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七章习题处理意见_第1页
初中化学第七章习题处理意见_第2页
初中化学第七章习题处理意见_第3页
初中化学第七章习题处理意见_第4页
初中化学第七章习题处理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习题处理意见第七章酸碱盐知识分散,知识点多,改用沪教版教材后,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写和原来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教师和学生关于一些内容的把握感觉比较困难,根据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比,对第七章的习题建议进行如下处理:一. 新教材中没有提到的,而在习题中以前常见的知识点:如用无水 CuSO4 验水,新教材中没提到,但建议在教学中还应该介绍。再比如有关涉及到 Fe (OH)3 的反应及习题就可以不作介绍了。二. 书中有的知识点在习题中该如何处理,下面我将习题分为以下题型进行说明:(一) 有关 pH 常见的题型:1. pH 与酸碱性的关系根据 pH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某地花圃的土壤浸取液 pH 为 4.5,该土壤呈 性,种植菊花适宜的 pH为 7.07.5,花农建议使用草木灰调节该花圃土壤的 pH,以适宜种植菊花,可见草木灰是 性物质 (选填“酸”、“碱”或“中”)。(宁德市 2004 年)根据 pH 将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进行排序,如题:在H2SO4、Ba(OH)2、KNO3 三种溶液中,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宜宾市 2004 年)调溶液的 pH,控制酸碱度:如题:对于稀硫酸而言,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 pH ( 填“大于”、“小于”、 “等于” )2%的稀硫酸的 pH。如果使稀硫酸的 pH 升高,你采取的方法有:(1)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2)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 ; ; 。 这类题一般 ,物理方法:加水;化学方法:加酸性或碱性的物质。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关 pH 试纸的使用学生必须掌握,其中 pH 试纸用水湿润后再测定 pH,会使 pH 值可能发生改变,建议教师必须讲清楚。另外,关于盐溶液的 pH 及酸碱性,建议重点介绍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即可,让学生知道盐溶液不都显中性,还有显酸性或碱性的即可。如题:(1)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是: 。(2)小华同学用 pH 试纸,按正确操作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 pH。测得洗发剂的 pH 略大于 7,则洗发剂显 性;测得护发剂的 pH 略小于 7,则护发剂显 性。(3)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想一想,洗发时应该先用 剂,后用 剂。(宿迁市 2005 年)答案:(1)将 pH 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于pH 试纸上,然后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2)碱,酸;(3)洗发,护发。3物质发生变化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 pH物理变化:如有关浓硫酸吸水,浓盐酸挥发后 pH 的变化情况;化学变化:恰好完全反应 酸或碱过量的情况,溶液的 pH 的变化情况都应该讲清楚。(二) 图像题1 给曲线图,回答问题,这样的题在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中都有出现。2 给数据,画曲线图,如书 198 页 3 题。以前多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图,建议大家有关曲线图的题都应该练习。(三) 金属活动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从横向看,金属活动顺序在初中化学中可归纳四类反应规律。(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范围和一般条件。(2)金属与典型非金属生成无氧盐的范围。(3)金属与酸反应的一般规律。(4)金属与盐反应的一般规律。题型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如题 :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反应,若反应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若不反应说明理由。Mg+H2SO4 Ag+HClZn+FeSO4 Fe+ZnSO 4Cu+AgCl Fe+CuSO4(固)Cu+Hg(NO3)2 Cu+AgNO32 设计实验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题:利用下列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下列哪一组试剂:A、 Fe、 CuCl2溶液、 AgB、 FeCl2溶液、AgNO 3溶液、 AgC、 Fe、Cu 、 AgNO3溶液D、 FeCl2溶液、 Cu 、 AgNO3溶液3 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与滤液的成分,如题:向 AgNO3 、NaNO3 和 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A、 银离子、铜离子 B、铜离子 、锌离子C 、锌离子、钠离子 D、银离子、锌离子此类题多数同学认为较难,建议多做些练习。4 几种金属与几种盐溶液混合。如题:把 Fe、Zn 放入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金属中一定有( )A.Fe B.CuC.Ag D.Cu 和 Ag此类题难度较大,建议不必演练。(四) 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典型物质 常用检验试剂或方法 实验现象O2 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H2O 无水硫酸铜 变蓝CO2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将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固体变红,石灰水变浑浊H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黑色固体变红,硫酸铜变蓝CH4 点燃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变蓝,石灰水变浑浊H+ 紫色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 变红或有气体产生OH 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 变蓝或变红Cl 加入 AgNO3 和稀 HNO3 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SO42加入 BaCl2 溶液和稀 HNO3加 Ba(NO3)2 溶液和稀 HNO3生成白色沉淀CO32 加稀盐酸,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NH4+与碱共热,将气体通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溶液中 Cu2+ 观察溶液颜色或加入碱溶液 蓝色溶液或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中 Fe3+ 观察溶液颜色或加入碱溶液 棕黄色溶液或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中 Fe2+ 观察溶液颜色 浅绿色溶液中 MnO4观察溶液颜色 紫红色常见的题型有:1鉴定题:离子的鉴定: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的鉴定必须掌握。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铵离子的鉴定建议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了解,但不需要演练大量难题。物质的鉴定:如:鉴定盐酸可用 ,建议学生了解。2鉴别题:不加试剂的鉴别题,如题:现有KCl 溶液 Ba(NO 3)2溶液 CuSO 4 溶液 K2SO4 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化学方法将他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加一种试剂的鉴别题,如: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 溶液和 Na2CO3 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已知:Na 2CO3 溶液显碱性,BaCl 2 溶液呈中性。(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鉴别溶液 鉴别方法 试剂名称甲:一种指示剂 盐酸BaCl2 溶液 乙:一种酸溶液 Na2CO3 溶液丙:一种钾的正盐溶液(2)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一种方法即可):_。(2004浙江绍兴)这样的题考得较多,建议多加练习。加多种试剂的鉴别题,如:请设计实验将下列溶液区别开 KOH、Ba(OH)2、HCl,就可以加两种试剂鉴别。有杂质干扰的鉴别题,如:欲检验 Na SO4 溶液中是否混入了氯离子,应向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向溶液中加入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该物质中一定混入了氯离子。 这道题建议不必再做更多的练习。(五) 物质的除杂、分离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常用过滤、结晶、蒸发的方法等2化学方法:不加试剂除杂,如题:除去 CaO 中混入的少量的CaCO3;加一种试剂除杂,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ANa 2CO3溶液 NaOH 通入适量二氧化碳BCO 气体 CO 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HNO 3溶液 HCl AgNO 3溶液,过滤DCu(OH) 2固体 CuCl 2 加入适量稀盐酸,所加试剂有适量的,也有过量的;加多种试剂除杂,如加多种适量的试剂一一除杂,题: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属盐 Ba(NO3)2 、Cu(NO 3)2 、AgNO 3,该厂想用氢氧化钾溶液、盐酸、硫酸三种试剂,将所排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逐一变成沉淀回收,最后得到只含一种化肥的中性溶液。假设每种试剂只用一次,每步恰好完全反应。请按所加试剂的顺序,写出生成三种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还有加多种足量试剂实际除杂的,如:现有 BaCl2 溶液、A 溶液、 B 溶液,为除去 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的 CaSO4,按下列操作:(1) 先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滤出沉淀得滤液;(2) 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A 溶液,滤出沉淀得滤液;(3) 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B 溶液。则 A 溶液是 ;B 溶液是 。建议这样的题不必过分强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都是利用物质的差异进行的,但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在分离后,各成分都必须还原成原物质。而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在提纯过程中,杂质不必还原成原物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属于中考的考查热点,出题的形式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简答题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过滤、结晶法分离混合物。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结晶分为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结晶用于提纯溶解度差异较大的多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从混合物中除去 O2、H 2、CO 2、CO 等O 2 一般用灼热的铜网或磷除去;H 2 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 2 一般用碱液吸收或用热炭粉除去;CO 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转化成 CO2 除去。从混合物中除去 Mg2 、Cl 、SO 42 、CO 32等Mg 2 一般用可溶性碱液转化为 Mg(OH)2 沉淀除去;Cl 一般用硝酸银溶液转化为 AgCl 沉淀;SO 42 一般用可溶性钡盐转化为 BaSO4 沉淀;CO 32 一般加酸转化为 CO2 气体或转化为碳酸盐沉淀。(六) 物质的制备常见的物质的制备有:制金属、制碱、制盐、制氧化物、制酸等。其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金属书中只提了一句,不必重点强调,如果以信息题出现可加以关注。类似书中 204 页 3 题制碱的题应作为侧重点。如:在实验室用氧化铜、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如:小芳取少量氧化铜和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硫酸。略微加热后得到蓝色溶液,接着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结果没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请你帮助小芳分析没有得到蓝色沉淀的原因_,并写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七) 物质间的反应1 包括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虽在拓展视野中出现,但建议还得加强练习。2 多种物质间较复杂的反应建议可不必大量练习,如: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铜五种溶液,这些溶液取不同组混合时,会得到不同的现象和结果。现要求探究:在保证既无气体也无沉淀生成,并且保持溶液透明、澄清的前提下最多可将几种溶液混合?有几种可能的组合?这道题是王祖浩老师编写的练习册中的一道题,建议可不必再讲、再练。(八) 物质的推断物质推断的知识复习中,要求同学们在识记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重要反应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物质鉴别和推断的含义,掌握物质鉴别和推断的分析方法和答题要领。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均属于中考热点问题。出题形式多为选择题、实验题等。常涉及的重要离子:阳离子:H +、NH 4+、Cu 2+、Ca 2+、Ba 2+、Fe 3+等;阴离子:OH 、Cl 、CO 32 、SO 42 等的鉴别与推断以及在溶液中能否共存的判断。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试题将是考查的趋势。主要离子间的特殊反应规律,如:Cl + Ag+ AgCl 白因此,考查热点是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以及重要离子的提纯与转化。考查的趋势将是化学知识与实验操作的结合,理论与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的结合。 1 根据物质间的反应推断物质,如:有碳酸钠、盐酸、氯化钙三种溶液,为了鉴别它们,现将其任意编号为 A、B 、C,进行如下实验:(1)若 A、B 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则 C 为_;(2)若 A、B 混合,有气体放出,则 C 为_;(3)若 A、B 混合,无任何现象,则 C 为_;(4)上述(1)中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反应。2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及混合物的组成,如题:、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试推断:(1)、的化学式分别为:;。(2)试剂甲为溶液,乙为溶液。建议,涉及到氢氧化铁的推断题及难度较大的题,不必再重点讲解。(九) 综合实验经常考查的是气体的检验及除杂和一些仪器的连接,如:近年来,许多城市将公共汽车的燃料换成甲醇(CH 3OH),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知甲醇燃烧完全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甲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将甲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设计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使实验尽可能多地检验出甲醇燃烧的产物(用装置的编号表示):混合气体_D。(2)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正确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下:D 和 A 中左边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而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