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新创立的制度_第1页
雍正时期新创立的制度_第2页
雍正时期新创立的制度_第3页
雍正时期新创立的制度_第4页
雍正时期新创立的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雍正时期新创立的制度篇一:XX 教师资格历史(高级中学)模拟试卷(4)XX 教师资格历史(高级中学)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分) 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制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心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5.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6.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主要方式 7.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一品行 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 1912 年的是( )。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9.在下列近代企业中,介于官办与商办之间, “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轮船招商局 年申报报道:“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 传统道德礼教受到冲击 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 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A. B. C. D. 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12.“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 1644 年李自成义军*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 A.中共“七大”召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C.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14.湖北农民彭立成家 1974 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3 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春联反映了湖北农村的巨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土地改革。废除旧制度 B.开展农业改造.确立公有制 C.建立人民公社,追求高速度 D.实施联产承包,迸发新活力 15.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16.“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预定轨道 A. B. C. D. 1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18.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名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篇二:XX 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XX 春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确立了黄帝族在联合体内的优势地位和黄帝个人的权威。 ( A )A、黄帝与炎帝战争 B、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C、黄帝与荤粥的战争 D、颛顼与共工的战争 2、随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皇帝有关的各种礼仪制度也逐渐制定出来。皇帝的言行有法定的名称,皇帝自称( A ) 。 A、朕 B、陛下 C、帝 D、王 3、 文献通考:“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 ) ,作为议政决策机构。( B ) A、议事堂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 4、 新约法 ,就是中华民国约法 ,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于1914 年 4 月 29 日完成三读程序,5 月 1 日以大总统( )名义公布。( A ) A、袁世凯 B、孙中山 C、冯国璋 D、黎元洪 5、袁世凯于 1916 年 3 月 23 日下了取消帝制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年号。袁世凯死后,由( )继任大总统。( C ) A、孙中山 B、冯国璋 C、黎元洪 D、段祺瑞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由( )以临时大总统身份正式公布。( B ) A、袁世凯 B、孙中山 C、冯国璋 D、黎元洪 7、1861 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最初主要是一个办理( )的机构。( B ) A、全国政务 B、外交 C、工商行政 D、地方事务 8、 ( )是延续专制皇统“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B ) A、财产继承B、皇位继承 C、姓氏继承 D、后宫 9、两汉时期,官吏的俸禄一般都发给粮食,按月领取,以( )为单位。( C ) A、石 B、斗 C、斛 D、升 10、曹魏末年,尚书省变成了执行机构,中书省则变成了出令机构, ( )成了真宰相。 ( A )A、中书令 B、尚书令 C、中书监 D、侍中 11、曹魏时期,侍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已与尚书一同“综理万机” 。晋代,侍中寺进而发展成为( ) ,主管政事范围也不断扩大,侍中的地位大体与尚书、中书比肩。 ( A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尚书台 12、慈禧太后于 1905 年 9 月 1 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 )的正式启动。 ( B )A、新政 B、预备立宪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3、慈禧太后于 1905 年 9 月 1 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远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修改其策略,将“保皇会”改为( ) ,准备回国参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工作。( D ) A、宪政公会 B、自治会 C、宪政筹备会 D、国民宪政会 14、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康有为及其同道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学会、办学、办报、演说、上奏章、著书立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社会的支持。在天津, ( )于 1897 年 10 月创办了国闻报 。(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遵宪 15、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标志着决定了中原霸权的归属。( B )A、黄帝与炎帝的战争 B、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C、禹对三苗的战争 D、舜对“四凶”的战争 16、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下列哪一场战争标志着舜从此确立自己的地位。( C )A、舜对三苗的战争 B、禹对三苗的战争 C、舜对“四凶”的战争 D、尧与三苗的战争 17、 ( )是延续专制皇统“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B ) A、财产继承B、皇位继承 C、姓氏继承 D、后宫 18、殿试是明朝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因为考场设在奉天殿而得名。凡中式的贡士均可参加。殿试由皇帝主持,因是“天子亲策于廷” ,所以又称( C ) 。A、乡试 B、会试C、廷试 D、北闱 19、东汉,进一步加强中央监察系统。在公卿朝见皇帝时,时称“三独坐” ,不包括( D ) 。A、御史中丞 B、尚书令 C、司隶校尉 D、御史大夫20、东汉班固所著的( ) ,列礼乐志 、 刑法志 ,上承史记 ,下启历代正史之写作体例。( B ) A、 史记 B、 汉书 C、 通典 D、 通志 21、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称“考课” 。秦已初具规模,汉朝则更完备,并设立了专门机构。当时对地方官的考核,主要由( )负责。( D ) A、大学士 B、各部侍郎 C、吏部尚书 D、丞相 22、汉承秦制,皇帝制度较秦健全。皇帝的名号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总结: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 ) ,史官记事曰上,等等。 ( A )A、制诰 B、策书 C、制书 D、诏书 23、汉代,首次在正史中为制度史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建立了专题形式,是( )在史记中专辟礼书 、乐书 。( A )A、司马迁 B、班固 C、杜佑 D、司马光 24、汉高祖二年,立刘盈为太子,以大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负责其教育。从此, ( )制度称为定制。选立皇太子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A )A、太子预立 B、秘密备储 C、禅让 D、推举 25、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 年) ,明太祖以谋反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及大批亲胡官员,进而废除( ) ,并宣布“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 A ) A、宰相制度 B、翰林院制度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 26、宦官在古籍中称寺人、宦者、中官、内侍、内官、阉人、内监等,唐代以后称太监。宦官是( )制度的派生物。( B )A、职官 B、后宫 C、皇帝 D、宰相 27、皇位继承制度是延续专制皇统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制度,其核心之一是( A ) 。 A、世袭制 B、竞争机制 C、禅让制 D、推举制 28、谏官在秦汉为加官,无定员。曹魏设侍中寺作为专门的言谏机构,设侍中四人。因侍中寺官员常随天子左右,参与国家政务机要机会较多,故在西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 C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 29、九品中正制始于( )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 220 年) ,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正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B ) A、秦汉 B、曹魏 C、隋唐 D、明清 30、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 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 C ) 。A、公侯子 B、卿大夫、士、庶民 C、公侯伯子男 D、公卿大夫士 31、科举制度在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后,是在( )年废止的。( C ) A、1904 B、1805 C、1905 D、1911 32、历史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指的是( )时期,门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士族把持政局,庶族很少有机会跻身上层职官。( A ) A、西晋 B、秦汉C、隋唐 D、宋元 33、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真正拉开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表明( )战争的惨败,刺激了改良主义思潮迅速转变成社会运动。( B )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4、致仕官员给俸之制,始于西汉末年。平帝元始元年(公元 1 年)定制:“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根据这一规定,只有( )以上官员退休,才能领取原俸的三分之一以养老,一千石以下各级官员尚无法享受领取退休金的待遇。( C ) A、千石 B、二千石 C、比二千石 D、中二千石 35、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 ( ) 、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C ) A、出命 B、执行 C、封驳 D、审核 36、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历代宦官乱政的教训,严禁宦官干政。但最终没有阻止宦官干政在明代重演。明朝重用宦官始于( )时期。 ( B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宪宗 D、武宗 37、明朝建立之初,沿用元制,以( )为中枢机构,设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相权有所增大。( A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南北面官 38、明朝军队的基层单位为( D ) 。A、府兵 B、八旗兵制 C、绿营 D、卫所 39、明朝内宫,建立了完善严密的宦官组织系统,计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有( )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在十万以上。 ( C ) A、20B、18C、24 D、30 40、明朝英宗正统初年,司礼监太监( )利用了英宗的信任,排挤三杨,掌握了军政大权,开启了明代宦官干政的先河。 ( D ) A、魏忠贤 B、刘瑾 C、汪直 D、王振41、明朝在省级地方负责司法的行政机构是( A ) 。 A、按察使司 B、承宣布政使司 C、都指挥使司 D、三法司 42、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 1376 年) ,废除行省制度,设立( ) 。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 。 ( D ) A、巡抚 B、都督C、宣政院 D、承宣布政使司 43、明代地方最高监察机构为( ) ,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并称地方“三司” 。 ( B ) A、御史中丞 B、按察司 C、巡抚 D、总督 44、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为清朝所继承。雍正年间,设立( )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 ( C )A、敬事房 B、内务府 C、军机处 D、内书房 45、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也称“礼闱” 。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月举行,故又称( ) 。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乡试中式的举人。( D ) A、南闱 B、北闱 C、秋闱 D、春闱 46、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取中者称“举人” ,榜首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被录取者,称“贡士” ,第一名称( D ) 。A、状元 B、榜眼 C、探花 D、会元 47、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在南北两京及各直省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的地方性考试,又称“乡闱” ,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 C ) 。A、南闱 B、北闱 C、秋闱 D、春闱 48、明代四大权宦之一的( ) ,是熹宗时期的司礼监太监,他大权独揽,将明代宦官干政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D )A、王振 B、汪直 C、刘瑾 D、魏忠贤 49、明太祖时,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职掌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也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 ( )皇帝以后,内阁地位渐重,阁臣可以兼领六部。嘉靖中叶以后,有些大学士被授予保 、傅、太师等三公名号,班次已在六部长官以上。( A ) A、仁宗 B、武宗 C、宪宗 D、神宗 50、南京临时政府的体制,基本上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仿照( )模式建立。 ( A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51、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秦王嬴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 ,及“五帝”之“帝” ,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此后, ( )代替三代时的“王” ,成为最高政治权力拥有者的称号。 ( A )A、皇帝 B、国君 C、公 D、主 52、秦以后,官员退休制度大致形成于汉代。据班固白虎通义记载,汉代退休制度规定,官吏年( )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必须致仕。( D ) A、50B、60C、65D、70 53、秦以后职官选拔和录用分正途和异途两种。正途选任制度以( )为界,前后变化很大。( C )A、秦汉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 54、清朝入关后,设置管理宦官的机构( ) ,设总管、副总管等职。 ( A ) A、敬事房 B、内务府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55、清朝为防止皇子争储带来的政治动荡, ( )皇帝决定建立秘密建储制度。( B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顺治 56、清朝预立太子的制度开始于( )时期。( A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顺治 57、清朝在省级机构的设置上,除了京师所在称顺天府,临近京师的河北地区称直隶,其它地区皆设( D ) 。A、路 B、府 C、州 D、省 58、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 )岁。( B )A、50 B、60 C、65 D、70 59、清朝中央军事机构为军机处和( ) 。其中军事大权掌握在军机处手中。( A ) A、兵部 B、五军都督府 C、节度使 D、枢密院 60、清承明制,亦设内阁。从职掌设定看,清代内阁的职权范围较明代为广,且法定地位也高于其他个部门,明代内阁大学士法定品级仅为五品,中叶以后大学士的品级之所以较高,都是因兼领某部尚书或侍郎而得。但清代内阁大学士皆为( )品,位在六部尚书之上,其班次在百官之首。( D ) A、四 B、三 C、二 D、一 61、清末“新政” ,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 ) , “班列六部之前” ,标志着从隋唐时期延续下来的六部体制开始瓦解。( B ) A、外交部 B、外务部 C、礼部 D、通政司62、清末新政期间,1902 年,开始改革科举命题,废除八股文,改为策论,以中国政治史事、西方政治及学术等问题命题。1905 年 9 月 2 日,清上谕宣布:“自丙午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于是,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 )制度正式被废除。( D ) A、察举 B、赀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 63、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成立的“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 )色彩的内阁。( B ) A、平民 B、皇族 C、公民 D、资产阶级 64、三省制发展至宋朝,宋代三省长官虽存,但却不一定行宰相之权。中书门下长官只有加上( ) ,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是真正的宰相。( B ) A、同三品 B、同平章事 C、参议得失 D、参知政事 65、商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制作和使用大量的() 。包括各种酒具、武器和礼器,制作精美。( D ) A、旧石器 B、新石器 C、铁器 D、青铜器 66、宋朝的致仕制度规定,文武官员年满( )可以致仕,待遇特别优厚,往往加衔晋级。( D ) A、55 B、60 C、65 D、70 67、宋初,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协助宰相管理政务。不久,又命与正宰相轮班掌印,并准许押班奏事。从此,参知政事由副宰相升为( B ) 。 A、正宰相 B、次相 C、第一副相 D、首辅 68、宋代,台谏呈现出合一的趋势。每以谏官兼领御史之职,导致( )的产生。( C ) A、御史中丞 B、侍御史 C、言谏御史 D、给事中 69、宋代科举的科目有进士、九经、三史、三传、学究、明经、明法、制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 ) 。宋太祖时,该科录取名额一次仅十人左右,太宗以后逐渐增加,一次就达三百余人。( A ) A、进士科 B、明经 C、明法D、制举 70、隋唐时期宦官机构称( A ) 。 A、内侍省 B、内务府 C、宗人府 D、中常侍官 71、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以( )时期最为严重。汉高祖死后,吕后称制,大封诸吕,开外戚干政先河。( B ) A、秦 B、两汉 C、隋唐 D、明清 72、所谓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皇位继承的唯一合法依据是( A ) 。A、血统 B、土地 C、财产 D、宗教 73、唐朝,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 ,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 ) , “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并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于政事堂后,分曹以主众务,其五房长官称“堂后官” 。 ( A ) A、中书门下 B、议政王大臣 C、鸾台 D、凤阁 74、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但是皇位继承上却非常混乱,大多伴随政变或其他形式的暴力。 ( )开启了以政变夺取皇位的先例。( A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高祖 D、唐文宗 75、战国时期,随着官僚制的建立,各国普遍实行( )制度。只是称呼有所不同。 ( A ) A、宰相 B、执政C、相 D、三公 76、唐代,女官制度更加完备,设有宫官( ) ,即尚官二人,尚仪二人,尚服二人,尚食二人,尚寝二人,尚功二人。仿照外朝六部二十四司设置。( A ) A、六尚 B、女御长 C、宫长 D、宫中学事史 77、唐代常科每年举行,科目很多。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谣,意谓三十岁考中明经者已老不堪言,而五十岁考中进士者则正当少壮。唐代名臣多出身于这两科。一中进士,世人皆以“白衣公卿”看待。说明当时世人看重的科目是( C ) 。 A、秀才 B、明经 C、进士 D、明法 78、唐代宦官地位急剧上升是在( )皇帝时期,宦官高力士等皆宠信一时。( C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肃宗 79、唐代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制科是根据时势需要,由皇帝颁布命令,临时设立的科目,名目繁多,有一百二十余种。在唐代,制科又被称为“杂色” ,意即( ) ,主要是因为制科所取多是有特殊技艺的人才,特别是农商医土木营造等技术人员,故不为士人所看重。( A )A、非正途 B、另类 C、非专业 D、手工 80、唐代武则天后,偶尔举行殿试。到了( )代殿试已经制度化。开宝六年(公元 973 年) ,因落第考生告发考官录取不公,太祖下令召集及第与未及第考生若干人重新测试,从此殿试即成定制。 ( A ) A、宋 B、元 C、明D、清 81、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 )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 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 A ) A、中书门下之印 B、尚书省之印 C、中书省之印 D、门下省之印82、唐宋科举,唐代进士科首重诗赋,宋代注重( ) ,与儒学意识形态完全结合起来。( C ) A、诗赋 B、论 C、经书义理 D、策 83、唐袭隋制,中枢机构仍为三省。中书省主出命,长官为中书令,正二品。门下省主封驳,长官为侍中,正三品。尚书省主执行,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为避忌讳,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为( ) ,皆为从二品。( A ) A、左右仆射 B、同三品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84、为了推动变法,1898 年 1 月 29 日, ( )在上清帝第六书 (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中,提出了具体的变法措施。(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遵宪 85、武帝时,为了能直接控制和处理国家事务,开始提升内朝官的地位。西汉最重要的内朝官是( A ) 。 A、尚书 B、太傅 C、侍中 D、大将军 86、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设立( )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 A ) A、制度局 B、资政局 C、谘议局 D、责任内阁 87、西汉( )时期,应对匈奴用兵,财政压力很大,遂打破商人不得做官的惯例,规定无论是商人、地主,只要捐纳一定数量的奴婢,甚至纳羊,都可以为郎,一时之间,赀选大盛。( C )A、高祖 B、文帝 C、武帝 D、惠帝 88、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 106 年) ,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 ,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 ( )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 C ) A、路 B、府 C、州 D、道 89、西汉御史机构庞大,与丞相府一起,并称两大府。御史府的首脑为( ),其职掌是“典正法度,以职参相,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 ( A ) A、御史大夫 B、御史中丞 C、侍御史 D、丞相司直 90、西汉自武帝起,开始有内外朝之分。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外朝相府转移到了内宫,以( )为首的外朝国家正式机构,逐渐退居到执行内廷决策的地位。 ( A )A、宰相 B、大司徒 C、大司马 D、大司空 91、西周的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嫡庶之分为基础的。实际上就是以( )为纽带,构筑了政治等级关系。 ( A ) A、血亲 B、财产 C、政治权威 D、宗教权力 92、西周后期已经出现了将王室与国家区分开来的政治观念,相应地,在制度上也出现了内廷与外朝的划分。 ( )成为执政大臣的重要参谋和秘书机构。 ( B )A、太史寮 B、卿士寮 C、司徒 D、司马 93、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前者的首脑称“师” 、 “保” 、或“卿士” 。后者的首脑称( A ) 。A、太宰 B、宰相 C、执政 D、相 94、西周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 )为基础的。 ( A ) A、嫡庶之分 B、财富多寡 C、人数多少 D、远近 95、湘军的创始人是( C )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左宗棠 96、新军中的“自强军”是由( )创办的。( B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袁世凯 D、曾国藩 97、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为此,清政府设置了( ) ,具体办理与西方各国的通商及外交事务。( A ) A、五口通商大臣 B、南洋大臣 C、北洋大臣 D、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98、由于封建制和宗法制的实施,西周的任官制度是( ) ,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是在特定的贵族家族的宗主之间世袭。 ( C ) A、任子 B、举孝廉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99、预备立宪时期的咨议局是一个( ) “民意”机构。( C ) A、中央 B、直隶 C、地方 D、南方 100、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上设立十一个( )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 A ) A、行省 B、道 C、郡 D、军 101、战国时期,主要采用( )作为官员薪俸发放的形式。( B ) A、采邑 B、粮食 C、货币 D、爵位 102、夏以后, ()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 A ) A、世袭制 B、禅让制C、长子继承制 D、选举制 篇三:【高考调研】XX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 2课时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XX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中国古代一帝王对大臣不无感慨地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针对这一感叹,君臣讨论后最有可能( ) A.实施封邦建国制 B.推行三省六部制 C.创设内阁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B 解析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说明宰相制度存在,而明清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 CD 项;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按照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程序运作,符合“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故 B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 2.(XX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这表明宋太宗( ) 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 B.将相权一分为三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意图解散中书省 答案 C 解析 A 项“废除相权”错误;“相权一分为三”是指分为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 项;根据“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 项错误。 3.(XX宝安中学模拟题)中国封建时代权力机构的设置,往往通过分化事权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中,军事部门权力机构的设置,可以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 A.节度使 B.太尉 C.枢密院 D.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节度使在政治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经济上掌控地方的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武力,实际上成为割据势力,排除 A 项。秦朝时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 B 项。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机构,初为办理军务而设,后成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与“分化事权” “军事部门”相悖,排除 D 项。宋朝为分割宰相权力设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设三司使掌握财权,设参知政事掌握行政权。故 C 项正确。 4.(XX郑州四中模拟题)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