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目 单位的基本情况 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等: 务状况 ? 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 注册资金: 500万元 经济性质: 国有经济 目 基本情况 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2 项目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某某县市西北,绿化村和姚家村之间 设规模 本项目工程道路全长 ;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面积 方米。 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砼路面工程、泥结碎石路肩工程、路堑工程、排水管道涵工程、护坡锚喷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 具体建设项目见表 建设项目表 表 号 名称 长度( m) 面积 (备注 1 水泥混凝土路面 度 4.5 m 2 水泥混凝土预制边沟 宽度 1.5 m 3 泥结碎石路肩 4 路堑工程 5 护坡锚喷工程 2000 6 管道涵工程 12处 7 绿化工程 948棵 新栽树木 8 移植树木 195棵 9 路灯 80盏 设期限 本工程是一项规模较大、投资多的道路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建议项目主办单位协调好建设前期的各项准 3 备工作,做好项目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工作。 根据气候特点,并结合本工程规模的实际情况及资金筹措方案进度安排等具体 情况,参照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 按照总体设计,分期施工,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本项目建设期为 2 年,即 2012 年8 月 2014 年 8 月。 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 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补助 450 万元,剩余 元资金地方自筹。 目效益 本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区的道路网格局,彻底解决交通难行问题,同时又能使项目区得到美化,并进行合理调整和有效的开发利用。 本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可以给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又增加了一道道风景线,它既美化了园区环境,又提生了园区观赏品味,它既减小了噪音污染,又减少了粉尘污染,交通流畅 ,秩序井然,为旅游和观光渡假的人们嬴造了一个温馨生活的环境,为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实施必定会让社会经济得到“正”的净效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利益是长久的,社会评价总体指标良好,具有亟待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是合理的,本工程是可行的。 制依据及范围 依据 4 1)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对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道路修建工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吉 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 4)某某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 2015年、某某县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某某县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某某县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某某县市农业“八大体系”建设规划和某某县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5)某某县市政府伊通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文件规定。 6)国家现行的有关政 策和法规。 7)市政工程设计工作技术管理制度 8)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地形图 1 1000. 9)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地理位置图 1 20000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1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1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5 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1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95) 18)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87) 20)吉林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 2009)、吉林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2009)、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制原则 1)在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 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园区原有道路的现状,考虑园区道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从实际出发,按需要与可能充分发挥,提高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2)结合园区周边区域村村通路网规划和建设实际,综合分析路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充分发挥路网的交通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3)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既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保证安全可靠。 4)贯彻园区道路为园区及游客生活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改善环境和美化园区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的方针,确定合理的道路、排水方案。 5)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少伐树,少移树降低工程造价。 6)遵循国家安全、环保政策,消除安全隐患,节能降耗,提高管理水平。 6 7)认真执行各项规范、规定、法规和法令,满足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要求。 制范围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市场需求分析; 3)建设 方案 ;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效益分析。 合评价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园区总体规划紧密结合,通过对该地区社会经济、交通量发展预测、方案设计及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研究,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从综合评价看,社会效益可观。对推动园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应该抓住 良机,抓紧设计,力促该项目尽快进行。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路网布局,使路网整体功能更趋强大;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园区的交通环境,促进项目区的对外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实施将大幅降低运输成本,有力的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为拓展新的开发局面创造良好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带动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因此,本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 建议: 1) 建设单位应尽快办理 贷款 相关手续, 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 2)进一步对技术设备进行考察,并以招、投标 的方式进行设 7 备采购,选用符合拟定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达到合理选用、科学匹配的目的。 3)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使其早日建成交付使用。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目提出背景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依托某某县市伊通县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绿色种植技术、生态科学养殖技术、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一种模式。该 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长郊新型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 通过实施“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某某县市绿化村将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以渡假酒店为中心,形成面积约 108万平方米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园区建设在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茂盛,使整个园区更加秀丽宜人,景色如画,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景区内有 1 千多亩山地,适宜林果业的发展,如苹果梨、晚熟李子、苹果和梨等。整个园区水源比较短缺,灌溉园区规划修建 2 座水库为种、养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旅游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按照吉 8 林 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要求,示范园区共设出入主干路两条,既第一条为由绿化村进出入园区(包括南北连接线),该条道路称为南线道路;第二条为由姚家村进出入园区(包括环湖路),该条道路称为北线道路,两条道路修建后会使园区交通便利,将使公交线路把园区与市中心连在一起。 为保证“十一五”的快速发展,依据园区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构建良好的园区路网结构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重要环节,为了配合园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园区与周边道路的连接,改善投资环境,为园区的经济建设搭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平台,推进园区的城市 化建设,更好地形成园区的城市框架,拟进行园区的道路工程的建设。 另外,国务院提出的支持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给建设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及周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 目建设必要性 1)是实施某某县市 第十 二 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的需要 伊通县 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 机遇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近 年来,全市入境旅游稳健增长,国内旅游全面发展,假日旅游空前繁荣,出境旅游方兴未艾,旅游接待和收入等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平均水平。 二是 产业规模日益 壮大。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促进了环保和生态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尤其是为库区移民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宣传、扩大对外交流、提 9 升 某某县市 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三是 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交通 “ 瓶颈 ” 初步缓解。景区交通、环境治理、供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速完善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 。四是 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大大提高了旅游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与 黑 、吉 、 辽 、 蒙 等省区达成了无障碍旅游 区的共识。五是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修订了 某某县市 旅游条例,为初步构建起我市旅游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 伊通县 把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 个性化、新型 精品 化的旅游 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乡村旅游的实质,加大 伊通县 乡村旅游发展力度, 打造伊通县 乡村旅游的 新 形象,把 伊通县 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精致优美的 长 郊野乡村旅游区 2) 园区所处地理位置的需要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之间,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地带,是辽北、吉南和内蒙古东部的贸易集散地。园区座落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北部乐山镇辖区内;北临吉林省会长春市;向东望去美丽的新立城水库尽收眼底;回眸向西辽阔富饶的松辽平原一片生机。完善、修建园区的道路交通,必将加速园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10 园区道路是来往园区交通的大动脉,因此,新建、改造园区道路,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交通网络,使 园区与城市之间交通更加便利、快捷,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3)经济发展的需要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 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 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园区与外部的联系、沟通。因此,园区必须对邻近村镇道路网进行建设,形成良好的交通系统,快速安全进出,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游客旅游观光;人们度假休闲提供完 善的基础设施。 4)交通发展的需要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正在建设,园区的各项事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的恰恰是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现状道路根本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造成园区各组团、分区联系不便捷的现象。该工程建成后将对改善部分道路的通行条件,提高通行能力,使园区道路网安全、通畅、快捷。 5)美化园区环境的需要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的道路建设好坏标志着一个园区的形象,它是园区最基本的骨架,它除了承担最基本的任务外,还直接反映着园区的面貌和风格,对园区的整体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因此,园区道路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园区的整体形 11 象,与园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宽敞、便利、舒适、秩序井然的园区道路交通状态,必将起到美化园区环境的作用,从而推动园区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园区要发展建设,依据规划首先是坚实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改善园区面貌,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迫切的。 目设计原则 1) 综合设计的原则。道路工程不是单纯的交通工程项目,它的建设还对园区空间布局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各条道路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并与周边的路网进行良好的 衔接,有良好的交通转换功能,充分发挥路网的整体作用,同时考虑公交等布设要求,使道路与相关公用设施协调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交通安全、畅通、方便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行人过街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设施、交通诱导设施等,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 3) 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根据交通分析的结果,按照道路功能定位要求,确定合理的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等,满足道路功能的要求。 4) 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道路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周边用地规划,并结合建筑物、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断面形式和适度的建 设规模。 5) 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道路建设要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尽量避免对沿线绿化树木的砍伐,尽量减少破坏生态环境。 6) 前瞻性与规模适度平衡原则。各条道路的建设应具有一定 12 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使之成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项目。同时,道路、的建设还必须切合实际、经济节省、规模适度。 7)控制投资节省资金原则。在道路排水设计时应考虑采用硬质边沟排水;在道路跨越河沟时均采用管道涵跨越,不设桥梁,如为了美化园区可在管道涵上做桥梁装饰。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址选择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场址位 于?。占地面积 6址东侧、西侧为林地,南侧、北侧为农田。场址原为废弃林地,地势平坦,地上无建筑物,交通方便, 周边 1适合本项目建设。 建设单位已通过租赁 土地方式,取得了该地土地的使用权。具体详见租赁协议书。 设条件 然条件 ( 1)地理位置:伊通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伊通河与东辽河上游,省会长春市南面,东与长春市双阳区, 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与公主岭市接界,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 124 49 46,北纬 43 3 38。县城伊通镇位于县区中部伊通河沿岸,地理坐标为东经 125 17,北纬 43 21,距省会长春市 48公里,全境东西长 76公里,南北宽 66公里,总面积 2523平方公里,约占全 13 国总面积的 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 ( 2)地形地貌:伊通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属吉林哈达岭余脉和大黑山脉,多为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 境内最高点为河源镇青顶山,海拔 611米。中部和西部为伊通河与东辽河的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地势 大致由南向北倾斜。境内地貌按成因和形态可分 6种类型。 1、构造剥蚀低山。分布在西北部大黑山、东部碾子山和东南部青顶山一带,多陡坡峻岭。 2、剥蚀丘陵。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区。 3、波状台地。分布于地堑平原中,台地面呈波状起伏,坡度甚小。 4、山前倾斜台地。属剥蚀堆积地形,分布于山间沟谷坡角地带和较大河谷上游的部分地段,其后部与丘陵相接。 5、河谷平原。分布于伊通河、孤山河、伊丹河等河流的河谷中。 6、火山地貌。 ( 3)土地资源:全县耕地总面积 91537公顷,其中旱田 8250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水田 903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地 82032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草地 517公顷,占 水域 11816公顷,占 居民及工矿用地 12217公顷,占 交通道路用地 园地 871公顷,占 未利用的土地 8087公顷,占 ( 4)森林资源:伊通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森林覆盖率为 森林蓄积量为 379万立方米。乔木主要有柞、山杨、椴、山榆、曲柳、山槐、桦等;灌 木有榛、胡枝子、山玫瑰等。针叶树以落叶松为最多。柞树为本县分布面积最广、蓄积量最多( 4 万立方米)的树种。椴树和胡枝子是蜜源植物,山区多有分布,是养蜂业必不可缺的资源。胡枝子是良好的编组原料,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全县人工林面积达 31628公顷,树种以落叶松为主。 域经济 ( 1)人口与民族: 2002年全县居民户数 133034户,总人口483000人,其中女性 226459人,男性 237990人;农业人口 384666人,农村劳动力 175286人(其中女劳动力 76556人);全县人口密度184人 /平 方公里。全县共有 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184879人,占人口总数的 其中,满族 176109人,占人口总数的 回族 6026人,朝鲜族 1874人,蒙古族 355人,还有锡伯族、瑶族、苗族、门巴族、白族、壮族、土家族、高山族、彝族等。 ( 2)县域经济: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省会长春市南部,幅员面积 2523平方公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 耕地面积 8809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全县共辖 12镇 3乡, 190个村, 1168个自然屯。有满、汉、回、朝、蒙古等 14个民族,总人口 483000人。其中满族人口 全县人口总数的 1999年,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后,研究确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工业壮大、三产搞活为重点,依托长春,服务长春人,把伊通建设成为具有产业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长春卫生城,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的自治县。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 二产业增加值实现 三产业增加值实现 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镇居民人均 15 可支配收入实现 45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2610元。 候特点 ( 1)气候特点:四季特点春季( 3冷空气逐渐减弱,气温回升, 5月中旬冻土化通,全季平均气温 少雨干燥,多西南大风,常出现春旱。夏季( 6湿热多雨,平均气温 最高可达 36,多阴雨和暴雨天气,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2/3。秋季( 9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骤减,多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天气。 9月末见冰 霜, 10月末见初雪。冬季( 12受强冷气团控制,多西北风,气候寒冷,平均气温零下 最低可达零下 36 ( 2)气象要素: 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平方厘米,其中以 5月为最多,达 平方厘米,在 5阳总辐射量有 平方厘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该数值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各地相近,因此,本县纬度虽较高,水稻生长却很好。本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 2536小时,因各年云雾多寡、阴晴状况不同而变化。气温:年均气温 ,最热的 7月平均气温 最冷的 1月平均气温零下 年温差为 极端最高气温达 36,出现在 1972年 7月 18日;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 现在 1970年 1月 4日, 11月中旬封冻, 5月中旬化通,最大冻土深度达 160厘米。全县因各地地形不同,气温有一定差异,气温的地理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河源镇地局子村仅 霜期:多年平均初霜日 9月 23日,终霜日 5月 7日,霜期长达 227天,无霜期仅为 138天。东南部山区的 16 河源镇和营城子镇部分地方,多在 9月上旬见初 霜,无霜期较县内中西部地区少 15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 水的年变率为 一年四季降水不均衡,春季降水 全年降水量的 夏季降水 全年降水量的 66%。秋季降水 108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冬季降水 占全年降水量的 风:本县全年平均风速为 秒,夏季为 秒秋季和冬季均为 秒。全年主要风向频率出现较多的是静风占 19%,东南风占 16%,西南风占 11%。 3、气候区由于受地势高度和地形影响,县内各 地气候有明显差异。大体分三个气候区:一是东南部低山丘陵低温多雨区。此区地势多在海拔 30米以上,与中部、北部比较,气温偏低,积温少 250降水多 10%以上,无截止期短 15业生产常受到热量不足的影响,全区粮食产量较低,但适宜各种树木的生长。二是中部平原漫岗温雨适宜区。此区处于吉林哈达岭与大黑山之间,地势比较低平,温度和降水都处于全县的中间,对农业生产较为适宜,是本县的主要粮食产区。三是西北部大黑山高温少雨区。区内大黑山绵亘,丘陵起伏,气温较其它两区为高,但降水较少,大黑山西北坡景台等地更易 发生干旱。 址特点 园区地层构造比较简单,形成时间为地质年代的第三纪中新世,距今已有数百万年至二三千万年之久。喷出地面的溶岩分布多局限火山通道附近几百米甚至几十米之内,没有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或熔岩,火山机制主要为火山穹丘。多数火山锥体柱状节理发育好,形态独特,形成复杂的扇状或伞状组合。各火山没有明显的火山口, 17 山体呈圆锥形。地层构造组成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第四纪覆盖层的亚粘土、淤泥质和大块碎石土。土层自上而下顺序为: 耕土:厚度为 般为 亚粘土 :厚度为 一般为 别亚粘土层夹杂淤泥土和粘土,为黄色 褐黄色,硬塑 可塑,密 中密,稍湿 湿,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砾石、卵石、地基承载力一般为 140 200 KN/ 砂层:亚粘土层以下为砂层,砂层以粗砂和砂砾为主,有少部分中砂,局部含砾石、卵石,黄色为主,地基承载力为 250350KN/ 玄武岩:橄榄色,上部风化呈片状,有裂隙,地基承载力为4002000KN/.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 6度。 设项目的有利条件 3)交通运输优势 场址位于市西南 12,距村内道路 距 102 国道8通十分方便。 础设施条件 1)给、排水条件 项目区域无给、排水条件。 2)供电条件 项目电源由 当地 农电 供给,供电电压为 10入点距离场址 800m,其供电容量可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3)供热 条件 项目场区无集中供热热源,本项目将自建锅炉房满足项目采暖 18 及供热需要。 4)通讯 条件 项目区域附近有通讯线路通过,可供本项目使用。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区道路现状 园区已形成的道路系统不成格局,可以说是纵横交错,随弯就弯,随坡就坡。路网由大车道 和小路组成,宽度为一米至四米不等,总长约十五公里。由于原道路没有排水系统,切没有专人维护,山水将原路冲刷得遍体麟伤,车辆无法行走,不利于全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给出入的人们带来多多不便。 当前园区道路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一是园区道路全部是土路;二是原路没有排水系统;三是道路坡度太大(最大为 i=,四是现状道路宽窄不一( 1,五是村村通道路工程已修至姚家村和绿化村,就差两村相连(即园区)部分。 区交通预测 客出行次数预测 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 (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 万人次,年均增长 5%。 19 区工作人员出行次数预测 某某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六区一村一廊,六区分别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一村一廊为民俗文化新村和绿色长廊。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休闲度假观光园,为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 有的贡献。这样规模的园区应配工作人员 200人,按人均日出行次数为 3 次人,每年出行 22万人次。 境交通量预测 姚家村和绿化村互到需经乐山镇距离为 35公里,而经由园区只有 3 公里,且姚家村去景台镇方向的车流量又大,予测交通量为:720辆 /昼夜。 物运输交通量预测 1)园区内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廊。即:六区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特色作物区、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一村为满族民俗文化村;一廊为绿色长廊。 六区一村一廊贯穿于园区不同的地理位置, 所有这些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货运量预测因缺乏历年的产值与货运量数据,所以采用经验估算的办法。货运量由商贸、工业、基建、商品流通四部分组成。 按该规模予测交通量为: 10量 /昼夜。 2)居民出行方式预测 居民出行方式划分预测是指确定某种交通方式所承担的出行 20 量的比例。我国的交通出行方式包括:公交、自行车、步行三类。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特性,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交通政策。 由出行方式的耗时分布特性曲线可知,当出行耗时在 7 分种以内时,以步 行出行为主;当耗时在 735 分种之间时,以自行车出行为主;当耗时大于 35 分钟时,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方式的形成分布性曲线说明,当出行行程在 1步行出行为主;当行程在 15间时,以自行车出行为主,当行程大于 5公交出行为主。 根据园区的实际出行形式结构,目前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六种:步行、自行车、摩驼、公交车、小汽车、货车。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圆区常住人口为:步行 5%、自行车 5%、摩驼 50%、公交 20%、小汽车 15%、货车 5%;流动人口为:步行 3%、摩驼 7%公交车 10%、小汽车 80%。 3)园区远景交通量预测 根据对园区道路的交通流量、过境车辆的分析,目前已达到1050 辆昼夜,根据园区经济和机动车辆的增长趋势,确定每昼夜日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2016 2035 年为 5%。根据推算园区远景道路网 20年的交通量见表 交通量预测表 表 份 交通量(辆 /昼夜) 年份 交通量(辆 /昼夜) 21 2016 1050 2026 1710 2017 1103 2027 1796 2018 1157 2028 1886 2019 1216 2029 1980 2020 1276 2030 2079 2021 1340 2031 2183 2022 1407 2032 2292 2023 1477 2033 2407 2024 1551 2034 2527 2025 1629 2035 2653 通过对以上交通量预测,为园区道路横断面及道路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工程道路全长 ;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面积 方米。 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砼路面工程、泥结碎石路肩工程、路堑工程、排水管道涵工程、护坡锚喷工程、绿 化工程、照明工程等。 建设内容和指标见表 建设项目表 表 号 名称 长度( m) 面积 (备注 1 水泥混凝土路面 度 4.5 m 2 水泥混凝土预制边沟 宽度 1.5 m 22 3 泥结碎石路肩 4 路堑工程 5 护坡锚喷工程 2000 6 管道涵工程 12处 7 绿化工程 948棵 新栽树木 8 移植树木 195棵 9 路灯 80盏 目建设方案 用的规范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7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40 9)城市道路 照明设计标准(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 12)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0 术标准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 23 道路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号 项目 设计规范值 设计采用值 1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同规范要求 2 设计车速 20公里 /小时 同规范要求 3 车道数 双向 2 车道 4 设计轴载 规 范要求 5 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 6 道路结构设计年限 20年 同规范要求 7 停车视距 20米 同规范要求 8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70米 同规范要求 9 设超高推荐半径 20米 同规范要求 10 最大纵坡 11 最小纵坡 同规范要求 12 一般凸形最小半径 150米 同规范要求 13 极限凸形最小半径 100米 同规范要求 14 一般凹形最小半径 150米 同规范要求 15 极限凹形最小半径 100米 同规范要求 16 竖曲线最小长度 20米 同规范要求 路设计 根据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本次设 24 计的南道路标准如下: ( 1)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三级,即村村通工程。 ( 2) 设计时速: 20h。 ( 3) 路基宽度: ( 4) 路面宽度: ( 5) 设计轴载: 6) 设计年限:混凝土路面 20年。 ( 7) 土基回弹模量: E25 道路方案设计需处理好与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园区景观、环境保护等的关系,使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综合效益。目标是将道路建设成为一条快速的、安全的、服务水平高的、交通转换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和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程。 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位置按照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中道路网的规划确定;结合园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及其功能需要,本着少占耕地,少伐树木的原则,并符合本级道路的技术指标进行平面线形设计。道路起终点及各路口的控制点坐标严格执行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 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设计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参照园区道路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近建筑物室外标高,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还要兼顾道路两侧的土地开发成本。 最后确定竖向布置。 为保证道路排水,最小纵坡控制为 25 考虑区域地形条件,道路最大纵坡控制为 8%。道路坡度控制见表 控制参数一览表 表 设计车速 控制参数 30km/h 20km/h 最大坡度( %) 7 8 限制坡长( m) 250 200 竖曲线最小半径( m) 250 100 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 路横断面设计 按照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村村 通工程的道路红线宽度进行横断面设计 。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 南线道路(包括南北连接线):交通三级(城市支路),道路标准横断面方案全线采用一块板形式,道路总宽度 置方式为: 质明渠 )+1m(半硬质路肩) +非混行车道 ) +1m(半硬质路肩) +质明渠 )= 基工程 1)填挖方 26 本工程 为新建与改建两部分组成,纵断高程要为既有建筑考虑,又要尽可能达到填挖平衡。路基填方设计推荐采用亚砂土、亚粘土填筑路基或挖方碎石,本工程挖方土质亚粘土居多,可考虑本桩利用,不足部分考虑外运土方或山皮石改良路基填方。考虑路基填料来源应尽量多样化。 对路基的填方段,必须控制分层压实度,对路基沉降进行观测,待路基沉降满足施工要求后,再进行路面施工。也可在路基填筑一定高度后,采用强夯处理。当路基的两侧地块填筑没有同步进行时,需加强两侧的边坡的防护,防止雨水过度的冲刷,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 2)路基压实度 路基压实标准 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 见表 路基压实度 表 表 挖类型 深度范围 压实度( %) 干路 支路 填方 05 93 803 90 挖方 05 93 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中填方要求。 3)土基处理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 应大于 30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回填土施工时要分层填平,充分压实,不得任意混填,单层压实厚度为 2025厘米。 27 面工程 完善道路场地功能,按照规范, 结合园区的道路现状,修建混凝土路面。园区冻结深度为 ,路面设计需考虑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 沿道路全线,有一部分路段的土质不好,常规的护坡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需要采用锚喷的方法,锚喷的建筑面积大约为 2000平方米。 面类型的选择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路面结构通常采用两种类型,即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地处寒冷地区,选用合适的路面结构非常重要,以下是对沥青砼路面及水泥砼路面两种路面结构的比较。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 (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超载不敏感; 可开放交通; 音小。 (二)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二 (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28 度高,板体性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扩散荷载 能 力; 和温度稳定性好,耐疲劳 性 强,使用寿命长; 较强的抗腐蚀性 ; 工、养护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量和养护费用均比沥青路面小。 (二)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薄弱环节,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施工养护不当, 易导致唧泥,错台和断裂,同时接缝容易引起跳车,行驶条件不如沥青路面; 能立即开放交通,需 142面破损后修补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方便; 综合上述比较,结合园区道路总体规划及当地情况,在各种筑路材料当地均有的情况下,由于今年沥青材料大幅度涨价,考虑工程造价及巷路修建特 点等因素,特别是园区道路纵坡较大,筑路机械设备难以运行,故本方案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即可降低工程造价,又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面结构设计 1)结构设计: 根据当地筑路材料和近年工程建设经验,路面基层选用 二灰碎石 ,这种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水稳性与抗冻性好,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方便。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容许弯拉应力及 29 容许剪 应力三项设计指标,进行结构厚度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 如下: 四平地区现有道路刚性路面结构的基层基本为三种: (87 年以前 )混合石、手摆块石、 (87石灰碎石土、 (95年 二灰碎石。由于四平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好,在充分利用地质资源,结合当地丰富的筑路材料,合理进行道路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计算方法: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系统 件。 ( 1)水泥砼路面:总厚度 55 20泥砼面层(抗折 10泥砼基层 (25皮石 (砂 )垫层 土石基碾压 (2)半硬质路肩:总厚度 20 20结碎石面层 填土或原 土压实 2)建设内容 道路主要工程量有: ( 1)水泥混凝土道路:道路全长 ;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面积 方米。 ( 2)泥结碎石路肩:路肩全长 米;铺装面积 方米。 ( 3)路堑:路堑全长 。 ( 4)护坡锚喷:锚喷面积 2000平方米。 ( 5)水泥混凝土预制边沟:全长 米;铺装面积 30 方米。 路排水设计 计原则 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在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 指导下进行 ,严格保护 园区 水体环境,根据 园区 自然地形,确定合理的污水收集排放区域,并结合规划道路等要求布置排水系统,使之技术上可行 , 经济上合理。以下为排水系统布局的原则: 符合地形趋势,顺坡排水; 与 两侧建筑 布局或规划相配合; 经济合理, 管道涵设置 密度合适,排水路线最短; 在流量和高程两个方面都能够顺利排除; 汇水面积依据规划进行划分; 建筑物排污 管道避免穿越不易通过的建 (构 )筑物。 水体制论证 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是将 园区 污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统一收集并排放。在合流制排水 系统设计中除考虑污水的收集外,雨季要考虑一定雨水截流倍数,使排水管道及截流干管截面增大。在污水处理上,雨季雨污水混入,致使污水处理厂水质变化较大,不利于污水处理,同时部分污水仍排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合流制污水管线一般常用于旧城区的原有管线。 分流制是将 园区 污水和雨水分别收集在独立的管渠中排放。分流制可克服合流制的一些缺点。 根据 园 区的自然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本工程又属于生态 31 环保项目, 排水体制 应采用分 流制 ,按重力流设置 。 区排水修建内容 1)道路排水均采用两侧硬质边沟排水,遇河沟均采用管道 涵穿越。沿道路全程,共有 12处河沟与道路交叉,因此, 2)建筑物污水均采用管道排放,管道应采用级承插钢筋水泥砼管道,管道基础当管道上方覆土深度 H ,采用 120水泥砼基础,当覆土深度 3,采用 180水泥砼基础。接口:本设计采用平口式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在接近出水口时应设置一台无动力生化物水质处理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避免污染园区水体。 3) 建设内容 沿道路全程,共有 12 处河沟与道路交叉,因此,根据各段水流计算,在河流与道路交叉处共设置 12 处排水管涵,管涵直径为 力计算 ( 1)雨水计算: 四平地区雨水设计流量计算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6.0) t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F q 设计参数:设计重现期为 P=雨历时 5 分钟,设计综合径流 系数 = 21 32 ( 2)污水计算: 污水设计流量按面积比流量计算。 360024 其中: Q 污水设计流量 (L/s) n 污水定额,采用 190*150L/ 人口数, F F 服务面积 人口密度,采用 240 明工程 行道照明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道路照明标准为:亮度均匀度在 35.0 平均亮度 2/0.1 平均照度 照度 均匀度 35.0 。灯具选型采用截光型,以钠灯为主的灯具,功率为 50 ;灯杆采用金属六面锥拔梢杆、灯杆高度 9 米,灯杆距离在 30 米左右。路灯采用单侧布置,交错布置或对称布灯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