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法律制度_第1页
隋唐的法律制度_第2页
隋唐的法律制度_第3页
隋唐的法律制度_第4页
隋唐的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的法律制度篇一:隋唐朝的法律制度第五讲 隋唐朝的法律制度 (581 年907 年) 学习重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唐朝的法律制度 一、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唐朝的立法概况 三、唐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四、唐朝的司法制度 思考隋朝法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作用。 全面掌握唐朝法制,理解为何其为中华法系的代表。第一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581618) 一、隋朝的立法概况 1、法律形式:律、令、格、式。 2、 开皇律的基本情况:隋朝第一部律,是隋初重要的立法成果。 3、 大业律的基本情况:隋朝第二部律,隋炀帝时制定,未得到切实实施。 二、 开皇律的体例和内容(见教材 P176) 1、体例:十二篇五百条,这一体例被唐律全盘接受。2、内容: 关于刑罚制度:确定了笞、杖、徒、流、死的封建制五刑; 关于十恶:改北齐律的“重罪十条”为十恶,为唐朝继承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关于八议和官当制度:使其成为定制,为唐所继承。三、司法制度(见教材 P177) 中央司法机构:已形成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构成中央司法机构的格局。其中,大理寺负责审判,刑部负责复核,御史台负责监察。 第二节 唐朝的法律制度 (618907) 一、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见教材 P178)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唐律疏议名例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如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1、法律要统一:法律内容须保持一致,避免参差,否则会损害法制,不利于治国。 2、法律内容要简约,不可繁琐。 3、法律要稳定:因为法律内容多变一方面会使百姓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官吏也难以掌握,以至于法律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1、重视司法:严格依法办案,防止滥刑。 2、对一些重刑者,以专门的程序加以审理。出现“三复奏” 、 “五复奏” 。 唐初法制指导思想不同程度地在唐律中得到反映,它的完整性(礼法并用) 、现实性(转化为法制的指导思想) 、伦理性(维护君权、父权、夫权)及一致性(统治阶级的思想与法制的指导思想一致) ,使后人评说唐律是“一准乎礼”! 二、唐朝的立法概况(见教材第 180 页) (一)唐朝的法律形式 1、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1)律: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唐六典刑部:“律以正刑定罪” 。 (王立民教授的观点,认为唐律是一部刑法典,其他教材的提法,是定罪量刑的法典) 2)令: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 唐六典刑部:“令以设范立制” ,包括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方面。 3)格:皇帝颁发的各种敕令的汇编,又称为敕格,相当于律。 唐六典刑部:“格以禁违正邪。 ” 唐律疏议名例律:“有别格,从格断” 地位比律还高,即当律与格都有规定时,司法官应依格来断案。“格”作为法律形式源于东魏的麟趾格 。 唐初有五十三条新格。唐格分为“留司格”与“散颁格” 。前者是留在中央尚书省下属的司中适用的,后者是散布到全国各州、县使用的。 4)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5)典:机构组织法, 唐六典 。 2、唐朝律令格式间的相互关系 1)律、与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区别,律从消极方面规范惩治犯罪,令、格和式从积极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 2)违反了令、格和式要依律科刑。 11 王立民:唐律新探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XX 年版。 (二)唐律的制定(见教材 P182) 1、 武德律:开端 唐高祖李渊攻入长安后,制定了“约法十二条” ,唐朝建立后,制定了“五十三条新格” ,为武德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武德四年,唐高祖命裴寂等以开皇律为准,把“五十三条新格”的内容一起加入,武德七年,制成武德律 。共 12 篇,500 条。 2、 贞观律:总其成 唐太宗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再次修律,于贞观十一年颁布,史称贞观律 。 贞观律对武德律的调整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增设了加役流,作为减死之刑,介于流刑与死刑之间,使被处死刑的数量减少。 第二,区分两种不同的反逆罪,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区分“兴师动众”与“恶言犯法” ,只有前者兄弟需连坐判死刑,后者兄弟配流而已。从而也进一步缩小判处死刑的数量。 第三,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等一些重要制度。至此,唐律基本定型,所以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律令考中说:“唐律以贞观为定本” 。 3、 永徽律及其律疏:疏其议 唐高宗永徽无年命长孙无忌等大臣再次修律,第二年完成永徽律 ,从内容上看, 永徽律对贞观律的改动很少,可以说是贞观律的翻版。 永徽三年,唐高宗决定编纂永徽律疏 ,原因有二:一来科举考试中有明法科一门,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颁布一个官方的解释,以作为考试的标准; 二来司法实践中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了畸轻畸重的情形,也有必要颁布司法解释,以解决司法实践的问题。永徽四年, 永徽律疏完成,后人称其为唐律疏议 ,它保存至今,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 4、 开元律及其律疏:告终 开元律及律疏只是对永徽律及律疏作了个别字词的调整,无实质的修改。唐朝立法告一段落。(三)唐律的体例(见教材 P184) 唐律十二篇五百条, (也有五百零二条之说) ,第一篇名例律 ,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 第二篇至第十二篇,相当于刑法分则。分别为: 2、 卫禁律:侵犯皇宫警卫和国家关津要塞保卫等方面。 3、 职制律:官吏职务方面和有关行政公务方面的犯罪规定。 4、 户婚律:破坏户籍、土地、赋税、婚姻家族方面的犯罪。 5、 厩库律:违犯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犯罪。 6、 擅兴律:在军事和非法营造、兴建工程方面的犯罪。 7、 贼盗律:严重危害国家统治秩序和财产制度方面的犯罪。 8、 斗讼律:伤害他人和违反诉讼要求方面的犯罪。9、 诈伪律:各种欺诈和伪造行为方面的犯罪。 10、 杂律:以上各律所无法包容的其他一些犯罪。11、 捕亡律: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方面的犯罪。12、 断狱:在司法审判方面的犯罪。 (四)唐律的特点(见教材 P185) 1、礼法结合:礼是立法依据,法是维护礼的武器。 唐律是礼法完全结合的法典,不同于以往的部分结合。2、首创“疏议” 。 中国早在西周就有法律解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均有,但唐与之相比更为完善。 1)它阐明唐律的指导思想; 2)简述律及每一篇目的沿革和篇目之间的联系; 3)解释律文; 4)概说罪名之间的区别; 5)简说有关刑罚的一些问题。 3、内容简约,十二篇五百条,比以往的律简约。 (五)唐律的影响 (见教材 P187) 1、对唐后一些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中国唐后的各封建朝代的立法均以唐律为本,唐律的影响深远。 2、对当时一些东亚国家立法的影响:涉及日本(大宝律令、养老律令) 、朝鲜(高丽律) 、越南等国,这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吸取唐律的内容,并以其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 因此,唐律被誉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篇二:唐朝法律制度唐朝 唐初法治指导思想: 一、礼法结合,缺一不可。 唐律疏议,名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 二、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 三、慎重行罚。 唐朝立法概况: 一、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 1、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2、令是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正面的积极指导的法规) 。 3、格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以禁止为主的单行法规) 留司格:留在尚书省下属 24 个司总使用的格;散颁格:颁发至全国各州、县使用的格。 4、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知识串联:格起源于东魏麟趾格 ,式起源于西魏大统式 5、典指唐六典 ,总结了以往组织法立法的经验,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规定了唐朝组织法的内容,并对以后的组织法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辨析:律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区别。律偏重于消极惩治犯罪,令格式侧重于积极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违反了令格式要依律科刑。 唐律的制定: 武德律唐高祖李渊第一部 贞观律 (唐律):长孙无忌、房玄龄对武德律修改。修改内容: 1、增设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 2、区分不同的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3、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等主要制度。 至此唐律即定型,以后修改极少。 永徽律及律疏唐高宗、长孙无忌,12篇 500 条 唐高宗编纂永徽律疏原因: (1) 、科举考试的明法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对律文作个统一官方解释,以解决考试问题。 (2) 、由于对律的认识不同,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有必要对律文作统一 解释,以解决司法问题。 永徽律疏共 30 卷,又称唐律疏议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刑法典。 4、 开元律唐玄宗,李林甫刊定。 唐律的结构: 第一篇:明例律 (刑罚总则) ,6 卷 57 条,主要规定唐律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第二篇:(编排根据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排列) 卫禁律 ,规定侵犯皇宫警卫和国家关津要塞保卫等方面的犯罪。 职制律 ,规定违反官吏职务方面和有关行政公务方面的犯罪。 户婚律 ,规定妨碍或破坏户籍、土地、赋税管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 厩库律. ,规定在违犯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犯罪。擅兴律 ,规定在军事和非法营造、兴建工程方面的犯罪。 盗贼律 ,规定严重危害国家统治秩序和财产制度方面的犯罪。 斗讼律 ,规定在伤害他人和违反诉讼要求方面的犯罪。 诈伪律 ,规定各种欺诈和伪造行为方面的犯罪。 杂律 ,规定以上各律所无法包容的其他一些犯罪。捕亡律 ,规定在追捕罪犯嫌疑人方面的犯罪。 断狱律 ,规定在司法审判方面的犯罪。 唐律的特点: 一、礼法结合:礼是立法的依据;法是维护礼的武器。二、首创“疏议”: 作用 1、阐明唐律指导思想;2、简述每一篇目的沿革情况及篇目间的联系;3、解释律文;4、概说罪名之间的区别;5、说明刑罚相关问题(用刑的必要性、实施、沿革使) 三、内容简约 唐律的影响: 一、对后朝的影响: 宋刑统 大明律 大清律例等。体例沿用唐律构架,内容上沿用唐律为多。 二、对东亚国家:朝鲜高丽律 、越南、日本大宝律令 养老律令等 唐朝刑事法律: 一、一般原则规定: 1、刑罚: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笞:用荆条或小竹板锤击臀、腿部的刑罚。 杖:用大竹板锤击背、臀、腿部的刑罚(长形杖) 徒:剥夺罪犯人生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 流:吧罪犯遣送到边远地区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XX,2500,3000 里) 加役流:适用于免死的罪犯(3000 里,苦役 3 年) 死:剥夺生命的刑罚,分:(绞、斩) *可以用铜赎五刑(“十恶” 、 “五流”除外;) “五流”: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子孙犯过时流、不孝流、会赦犹流(大赦后又犯流刑) *减刑时减一大等,加刑时同级逐加 2、重点打击“十恶”: 谋反:图谋推翻现政权 谋大逆:毁坏皇家象征物(宗庙、陵墓、宫殿) 谋叛:图谋背叛国家投靠敌方 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 不道:杀死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邪术诅咒、造畜盅毒物伤杀人 大不敬:危害皇帝人生安全和尊严(过失居多) 不孝:子孙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为 不睦:亲族互相侵害(多为平辈) 不义:侵犯长官和夫权的犯罪行为 内乱:亲族之间犯奸的犯罪行为明例律:“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誡。 ” 3、贵族官吏的特权: (1)议,即八议:犯死罪的,先由司法官将其罪行和符合议的条件奏上,再由大臣们集议并拿出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裁断;犯流罪以下的,司法官依律减一等量刑。(犯十恶不享有此特权) 背景知识:八议入律始于魏律 (2)请:通过“上请”程序而减免刑罚的一种特权(一品至五品官员及八议亲属) (3)减:六、七品官员及议请范围内亲属享受减一等处罚的一种特权。 (4)赎:官吏贵族及家属犯流罪以下的,享受用铜赎罪的特权 (5)官当:官吏用官品抵罪,可用铜赎罪;因官当而解职的,一年后降原官品一级继续任官。 4、其他原则: (1)老幼废疾减免刑罚原则:70 上 15 下和废疾(折一肢)流罪以下用铜赎罪;80 上 10 下和笃疾(折两肢和双目失明)死刑的上请处理;90 上 7 下死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2)更犯的处理原则:“各重其事” ,从重量刑。 (3) “六脏”的处理原则。 “六脏”指六种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 (强盗、盗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 受所监临财物:主事官员私受所属官吏及百姓的财务 坐赃:非主事官员因事受贿 (4)自首原则 (5)共犯的处理原则(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家人共犯只追究尊长;共监主守为首,以凡人为从 (6)两罪从重处罚 (7)同居相为隐:扩大亲亲得相首匿。四代以内,部曲、奴隶为主人隐瞒 (8)化外人相犯: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结合(明代都以属地主义论处) (9)关于比附原则:唐律中无明文规定但又必须判定罪行的存在。 “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其应入最者,则举轻以明重” 唐朝民事法律 一、人的身份法: “良人”指一般平民,主体是农民,自耕农。贱民包括“官护” “部曲”和“奴婢” 二、所有权: 1、宿藏物是指埋葬物。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现,所有权归发现人所有;古器钟鼎之类的特殊宿藏物,应送交官府;在他人的土地上发现,发现人和土地所有人各占一半。2、阑遗物是指遗失物。拾得物交官府,公告三十日后无人认领由官府保存,所有权归归家说有。 3、漂流物是由流水带走的物品。交给官府,认领后可以补偿;无人认领的拾得人可拥有拾得物。 三、债权法 1、买卖契约:成交的三天内在市司的监督下订立“市券” ,即在契约中盖有官印。 2、借贷契约:允许“役身折酬” ,债务人在无法以资产抵债的情况下,可以劳役来抵偿债务。 四、婚姻法: 1、结婚条件:(1)报婚书:书面的结婚协议,男方持“通婚书” ,女方持“答婚书” (2)私约:附带的口头婚姻协议(对婚书的补充) (3)聘财:婚姻成立的条件,即用彩礼表示婚嫁关系的确立。 (纳征) 2、结婚的限制: 良贱不得结婚;监临官与其下部女不得结婚 3、离婚规定: (1)和离:夫妻双方不相安谐,自愿离婚(协议离婚) ,赋予女性一定的离婚权。 (2)义绝:夫妻一方对对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杀、奸等行为而被强制离婚的形式。 唐朝使义绝规定完备化:首先,把义绝作为强制离婚的形式规定在律中,使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次,对义绝的具体行为作了明文规定,使其更规范化。 ;最后,明确了对义绝行为的处罚,使其更具强制性。 唐朝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中央司法机构:御史台:台院(纠察中央百官) 、殿院(纠察朝仪) 、察院(纠察各级地方官吏) “三司推事” (大案、疑案):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一起审理 “小三司” (大案不便解送京师):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属官前去审理。 地方司法机构组成:(州、县两级)司户参军受理民事案件;司法参军受理刑事案件。 二、诉讼制度: 告诉限制: 1、亲属间;2、对奴告主; 3、生理上限制(80 以上 10 以下以及笃疾者,除了对重大犯罪与本人哦与直接利害关系的犯罪外,都没有告诉权) ;4、对囚徒的限制(监狱官虐待囚徒;知道他人有谋反、谋大逆、谋叛的严重犯罪、自首其他罪行时牵涉别人犯罪。 ) 三、审判制度: 1、审判官回避制度始于唐朝 2、刑讯规定: (1)刑讯条件:“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 (2)刑讯工具:尺寸要求 (3)禁止刑讯对象:享有议、请、减等特权者、老幼废疾者、孕妇和产后未满百日者。 (4)刑讯的执行 3、直诉形式:挝(zhua-)登闻鼓、邀车驾、上表等 4、死刑复奏:“三复奏” 四、司法官责任: 审判责任:不可有“出入人罪”行为。 把无罪断成有罪,轻罪断成重罪(出罪) ;把有罪判为无罪,重罪判为轻罪(入罪) 。 篇三:史唐朝法律制度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1 “德本刑用” 。唐初统治者为了稳固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认真地总结了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即强调伦理道德为治国之根本,刑罚镇压为辅助手段。因而唐朝形成了以礼为内容,以法为形式,融礼、法为一体,相互为用的思想。它有力地巩固了唐朝统治,对后代王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宽简、稳定、划一。唐初高祖李渊提出“立法务求宽简,取便于时”的思想。唐太宗即位后也明确指出:“国家法令,唯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 ,以防“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 。所谓“宽”是指立法内容做到轻刑省罚;所谓“简” ,主要指立法形式做到条文简明。唐初立法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因此,贞观修律时,删除旧律中死罪 92 条,改重为轻的条款“不可胜纪”,使贞观律与开皇律相比,大为宽简。同时,强调保持法律的稳定与划一。唐太宗要求立法者“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即立法必须划一。唐初立法还强调“法令不可数变” ,即要求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 (二)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唐朝法律形式由魏、晋、南北朝律、令、科、比、格、式六种变为律、令、格、式、典五种。它们彼此联系,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复杂的唐代社会关系发挥了综合调整的重要作用。 1律。律是唐代的基本法典,如唐律疏议 。 2令。令是国家政权组织方面的制度与规定,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 3格。格是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带有行政法律的性质,不同于前代格的含义。唐代时期把皇帝临时单行制敕加以汇编,称为“永格” 。 “永格”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4式。式是封建国家各级行政组织活动的规则,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公文程式的法律规定。在唐代经过汇编的式,称为“永式” 。 “永式”也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三) 武德律与贞观律 1 武德律 。唐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 53 条新格,制成武德律 。 2 贞观律 。唐太宗贞观年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经过 11 年的努力,制定贞观律 。贞观律的修订完成,标志着唐代基本法典定型化。 旧唐书刑法志 。 (四) 永徽律疏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 651 年) ,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撰定律令,同年完成 12 篇 500 条的永徽律 。永徽三年(公元 652 年) ,长孙无忌等人又历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议附于律后,于永徽四年(公元 653 年)颁行全国,称为永徽律疏 。 永徽律疏在元朝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 (五) 开元律疏 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订永徽律疏 ,删除不合时宜的条款与称谓,修订后颁行天下,称为开元律疏 。 (六) 唐六典 唐玄宗开元年间,经过二十六年的时间,反复修订而成唐六典 。 唐六典修订的原则是“以官统典” ,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方法,将内容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和事职六部分,共 30 卷。内容涉及唐代三省六部,以及各寺监等封建国家机关的设置、奖惩、俸禄、休致、执掌等规定。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封建王朝行政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 大中刑律统类唐朝宣宗大中七年(公元 853 年) ,左率府仓曹参军张戣将唐律按性质分为 121 门,并将“条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文之后, “以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格敕” ,共 1250 条,号称大中刑律统类 ,从而改变了自秦汉以来编修刑律的传统体例,形成“刑统”这种新的制定法律的格局,并对继唐而立的宋王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八)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1唐律的特点。 (1) “礼法合一” 。唐朝继承、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 ,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 ”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代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朝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 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 126300 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 12 篇,949 条,内容进一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 12 篇,500 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朝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至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 “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 。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是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有犯、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 ”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2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朝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 (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不仅及于本国,而且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书 ,也大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1区分公罪与私罪。唐律规定“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的行为为“公罪” ;对“不缘公事,私自犯者” ,或“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行为定为“私罪” 。 “公罪”处刑从轻, “私罪”处刑从重。 2关于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唐律把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称为“共犯罪” 。对共犯罪区分首犯与从犯,即“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 ,所谓“造意” ,是指“倡首先言”的行为。但是,在家庭共同犯罪中,以家长为首犯;在职官共同犯罪中,以长官为首犯。首犯从重处刑,从犯减轻刑罚。唐律规定凡一人构成两个以上犯罪,实行“以重者论”的原则。也就是采用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的原则。即两罪轻重不等,只科重罪,不计轻罪;二罪相等,从一罪处刑。如一罪先发而且判决,后又发现他罪,若二罪相等,维持原判,若后罪重于前罪,则通计前罪以充后数。 3自首原则与类推原则。唐律采用“自首原罪”做法。 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即“自首”者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要求赃物要如数偿还。对于自首不尽或不实者,则按“不实”或“不尽”之罪处刑。同时规定谋反等重罪,以及诸如伤害、强奸、损坏官文书、官印等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都不能适用“自首原罪”原则。 唐律疏议名例规定实行“类推”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也就是指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罚处刑的规定,比照从轻处断。凡应加重处刑的犯罪,则列举轻罚处刑的规定,比照从重处断。4老幼废疾者减刑原则。唐律主张对老幼废疾者,分别三种情形实行减免刑罚:第一,70 岁以上,15 岁以下,以及废疾者犯流罪以下,收赎。第二,80 岁以上,10 岁以下,以及笃疾者,犯反逆、杀人罪应处死刑的上请;盗窃及伤人者,收赎;其余犯罪皆不论。第三,90 岁以上,7岁以下,虽犯死罪,不加刑。 5累犯加重原则。 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即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刑,而是处以上一种刑罚的流刑二千里。其他犯罪均以此类推。 6特权原则。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表现为议、请、减、赎、当等特权方面。 (1)议。即“八议” ,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实行优待的法律规定。唐律明确记载:“诸八议者,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只是“犯十恶者,不用此律” 。 (2)请。请的规格低于议,指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八议者期亲以上亲属和五品以上官员,犯死罪者上请皇帝裁决,流罪以下,例减一等。 (3)减。减的对象是七品以上官员,上请者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等。犯流罪以下,例减一等。 (4)赎。赎的范围为:“诸应议、请、减及九品以上之官,若官品得减者之祖父母、父母、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听赎。 ”但对被判处加役流等重刑者不适用。 (5)当。指以官品抵罪,特指抵当徒罪。一般公罪比私罪加当徒刑一年。 7化外人处罚原则。 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的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的犯罪,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二) “五刑”制度 自隋律确立封建五刑制度后,唐律沿袭之,少有变化,要说变化,只是在流刑上有所改变。具体内容为: 1死刑。唐律规定同于隋制,死刑分为绞与斩二种,较前代轻缓了很多。 2流刑。因将许多死刑改为流刑,唐律规定在隋制基础上里程提高一千里,形成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三千里三等。另外规定了加役流,除流三千里外,还要居三年,用以代 替某些较为严重的死刑。3徒刑。隋唐律规定都为五等:徒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和三年。 4杖刑。隋唐律规定都为五等:杖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5笞刑。隋唐律规定都为五等:笞十、二十、三十、四十和五十。 (三)主要罪名 1 “十恶” 。 “十恶”是隋、唐、宋时期直接危及君主专制政权、封建统治秩序和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在北齐律 “重罪十条”基础上,隋代开皇律正式形成“十恶”制度。 “十恶”具体是指:一曰谋反,即图谋反对皇帝,推翻封建君主政权的犯罪;二曰谋大逆,即图谋毁坏宗庙、陵寝及宫阙的犯罪;三曰谋叛,即图谋背叛朝廷,投奔外国的犯罪;四曰恶逆,即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犯罪;五曰不道,即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以上和支解人的犯罪;六曰大不敬,即盗大祀神御之物,盗窃、伪造御宝,指斥乘舆,情理切害,以及对捍制使,无人臣之礼等方面的犯罪;七曰不孝,即告发或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等犯罪;八曰不睦,即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九曰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方面的犯罪;十曰内乱,即奸小功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