的排他性。但自然垄断并不意味着行政垄断,一旦带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行业被行政手段所控制,其弊病将是多方面的。中国基础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干预的依赖程度超过了对市场本身,这无疑是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先,基础网络建设和技术升级上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均没有能力完全独立地来承担这一任务。一味追求技术升级和网络建设的超前性,依靠行政力量盲目扩张投资,忽视现实的客观约束,其结果只会恶化网络建设和运营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其次,为了维持这些企业的扩张,政府必须为之封闭和保护国内市场,容许其向用户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用。这不仅使公司在服务的创新上不求进取,也从根本上抑制了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网络服务的最终需求。再次,不同的基础网络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其结果要么是,所属于不同部门的网络之间不被允许展开争夺客户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几乎每个专用网都拥有“剩余 ”传输能力,且这些能力被禁止向部门外用户出售,或按照价格机制进行调配。而一旦展开竞争,则行政竞争的后果使网络建设愈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结果,既不能形成网络之间的市场竞争,又引至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22。最后,我们不仅要考虑中国资金成本的高昂,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消费习惯也同样是其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基石。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不仅平均收入水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包含了该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偏好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就是要在要素的投入结构、产品的性能选择、网络的服务内容及市场发展的层次等多方面,充分考虑或利用上述因素。21 中国的基础网络真正向民间放开的部分是具有单向广播功能的寻呼网。本节中就基础网络为国家所垄断的讨论,是不包含寻呼网的。实际上目前中国的寻呼市场已经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这和其它基础网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2 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是“多网并存,但存而不争”。14平低,而且尚对计算机的使用极为陌生,网上所提供的服务有限,与一般人的消费习惯不符合。而解决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靠网络服务商,基础网络的使用效率和技术结构的本地化特征也同样重要 23。大陆网络服务公司全面亏损的现状与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密不可分的。同等的投资能够为用户提供性能完全不同的产品,只有充分依据国内市场的特殊情况才能使投资效益得到保证,继而可以更快促进网络的建设。要做到这一点,引入市场竞争是必不可少的。(二)实现竞争的途径当前,电信界、计算机界和有线电视界在经济利益上被人为分割,观念上也存在巨大差别,各种技术标准和结构之间不兼容等,都会影响网络竞争和融合的进程。而消除政府干预、发挥比较优势是构建中国化信息高速公路的根本 24。只有在技术研发、网络设施建设、设备生产和增值服务等几个方面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才会促使厂商懂得如何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构建网络与利用网络。例如,接入网的建设(即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投资的规模与复杂的程度远超过主干网,因而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投资少而见效快。 基础网络开放竞争的现实起点,是实现最低限度的数网竞争。最低限度的数网竞争,就是在我国的固线长话、市话、移动通讯、互联网传输和宽带有线电视等主要基础网络之间,迅速达到至少存在两个彼此竞争、实力大体相当、市场化经营的网络建设和运营性公司,为网络用户和各类网络服务商,提供出租网络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对国家垄断的机构进行企业化改组和民营化,并使每一个网络运营市场存在两家以上经营商 25。真正使任何一家基础网络建设和运营公司或网络服务公司,要么拥有自己的、独立于竞争对手的网络,要么可以在市场上彼此竞争的网络公司那里,租到可使用的网络。由此,所形成的竞争格局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础网络的竞争仅仅限制在所谓“电信服务”的层面,而所有这些的竞争都会转化为争夺基础网络垄断租金的“ 竞争” 。以中国联通为例,作为理论上的第二电信经营商已经四年23 将用户的偏好、习惯和预算约束和资金短缺一起作为中国电讯业的比较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网络建设的经济效益终归要从网络服务中得到实现。如何建网与如何提供网上的多样化服务是密切相关的,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往往是从这里寻求突破口。但人为地割裂服务与网络建设之间的市场联系,其后果必将是,一方面建网急需用户为之提供资金,另一方面现有网络的潜力得不到发挥,网络服务又与多数用户的消费需求相背离。24 正如周其仁教授(1999)所指出的,“国家应当尽早确立开放电讯市场竞争的原则,经过公共政策程序,分解中国电讯,开拓竞争空间,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中国电讯市场的数网竞争的格局。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开放电讯服务竞争,繁荣我国的电讯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培养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讯服务公司,并进一步对国际开放中国电讯市场。”25 信息产业部的重组方案是把中国电信纵向分拆为固线、卫星、寻呼和移动四个专业公司,但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分别在四个通讯业务领域继续维持独家垄断和不可操作的竞争。15有余,但是四年光阴过去了,中国联通仅仅占移动通讯客户的 5,总业务量只及中国电信的 1。其没有长途或市话的固线,也没有数据传输和卫星通讯,联通所拥有的仅是局部城市的移动通讯。铁道部门的通讯网络和中国寻呼的无线寻呼网络才刚刚划归联通所有 26。鉴于这些经验教训,从 1999 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前文所论) 。不过,要形成数网竞争的格局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为了达到此项目标,要在网络体制政策、电信管制法规、投融资渠道和现有网络资源重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尤其是通过重组现有网络资源,达到多网竞争。真正确立新网竞争地位的,是基于广电、铁道网络已有资源的全国性第二数据传输网络。改组地方接入网,为改造筹措资本,是新网迅速达到必要规模的主要条件。为此,首先要重组广电系统,实现台网分离,成立独立的公司经营有线电视网,授予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经营数据传输的经营牌照。授予联通市话经营权,同时容许中国电信将网络租给电视台。这样就形成了市话、长话、移动电话、数据传输、电视视频信号传输的网络竞争格局。有线网络竞争的格局为多网合一的趋势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将就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网络技术结构进行一些讨论。 (三)接入网的建设与多网合一 27由于 Internet 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各种文字形式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其所缺乏的是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归类,并以便捷的方式传输到用户手中。这实际上是要求 Internet 在覆盖范围和联接形式上需要大大拓宽,而不能局限在传统的 PC 机以及现有的有线网之中,尤其是窄带的电话网。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多个通讯网络之间相互竞争、同时发展,并最终趋近于融合,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取向。建立中国式的信息高速公路在充分考虑到中国的要素成本、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必须从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出发,全面提高网络速度,相关配套的硬件和软件均必须价格低廉且安装与操作要比较简单,同时要注意到现成的网络和外部的硬设(例如电视机)都已经为我们提供的充分便利。要推出与不同收入等级用户相适应的系列产品,并逐步实现升级,要做到每一笔资金的投入,都能够取得相应的经济效果。所以基于目前国内的特殊情况,我们认为应当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和移动通讯网,以消费电子业作为切入点,逐步实现技术升级。我们要攻克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构建宽带接入网。国内的有线通讯网26 按照信息产业部所发布的消息,国信寻呼已整体并入联通,原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运行的长城 CDMA 网也划归联通,并投资 20 亿发展 IP 电话。同时联通也获得了公用互联网经营权,将介入数据服务领域。27 国内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所谓“三网合一”,但其中忽视了移动通讯网在 Internet服务方面的功效,因而我们使用了“多网合一”的概念。16络分为光纤网、铜缆(主要是有线电视网)和双角铜线(主要是电话线网) 。电话线是国内最为完整的通讯网络,但其带宽过窄,要通过它进行双向信号传递必须借助一些特殊的技术设备。而作为入户网络,也就是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的“ 最后一公里“ ,约占网络整体投资的 70%,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最困难的一段。首先,其总距离很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