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乡镇介绍_第1页
无极县乡镇介绍_第2页
无极县乡镇介绍_第3页
无极县乡镇介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极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东向平原,西倚太行,南邻滹沱,北望京畿。总 面积 524 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呈缓坡倾斜,绵亘数十里,膏壤沃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河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2003 年,全县辖 6 个镇、5 个乡、213 个行政村,有汉、回、满、蒙古等 27 个民族,248 个姓氏,总无极地图人口 482799 人(其中农业人口 442751 人,占总人口的 91.7%)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921 人,全县耕地面积 529545 亩。县治无极镇。近年来,无极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兴县”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3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4.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2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21.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3.2 亿元,财政收入 1.53 亿元。无极县工业初具规模。已建成工业园区 6 个,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 40 家,总资产 13亿元。已形成化工、医药、机械、轻工等四大行业。主要有苯胺、碳铵、硫酸、糠醛、糠醇、环己胺、环氧丙烷、明胶,胶囊、中西药、编织地毯、饲料机械、白有光纸、联合收割机等 140 余种主导产品。个体私营经济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以制革为主的产业带,制革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市场占有率 4.9%,是全国最大的成革加工基地。无极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迅速。有耕地面积 53 万亩,是河北省粮、油、棉主要产区,也是河北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 6.5 万亩。各类畜禽饲养量呈快速增长势态,形成蛋鸡、瘦肉型猪、肉牛、奶牛、肉羊五个主导产业。全县建成畜牧养殖专业乡 4 个,养殖小区 18 个,养殖专业户 2.8 万个。1992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秸秆养牛示范县,1998 年列入中国-欧盟奶类项目区,1999 年成为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无极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以交通、电力、电信等行业的发展最快。无极县西临京深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两条交通大动脉,南临石黄高速公路,正饶线穿境而过;县内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 540 公里。无极县的邮电通讯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通讯已进入光缆、微波、数字程控时代。电力事业长足发展。全县有 22 万伏变电站一座,11 万伏变电站 2座,3.5 万伏变电站 6 座,总容量 32.1 万千伏安。与此同时,以城市统一供暖、城市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已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县各行业均有科技机构,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普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结构继续优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已通过省级验收;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县医院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二级甲等医院”。 展望未来,无极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兴县战略,紧紧围绕“一特三化”目标,突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19851993 年刘日担任任无极县委书记期间,全县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使无极和刘日在全国家喻户晓。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无极县工业初具规模。已建成工业园区 6 个,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 40 家,总资产 13亿元。已形成化工、医药、机械、轻工等四大行业。主要有苯胺、碳铵、硫酸、糠醛、糠醇、环己胺、环氧丙烷、明胶,胶囊、中西药、编织地毯、饲料机械、白有光纸、联合收割机等 140 余种主导产品。个体私营经济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以制革为主的产业带,制革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市场占有率 4.9%,是全国最大的成革加工基地。无极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迅速。有耕地面积 53 万亩,是河北省粮、油、棉主要产区,也是河北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 6.5 万亩。各类畜禽饲养量呈快速增长势态,形成蛋鸡、瘦肉型猪、肉牛、奶牛、肉羊五个主导产业。全县建成畜牧养殖专业乡 4 个,养殖小区 18 个,养殖专业户 2.8 万个。1992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秸秆养牛示范县,1998 年列入中国-欧盟奶类项目区,1999 年成为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无极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以交通、电力、电信等行业的发展最快。无极县西临京深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两条交通大动脉,南临石黄高速公路,正饶线穿境而过;县内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 540 公里。无极县的邮电通讯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通讯已进入光缆、微波、数字程控时代。电力事业长足发展。全县有 22 万伏变电站一座,11 万伏变电站 2座,3.5 万伏变电站 6 座,总容量 32.1 万千伏安。与此同时,以城市统一供暖、城市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已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县各行业均有科技机构,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普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结构继续优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已通过省级验收;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县医院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二级甲等医院”。 展望未来,无极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兴县战略,紧紧围绕“一特三化”目标,突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春秋时隶鲜虞,战国归中山,秦建苦陉,汉置毋极,唐通天二年(公元 697 年)定名无极。鲁阴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大夫毋骇帅兵侵占极邑(今山东鱼台县极亭) ,极侯出奔燕。燕即封侯于此地(今无极县境) ,此又称此地为极邑,鲁隐公二年大夫毋骇又帅兵北侵灭极,更名为毋极,取其灭极之意,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改毋为无,即无极至今。清雍正十二年属正定府,民国二年(1913)年置范阳道辖无极县,1928 年废道,无极县直属河北省。1949 年 8 月 1 日无极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 年 4 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无极藁城合并为藁城县,1962 年三县复置。编辑本段 乡镇简介无极镇(Wuji Zhen) 面积 57 平方千米,人口 76851 人。镇政府驻东关村,邮编052460。 区划 辖东中铺村、西中铺村、东关村、西关村、角头村、高村、房家庄村、东合流村、中合流村、营里村、佛堂村、张村、高家庄村、姚村、正村、柴城村、里家庄村、安城村、柳见村、庄里村、东罗尚村、西罗尚村、户村、朱家庄。 沿革 该镇始建于北魏。北魏在此修建 县城,该村随之出现,因为于县城东门外,曾名东关厢、东中铺,后改为东关。因镇政府驻扎该村,故称城关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和建国后属一区,1953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无极公社无极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改为乡,1984 年恢复城关镇,1988 年更名无极镇。郭庄镇(Guozhuang Zhen) 位于县城西北 10 千米处。面积 43 平方千米,人口43636 人。镇政府驻郭庄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郭庄村村、资河店村、甄家营、王家营、张家营、姚家营、冯家庄村、西牛村、南牛村、北牛村、东牛村、北汪村、牛家庄村、崔家庄村、户台营、马村、前北焦村、李家庄村、穆家庄村、杨坊村、杨家庄村、张家庄村。 沿革 该镇始建于明代。明代 “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庄。因镇政府在此村称之郭庄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郭庄公社郭庄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改为乡,1985 年恢复镇建制。张段固镇(Zhangduangu Zhen) 位于县城南 8 千米处。面积 51 平方千米,人口40916 人。镇政府驻张段固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张段固村、北丰村、市庄村、田庄村、王吕村、齐洽村、东南丰村、西南丰村、贾家庄村、司家庄村、吕吕村、郭吕村、南汪村、苌家庄村、东验村、西验村、东两河村、西两河村、东辛庄村、耿家庄。 沿革 唐代有张、段、固三姓首先在此定居,合三代之姓取名张段固村。因镇政府在此村称之张段固镇。建国前属二区,建国初期属一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无极公社张段固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复置乡,1985 年改为建制镇。 大陈镇(Daichen Zhen) 位于县城 9 千米处。面积 42 平方千米,人口 31297 人。镇政府驻大陈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大陈村、赵户营、赵户村、王家庄、泊头村、北侯村、小陈村、西郎村、石家庄村、高陵村、东东侯村、西东侯村、北家庄村。 沿革 明代“靖难之变” 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陈姓大夫在此立庄取名大陈,因镇政府在该村称之大陈镇。民国时属七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大陈公社大陈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复置乡,1985 年改为建制镇。北苏镇(Beisu Zhen) 位于县城西 14 千米处。面积 54 平方千米,人口 54639 人。镇政府驻北苏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北苏村、南苏村、史村、驿头村、南焦村、大名庄村、东庄村、明秩寺村、新城村、费家庄村、东市庄村、西市庄村、林中村、寺下村、楼下村、马桥村、彭家庄村、月旦村。 沿革 唐代有苏烈坟在此,该村兴隆碑云:寺后有苏烈坟,相传“打开苏烈坟,世上无穷人”,说坟内藏有当日谷,当日种当日收,苏氏原系此地人,取名苏村。唐后期一部分人迁往村南称之南苏,此村遂名北苏。因镇政府驻扎此村,名北苏镇。该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高头公社北苏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复置乡,1985 年改为建制镇。七汲镇(Qiji Zhen) 位于县城东 6 千米处。面积 54 平方千米,人口 41584 人。镇政府驻西七汲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西七汲村、东七汲村、甄家庄村、西流村、东流村、西小镇村、东小镇村、杨村、东汉村、西汉村、西庄村、泗水村、崔村、王现村、王村、小吕村、大汉村、大汉营村、蔡庄村、小汉村。 沿革 相传西汉时该村街内为一古河,人们分居两岸,为便于相互往来,在河上建起七座小桥,以此取名七汲。因镇政府驻在该村七汲称之七汲镇。建国前属八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驻地东汉村,1959 年为无极公社东汉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驻地移至七汲。1983 年建乡,1985 年改为建制镇。郝庄乡(Haozhuang Xiang) 位于县城西南 16 千米处。面积 55 平方千米,人口37786 人。乡政府驻中郝庄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西郝庄村、西中郝庄村、北郝庄村、东中郝庄村、东郝庄村、西陈村、东陈村、裴里村、东北远村、西北远村、西东门村、东东门村、黄台村、固汪村、牛辛庄村、北店尚村、东店尚村、西店尚村、东门营村。 沿革 明代郝、张两姓在此定居,取名郝张村,后随字音演变称郝庄。1963 年人民公社驻地迁至中郝庄,1983 年改称郝庄乡。建国前属三区,建国初期属二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高头公社陈村生产管理区,驻陈村,1963 年公社驻地迁至中郝庄。 1983 年改为郝庄乡。2000 年公社新驻地迁至裴里村.里城道乡(Lichengdao Xiang) 位于县城北偏西 7.5 千米处。面积 44 平方千米,人口 40411 人。乡政府驻里城道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里城道村、里贵子、周家庄、北合庄村、祁村、东池阳村、西西侯村、东东侯村、南侯村、东东丈村、西东丈村、北里尚村、苏村、赵正寺村、北沙窝村、南沙窝村、东北牛村、东大户村、西大户村。 沿革 唐代有一姓李官员在此修建通往县城大道,故取名李城道,后演变为里城道,乡政府驻地该村,定名里城道乡。历史沿革 建国前属六区,建国初期属四区。1953 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7 年为郭庄公社里城道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社改乡至今。南流乡(Nanliu Xiang) 位于县城东北 11.5 千米处。面积 30 平方千米,人口 24802人。乡政府驻南流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南流村、呈现村、固现村、大召村、彭村、南俱佑村、江仁村、东宋村、西宋村、西南流村、大中郎村、小东郎村。 沿革 南流原座于沙河故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人称南“难流”,清朝兴修水利,引水向南,改“难”为“南”称南流。因乡政府在该村称之南流乡。建国前属七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为大陈公社南流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改为乡。东侯坊乡(Donghoufang Xiang) 位于县城西 6 千米处。面积 56 平方千米,人口48665 人。乡政府驻东侯坊村,邮编 052460。 区划 辖西南汪村、武家庄村、西池阳村、南池阳村、罗庄村、南马村、北马村、马古庄村、北朱村、南朱村、北东阳村、西东阳村、东东阳村、曹家庄村、东丰村、东丰庄村、甄村、东朱村、西马村、东马村、东侯坊村、北侯坊村、南侯坊村、古庄村。 沿革 清光绪载:“汉侯坊陵高耸如山,传为古迹。在县西 13 华里环宇记中山靖王刘胜七代孙封资亭侯,弥子(外甥)葬于此,号为侯坊陵”,冠以方位陵以东取名东侯坊。因乡政府驻东侯坊村,称之东侯坊乡。建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 年建小乡,1956 年并为大乡,1959 年为郭庄公社东侯坊生产管理区,1962 年建人民公社,1983 年改为乡。高头回族乡(Gaot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