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版第3章货币与信用_第1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版第3章货币与信用_第2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版第3章货币与信用_第3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版第3章货币与信用_第4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版第3章货币与信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章货币与信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表面看来很简单,其实不然,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种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在这一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 ,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交换,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端的商品“石斧” ,处于被动地位,被用来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用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去表现“绵羊”的价值。石斧叫做个别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石斧,以它自身表现绵羊的价值时,它的使用价值就成为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石斧,本来是具体劳动的产品,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成为直接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时,生产石斧的具体劳动就成为生产绵羊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石斧,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品,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生产石斧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只代表使用价值,它的价值是通过另外一个商品表现出来的。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当作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成了表现另外一个商品价值的材料。这样,一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虽然使商品价值得到了一定的表现,但它表现价值的质和量还很不完善,很不充分。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本质还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从量上看,商品交换的比例还很不稳定。随着商品交换的范围和种类的扩大,价值的表现必然由简单的价值形式过渡到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一价值形式用等式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可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不断增加,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于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就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这一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质上看,由于等价物已经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许多种商品,每一种商品都是绵羊的特殊等价物,使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从量上看,使价值量真正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消除了价值量决定的偶然性。但是,这一价值形式仍然没有摆脱物与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限性就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特别是在交换过程中,商品价值表现没有穷尽,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共同等价物,从而使商品交换遇到困难,造成交换往往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不能成功,于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便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交换中,有绵羊的人希望用绵羊去换石斧,但有石斧的人却需要小麦,而有小爰的人却需要布。如果有布的人正好需要绵羊,则有绵羊的人要经过用绵羊换布,再用布换小麦,最后才能用小麦换到石斧。如果有布的人不需要绵羊,那么交换还会遇到困难,以至于绵羊交换不出去,绵羊的价值就得不到实现。第三,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在这一价值形式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同一种商品(绵羊)表现出来,这是价值形式发展中的质变。一般价值形式使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其特征表现在:(1)商品价值的表现是单一的,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2)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统一的,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同一种商品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同质的,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但是,这时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为某一种商品,而是因地因时地不断变化着,这种情况对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不利的,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相对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便过渡到货币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了 E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各种各样的,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贝壳、布帛、牛、羊、兽皮、盐等。近 2 000 年来,人口稀少的南太平洋小岛密克罗西亚的雅普人用巨大的石轮(石灰石)当货币。石轮大多数直径为 2.15 英尺,有些大到 12 英尺,中间有个洞,以便搬动。全岛共有6 600 个石轮,货币供给十分稳定。石轮货币的最大优点有两个:一是很难有黑市交易,即无假钞。二是不陷被盗,石轮有时还具有国际意义。I984 年,密克罗西亚总统访美时,计划用空军的喷气式飞机运送一个石轮给美国人,以表示对减少美国巨额的财政预算赤字作点贡献。【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四,货币形式。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为货币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或银上。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黄金、白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变质,便于永久保存。因此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普通的商品,另一极是货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现在进一步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3.1.2 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不仅揭示了货币的起源,而且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3.2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并进而影响着商品的生产和交换。3。2.1 货币的职能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第一,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为了衡量和表现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货币本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这个货币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位又可以分成若干等分。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例如,我国的元、角、分;英国的英镑、先令、便士。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有联系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为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而作出的技术规定。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表现商品的价值,使它们表现为价格,而价格标准的作用是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作为价值尺度,货币金属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而作为价格标准,它是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重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而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第二,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在物和物直接交换时,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在商品流通中,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的,成为两个独立的过程。这样,商品流通打破了商品物和物直接交换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同时也使商品内在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潜伏着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不过,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这种可能性还不会成为现实性,这种危机成为现实需要一系列的经济条件。第三,贮藏手段。商品所有者卖出商品以后,不再进行购买,而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是因为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随时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商品。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对社会的依赖加深,他们必须积蓄一定数量的货币,以应付生产和生活的急需。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者是金银制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着货币的流通量。当流通领域中货币量过多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被贮藏起来;而当流通领域货币量不足时,贮藏的金属货币就会重新进入流通领域,使货币在流通领域里保持适当的数量。第四,支付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让渡和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有时会分离开来,出现赊购、赊销的现象。在赊赡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只是用来清偿债务,后来又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用来支付地租、赋税、利息和工资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节约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赊账交易出现以后,许多生产者之间都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处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商品随时都有可能卖不出去,这样,有些商品生产者就可能无法按期支付债务。这种情况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商品生产者经营上的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因此,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第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作用,货币便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黄金或白银等贵金属,而不能是纸币。世界货币的主要作用是:(1)作为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商品。(2)作为支付手段,用来清偿国际贸易差额或债第 3 章货币与信用务。(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3.2.2 货币形式的发展自货币产生以后,货币的具体形式就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就货币具体形式的变化来看,一般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非金属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形式。在历史上,牲畜、布帛、皮革等多种商品都曾充当过货币。由于这些实物货币不易计量、不易分割、不便携带、不便保存,因而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被金属货币所取代。金属充当货币最初采用条块的形式。由于金属条块的成色重量不同,每次交换都要查成色、称重量,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表明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这就是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分量,成为不足值的铸币。但是这种不足值的货币仍然可以充当流通手段。因为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媒介物,它在商品生产者手中只作短暂停留。商品生产者所关心的不是货币是否足值,而在于能否用货币换回他所需要的东西。这种情况表明,金属货币可以用一种价值符号来代替。于是产生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能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在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商业银行,随之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银行券、商业期票、银行汇票等。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自动转账业务的电子货币。尽管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和基本功能没有改变。97政治经济学(财经类)3.2。3 货币流通规律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出发点,从个商品生产者手中转到另一个商品生产者手中,这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因为在本时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的商品无需支付货币;前一时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而在本时期内到期的货款需要支付货币;但交易双方互相赊购的商品则可以彼此抵消。这样,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就需要有如下的改变: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就产生了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以公式表示为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求量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从本质上随,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关于通货紧缩的含义,我国理论界有争议。一般认为,通货紧缩与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有关,会导致物价下降,还经常伴有经济裹退的出现。据统计,英国自 1 800 年以来有 78年发生通货紧缩;瑞典自 18 30 年以来有 44 年发生通货紧缩;美国自 1864 年以来有 34 年发生通货紧缩。此外,阿根廷、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通货紧缩。3.3 信 用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当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被纳入到了信用体系之中。当代社会经济已经成为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3.3.1 信用的产生及形式经济学中的信用又称信贷,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指的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由于生产的季节性、生产周期不一,以及商品购销距离的远近不同等原因,造成商品买卖与货币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支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这就要求商品买卖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即信用贸易。这样,卖者因赊销商品成为债权人,而买者因赊购商品成为债务人,到约定期限再偿付所欠货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历兜上最早的信用活动是实物的借贷,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信用活动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货币借贷。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化,信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等。第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其直接为生产服务。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经济繁荣时期,生产发展,商业信用随之扩大;而在经济危机时期,生产下降,商业信用也随之陷入萎缩状态。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它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凭汪。商业票据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定期付款的保证书。它有两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即债务人) ,二是收款人(即债权人)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内向持票者支付款项的命令书,要求债务人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它一般有三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即债权人) ,二是收票人或付款人(即债务人) ,三是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需要债务人签字认可后才能生效,这种手续叫“承兑” 。商业票据可以转让和流通,在存在商业信用的情况 F,许多商品生产者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因此,到期的期票常常可以互相抵消,只有抵消不了的余额才用现金支付。所以,商业票据可以节省流通中的现金。由于商业信用只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信用关系,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单个职能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的限制。单个职能资本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因而每次信用在数量上不可能很大,在时间上也不可能太长。(2)商业信用的规模还要受到资本周转快慢的限制。如果资本周转速度快,回流顺畅,商业信用的规模就会扩大;否则,商业信用的规模就会缩小。(3)商业信用的范围还要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由于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各种商品因其使用价值不同,有一定的流转方向,因此,必须与商品使用价值的流转方向一致。例如,纺织厂的资本家能向纺织机械厂的资本家赊购纺织机械而取得信用,而纺织机械厂的资本家却不能反过来向纺织厂的资本家赊购纺织品而取得信用。因而,商业信用的渠道是比较狭窄的。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明,它已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银行信用便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第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它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在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具有以下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债务人是职能资本,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100第 3 章货币与信用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对企业来说,属于问接融资。(3)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因为银行能够集中许多职能资本的闲置资本和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以及其他阶层的货币收入及储蓄,资本的来源广泛,可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的,可以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第三,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在这一借贷关系中,国家成为债务人,公众成为债权人。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它通常以发行公债和国库券的形式来实现。公债是由政府发行的一种长期债券,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其他非生产性开支。国库券是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发行国库券主要是为了解决短期急需的国库开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便形成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是资本所有者与企业作为资本的使用者之间建立起的直接融资关系。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企业还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本,这种方式也可以归入企业信用,但它形成企业股权。购买了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就是公司财产的最终所有者之一,他们可以按照持有股份的比例,在该公司拥有相应的权益。第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买后支付。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程货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根据接受贷款的对象不同,消费信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买方信贷,即由银行对消费者发放贷款;二是卖方信贷,即由银行凭分期付款单据作抵押,对销售商品的企业发放贷款。程上述信用体系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3.2 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当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信用既把社会上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又把社会上各阶层的小额货币收入动员起来,汇成巨额货币资本,供职能资本使用,促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信用也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集中,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3)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在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非现金结算,使大批商品交易不用现金支付,节省了流通中的现实货币量,进而节省了现金流通所必需的一部分货币流通费用。同101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时,采用信用方式出售商品以及由银行提供贷款,还加速了资本流通和资本周转的速度,缩短了流通时间,使与商品流通有关的一部分费用得到了节省。(4)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它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5)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通过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信用加深市场经济矛盾的消极作用表现在:(1)信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当生产已经过剩时,信用支持的市场似乎仍很繁荣,因而使生产继续盲目扩大,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2)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当信用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有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得不到偿还,商业信用急剧缩减,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就会造成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严重混乱,发生信用危机。(3)信用刺激投机。投机者往往利用信用融通资本的机会,从事投机操作,牟取投机利润,引起经济秩序混乱。102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3试比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特点。4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有哪些作用?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第 4 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学习目标1 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叫确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货币转化为资本,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则是这一转化的前提。2 把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理解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3 了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4 理解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分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途径,把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4.1 货币转化为资本当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时,就会产生更多的货币,从形式上看,这是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说明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1.1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资本家,首先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才能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这种差别可以通过一般商品流通 l W-G-W)和资本流通(G-W-G)的对比表现出来。在这两个流通公式里,由于它们都是以商品货币形式进行运动的,因而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即两种流通都有卖和买两个阶段,都是卖和买两个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卖又买者,种当事人。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本质的区别。105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从流通形式来看,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买和卖的顺序不同。一般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则是先买后卖。第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一般商品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而资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第三,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一般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货币,而资本流通的媒介是商品。从流通的性质和内容来看,二者也有着根本的不同:第一,两种流通的目的不同。一般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 r 消费,是为了取得一定数量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则是交换价值本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第二,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 嘏商品流通的两极是价值量相等而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是这一运动的实际内容。资本流通的两极是同质的货币,流通终点的货币数量必须要大于起点的货币,即价值增殖是这一运动的实际内容。因此,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应该为 G-W-G 7。其中,G/ =G-G,G 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第三,两种流通在运动上的限度不同。一般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使用价值,一旦商品生产者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一流通过程也就结束了。资本流通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乘 4 余价值的价值。由于资本只有在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能不断增殖自己的价值,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通过对两种流通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到,在一般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的增殖。这时的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已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货币与资本的区爿项目 一般商品流通 赘奉流通流通形式商品货币一商品t W-G-W、1货十一商品货十( G-W-G)流通媒介 货币(G) 商品(w)流通目的 为买而卖,为了使用价值 为卖而买,为了更大的价值流通内容 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 价值的增殖流通的限度 有限 无限由于资本的流通公式 G-W-G/表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即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因而对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运动的各种具体形式都是适用的,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从形式上来看,资本总公式中的价值增殖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因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 G-W,还是 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06第 4 章剩余价值的生产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只存在价值形式的转换。不会有价值量的变化。在不等价交换的条件下,无论是贱买还是贵卖。也只能是对原来既定价值量的一次重新分配,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其次,离开流通领域,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在流通领域之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商品生产者只能由自己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而不能在形成价值时又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离。麟一菇瓣擎骥 2不歼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 美国经济学冢纽曼认为:“贸易使件。按照这个条件,剩余价值不能发生在 G-W -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 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段或支付手段,不发生价值的增殖。剩余价值也 值,目此,严格来说,贸易应看作是不能发生在 W-G 阶段上,因为这一阶段只是使 一种生产活动。 ”这种观点混淆了葭商品从自然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而没有发生价 I 孚价值和交换价值。因为在商品交换值量的变化。幽此,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第一阶 中,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也让渡了段所购买的商品上,但又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 使用价值。人们购买商品并不是两次价值上,因为根据等价交换原刚,商品是按价值 付钱:一次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一购买的,而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匕。 次是为了它的价值。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1。2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进行劳动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_二,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作为商品,电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内部,维持人的生存必须消费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 r 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来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括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所谓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是指劳动者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等。在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吏条件的差异,纳入劳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平均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质量和范围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的物质、107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文化生活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从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表现为一个变量;而在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范围还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一般商品在消费或使用后,它的使用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过程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4.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就离开 r 流通领域,进入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4。2.1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劳动过程都是指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但是在不同的社会里,由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掌握在不同社会集团、不同阶级的手里,劳动过程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i 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的。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符合自己的目的,必然对工人的劳动进行监督,迫使工人的劳动服从资本家的安排。第二,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由于工人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家,由于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所以,这种劳动过程实际上是属于资本家的各种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劳动过程的成果即工人的劳动产品也必然属于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让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如皮鞋、棉纱等等。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资本家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只不过是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一个比他预付的资本价值更大的价值,即生产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2。2 资本主义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由于价值增殖是在价值形成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考察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作为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108第 4 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假定纺纱厂 C 人生产棉纱 10 千克,需要消耗 10 千克棉花,价值为 l 007t,消耗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为 20 元。再假定工人生产 10 千克棉纱需要 6 个小时,资本家每天支付给工人的价值是 10 元。当工人在 6 小时内将 10 千克棉花纺成棉纱时,棉花和纱锭等生产资料被消耗了,但它们的价值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中去了。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生产棉花、制造纱锭和生产棉纱等几个生产过程,看作是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那么,生产棉花和制造纱锭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生产棉纱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部分。这样,纺纱工人在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了产品中。抛开纺纱劳动的具体形式,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支出了他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棉纱中形成价值,这是新创造的价值。假定工人 6 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是 10 元,那么,按照上面的假定,工人生产出来的 lO 千克棉纱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价值 120 元(棉花 100 元,纱锭等劳动资料 20 元)和纺纱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10 元,共计 130 元。资本家预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是 130 元,新产品棉纱的价值也是 1 30 元。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这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它既是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但是,这种生产过程对资本家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必须把这种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 5 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 3 000 名工人。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大利亚,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878请问: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t嚣至并 ”州为了实现由价值形成过程向价值增殖过程的转变,资本家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 6 小时以上。对资本家来说,他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也就获得了一天劳动力的使用权。虽然工人 6 小时就可以把劳动力价值生产出来,但这并不阻碍资本家迫使 T 人继续劳动。假定工人一天劳动 12 小时,生产棉纱 20 千克,消耗棉花 20 千克,价值 200 元,消耗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 40 元,创造新价值 20 元,那么,20 千克棉纱的价值为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240 元和新价值 20 元之和,共 260 元。资本家为生产棉纱而预付的资本是 250 元,二者之差是 10 元。这 10 元就是剩余价值,这样,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变成价值增殖过程。由此可见,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这里,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两部分: 喑 B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问;另部分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1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原因,即资本冢利用它剥削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表面上来看,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材料、制成品等,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他们征资本家手里被用来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在本质 l 反映了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4.2.3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这黼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使用价值形态的变化,价值也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虽然生产资料的不同部分有着小同的价值转移方式但是,它们都只能是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因此,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就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但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巾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生产出剩余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就叫做可变资本。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说明了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2)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4.2.4 剩余价值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的,即商品价值为 c+v+m。由于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因而研究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或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其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物化劳动表示法,即 m 7=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该公式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另一种是活劳动表示法,即 m 7=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该公式表明,任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如果资本家雇用的工人总数是一定的,则剩余价值事越高,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即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1104.3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第 4 章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概括地说,主要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4.3.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例如,工人的工作日为 12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是 6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是 6 小时,剩余价值率则为 100%。如果工作日延长到 l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剩余劳动时间就变为 9 小时,剩余价值率则随之变为 150%。这种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种方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没有延长工作日,但是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支出了更多的劳动量,这实际上与延长工作日是一样的。因此,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包属于绝对剩余价值。资本家之所以能采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是因为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它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变动。但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在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也就不存在了。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生理的因素。工人在一天内,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例如吃饭、休息等。第二,社会道德的因素。除了生理的需要以外,工人还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这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由于上述两个因素都具有相当大的伸缩性,资本家就有可能通过延长工人工作口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五一”的由来为了争取 8 小时工作制这个生存的基本权利,工人们曾作了长期艰苦的斗争,献出了鲜血和生命。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工人每天工作 12 至 15 个小时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连续工作 24 小时。18 84 年,美国劳工联合会等组织决定,在 18 86 年 5 厅 1 日发起一个争取 8 小时工作目的运动。这一天,美国近 50 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罢工。罢工工人中流行的“八小时之歌”是:“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化要闯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但是罢工遭到芝加哥政府当局的暴力镇压,多人死伤。5 月 4 日晚,3 000 多名工人聚集芝加哥秣林广场,悼念死难工友,又遭到武装警察的镇压。芝加哥工人的鲜血,燃起了全美工人斗争的烈火,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在世界进步舆论的支持下,1 个月后,美国政府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终于宣布实施 8 小时工作制。后来,就把 l886br5 月 1 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从此,劳动者有了自己的节日。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当资产阶级力量强火、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时,无产阶级就会被迫接受较长的工作日;而当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时,经过斗争,资产阶级便会被迫接受无产阶级缩短工作日的要求。但是,应该指出,不论工作日怎样缩短,工作日仍然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肘间两部分组成;而且在缩短了的工作日中,资本家会用种种办法迫使雇佣工人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从而加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4.3.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延长工作日要受到工作日界限的限制,也常常遭到工人阶级的反抗。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不能满足他的贪欲。因此,资本家还要采取另外一种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这就是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丽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例如,工作日为 12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 6 小时,m 7 =616=100%。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至 3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到 9 小时,贝 ljm,=9/3=3000io,剥削程度提高了两倍。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为了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我们知道,劳动力价值 F 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这些生冶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包括采用先进机器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改善劳动组织等。同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当上述生产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