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律制度_第1页
诉讼法律制度_第2页
诉讼法律制度_第3页
诉讼法律制度_第4页
诉讼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诉讼法律制度篇一: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证据 1、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研究 2、我国多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 3、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走向 4、替代性解纷程序研究 5、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6、论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价值 7、民事审判权的正当运行机制研究 8、民事诉讼程序与替代性解纷程序之关系 9、论民事诉讼的程序效益价值 10、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研究 11、诉和诉权的理论与实践 12、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13、当事人的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研究 14、民事审级制度研究 15、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16、诉前调解与诉讼调解之比较 17、辩论主义辨析 18、论民事诉讼中的检法关系 19、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20、民事公诉制度研究 21、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22、论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合理配置 23、论民事诉讼审判公开的制度保障 24、论诚实信用原则 25、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研究 26、当事人的民事诉讼行为研究 27、论民事诉权的制度性保障 28、论滥用诉权的法律规制 29、 “虚假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制 30、程序权利滥用的法律规制 31、论民事上诉权 32、诉讼标的及其识别标准研究 33、诉的基本问题研究 34、反诉制度的立法完善 35、诉的变更制度研究 36、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37、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 38、网络名誉权诉讼的管辖权问题研究 39、论管辖权异议权之保障 40、对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思考 41、民事诉讼级别管辖问题研究 42、论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制度 43、民事诉讼专属管辖制度研究 44、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完善45、论正当当事人 46、论诉的利益 47、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 48、论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49、论民事诉讼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50、诉讼保障制度研究 51、民事诉讼送达制度之完善 52、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53、论民事诉讼价值 54、论法官中立 55、论诉权 56、论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57、论程序意义上的当事人 58、论当事人的追加 59、虚假民事诉讼及其规制 60、论诉讼欺诈 61、诉讼契约论 62、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 63、诉讼救助制度之完善 64、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65、论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完善 66、民事诉讼鉴定制度研究 67、论特殊侵权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 68、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69、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研究 70、论司法认知 71、论对证据的审核认定 72、论电子证据 73、证据保全问题研究 74、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构建 75、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 76、论推定 77、论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 78、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制度内部关系研究 79、自由心证的保障与限制机制 80、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 81、行政行为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研究 82、生效裁判的事实证明效力问题 83、民事检察证据制度研究 84、诉讼成本及其控制研究 85、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86、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构建 87、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研究 88、缺席判决制度之完善89、民事简易程序研究 90、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 91、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研究 92、民事诉讼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完善 93、民事诉讼中的禁令制度研究 94、互联网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研究 95、电子商务纠纷民事诉讼管辖研究 96、民事诉讼一事不再审原则研究 97、民事诉讼调解与判决关系研究 98、我国遗漏诉讼请求救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99、论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裁判的抗诉 100、民事诉讼二审的审理范围研究 101、民事诉讼二审的审理方式研究 102、民事审限制度研究 103、民事审判流程控制研究 104、民事裁判研究 105、论民事判决的种类 106、民事判决的瑕疵补正 107、论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 108、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研究 109、民事再审立案制度研究 110、关于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研究 111、民事非诉程序研究 112、关于民事诉讼主体制度的研究 113、督促程序研究 114、公示催告程序研究 115、破产程序研究 116、论强制执行请求权 117、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 118、论民事执行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119、民事执行和解研究 120、执行中止论 121、执行救济制度研究 122、民事执行措施的完善与更新 123、民事执行威慑机制研究 124、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研究 125、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重新认识 126、建立审前准备程序的思考 127、论民事诉讼审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 128、法院调解制度研究 129、论证据交换 130、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131、论人民调解 132、论仲裁协议的独立性133、论仲裁管辖权自裁原则 134、论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135、可仲裁性问题比较研究 136、论仲裁的司法监督 137、论司法行政化的弊端及克服 138、论民事强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39、人身执行问题研究 140、代位执行制度论 141、论刑事诉讼主体 142、论刑事诉讼价值 143、论无罪推定 144、论刑事程序公正 145、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关系研究 146、论公开审判的社会效果 147、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主义 148、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价值 149、试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法律监督 150、试论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 151、论程序法定原则 152、论审判公开原则 153、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障 154、论直接言词原则 155、论刑事诉讼中控辩平等 156、论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保障 157、论刑事诉讼目的 158、论刑事诉讼结构 159、论刑事诉讼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160、论刑事审前程序的司法控制 161、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与司法独立原则比较 16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法律思考 163、论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164、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的比较研究 165、刑事羁押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66、刑事逮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67、刑事司法审查制度研究 168、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及完善 169、论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的制约机制 170、刑事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障 171、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研究 172、论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 173、论辩护人的权利及其保障 174、论刑事申诉制度 175、论刑事代理制度 176、程序性刑事辩护研究177、试论辩护人的诉讼地位与职权 178、论检察权的属性 179、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180、刑事回避制度研究 181、中外回避制度的比较探讨 182、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183、审前程序中的诉权保障研究 18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主体研究 18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研究 186、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187、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比较研究 188、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189、论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190、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191、程序性裁判问题研究 192、被告人认罪诉讼程序研究 193、论刑事和解制度 194、论秘密侦查的法律控制 195、刑事错案的原因探析 196、刑事错案的认定及其防控 197、刑事再审的启动条件研究 198、试论对被追诉人的法律救济 199、 “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200、刑事侦诉问题研究 201、刑事诉讼中的检警关系研究 202、刑事诉讼中侦诉一体化问题研究 203、刑事搜查制度研究 204、论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保护 205、论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护 206、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权利保障 207、论民事审判的检察监督 208、律师的刑事豁免权问题研究 209、论沉默权的法律价值 21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程序适用 21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办理死刑案件中的具体运用 212、刑事侦查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13、刑事侦查程序的改革研究 214、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215、论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 216、对刑事自诉范围的法律思考 217、论陪审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218、试论检察机关的抗诉 219、沉默权原则在我国的立法思考 篇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探究要评析民事诉讼制度,则首先要分析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体系。当前我国运行的民事诉讼法律体系,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产生的,因此,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体系,并不能真正反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需要。甚至该法律体系在适用于当前社会纠纷的过程中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最高法院为解决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过去制定法律时没有预测到的情形而不得不制定一些法律解释及批复来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因此,我国现行的以民事诉讼法为核心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也存在着其不可避免的其缺陷。 上面谈到的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不是否定该制度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优势。其最大优势,学生看来应该是其强制性、终裁性,当然终裁性是以强制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就其根本而言,便是凭借国家强制力所具有的强制力。之所以说强制性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因为强制性能够是民事纠纷在强力的作用下得到中举行的解决。第二个优势,即民事诉讼的严格的程序性。用程序正义促进实体正义,确认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主体地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从而促进实体的正义。虽然作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民事诉讼制度存在其优势,但是在学习民事诉讼法中发现的更多的是民事诉讼之的存在的缺陷。 首先,民事诉讼并不能真正解决民事纠纷,仅仅是以法律为标准。所谓的通过诉讼达到的判决使民事纠纷解决,指的是以既判力为基础的强制性解决。由于败诉者不满判决是一般的现象,表面上像是解决了纠纷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就一般情况而言提起诉讼往往是意味着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冲突。如果当事人希望将来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则诉讼并不一定是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适当办法,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纠纷只能在诉讼机制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的实现。基于这一点,学生认为,程序利益很重要,但是过分强调程序则容易避重就轻,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得到实质的解决,即双方都愿意或者说都不反对的判决结果。因此,在以判决解决民事纠纷的过程中,不仅要以法律为标准,而且要充分考虑天理、人情的因素,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因素,运用法理,情、法、理综合运用来解决民事纠纷。 另外,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原则、规则和制度在其设置、具体运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第一,就其基本原则讲,辩论原则在其具体运用中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谷口安平曾说民事诉讼实质上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相互交换意见来自主的形成审理对象并得到诉讼结果的过程,不难看出,谷口安平特别强调当事人作为诉讼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法官作为诉讼过程中的主体。同样,我国也有很多民法学家强调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西南政法大学教材中当事人制度一章中通过论证人在思想意识和判断力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强调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辩论原则却很难实现其设置的目的,很多情况下由法官一锤敲定因此要真正实现辩论原则的目的和作用,真正实现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条文规定,而是要完善这一原则,设置具体的程序保障这一原则的真正贯彻,切实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另外,支持起诉原则也是很不明确的。我国民法学家江伟教授提出改支持起诉原则为公益诉讼原则,我们需思考为什么江伟教授提出这一观点,支持起诉原则与公益诉讼原则的区别何在?我们可以想到支持起诉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也仅仅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法律条文而已。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具体阐释,但是民事诉讼法也并不能 给予明确解释,而且该原则是用于哪些具体情形,是“可以”还是“应当”依据该原则提起民事诉讼等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当前民事诉讼法中的支持起诉原则并不能得到解决。因此,对于形式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以及涉及到公共利益的诉讼该由谁支持起诉,是“可以”还是“应当” ,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不是现在的一条空洞的法律条文及其残缺不堪的法律解释。第二,就其规则讲,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法律紧跟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但是由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产生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其内容规定也必然会存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发展,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许多法律解释和批复来解决新型的纠纷问题,而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解释的效力问题似乎被很多人忽视了,是否应当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法律修正案的形式予以确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就其具体制度而言,一些具体制度在其运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如两审终审制度,许多学者专家提出是否应当实行三审终审制度或者是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度。由于作出终审的法院存在级别低的问题,很难让人信服。虽然在我国规定了再审制度,但是再审似乎仅仅是一种针对错误判决的救济制度。对于救济,我们的第一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