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第10章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_第1页
材料成型原理第10章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_第2页
材料成型原理第10章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_第3页
材料成型原理第10章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_第4页
材料成型原理第10章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实质上是金属的塑性流动问题。通过流动分析可以预测变形体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工艺和模具设计以及质量分析。但影响金属塑性流动的因素复杂,目前还难以进行定量描述。本章定性讨论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几个基本问题,如最小阻力定律、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塑性成形中摩擦与润滑等。 第一节 金属流动方向 最小阻力定律 “ 当变形体质点有可能沿不同方向移动时,则物体各质点将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 。 _古布金 最小阻力定律:例如,粗糙平板间矩形断面棱柱体镦粗时,由于接触面上质点向四周流动的阻力与质点离周边的距离成正比,因此离周边的距离愈近,阻力愈小,金属质点必然沿着这个方向移动。 图 18-1 有摩擦矩形断面镦粗不均匀 流动模型流的越远 ,阻力越大 ,所以将向周边距离最近处流动 !例如开式模锻,如图 18-3,增加金属流向飞边的阻力,以保证金属充填型腔;或者修磨圆角,减小金属流向 A腔的阻力,使 A腔充填饱满。图 18-3 开式模锻的金属流动又例如,在大型覆盖件拉深成形时,常常要设置拉延筋,用来调整或增加板料进入模具型腔的流动阻力,以保证覆盖件的成形质量。一、摩擦对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因素在工具与坯料的接触面上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属的流动特性。 图 18-4 无摩擦矩形断面镦粗放射形模型1、 矩形断面的棱柱体在平板间镦粗时 ,若接触面上无摩擦 ,则以辐射线方式流动 ,变形后仍为矩形断面。 2、环形零件镦粗时由于摩擦的作用,会改变金属质点的流动方向。 参考课本第 256页 ! 二、工具形状对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影响 工具形状是影响金属塑性流动的重要因素。工具形状不同,各个方向的流动阻力不一样。 a) b) c)图 18-5 型砧拔长a) 圆型砧 b) V型砧 c) 凸型砧在圆弧形砧上或 V型砧中拔长圆截面坯料时,如图 18-5,由于工具的侧面压力使金属沿横向流动受到阻碍,金属大量沿轴向流动。在凸弧形砧上,正好相反,加大横向流动。利用工具的不同形状,除了可以控制金属的流动方向外,还可以在坯料内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使局部金属先满足屈服准则而进入塑性状态,以达到控制塑性变形区的作用。或者造成不同的静水压力,来改变材料在该状态下的塑性。 刚端对变形区金属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变形区金属流动。例如拔长时,砧子下面局部坯料镦粗,变形受到刚端部分的影响,其横向流动小于同等条件下的自由镦粗。三、变形物体外端的影响在塑性变形时,为保持变形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变形体各部分之间通过内力的作用,对塑性变形和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未变形的金属(俗称为 “刚端 ”)对变形区金属的影响和变形金属相互之间的影响。拔长时外端的影响外端对变形区金属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变形区金属流动,进而产生或加剧附加的应力和应变。在自由锻造中,除镦粗外的其他变形工序,工具只与坯料的一部分接触,变形是分段逐步进行的,因此变形区金属的流动就受到外端的制约。开式冲孔中的 “ 拉缩 ”弯曲变形对外端的影响结果使外端的孔也发生了变形!以上分别讨论了各个因素对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影响,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必须考虑各个可能方向上的阻力情况,才能正确分析金属流动问题。掌握了塑性变形时金属流动规律,便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各个可能流动方向上的阻力分布,使金属按预期的方向流动,以获得所需尺寸和形状的工件。 四、金属本身性质不均匀对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影响由于金属本身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温度的不均匀,会造成金属各部分的变形和流动的差异。 变形抗力小的部分首先变形,但作为一个整体,先变形的部分与后变形的部分、变形大的部分与变形小的部分必然彼此影响。一、不均匀变形 第三节 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塑性成形时,由于金属本身性质的不均匀,摩擦和工具形状的影响,不同变形区之间的相互制约,实际上都是不均匀变形。 例如:在平砧间镦粗圆柱体 图 18 6 圆柱体镦粗时的不均匀变形变形前变形后接触表面受摩擦力 ,流动慢! 二、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是由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同时它又限制了不均匀变形的自由发展,附加应力总是互相平衡成对出现的。 由于变形体各部分之间的不均匀变形受到整体性的限制,在各部分之间必将产生相互平衡的应力,该应力叫 附加应力 。图 18-7 凸肚形轧辊轧制板材的附加应力挤压的金属流动和纵向应力的分布1)金属流动; 2)附加应力较小; 3)附加应力较大基本应力为压应力 !第三类:附加应力是晶粒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附加应力是变形体内各区域体积之间由不均匀变形引起的互 相平衡的应力;第二类:附加应力是各晶粒之间由于其性质、大小和方位不同,使晶粒之间产生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附加应力的不良后果:1. 使变形体内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应力分布更不均匀 如 凸肚形轧辊轧制板材。2.提高了单位变形力 不均匀变形引起附加应力,使变形所消耗的能量增加,从而使单位变形力增高。3.使塑性降低,甚至造成破坏 挤压制品表面出现周期性的裂纹,是由第一类附加应力形成的残余应力所致。4.造成物体形状歪扭 如薄板或薄带轧制、薄壁型材挤压时出现的镰刀弯、波浪形等。5.形成残余应力 由于附加应力成对出现,彼此平衡,只要变形的不均匀状态不消失,它始终存在,因此,当外力去除后,它仍残留在物体内而形成残余应力。 三、残余应力引起附加应力的外因去除后,在物体内仍残存的应力叫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弹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也是相互平衡成对出现的。(一)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1、塑性变形不均匀产生残余应力。变形不均匀产生附加应力,变形完成后,变形不均匀状态不消失,附加应力将残留在物体内而形成残余应力。2、温度不均匀(加热或冷却不均匀)所引起的热应力以及由相变过程所引起的组织应力都会引起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分类:第一类残余应力存在于变形体各区域之间;第二类残余应力存在于各晶粒之间;第三类残余应力存在于晶粒内部。( 1)具有残余应力的物体再承受塑性变形时,其应变分布及内部应力分布更不均匀。( 2) 缩短制品的使用寿命,当外载作用下的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超过材料的强度时,使零件破坏,设备出现故障。( 3) 使制品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当残余应力的平衡受到破坏后,相应部分的弹性变形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尺寸和形状变化。( 4) 增加塑性变形抗力,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及抗疲劳强度。( 5) 降低制品表面的耐蚀性,具有残余应力的金属在酸液中或其他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加快。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特别是表面层中具有残余 拉应力 的情况。但当表面层具有残余 压应力 时,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强度,反而可提高其使用性能。 (二)残余应力引起的后果1、 热处理法 采用去应力退火可较彻底地消除残余应力。对第一类残余应力一般在回复温度下便可大部分消除,制品的硬化不受影响;第二类残余应力,接近再结晶温度也可完全消除;对第三类残余应力必须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才可消除。在高温下,去应力退火时,应避免晶粒长大,影响其力学性能。2、机械处理方法 在制品表面再产生一些表面变形,使残余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和松弛 (如拉弯矫直、张力矫直等 ),或者产生新的附加应力以抵消或减弱残余应力。该法只适合于消除第一类残余应力,实践证明当表面变形量 1.5 3左右效果最好。 (三)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四、金属的断裂金属试样拉伸时断裂的形式a)正断(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断裂); b)剪断(沿最大切应力方向的断裂); c) 、 d)韧性 断裂1、断裂的物理本质1)断裂的基本类型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2)微裂纹的形成机理微裂纹主要来源:一、材料内部原有的,如实际金属材料内部的气孔、夹杂、微裂纹锌缺陷;二、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位播的运动和塞积等原因而形成的。形成微裂纹的机理n 位错塞积理论认为同号位错在前进中遇到障碍物 (如夹杂、第二相和晶界等 )而产生塞积,当塞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位错塞积群前端产生一个足够大的拉应力从而形成微裂纹。n 位错反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交叉滑移面的位错在交叉处相遇而形成新位错,这些新位错不易运动,当新位错堆积较多时,则形成微裂纹。n 位错消毁理论该理论认为异号位错在距离很近时两个滑移面上相对滑移,则在交错处互毁,形成微裂纹 )。n 微裂纹形成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金属在切应力作用下首先发生位错运动,然后内于不同的原因而造成位错受阻。由于位错塞积群的弹性应力场中的拉应力而产生小孔隙,孔隙积累而形成微裂纹。实验表明在容易造成位错塞积的地方,如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夹杂物或第二相与其体相交界面等处,通常会首先形成微裂纹。n 塑性加工中金属的断裂塑性成形中的摩擦特点:1、接触面单位压力高 塑性成形时的摩擦接触面上压力很高,热塑性时达 500MPa, 钢冷挤压时高达 2500MPa。 而机械传动中重载轴承的工作压力一般为 20 40M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