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粗砂回填规范_第1页
中粗砂回填规范_第2页
中粗砂回填规范_第3页
中粗砂回填规范_第4页
中粗砂回填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粗砂回填规范篇一:回填砂的施工技术措施回填砂的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压实工艺主要采用振动压路机在天然状态下分层碾压压实工艺或饱水振动法,饱水振动法此方法适用于水坠加振动压路机等分层压实砂层回填的施工质量控制。 压实标准 采用中粗砂分层填筑时基底压实度不低于 94% 施工机械的要求与选择 回填施工要选择在砂层土中能自由行走的机械,自重10 吨以上前后轮驱动的振动压路机等设备。 填方的施工要求 回填土各分层中不能夹杂粘土,植物及树根等杂质,必须是符合要求的中粗砂。 必须分层填筑。如采用自重在 10T 以上前后轮驱动的自行式振压路机分层碾压时,最大松铺厚度不能超过去30CM, 标高控制严格,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去 300MM 厚,以保证压实度 基础必须埋入老土,基坑开挖后须通知设计方验槽。如遇暗浜或其它不良情况,必须进行地基加固,用砂垫层或其它形式换土加固。现根据我公司按以往施工经验,对暗浜进行砂垫层处理,具体施工方案如上: 1、砂垫层的施工 (1)对材料的要求 砂垫层的材料,应以中、粗砂为好,含泥量不宜超过3%,也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 (2)施工要点 1)砂垫层施工中的关键是将砂加密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加密的方法一般采用电动平板振捣器,以纵行或横行不得少于两次往复振捣。要求在基坑内分层铺砂,然后逐层振密,分层厚度视振动力的大小而定,一般为 15-20cm,每层铺筑厚度不宜超过 20-25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 15-20%。施工时应将下层的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上层施工。 2)铺筑前应先行验槽,浮土应清除,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土,基坑(槽)两侧附近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和墓穴等,应在未做垫层前加以填实,同时两端应做好挡砂墙,防止砂流失。 3)开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软弱土层的表面,否则坑底土的结构在施工时遭到破坏后,其强度就会显著降低,以致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将产生很大的附加沉降,因此,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回填,不应暴露过久或浸水,并防止践踏坑底。 4)砂垫层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坑地基土面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各分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默认分类 XX-07-05 17:52 阅读 883 评论 1 字号: 大 中 小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 (夯实和碾压法) 。 2 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 配应良好。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 或虚铺厚度的 2/3,并不宜大于 50mm。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 、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 或木折尺等。 作业条件: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 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 续。 检查基槽(坑) 、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 水。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 分层铺筑砂石 洒水 夯实或碾压 找平验收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 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 铺筑厚度可达 35cm,宜采用 610t 的压路机碾压。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 0. 5,并应充分压(夯)实。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 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 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 8%l2%。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 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 3 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 4 遍,其轮距搭接不 小于 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找平和验收: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 200cm3 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 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 的标高。 4 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 定。 基本项目: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 表 2-4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2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15 20 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 并应经常复测。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 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 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 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 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 50mm。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地基钎探记录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砂石的试验报告。 篇二:新回填标准沟槽回填 沟槽回填管道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的其余部分; 2 无压管道在闭水或闭气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管道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清除干净; 2 沟槽内不得有积水; 3 保持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带水回填。 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周围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 2 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3 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4 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 400mm; 5 严禁在槽壁取土回填。 除设计有要求外,回填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土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底至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 50mm 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 2) 冬期回填时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 15,且冻块尺寸不得超过 100mm; 3) 回填土的含水量,宜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 2 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时,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标准规定。 每层回填土的虚铺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按表的规定选取。 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道及其接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每层虚铺厚度的用量将回填材料运至槽内,且不得在影响压实的范围内堆料;2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回填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3 需要拌合的回填材料,应在运入槽内前拌合均匀,不得在槽内拌合。 回填作业每层土的压实遍数,按压实度要求、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上应 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其最小厚度应按压实机械的规格和管道的设计承载力,通过计算确定。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地区的沟槽回填,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当地工程标准规定。 刚性管道沟槽回填的压实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 2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胸腔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 3 管道基础为土弧基础时,应填实管道支撑角范围内腋角部位;压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4 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的基础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时,管道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管道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 5 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回填至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按上一款规定回填; 6 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 7 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 200mm; 8 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2km/h; 9 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 柔性管道的沟槽回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前,检查管道有无损伤或变形,有损伤的管道应修复或更换; 2 管内径大于 800mm 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应在管内设有竖向支撑; 3 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4 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 5 管道回填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 6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 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 500mm 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 7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来自: 小 龙 文档网:中粗砂回填规范)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 500mm; 8 回填作业的现场试验段长度应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 50m,因工程因素变化改变回填方式时,应重新进行现场试验。 柔性管道回填至设计高程时,应在 1224h 内测量并记录管道变形率,管道变形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 2,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 3;当超过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 当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超过 2,但不超过 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 3,但不超过 5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 挖出回填材料至露出管径 85处,管道周围内应人工挖掘以避免损伤管壁; 2) 挖出管节局部有损伤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3) 重新夯实管道底部的回填材料;4) 选用适合回填材料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重新回填施工,直至设计高程; 5) 按本条规定重新检测管道变形率。 2 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的变形率超过 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 5时,应挖出管道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管道埋设的管顶覆土最小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满足当地冻土层厚度要求;管顶覆土回填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与设计协商进行处理。 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回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报告。 检查数量:条件相同的回填材料,每铺筑 10000m2,应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应做两组测试;回填材料条件变化或来源变化时,应分别取样检测。 2 沟槽不得带水回填,回填应密实;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 柔性管道的变形率不得超过设计要求或本规范第条的规定,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 检查方法:观察,方便时用钢尺直接量测,不方便时用圆度测试板或芯轴仪在管内拖拉量测管道变形率;检查记录,检查技术处理资料; 检查数量:试验段(或初始 50m)不少于 3 处,每 l00m正常作业段(取起点、中间点、终点近处各一点),每处平行测量 3 个断面,取其平均值。 4 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表 的规定。柔性 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 100。 验获得最大干密度为 100。 地面 槽底,原状土或经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基 图 柔性管道沟槽回填部位与压实度示意图 管道沟槽回填部位与压实度见图。 一般项目 5 回填应达到设计高程,表面应平整;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6 回填时管道及附属构筑物无损伤、沉降、位移;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 篇三:中粗砂填筑施工方法中粗砂填筑施工方法 土方填筑工程概述 回填用的中粗砂派试验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在开采现场做取土试验,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