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上海世博游—零距离接触建筑新技术新材料_第1页
暑期实践—上海世博游—零距离接触建筑新技术新材料_第2页
暑期实践—上海世博游—零距离接触建筑新技术新材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世博游零距离接触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时间:2010-7-6 至 2010-7-8地点:上海世博园主题:建筑考察历届世博会的建筑都和展品一样,是世博的主要亮点,而建筑本身往往就作为一种展品。这些建筑或象形或抽象,有的蕴含国家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有的则闪现最先进的科技之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全球倡导绿色建筑、低碳经济的今天,世博会的建设也将绿色、低碳、生态的理念贯穿始终。对于这样一个建筑盛会,学建筑的我们自然不能错过,我于 2010 年 7 月 6 日8 日三天进行了我的上海世博游。第一部分 国家馆之设计理念中国馆 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称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题;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队长、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建筑的斗拱构件的端头都刻有一个字,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东西南北立面上分别有“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篆刻,真是反映了中国馆的主题,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文字不就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么?韩国馆 另一个将民族文字蕴含其中的就是韩国馆了。韩文,作为韩国最优秀的发明之一,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中。韩文特有的集合特征也在建筑商得到完美阐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馆一层就是缩小了三百倍的韩国首都首尔,游客们可以在上海“踏上”首尔的土地。德国馆 德国馆开放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正如它的设计者 Lennart widchell 所描述的那样:“它是开放式的,它没有被设想成是一幢建筑,而是一个亲和的没有内外空间界限的雕塑。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门和窗,这里没有立面和外面的概念。也就没有进和出的概念,因此,你不可能感到阻隔。很显然,毗邻的景观能流畅地过渡到德国馆。 ”德国馆的外馆设计线条遒劲有力,钢材的构架重量达到 1200 吨。可是绝对没有让人感到剑拔弩张。建筑师使用坡地的设计,将建筑主体太高。建筑的墙面外再罩上网状的新颖建筑面料,这 16000 平方米的半透明银灰色膜遮阳透气,在地域上海酷暑的同时使建筑朦胧起来,让那些刚健的折线不由得浑然一体。荷兰馆 被称为“快乐街”的荷兰馆是上海世博会上唯一一个全开放式的国家馆。这是一条呈“8”字形的长 400 米,宽 5 米的街道。它如同一条欢快多彩、建在柱子上的翻滚过扇车。沿街设置的是二十世纪荷兰不同风格的建筑,包括电影院、咖啡和民居,游客们还可以沿街浏览荷兰在使用空间、能源和水资源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观赏荷兰的艺术作品和品尝美食。整个场馆简约、开放,在我看来,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步移景异的设计哲学倒是有几分相似呢。它的设计者 John kormeling 是这样阐述自己理念的:“最理想的城市要打破传统格局,让城市中的所有元素都自然地融为一体。我很欣赏线性城市理念,即纵横延伸的街道,两边的建筑根据当地气候和特征而建,便利的交通让人们自由穿行于私人住宅和各种公共场所之间” 。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的外形设计非常具有现代感。整个场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游戏游戏棒。数根游戏棒通过孩子的小手被随意撒成不同形状的组合。采用可任意组合的功能化模块搭建起的意大利馆,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而且能够以较小的规模进行拆卸和组装。该建筑由 20 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 20 个大区,每一块都可以被拆卸和重建,体现了不同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第二部分 场馆之建筑材料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多样化材透明混凝土。这种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瑞士馆 整个展馆是一个用帷幕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新型的帷幕用大豆纤维制成,技能发电,又能展出结束后被天然降解。西班牙馆 其设计者指出藤条设计是建筑的一种趋势,在防湿、防火方面都没有问题。西班牙馆外墙都用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成流线型。这 8524 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 12000 平方米,运用书法组成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同时藤条这项古老的手工艺无论在西班牙还是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藤条材料的广泛运用如同连接中西方的桥梁。日本馆 日本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这让日本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展馆。芬兰馆 “冰壶”的白色外墙似由一块块冰搭建而成,而其真正的身份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料为主要原料,表面坚硬耐磨,水分含量低,自重轻,不褪色。第三部分 绿色建筑这是本次建筑考察的重点所在,几乎每个场馆都适应了时代低碳环保的潮流,分别在新型技术、环保材料、融合自然等方面亮出了自己绿色建筑的旗帜。一、新型技术 日本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是的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展馆内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古色古香的印度馆其实也内含高科技元素。印度管使用的建筑材料大多为低能耗的手工材料,可重复利用。采用最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可再生能源。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湖阿灌溉。中央穹顶外覆各种草本植物,配以铜质生命之树,楠竹网格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织就了一个吸音天花板。二、环保材料 瑞士馆对于环保材料的利用已经在上一部分提过,这里不赘述。挪威馆由 15 棵巨大的“树构成,模型树的原材料来自木头和竹子,并可在战后再利用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融合自然加拿大馆在建筑上处处体现了这一点,展馆外部的墙体上覆盖一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雨水将使用排水系统进行回收并重新利用;展馆内没有大型的展品或物件,以确保战时区域内的空气流通。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绿色中庭成为整个展馆的生态核心。芬兰馆墙壁和顶部的开口促进了自然通风;新型轻质墙面、独特的窗户结构都减少了日照引发的热强度;房顶种上植物则用来均衡热负荷。案例说明沪上生态家说到绿色建筑,世博园中的 E 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我们考察的重点所在了。这里就以中国上海的一个案例馆为例。沪上生态家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上海案例馆的亮点所在了。沪上生态家通过“风、光、影、绿、废”五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了未来“上海的房子” 。具体来说, “风” ,就是指其自然通风和风能的利用。静音垂直锋利发电机做到了这一点。“光”就是指其自然采光和太阳能的利用。楼内的导光系统使得朝北的房间依然可以感受到阳光;外墙的太阳能电池板、屋顶的硅基膜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平板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就是其技术体现。“影”是指建筑遮阳、构造遮阳、绿化遮阳和新能源构件遮阳。“绿”是指环境净化、屋面绿化、整体拼装。沪上生态家有一中庭生态核,整个建筑的空气环境就有建筑中心的生态核串联。其底部为生态浮床,中部为可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顶部为一高出屋面的墙体,利用热空气上扬的烟囱效应的方式将热空气道出。“废”是指拆迁材料的回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以及可再循环材料选用和设备高效节能。沪上生态家立面、楼梯踏面铺砌的砖,是上海旧城改造时拖走的石库门砖头,建筑主体结构是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内部大量用砖是长江口淤积细沙产生的淤泥空心砖和用工厂废料蒸压粉煤灰制造而成的砖头。第四部分 总结建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上海世博会带给我的,首先是艺术上的感受。我感受到了建筑与浓郁的异国风情相结合,感受到了建筑与丰富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感受到了建筑与新颖的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