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调查报告_第1页
走访调查报告_第2页
走访调查报告_第3页
走访调查报告_第4页
走访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访调查报告篇一:走访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走访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 XXX 村村书记助理 XXX 在上级领导和村内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 5 个月,5 个月以来我对我村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也接触了村内 80%村民,特别是对村内的困难户进行了挨户走访,以下是我走访的现实情况、贫困分析和几点建议: 一、走访两户困难户的现实情况。 在欢喜庄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先走访了欢喜庄村的低保户高艳玲。高艳玲,女,45 岁,其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每年的收入就靠几亩稻地,每年还要为她上大学和高中的的孩子交纳大笔学习费用(每年 8000 余元) ,使本已十分拮据的家庭,生活更是难以为继。离开高艳玲家后,我们又到了低保户马宝凤的家中,这个三口之家主要以务农维持生计。马宝凤,女,59 岁,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两个孩子都已出嫁到外地,身边无人照顾,在其家里我们看到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屋子特别小。 二、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我同本镇的同志进行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我区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区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区农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三、目前困难户家庭存在的几大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4、智力障碍、残疾困难户的生活如何改善。四、我区帮扶困难户、低保户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几点建议。 宝坻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及市委的有关要求,在近几年把我区农村的惠民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农业税费的减免,到“新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为贫困家庭新建住房,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我区部分困难户的家庭住房、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生活困难。 但是扶贫帮困是一项细致的、艰苦的、长远的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新农村” 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区卫生部门的支持。 2、日常生活用品的捐助。动员全区各个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帮扶困难户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春节前,我将再次组织和发动全局同志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春联等节日用品,让他们温暖过冬,高兴过年。 3、建立动态帮扶档案,进一步完善我区社会保障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和换季时,我将组织全局为帮扶的贫困对象进行捐款,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4、借助文化下乡对困难户家庭给予救助。发挥本局优势,不定期组织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深入到乡村特别是帮扶对象中间,开展文化下乡,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让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5、为困难户提供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困难户家庭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就要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优惠政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贫困。 6、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拓展经营渠道,提高困难户农业产品的经营效益。 五、走访困难户体会 通过这次走访困难户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困难群体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使全区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健康、美满地生活。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的扶 贫帮困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不断拓宽扶贫帮困的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区经济做出积极贡献!篇二:学校走访调查报告学校走访调查报告组员:宋晓菁我负责走访罗田县一中和三里畈高中。7 月 15 日一大早,我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饭之后,我们乘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呼吸着清新、凉爽的空气,来到了罗田县城。我们在县城中心的广场下了车,在那里做了简单的休整。关键是要等一个人,她是王志平为我们请来的一个向导兼助手,叫肖盼,今年刚从县一中毕业的,这点可能会对我们的走访调查有所帮助。等到肖盼来了以后,我们相互做了一下介绍,然后就跟着她出发了。罗田县一中离县中心广场并不是很远,大约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我们运气还不错,走到一中门口的时候碰到了以前教过肖盼的一位老师,在我们向他说明了来意以后,他表示了对我们的热情欢迎和对我们活动的支持,并且马上为我们打电话联系学校。然后他告诉我们,到时候会有一位“黄”姓的老师接待我们,不过要等一下,因为黄老师正在外面办事,待会才会过来。而他现在有事,不能接待我们,所以我们在对他表示了感谢之后,就自己进学校逛逛了。学校正在进行修缮,要把原来的校门和一栋教学推掉盖新的,所以看上去有些凌乱,不过进了学校里面,觉得整体给人感觉还行,但是教室有一些小,一个教室要挤进去 60 个学生,实在有些不容易。等了一会,黄老师来了,我们向他说明了我们的计划,他马上就给我们作了安排。等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按照计划,分作两组,去到两个班,简单的对我们的调查问卷作了一下说明,然后迅速地将问卷散发了下去。等同学们填完以后,马上收回来。于是在上课前,我们做完了所有的问卷回收工作,并在清点完以后,我们去了一下高二年级组老师的办公室,一是为了表示一下感谢,二是顺便和老师们聊一下,做我们第二部分的访谈工作。我们对老师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他们谈了一下关于我们调查主题的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有幸见到了校长(本来我们计划是要采访校领导的,不过因为他们学校当天下午就放假了,校领导基本(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走访调查报告)都回家了) ,但是因为校长下节有课,所以未能采访到。我们在访谈完成之后,就离开了县一中。当天下午我们去了三里畈高中,和早上不一样的是,下午没有肖盼做向导了,于是我们小组就在人生地不熟的恶劣条件下,肩负起了这个重任!下午一点钟,饭后稍作了一下休整,我们就顶着烈日,来到了车站。大概坐了 40 分钟的车,我们来到了三里畈镇。三里畈高中的位置可真有点偏啊,我们从大路下去,顺着羊肠般的小巷子大概又走了 6,7 分钟,才看到了三里畈高中的大门。现在看了下时间,快 2 点了。学校的大门是锁着的,我们从侧门走,向门卫师傅说明了来意之后。门卫师傅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是午休时间,两点半午休才结束,我们现在是可以进去,不过什么也干不了。这个消息比较打击人哪,我们原想着快点弄完了可以早点回去休息的,不过现在看来我们美好的计划是泡汤了。还是先进去找个凉快的地方休息吧。进入了三里畈高中的校门,发现校园并不是很宽敞,路也很窄,两边是宿舍楼,前面有棵大树,树下面有一副石桌石椅。我们决定就在那里休息了。好不容易熬到 2 点半,我们便继续往里面走。结果吓了一跳,原来里面蛮开阔的。学校是依山而建的,我们走过长长的台阶便来到一个宽阔的操场,操场前就是教学楼。我们进入了教学楼,来到了校团委,里面有一位老师,我们拿出了介绍信,那位老师要我们到隔壁的教务处找校长,于是我们便来到了隔壁。在教务处,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招呼我们坐下,并亲自给我们倒水。他因为第一节有课,不能接待我们,就马上打电话给政教处主任,要他负责接待我们。我们大概等了五,六分钟,杨主任就过来了。基本上和上午一样,我们向杨主任讲述了一下我们的计划,然后他就为我们安排了两个班,我们赶在上课前,将调查问卷发了下去,同学们填写完毕后,我们马上收回,看了下时间,赶在上课前全部问卷收回了,刚刚来得及。 收回问卷后,我们原计划是要采访一下高二年级组的老师,不过杨主任告诉我们,所有没课的老师都下到村子里去招生了,所以我们只好改变计划,转为采访杨主任。我们问了杨主任几个问题,并请他谈了一些关于我们调查主题的看法,就和上午我们在县一中采访时的一样。最后我们请杨主任与我们合影留念。我们和杨主任的合影(因为校长给他打电话 的时候,他还在午休,为了不让我们久等,他穿着篮球服就出来了。顺便还可以做做宣传,他笑着对我们说)走的时候,我们不忘在三里畈高中的门口合影作为留念。我们采访的经历就是这样子的,虽然从照片都看得出来那天的太阳很大,我们顶着烈日,而且还在没有人带路的情况下自己乘车走访调查,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走访得到的结果却是丰硕的,足以抚慰我们的辛苦。问卷调查的结果见分析,我现在着重谈谈对老师的访谈汇总。我们的这次调查的主题是“父母外出打工,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我们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高二的学生,虽然问卷结果没有统计出来,不过据我在收问卷时候的观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的父母是在外面打工的。而且,从我们在老师那里得到的信息也证明了我的猜测。 “十有五六” ,“大概有到啊” ,这是我们得到的原话。父母外出打工,这在罗田县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谁家的父母不想留在自己的孩子身边,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让孩子过得好一点,为了交学费呀!父母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开往异乡的火车,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可他们哪里知道,比起每个月寄回来的那几百块钱,孩子们要的只是能站在父母面前,亲口喊上一声“爸” , “妈” ,而不是对着冷冰冰的电话筒。据我粗略的统计,家长们少的出去了两年,多的在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踏出了家门。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在童年时期基本上是在没有家长关心的情况下度过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方面,或多或少是有一些不健全的。这点我们从老师的反馈中得到了证实。就几位任课老师的感觉而言,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或多或少有些受影响。用老师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些“孤僻,不听话,难以管理,学习积极性不高,脾气不好,容易动怒”等等。不是每个人都有以上的全部,但是或多或少的都有个一两点。不过也有特例,就有一位同学,虽然父母在外打工,不过依然品学兼优。但是这毕竟只是极少数,而需要关注的是大多数。老师们为了强调这个问题,还给我们举了两个例子。有位王同学,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父母怕他在这边受苦了,便不时给他寄一些钱过来,但是他手上的钱一多,就不听话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想管也管不住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堕落。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同学,初中的时候很优秀的,但是上了高中以后,学习竞争变得激烈了,他渐渐有些不适应了,老师找他谈了几次话,不过却代替不了父母亲情的关爱,也只能看着一个好苗子毁了。现在的他相当孤僻,在学校从来不和同学讲一句话,脾气十分不好,动不动就生气,老师也帮助不了他,只能看着他这样下去。这些都是一些很典型的例子,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老师还是相当负责的,就像上面说的一个例子当中,老师发现了同学有什么问题,马上就找同学谈心。但是,心灵的成长缺乏了亲情的滋润,是什么都弥补不回来的。而且一个老师要带那么多的学生,他也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关注到,只能发现一个,补救一个。主要的还是要学生主动找老师谈,不过前面已经提到,像这种学生,主动和人交流的愿望都不强烈,所以他们即使有什么心理问题,也就是自己埋在心里,久而久之,心理的小问题就成了性格的大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一般都是亲戚带着照顾的,不过也有家里比较远的,平时不回家,周末就住在学校的。,学校有没有对于这种学生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说过节时校领导探望一下什么的?我们也向各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恩,总体来说是没有的。 ”老师告诉我们。 “学校条件有限哪。搞教育,本来就是国家在资助的,像我们这种县级的中学确实是没有这种条件哪。 ”这也是实话,学校里面,只要不是本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住校的,而且这种学生的比例占了一半左右,学校确实不可能每个都能照顾得到。 “那么,既然学生长期住校,有没有他们的亲戚不时来探望他们,或者是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过来询问自己孩子的情况?学校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主动联系家长,向他们汇报他们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呢?” “亲戚,可能有吧,不过来也来得比较少。家长打电话的很少,偶尔有的也只是在大考考完 以后,平时基本都不打的。学校也没有主动联系,本地的孩子的家长有时候还来一下学校了解一下情况,其他镇上的就来得很少了。在亲戚家寄养的,联系到了亲戚也没用啊,要么不管,要么就是管不了,毕竟不是亲生父母啊。而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是很难联系上的,所以学校也就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校平时没有开家长会吗?”“没有,学校基本不开家长会的。只是考试完了在在班上跟同学说一下,因为不是本地的孩子的家长来一次也不方便,学校就没有开。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的情况,除了本地的家长可能了解得多一点,其他镇上的就了解得比较少了。而父母外出打工的,就基本上没人来了解过。 ”“基本上是这样子的。 ”父母不在身边,而且平时也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得最多的可能只是孩子的经济问题。可是孩子要的并不是钱哪。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例子。有一次他找一个同学谈心,说到这个问题上了,那位同学说他的父母并不关心他,除了给他钱,从来就不过问他,老师对他说, “父母给你钱也是关心你啊,他只给你钱,怎么没给其他人用?你要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哪!”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父母关爱的需要程度,一句关切的询问,胜过给他再多的钱。而感情的缺失,也是再多的钱都买不来的!总结一下我们的学校走访调查结果,大体就是这样几点:1. 父母外出打工的同学比例不在少数,他们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特殊群体。2. 这个群体普遍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感到孤独,脾气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3. 社会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能给他们足够的关注,造成他们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更加向不良的方向发展。4. 远在异乡的父母忽视了孩子的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感情缺失试图用金钱来补偿,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并不是等价的。我们搞这个活动的初衷,只是为了客观地反映一个社会问题。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是确实存在着的。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但是他们损失的,是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人生!我们的这篇报告里的某些评语,可能带一些主观情感,是因为我们为这些孩子感到不平。他们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失去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亲情。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我们报告里的数据,材料都是绝对真实的。我们只想用最客观的角度,最客观的反映一些最客观的问题。我们这次活动的口号是: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我想,客观地写出这篇报告,也是我们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篇三:关于走访农村的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关于走访农村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2 月 5 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平安村 调查对象: 老人、青年 调查方法:走访、查资料 摘要:本文围绕最根本的“三农”问题开始,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与劳累。为了更加的了解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的变化,对农村生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映出现代农村生活的一些改善及问题。 关键词:变化、政策、教育、土地 大学生关于走访农村的调查报告的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 的发展,信息及知识的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农村也有了一派新景象。现在农村的环境有所改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一花一世界,即一小村就可窥见全中国的农村社会。通过走访我了解了如下情况及问题,看一下全村的风貌及我自认为的感悟。 1.该村近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据调查,近 20 年来全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全村共 57 户人家共180 人,有 50 户人家盖了新房,现在都是砖瓦房,由以前的土房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以前村里面全是石板路或土路,现在村里有混凝土铺成的公路了,有 7 户人家买了小车,35 户买了摩托车,以前人们出门都是用走路的方式,现在人们去哪儿可以自己开车去了,人们的出行方便了许多。以前人们煮饭都是烧柴,现在人们都用上天然气了。现在的农村生 活条件着实比以前有所改善。 图表 1 土房与砖瓦房 图表 2 土路与公路2.国家政策方面的变化 现在全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据调查,教育条件也有大的改善。以前的村校全都搬到镇上去了,学校的面积也有所扩张,现在镇上的小学与中学的教学楼全是新建的。并且现在只要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孩子们上学也不用缴学费了。现在国家实行医疗保险政策,如果生病住院了,还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并且现在农村还有养老保险,只要上了60 岁,就可以每月拿到 80 元钱,70 岁以上就可以拿到 90元。虽然在这个物价猛涨的社会,几十元也不够生活,但至少也能使老人的生活有一点点改善。据了解,因为本村以前有被查出地下埋藏有天然气而占地,村里面还有 7 户的老人有另外一种养老保险,每月可以那 800 元,这保险改善某的人家的生活,某户俩老人 70 几岁了以前长期卖菜以赚取零花钱,现在因为有了每月那 800 元,他们已不再那么累,不用在天还没亮就去卖菜,他们只种点菜自己够吃就行。近些年,该村变化确实蛮大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3.存在的问题 留守老人较多 在此期间,我还了解到一个近期的现象,现在外出打工者居多,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全都出去打工去了,留在家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他们与家人团聚的相聚的机会差不多一年才一次。因此在家的一些 孤寡老人,感觉很孤寂,造成老年自闭的机率上升,进而引发现在的社会问题。我走访了一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 65 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 XX 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 。生活孤寂,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的子要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老人每日盼望儿女回家。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现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遭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因此,他们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我认为我们的年轻人和社会的责任不仅要加强自身及小孩的教育还要加强老年人的教育,促使其优雅的变老,心里健康,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幸福快乐! 32.教育水平较低 据调查,该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90%老人都没受过教育,还有些受过一点儿教育,认识几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