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命题卷5古文译文及注释_第1页
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命题卷5古文译文及注释_第2页
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命题卷5古文译文及注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命题卷(5)古文译文及注释(三)邹与鲁哄注释 邹,春秋时邾国,战国时改国号叫”邹” ,今山东省有邹县。鲁,周武王封弟弟周公在山东州一带地方,称“鲁国”。哄,古时形容战斗的声音,这里指战争。“邹与鲁哄”,就是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有司,指官吏。对,回答 1 哄:斗,交战。 2 穆公:邹国国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没有为他而死的。之,代长官。 5 胜:尽,完。 6 疾:痛恨。 7 如之何;怎么办。 8 对:回答。 9 凶:荒。 10 转:抛弃。 11 之:往。 12 几:几乎。 13 仓廪 ln:粮仓。 14 实:充实。 15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6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7 下:下面的百姓。 18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9 尔:你。 20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1 无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2 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23 尤:尤通忧 担心的事 译 文邹 国 与 鲁 国 交 战 .邹 穆 公 问 孟 子 :“我 的 官 员 死 了 三 十 三 人 ,而 百 姓 没 有 一个 肯 为 长 官 效 死 的 .杀 了 他 们 吧 ,无 法杀 尽 ;不 杀 吧 ,又 恨 他 们 看 着 自 己 的 长 官死 难 而 不 去 救 ,拿 他 们 怎 么 办 才 好 呢 “ 孟 子 回 答 道 :“饥 荒 年 头 ,您 的 百 姓 ,年迈 体 弱 的 辗 转 饿 死 在 荒 山 沟 里 ,壮 年 人逃 往 四 方 ,都 快 上 千 人 了 ,然 而 您 的 粮仓 里 粮 食 满 满 的 ,库 房 里 财 物 足 足 的 ,官 员 们 没 有 一 个 向 您 报 告 (这 些 情 况 ),这 就 是 对 上 怠 慢 国 君 ,对 下 残 害 百 姓 啊 .曾子 说 过 :警 惕 啊 ,警 惕 啊 !你 做 出 的 事 ,后 果 会 反 加 到 你 身 上 .百 姓 从 今 以 后可 以 反 过 来 这 样 对 待 他 们 的 长 官 了 .您不 要 责 怪 他 们 了 .(如 果 )您 能 施 行 仁 政 ,百姓 自 然 就 会 亲 近 他 们 的 长 官 ,愿 为 长 官牺 牲 了 .“ 简 说在 一 场 战 争 中 , 老 百 姓 的 表 现 如 何 , 是 平 时 掌 国 者 为 政 如 何 的 试 金 石 。这 个 故 事 说 明 要 赢 得 百 姓 的 支 持 , 赢 得 战 争 的 胜 利 , 就 必 须 时 时 关 心 爱 护 百姓 。(四)夜雪【 体 裁 】 五 言 绝 句问题:(1)从诗歌描写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孤寂凄冷。 逐句解释“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 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 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 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 “夜深 ”而“时闻” ,显示出雪夜的宁静。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作品鉴赏这首五绝作于公元 816 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 已讶衾枕冷” ,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 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 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 衾枕冷” 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 这一细节,托出“重” 字,别有情致。“折竹声” 于“夜深”而 “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 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3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译文】被子枕头的寒冷已经让我很惊讶了,又看见窗户特别的明亮,是被雪泛出的光照亮了。夜深的时候才知道雪下得很大,不时的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