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诗词》_第1页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诗词》_第2页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诗词》_第3页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诗词》_第4页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第一章 古诗词鉴赏卢溪别人唐 王昌龄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注释】卢溪:河的名字。三峡:长江三峡。莫将:不要与。【译文】您的小船在武陵溪口停泊了,溪水还要伴随您向北流去。行驶到荆门进入三峡的时候,不要在月光下对着猿猴发愁。送柴侍御唐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侍御:官职名。通波:波路相通。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译文】河水不波浪接连着武冈,送你不觉有离别的伤感。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是身处两乡呢?田园乐唐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 红红的桃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萦绕在早晨的烟雾之中。昨夜被雨水打落下来的满地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赏析】一场夜雨,桃花纷纷张开了或深或淡的小嘴;这群害羞的少女,每一瓣红唇,都蕴藏着一个昨夜的故事,然后在阳光温情脉脉的注视中轻轻打开。柳树把一身新绿清洗得一尘不染,立在村边静静地听着,他也想打探桃花的秘密吗?炊烟牵着晨雾,用柳枝的细线,织了一条薄薄的丝巾。是围在柳树的头上,还是送给心中的新娘?花承不起多情的泪水,兀自落了,一地的伤心,铺满庭院。家童还缩在暖暖的被窝里,做着五彩缤纷的梦。他不知道,春天的翅膀,已在昨夜掠过了江南。几声悦耳的莺吟,从屋后的林子婉转飞过,又栖落在开启的窗前。酣睡的诗人,怀抱古卷,花开花落的声音,没有敲醒书案上寂静的诗句。军 行 唐 李白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点评】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地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曲,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赏析】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 。 ”这话不无道理。移家别湖上亭唐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赏析】这是写景诗。通过写景,抒发与湖上亭惜别之情。人家告别的是人,他告别的是亭,是柳,是藤,是黄莺,所以是整个儿的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写诗时也许并不意识到是在运用拟人化手法。他本是将亭、柳、藤、莺全都视为朋友,全都看作是有灵性有感情的,因此出语天真,诗趣盎然。营州歌 唐 高 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 【赏析】诗写北方少数民族青少年。营州一带的青少年习惯于在原 野上生活,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个个性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诗生动地刻画了营州少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豪放的性格。早 梅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赏析】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 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 ;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 ,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月 夜 唐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赏析】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虫声新透绿窗纱” 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 ,可谓传神。春行即兴唐五代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 “宜阳城下草萋萋” ,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 ”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 ,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自落” 、 “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赋新月唐五代 缪氏子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赏析】是一首描写月亮而不直接写月亮的古典诗词: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诗的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年纪小,长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听邻家吹笙 唐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作者】郎士元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译文】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宿石邑山中唐 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起句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第二句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第三句写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 ,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送人游岭南唐 戴叔伦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译文】少时离开家乡去作万里旅游,岭南的风景到了深秋还郁郁葱葱、生气勃勃。行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猿猴长啸,听起来反而会感到幽静。巴女谣唐 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 ,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 记得芭蕉出槿篱。【赏析】这首诗描绘一个巴女唱着竹枝词 ,放牛时那种无忧无虑心情舒畅的情景,就象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小小风俗画,令人读来有心旷神怡之感。洛桥晚望唐 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是刚结不久的,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少年行 唐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赏析】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出征诗。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牧童词(朝牧牛) 唐 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第二章 古文欣赏第一节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里既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讲个人修养问题。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译文】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文】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习要永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被尊称为“万世先师” 。论语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第二节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 372 一前 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 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 “义” ,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译文】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过;使他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因为安乐而灭亡的道理。第三节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 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作者资料】 彭端淑(约 1699 一约 1779 年) ,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附: 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 你凭着什么去呀?”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 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 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 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有钱的和尚不能到,没有钱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就会失败。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学习的人,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第四章 人文地理第一节 诸葛亮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与张飞争坐四轮车张飞早就对诸葛亮坐四轮车上指手画脚感到不满。他整天牢骚满腹。一天他实在按耐不住了,手持丈八蛇矛厉声对诸葛亮说:“丞相,你四轮车坐得太久了,怕是屁股上起了茧,你下来让我试试嘛!”碍着刘备的面子,诸葛亮不想与张飞争吵,他瞧了瞧,刘备笑着说:“你就让他试一试吧。 ”诸葛亮站起身来好不容易接着张飞递过来的丈八蛇矛。张飞坐上四轮车,心中好不喜欢,摇摇手中的鹅毛扇,轻得就跟没拿啥一样。 过了三天,突然有探马来报,曹军一支队伍杀奔而来。张飞一听,豹眼圆睁,挥着鹅毛扇,令诸葛亮披挂上阵,又对刘备、关羽两人说:“大哥、二哥,你们只管往前冲,我坐着四轮车随后就到。 ”人依令前行,哪知,路上就跌进了曹兵事先挖好的陷坑里。张飞坐着四轮车挥着鹅毛扇大声喊着:“翼得来也。 ”一用力,鹅毛扇可被折断了。来将并不答话,挺着银枪朝张飞刺来。张飞手无寸铁,无从招架,跳下四轮车就跑,结果,也被活捉了去。 押解途中,张飞又羞愧又后悔,一张黑脸变成了猪肝色,他倒竖虎须,圆睁豹眼,大吼一声,挣断绑绳,习惯地去腰间拔剑,想一死了事。不料,拔了空,原来,佩剑连同丈八蛇矛都换给了诸葛亮。这时,有人掷过来一柄剑,张飞抓来一看,正是自己的佩剑,抬头瞧,怎么诸葛亮站在面前? 原来,这天是刘备和诸葛亮故意设的一计,打曹操旗号的是赵云和黄忠两人领兵假扮的。从此,张飞再也不争着坐四轮车了。附: 出师表 前出师表 三国(蜀)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