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1页
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2页
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3页
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4页
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篇一: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经验分析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经验分析 田显龙 袁齐云 赵禹郴 杨超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成为必然。而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难以体现其养老价值。文章通过对国外典型的农村养老保险适度和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对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推广具有现实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类型 制度 1 国外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 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农村人口比重非常低。其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了所有农村人口,实现了全民皆参保的格局。对国外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二元结构。 全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统一制度型 韩国、美国两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是强制性和全民性。两国政府均把全体农民纳入全体国民的一般社会保障制度之中。 韩国 (1)发展概要。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缴费型模式,并由国家承担着最终担保的责任。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韩国,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基本没有社会保障。60 年代初,朴正熙政府把发展经济和建造福利国家确定为国政目标,将保证国民的生存权和福利国家的义务写入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但是由于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忽略了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其中主要是 1960 年行的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和 1963 年实行的军事人员养老金制度。从七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逐步建立了包括医疗、就业、养老和贫困救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于1973 年制定了国民福利养老金法 。1988 年实施国名养老金项目,包括 10 人及 10 以上的单位。1992 年,经修改的国每年养老保险法把这一制度扩充到 5 人(含 5 人)以上的单位。于 1995 年起适用于从事农业劳动者和农渔业劳动者和农村个体户。到 1999 年,韩国国民养老金已经覆盖了全体国民。 (2)参保对象。按照韩国相关法律规定,参加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象是年龄必须是在 1860 岁的国民。 (3)资金来源。韩国政府对大部分参加养老保险的国民不予财政支持,导致国民在缴费方面负担较重。在缴费方面,在国民年金加入中,私人部门雇员的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平均作者简介:田显龙(1988) ,四川遂宁人 (1:1)分担,自雇者全部由本人分担,其中只有从事农业和渔业营业者每月要接受政府的小额补助。(4)给付形式。韩国养老金的给付金额是参保人缴费积累和相关的利息收入。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失去收入来源前的收入水平先关联,及养老金的给付是按照参保人上一年平均月收入和整个缴费期间月收入之和的 18 倍计算,可选择一次性给付和长期给付,并且缴费超过二十年者,每超过一年,补助金额每月增加 5%,受退休者供养的且无收入的亲属(子女、父母或配偶)可享受增发年金的定额给付。 美国 (1)发展概要。19291972 年的经济大萧条是美国33%的人口陷入困境,其中受害程度较深的为老年人。根据1935 年的社会保障法设立“养老保险” ,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在职职工纳入联邦统一的养老保险。1954 年,国会通过对社会保障法修订。从而将农场主、个体经营的农民、州、地方政府职工、专业人员等纳入参加养老保险范围内。19601972 年之间,不断的扩大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并最终将支付额一律提高 20%。1925 年,由于之间物价的上涨,使得养老保险的支付失去了其本有的意义,从而将支付额与物价调整挂钩。XX 年 5 月,美国成立了研究基本养老金改革方案的超党派委员会,并在 12 月底提出总结并提出创设三个人账户的方案。 (2)资金来源。美国养老保险金的资金由雇主(包括政府)和雇主所交纳社会保障税,分别负担一半。这种税是美国最重要的一种税,具有强制性,社会保障税实际上为雇员工薪的 15%。只是雇员只承担其中的 7%左右。为了保证美国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增值,其法律规定,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不能用于购买企业股票,只能用于购买联邦政府债券。 (3)给付体系。美国养老金的支付条件是有一定工作的人并有 10 年以上的投保时间,而且还需要在退休后达到开始支付的年龄。现目前,养老金的支付年龄为 65 岁,随着人口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一年龄将于 2027 年分阶段提升到 67 岁。在养老金金额发放中,美国引入了再评价后月平均工资(Average Index Monthly Earnings,简称 AIME) 。所谓再评价后月平均工资(AIME)就是把参保人年满 60 岁以前的各年社会保障税的征税对象收入反映到全国平均工资的上涨上,然后在进行评价,根据 61 岁以前的 35年内的收入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的平均工资来计算。根据再评价后月平均工资(AIME)来分发养老金金额,并对分为三段。第一段在 AIME 中,477 美元以下(含 477 美元)的部分,按 90%的比例发放;第二段,再 AIME 中,4782875美元的部分,按 32%发放;第三段,再 AIME 中,2876 美元以上(含 2876 美元)的部分,按%发放。这种再评价后月平均工资的实施,有利于减小国家的贫富差距,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针对农民设立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门制度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门模式。德国、法国专门针对农村人口制定的特殊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等,主要满足农村老年人、疾病,孕妇和意外事故等不同人群在保险方面的需求。其共性特征是:投保对象针对从事农业的人口设立,具有法定强制保障性质;根据农业人口不同类型,匹配相应类型的养老保险计划;养老保险资金采取个人缴纳与政府财政补贴相结合来筹集。 德国 (1)发展概要。1889 年,德国颁布的老年和残疾保险法象征着现代养老保险值得的正式成立。1751 年,德国颁布农民养老保险法 ,从而使农民获得了相应的养老保障。 1975 年,德国为了给农业结构调整,让农场主在 65 岁时能及时将农场交给继承人,解决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土地问题,同时也为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颁布了农民老年援助法 ,这一制度很好的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并将之沿用至今。1995 年 1 月 1 日起,德国将经过改革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用到远东地区,并为当时的农场主提供了一个缓冲措施,及规定一个农场主若在此之前已年满 50 周岁,那么就有权再投普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之间选择。若转入农村养老保险,原先在普通保险中的投保时间再特定条件下可以折算入农村养老保险,这既为了确保他们能拥有最低投保时间一边从农村养老保险中获得收益,也为了提高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同年,德国颁布农业社会改革法 ,进一完善步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参保对象。德国法律规定,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为农场主和配偶以及共同劳作的家属,除了每年参加农业劳动少于 2 个月或 50 个工作日的雇员,其他人员必须强制参保。 (3)资金来源。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实行现收现付模式,资金来源有两部分组成;投保人缴费和联邦政府的补贴,其中联邦政府补贴占资金的 2/3。个人缴费额根据法律规定是采用统一标准等额上缴,即无论农民经营规模大与小,参保对象都要交纳统一的保险费。一个农场主只交一份保险费。其他投保者的费用由农场主承担,且保费为农场主的一半。1995 年以后,对于年均收入低了 3 玩马克的低收入群体可以领取缴费补贴,从而减少他们的缴费负担。 (4)给付体系。德国农民领取养老金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农场主移交农业企业;第二,至少缴费 15 年;第三,年满 65 岁的男性和年满 60 岁的女性可以领取养老金。德国养老金领取中以农场主移交农业企业为前提这一条件较好的促进了德国农业人员的年轻化,同时,通过土地的流转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德国农民养老金的支付主要以现金方式,但是,对于出现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时,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实物给付形式,即帮工,这种方式不仅具有社会保障效应,还减少了社会的失业率。月养老金领取额的计算公式:月养老金=养老金基值*级数。其中养老金基值是前一年一名未婚投保人基于 40 年投保期限所测的养老金值除以 40,级数是由缴纳保险费的养老月数乘以一个因子。若早于法定年龄 65 岁领取养老金,领取的养老金在全部的领取年份中都要打折(在 60 岁之前退休,每提前一个月养老金打折%;若在 60-62 岁,每提前一个月养老金打折%;从满 62 岁起,每提前一个月养老金打折%) 法国 法国是一个福利大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法国于1910 年建立养老保险制度。1952 年,又建立了只针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一是为农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供保障,在他们遇到风险时能得到经济支持和社会援助;二是促使年老的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年轻的一代,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提高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国际竞争力。 (1)参保人。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一般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括农业有限公司的经理、雇工和农校学生,领薪的总经理及这些成员的家属的领薪人员。第二类包括农业企业主、农业雇主农业经营者等的非领薪人员。 (2)资金来源。法国互助金的来源分为两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针对农业工薪人员,他们的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且目前雇主缴纳%,雇员交纳%,总缴费率为%。第二个体系是针对农业非工薪人员,他们的保费来源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农民自己缴纳的保险费占 28%;二是来自其他保险体制的财政支持占 30%;三是由全国家庭补贴金库提供的资金占 12%;四是来自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占 8%;五是来自部分税收政策上的补贴占 22%。 (3)给付体系。被保险人 60 岁退休且缴费时间满 150个季度的,可以享受全额养老金;未能达到上述条件的减少一定比例;同时,65 岁退休但缴费时间未达到标准的也可以享受全额养老金。XX 年,法国还规定 60 岁退休且缴费时间要达到 160 个季度才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同时,法国农村社会养老金的发放也能为领薪人员和非领薪人员。在具体相应的条件下,领薪人员一般可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包括 2 份保险、家庭津贴等;非领薪人员可享有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家庭津贴等。两者享受的主要补贴相同,只在个别项目上有差异:非领薪人员的工伤、非工伤及职业病不属于养老保险的范围内;其在病休期间也不享受工作日工作补贴。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统分结构制度 日本、加拿大两国采取统分体制,既把农民纳入了一般社会保障制度之中,又建立了独立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农村养老保险来看,适用于日本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可大致分为三类: (1)国民年金制度。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促使日本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于 1959年颁布了国民养老金法 。并于同年 11 月实施了无需缴纳保险费却能享受养老金的福利的养老制度,而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也与 1961 年 4 月开始实施。从而,日本基本实现了国民“百年金” 。从事农林渔行、商业的普通农民,且年龄在 20-59 岁的,皆为参加“国民年金”的对象,且当时为自愿原则。国民年金分制在 60 年代的中期和后期实现了“1 万元年金”和“2 万元年金” ,即夫妇两人的年金和及金额为每月 2 万日元。从而使日本的年金支付与国际水平接轨。 1988 年,日本对国民养老金制度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主要投保对象农民和个体经营者改为全体国民。同时,法律规定缴费年限 25 年以上,年满 65 岁以上的参保人可以领取养老金。国民年金的资金来源是:来自参保人缴纳的保费,其余的由国库承担。 (2)农民年金基金制度。1971 年,日本颁布农民养老金法并实施,属于农民的附加年金,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实现经营者的年轻化和土地经营的规模化。 农民年金基金的参保对象法律规定是拥有公顷(含公顷)以上土地的农业经营者。公顷以上的农业经营者的后继人或农田规模在公顷以上的农业经营者,可按其本人的意愿自愿加入。 农民年金的来源包括参保人缴纳的保费和国家的财政支持。1998 年规定参保人的月缴金额是 19270 日元,35 岁以下的参保人可享受 30%的优惠。 农民年金可分为农业老龄年金和经营转让年金两项支付。享受前一项的条件是参保人必须缴费满 20 年,年龄达到 65 岁。享受后一项的条件是,参保人须缴纳保险费 20年,年龄达到 60 岁,且在 60-65 岁之间转移了农地经营权。国家为实现农业经营者的年轻化,规定转让年金指出的一半由政府负担,并自 1991 年起,政府又加大了对转让年金的投入。 (3)农业劳动者年金。XX 年 1 月,日本开始实行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其目的在于减轻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度对现役农业劳动者和经营者带来的经济压力。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分为企业型和个人型两类,农民可以加入个人型养老保险。参保人可自行选择资金运行 机构和运行方式,且年保费在 68000 日元以内可以免税,基金运营收入也不纳税,领取时根据缴费金额和运营收入来确定支付标准。加拿大 加拿大的养老体系,从最终承担责任的主题上看,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政府养老金计划” 、 “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登记退休储蓄计划” 。其中,政府养老金计划分为老年保障金和国民养老金计划两方面。 (1)老年保障金。这是一项纯福利性的项目,全部资金由政府财政支出,只需要满足 18 岁以后在加拿大居住十年以上且达到支付开始年龄(65 岁)的全体加拿大国民均可享受这一福利。但是老年保障金的领取者也要根据其收入调整支付。即如果扣除税收后的一年收入高于基准额(1988 年为 53215 加元) ,则要对其高出部分征收 15%的特殊税,直到与老年保障养老金支付额相同为止。同时,如果在加拿大居住时间达到 40 年以上,将支付全额养老金(1998 年为加元每月) ;如果居住时间为 10-40 年,支付金额为全额养老金(居住年数/40) 。这一养老金额也与物价挂钩,根据物价指数适应地上下增减。 (2)国民养老金。这一制度针对的是劳动者,并带有强制性,目的是为他们退休、伤残的提供基本保障。资金的来源是由雇主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缴纳,资金的收缴,雇主和雇员职工分别缴纳工资的%,自谋职业者则全部由个人承担保险费用。职工在达 到领取年龄(6 5 岁)时即可领取全额养老金,领取金额以个人缴费年限和当时社会的平均工资来共同决定,一般相当于工资的 25%,若65 岁以前退休,则领取养老金的金额相应减少。 (3)雇主养老金计划。这种养老金计划是由企业或行业自愿参加,故又称为私营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分为明确福利型和明确配额型两种类型。明确福利型雇主承担最终责任,个人可不缴费,退休时可拿到一份固定的福利;明确配置型雇主和个人缴费相同的金额,个人承担投资风险,所以退休时的收益取决于投资收益等情况,具有不固定性。这项计划的退休金一般可达到职工退休金的 50%以上。 (4)个人等级退休储蓄计划。这种养老金制度是以家庭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政府只是通过减免相应的税收政策来鼓励个人参加这个计划。该计划不同于一般的个人储蓄,需要登记相关信息,且中途一般不被动用,但可用于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逐年累积,退休后可一次领取,也可分期领取。 2 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星之巴西 巴西是一个新兴国家,通过引入发展非缴费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之形成其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巴西曾经在农业发展期大力支援工业的发展,如今,反过来,在农业落后时,用工业的剩余来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这种“反哺”理念, “以工补农”的思想很好地运用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上。 农村年金计划 1、发展概况。巴西年经计划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加速发展在八十年代。1988 年宪法颁布以后,新的社会保障法也相继颁布,是巴西农村的社会保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法令规定由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农村养老金制度作了新规定:农产品的初次购买者需上交商品价格的%作为养老金的课税,农村年金计划有效减轻了农村贫困程度。据一些学者对巴西以南的研究表明,获得保障的农村家庭中仅有%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若将贫困线按当地水平进行调整,则仅有%的家庭处于贫困,%的家庭 篇二: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险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险的比较研究 【 正 文 】摘要 中国农村已经具备了建立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共济”和“国民年金”制度、 波兰的农民退休制度、法国的“农业社会互助金”制度,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中国 农村社会保险应在民政系统统一指导和管理下,实行以乡为单位的基层基金会制度。多形式、 多标准、多层次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的必然取向。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险 比较 借鉴 基层基 金会制度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 农民人口多,占全国 12 亿人口的 74%,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人 7285 万,占农村人口的%, 并且以每年 3%的速度递增。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如何建立和完善,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 重要环节。我国“九五”计划和 XX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 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 ,“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完善不同形式的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它为我们研究中国农村社会保险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准确理解国家 决策,怎样更好地制定落实措施,则是我们理论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国内外比较 的角度,探讨中国农村社会保险的模式、方法和走向。一亚洲的日本于 1946 年 10 月至 1950 年 7 月实行土地改革。当时,政府强制征购地主的土地,然后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从而 铲除了日本封建土地制度,开始形成以自耕农为主的土地制度。在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 发挥的基础上,日本政府不失时机地引导了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1947 年,日本政府制 定了农业合作组织法(农协法) 。在这个法规的引导下,日本农村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各种“共 济”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日本的“共济” ,实际上是一种互助互济事业,它以农民的相互扶 助为指导思想,由一定社区的农民组合成基层共济组织,来共同承担基金筹集的责任。在内 部成员年迈、疾病、死亡或遇到灾害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共济”事业与商业保险有着 本质的区别。它以实现国家社会政策为宗旨,个人负担不是直接根据将来给付的需要,缴费 与给付之间不是直接对等关系,共济单位不是商业性保险公司。1948 年, “北海道共济农业 合作组织联合会”开始兴办农协共济事业,后来各地也相继举办此项事业。1951 年,日本“全 国共济农业合作组织联合会”宣告成立,标志着日本农村民办官助社会保险网络的形成。共 济组织在管理上实行的是统一筹划、分级负责的制度。社区基层农协共济组织是最基本的单 位,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承保、保管契约,然后以全额分保的形式向都道府县共济联合会投 保。都道府县共济联合会在接受基层单位的分保以后,将其中一定比例向全国共济农业合作 组织联合会进行再分保。同时负责对承保契约的审查、共济资金的返还、指导基层农协活动 等工作。全国共济联合会则负责全国共济事业的管理、制定保费计算办法、共济金的运用办 法、运用电脑对契约事务进行统一处理等宏!-观性工作。共济组织的 资金运用原则,是在确保安全和低利还原农村的前提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运用,确保资金 的保值和增值。其方法主要有:购买国家和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各种类型的存款;契 约者贷款;贷款信托;购买外国政府、世界银行及外国金融机构以日元计价的外债;购买公 司债券和股票;购买不动产等等。日本的共济事业普及率相当高,几乎全部农民和农村其他 个人都囊括进去了,而且发展很快。以养老生命共济为例:1970 年,每家农户平均保费为 万日元,农业人口人均保费为万日元,而到 1984 年,上述数字已分别达到了万 日元和万日元,各增长约 10 倍,此后继续在高水平上发展。与日本相比较,新中国成 立后的农村社会走的是另外一种经济发展道路,农村社会保障的模式不可能采取日本的形式。 1956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 1962 年 中共中央发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对于农村中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其内容概括起来大体包含:第一,凡农村中没有生活依靠的老、弱、孤、 寡、残疾的社员,由社里完全供给;第二,遭遇到各种不幸事故使生活发生困难的社员,经 群众大会讨论同意后,由集体给予补助;第三,对生活有困难的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给予优 待;第四,对革命有贡献、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模范和老干部,给予适当的工分补贴;第五, 有条件的基本核算单位可以实行养老金制度。后来规定的农村人民公社有关会计核算办法中,也设有相应的会计科目。60 年代起,政府又引导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活动。从理论上说,由 集体经济来承担农村社会保险的各方面事务,是一种良好的模式。它组织起来简捷明快,管 理成本低,易于推广,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但它必须以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和 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为前提。正是由于这个前提条件的不足,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一直 得不到理想的发展。至 70 年代末,从全国范围看,农民养老退休的情况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对农村的“五保户” ,普遍地给予了经济救济和生活照料;第二,对因工残废而丧失了 劳动能力的农民,绝大部分地区能由集体支付一定数量的补助和养老金;第三,对少数年事 已高,不能胜任工作的老干部、老模范,部分地区给予了一定的退休养老补贴;第四,达到 退休年龄者均享受退休津贴,只在沿海靠近大中城市的郊区或个别经济条件优裕的地方实行。 而且,不论是在哪个层次上,保险的待遇标准都十分低。70 年代初盛行起来的农村合作医院 事业,也因集体经济的薄弱和医务人员的缺乏而在大多数地区流于形式,没有维持多久即逐 渐“疲软” 。所以,80 年代以前中国农村单纯依靠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险事业极其微弱。家庭 保险是常规农民的唯一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或生产经营收入,是全家人各项生活开支的唯 一来源;子女的关心和照料,是老人生活起居的唯一依靠;家庭财产状况是家庭保险水平高 低的决定性因素。!-同国外成功的经验相比较,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 中国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优势在于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一个方面 的表现。但是,那种体制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动员农民群众个人投入社会保 险事业,汇细流成江河,筹集起农村社会保险基金,以增长农村社会保险的能力。当时农村 普遍采取“工分制”分配形式,从年终集体分红中扣除个人应交纳的社会保险份额,既是可 能的,也是易行的。若从 50 年代中期起,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积累 12 元(每月 1 元) ,集体 经济中也相应地提留出一部分,那么,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笔基金的数量是可观的,农村社 会保险事业就会好办得多。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高度集权经济体制下“现收现付”保 障制度的弊端。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同样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体 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迅速增长。1995 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 收入已达到 1578 元,比 1981 年的 223 元增加了 6 倍。农民个人参与社会保险的热情不断上 升。这对我们在发挥集体经济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农民个人参加社会保险事业,是一个良 好的机遇。虽然目前全国已有 28 个省市区 1500 多县市的 5000 多万农民参加了不同形式和标 准的退休养老保险,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险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模式和制度,亟待党和政府 在政策上作出方向性引导。中日两国社会制度完全不同,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差距 很大。所以,照搬日本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能放弃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但是,日本政府在自耕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引导农民走互助互济的社会保险之路,方法 上有值得借鉴之处。二在欧洲,前波兰政府于 70 年代对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全国性的统 一部署。1977 年 7 月 1 日,波兰议会通过了关于农民退休的法令,并从当日起在全国施行。 该法规定的农民养老保险对象是:国营农场的职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小组成员以及个 体农民。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组建,资金由国家财政出 2/3,农民交纳保险金占 1/3。农 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具体条件为:第一,农民每年向国家交售价值为万兹罗提的农产品, 男性农民必须交满 25 年,女性农民必须交满 20 年;第二,农民从参加保险之日起,按年交 纳养老保险费,交费标准按农业生产者每年土地收益的%计算,交到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 为止。农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条件包括两方面:年龄上男 65 岁,女 60 岁;达到养老年龄后, 必须将耕地交给自己的继承人或国家经营。按规定,农民退休后的养老金按月领取,标准以 退休前 5 年平均向国家交售农产品的价值计算,分为35 个等级,最低每月可领取 1500 兹罗 提,最高 6500 兹罗提。这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它的好处是:社会保险能迅 速落到实处,政令畅通,易于调节,运作简便,管理成本也较低。实行该办法的不良后果是: 随着农业人口的增长,农民平均寿命的延长、物价指数的上升,需要有越来越多的退休养老金付(来自: 小龙 文档 网:中外农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出,国家的包袱必然越背越重,最终会形成难以为继的局面。而且,社会保 !-险管理上的统一性与独立性要求往往难以两全。这种体制是对计划 经济体制的一种改良,它未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我们应当重视它引导农民参加社会 保险方面的具体做法。法国农村社会保险则是通过“农业社会互助金”的形式来实现的。它 的管理机构为全国性的“农业社会互助金管理处” 。这是法国第二大社会保险机构。参加保险 的人逾 600 万,占法国总人口的 10%,囊括了所有农村人口。法国农业社会互助金由多方面 构成。第一,是农业人口所交纳的各种保险金。这种保险金包括两种:一种是职业保险金, 含疾病、工伤、残疾、丧偶、死亡、年老、生育、失业和家庭补贴等各项目;另一种是附加 保险金,用于农村社会保险的管理、卫生和医务监督等。农业人员交纳保险金的计算方式又 分领薪人员(雇员)和非领薪人员(雇主)两类。领薪者按其实际收入(含现金和农产品两 个部分)计算。生育、疾病、死亡保险按工资总额的%计算;丧偶保险按最高工资的% 计算;失业保险按最高工资 4 倍的%计算;附加退休金根据协议分别计算;家庭补贴比例 根据投保人的要求而定。所有的保险金都在工资中直接扣除。而非领薪人员即雇主的保险金 计算为:职业保险金比例标准与领薪人员一样,只是按实际收入为计算基数;农业经营者(包 括多种耕作和畜牧业经营者) ,必须交纳老年保险、农业经营者疾病保险和家庭补贴等保险金; 从事土地翻耕、播种、种植蔬菜、经营畜牧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主,与农业经营者交纳的保 险金种类相同, 但保险金的计算基数不同,其基数由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总数和企业主本人的工资组成。 第二,是所谓人口补偿,即投保人比例较高的保险体制有义务在财政上支持投保人比例较低 的体制。农业社会互助金的人口补偿来源,约占全部资金来源的 28%左右。第三,是所谓家 庭补贴,它由全国家庭补贴金库提供,约占全部资金来源的 4%。第四,国家财政预算补贴和 国家对家庭的补贴,约占全部资金来源的 14%左右。第五,部分税收政策上的补贴,约占全 部资金来源的 27%左右。从总体上看,法国农业社会互助金的外部来源占 3/4 左右,国家予 以支持的部分接近 1/2,可见法国政府对稳定农业的重视。法国农业社会互助金的保险对象 和发放标准,也分为领薪农业人员和非领薪农业人员两部分。领薪人员包括农业有限公司的 经理、雇工和农校的学生、领薪的总经理以及这些成员的家属。非领薪人员包括农业雇主、 农业经营者、农业企业主等。互助金的发放根据投保者所交纳的保险金的内容不同而享受不 同的标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领薪人员可享受农业社会保险、家庭补贴和工伤补贴。非 领薪人员可享受农业经营者的疾病保险、家庭补贴和农村养老保险。领薪者与非领薪者所享 受的补贴大致相同,只在个别项目上略有差异。比如:非领薪者在病休期间不享受工作日的 工资补!-贴;女性农业经营者在生育期间不享受农业体制的特别津贴; 非领薪者的工伤、非工受伤和职业病不属于农业社会互助金的保险范围,而属另外一种保险 体制;农业经营者的养老保险金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固定部分发放给经营者本人及 其家属,经营年限达到 25 年者,其退休金数额与老工人的补贴相等;非固定部分只发给经营 者本人,金额按退休积分的高低计算,退休分值每两年作一次调整。与波兰农村社会保险体 制相比较,法国的农村社会保险体制显得比较灵活。它的好处是对不同成员有不同的适应性, 能调动参保主体的积极性,社会保险启动快,农民的社会保险收入可以维持在全社会保险收 入的平均水准上。其条件是国家法制系统要健全,依法办事要落到实处。缺点是保险资金来 源分散,管理成本高。如果保险机构经营管理得好,国家的负担和责任较轻,若经营管理失 当,最后的责任仍然要由国家负担。无论是在日本、法国,还是在波兰,农村社会保险都已 形成制度和规模。家庭的自我保险已经退居二线。农民年老和患病时,也需要子女在生活上 的照料和心理上的慰藉。但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而不是子女或家产。换句话 说,离开了家庭和子女,他们同样能凭借自己保险来源支撑正常的生活。归纳国外农村社会 保险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覆盖面的广泛性;第二,参与保险的强制性;第三,制度上的立法性;第四,受益程度的约束性。这些特征溶为一体。政府是农村社会保险的责 任主体,它以满足农民多层次要求中的基本生存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条件, 由庞大而复杂的多层次体系来维系,使农村社会保险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发 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农民还不可能有较高水平的 社会保险。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家庭保障还必然在部分地区处于中心地位。但是,部分参与 社会保险并最终获得部分社会经济来源的条件已经产生:第一,除极少数未脱贫的地区之外, 中国农民已经过上了温饱生活,很多农民已经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具有了一定的参加社 会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地区农民,开展养老保险的乡镇覆盖率已 达到 95%,一些富裕的年迈农民通过一次性交纳几千元养老基金,已开始按月 50 元、60 元不 等数额领取养老保险金。第二,随着全国保险业务的发展,社会影响的扩大,计划生育政策 手段的强化等等,农民参加保险的观念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理解到了参加社会保险对自身利 益的保障作用,自觉性不断提高。上海市早在 1984年即顺应农民需要而推出了农村养老保 险暂行办法 ,山东烟台从 1989 年开始,大胆地进行农村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极好 的社会效果。推进中国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既具有必要性,也具备了可能性。日本的 “共济”形式,波兰的统一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