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应用规范_第1页
《汉字应用规范_第2页
《汉字应用规范_第3页
《汉字应用规范_第4页
《汉字应用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应用规范篇一:12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 XX 年 8 月 19 日,历时十年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这个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对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通用汉字规范表查看、下载 XX-08/19/content_ 一、最大亮点:226 个简化字、45 个异体字被收录 这份新字表是在整合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简化字总表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闫”等 226 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喆、昇、邨、淼”等 45 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 以下 45 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 皙、噁、麽、陞、夥、龢、脩、菉、筦、瞋、勠、耑、袷、剋、徵、絜、蒐、澂、噘、瞭、昇、仝、甦、釐、扞、淼、劄、蹚、迺、祇、堃、邨、藉、喆、椀、阪、凓、乾、甯、犇、氾、叚、祕、谿、吒 部分字的读音及用法 喆zh;皙x;淼mio;堃kn;陞shng;絜xiji;仝tn;甦s;甯nng;犇bn ;龢h;邨cn;祕b;菉l; 谿x;筦gun;澂chng;昇shng; 耑dun时作姓氏人名,zhun时用“专” ; 釐x时可用于姓氏人名,l时用“厘” 。二、规范汉字与通用汉字规范表 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经过规范整理的 8105 字,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通用字。 三、 通用汉字规范表出台背景 XX 年 8 月,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在和网友互动时曾指出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观念和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储存和交换,生僻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对汉字标准化也就 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汉字应用需要制定一个汉字规范。第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这个法律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到底哪些是规范汉字呢?我们如何使用呢?我们过去已有的规范标准,是分散的几个字表,要落实贯彻这个法,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本。四、 通用汉字规范表主要内容及形成过程 通用规范汉字表将所有汉字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 3500 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 3000 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三级字表收字 1605 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据了解,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整合 1955 年以来中国制定的几个主要字表的基础上制定的。能够入选一、二级字表的汉字,主要根据其使用频率来确定。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此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将停止使用。(据中国政府网、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北京青年报 )篇二: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数字概述 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 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XX 年”写作“08 年” , “七八天”写作“七、八天” , “腊月十五”写作“腊月 15”, “一年 4 季” , “1,300,000,000 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 。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 , “八九万套”不能写成 “八、九万套” 。(五)含有月、日简称以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到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因数字的重复性或连续性可能引发歧义的,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加引号。如:“一?二八”事变(月日) 、 “一二?九”运动(12月 9 月),若写作“一二八”事变、 “一二九”事变,则可能理解为“12 月 8 日” 、 “1 月 29 日” ,进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事实。涉及其他月份的,不必使用间隔号,但是否使用引号,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如“五四运动” 、 “五一国际劳动节” 、 “九一三”事件、 “七七事变”等。 (六)用“多” “几” “余” “左右” “上下” “大约”等表示不精确数时,使用汉语数字。如:一百多次、九万左右、十余年、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 “多” 、 “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全省农村信用社募集资金近 5000 万元,衣物 9000 多件,用于支持灾区灾民灾后重建。(七)行政机关公文的成文时间用汉语数字,党委系统公文成文日期应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行政机关公文中成文日期署为“二九年九月十八日” ,党委系统公文则署为“XX 年 9 月 18 日” 。同时,在签署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日期时,应注意“”与“0”的区分,签署成文日期,只能使用“” ,而不能使用“0” ,如“二八年四月十八日”不能写成“二 00 八年四月十八日” 。 四、阿拉伯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秒的表述,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365 年、20 世纪 80 年代、公元 1949 年 10 月 l 日、23 时 15 分 55 秒等。另外,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XX 年,一般不写成 07 年。 (二)物理量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700kg、82cm、30等,且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换行。非物理量数值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500 元,12 个月、50 名。 (三)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18、-29,-、56%、1/9、1:700 等。 (四)部队编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如:56242 部队、总 2389 号、国办发XX12 号文、T45/T34 次列车、HP3000 型电子计算机、97 号汽油、维生素 C2 等。 (五)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要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见金融学中文 2 版,208 页,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2。 (六)5 位以上的数字且尾数多零的,为避免跨行和兼顾美观,一般可以用“万” 、 “亿”等单位计数。如345000000 元,可写成亿或 34500 万。 (七)机关公文中的附件序号和页码标识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附件 1”、 “第 1 页” 。 五、数字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在公文中使用概数(模糊数)、约数数字,应当只模糊一头,而不能模糊两头。如:“近百人”或“百人左右” ,不能写或“近百人左右” ;“80以上”或“接近80” ,不能写成“接近 80以上” ,等等。 (二)人民币大写应采用汉语数字的大写形式,如元,当写作“壹佰贰拾捌圆肆角伍分” 。 (三)文件标题序号标写采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合使用的编排方式,其标准格式是:第一层为“一、 ”,第二层“(一)” ,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1)” 。数字在公文写作中 ,常常与相应的计量单位结合起 来 ,用来表示事物量的大小 、多少 , 对事物的量具有规定 性 。数字用在公文中 ,可以用来表示公文内部的结构层 次序数 ,显示公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作为具有修辞色彩 的词素以及代号 、代码、时间等标志也需要用数字来进行 标注。可以采用的数字既有阿拉伯数字 ,也有汉字数字 ; 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 甚至还借助过罗马文中的数字来 表示文章的内部层次。而现行公文中 ,罗马数字已不再 用于公文中表示公文的内部结构关系了 。在我党的公文 发展史上 ,曾经出现过采用“甲 、乙 、丙 、丁 ”等来代替数 字表示公文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的这种不规范用法 。在 我国的现行行政公文使用中 , 特别是在基层行政单位的 公文 ,数字的不规范用法大量存在 。为规范数字的使用 , 早在 1956 年 ,国务院秘书厅就针对国家机关的公文 、电报和机关刊物采用横排横写后的数字使用规范作了要求 。 在国务院历次颁布的公文处理办法中对数字的规范使用 都有涉及 ,但未作细致的说明。1987 年由国家语言文字 工作委员会 、国家出版局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等中央七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 对数字使用的规范 、体例统一提供了参考 。为进一步规 范数字的使用 , 1995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以下简称 规定 ) ,把数字用法提高到了国家标准的高度 ,具有了 强制使用的效力 。但是 ,数字不论是在出版物还是在公 文写作中 ,还是经常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用法 。笔者依 据规定 的相关条款 ,谈谈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规范 。 1 阿拉伯数字使用规范 111 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并正确使用法定 计量单位 。 ”物理量是用于定量描述物理现象的量 。物理 量量值的表示 , 在公文写作中属于“选择是唯一而确定 的 ”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形 ,而且还必须与法定计量 单位结合起来使用 。如 ,建筑物的高度为 30 m ( 30 米 ) ; 体重 70 kg ( 70 千克 ) ;电流强度为 15 A ( 15 安 )等 。2 )按照规定 的要求 , 计数与计量以及统计表中的 数值、正负数以及小数 、百分数 、分数 、比例也必须采用阿 拉伯数字 。如 89、 - 24518、78% 、4 / 5、1: 200,等等 。 112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的年月日的表示 ,非物理量的 使用以及代码、代号 、序号等 ,“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 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 。这 类情形属于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 。 1 )采用公元纪年表示的世纪 、年月日和时刻的 。如 公元 18 世纪 80 年代 、公元前 476 年 、XX 年 12 月 5 日、 3 点 15 分 20 秒 ,等 。 2)表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 (非物理量 ) ,使用的是 一般量词 ,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述 。如 3500 片 、8200元、 30 天 、80 只、20 条 ,等 。 3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 、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属于代 号 、代码 、序号范畴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 ,并按一定要求 排列 , 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如 8341 部队 、川 府 XX32 号文件 、k23 /24 次列车、GB / T15835 - 1995、维 生素 B12 ,等 。 身份证 、学生证以及其他等级证书的编号都是采用阿拉伯数字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排列的 , 数字之间不能 分节。 4 )“引文标注中版次 、卷次 、页码 , 除古籍外 , 一般均 使用阿拉伯数字 。 ”如 ,马正平 1写的智慧 1 第 4 卷 1435 页 1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 1995 年 12 月 。 2 汉字数字使用规范 211 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定型的词、词组 、成语 、惯用语 、缩略语或具有修辞 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 , 必须使用汉字。 ”它又分为 多种情形 : 1)涉及到数字的专有名词 我们可以将涉及到数字的专有名词 , 归为“定型的 词 、词组 ”中 。 规定 的要求 ,凡是涉及到有数字的专有名词都可以归入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这一类中来 。如三 叶虫 、十滴水、九三学社 、三氧化二铜 、二万五千里长征 、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等。 2)成语 、惯用语 、缩略语 成语 、惯用语已经约定俗成 。涉及到数字的成语 、惯 用语 ,在公文写作中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三番五次 、一 把手 、七上八下、三令五申 、隔三差五 ,等 。 “数字缩略语 ,是用数字概括几种有相同性质的事物 或行为 ,方式是把原词中几个并列结构的共同成分抽出 来 ,再在它前面标上与并列结构数目相等的数字 ”。 1 43 由 于它有特定意义 ,一部分缩略语在发展演变中已经定型 , 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这部分缩 略语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三从四德、三皇五帝 、四 书五经 、三教九流 , 等。随着社会政治的需要 , 经济的发 展 ,产生了一些新的涉及到数字的缩略语 ,并被社会所接 受 。这些缩略语中的数字也必须使用汉字。如三个代 表 、八荣八耻、四项基本原则 、五讲四美 ,等 。 3)具有修辞色彩的数字语素 。这儿数字语素的作用 是起修饰 、限制特定的词 、词组作用的 ,通常是用来表示 事物顺序或者序数的。这些涉及到数字的词、词组中的 数字也必须采用汉字数字。如第一次 、第二 、一季度 、红 四方面军 ,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和带有“几 ”字 的约数 ,必须使用汉字。如三五个 、十五六岁 、三十几个 , 等 。 212 要求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要求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 1)中国的干支纪年方式和夏历月日要求用汉字数字 进行表述 。如甲午年三月十四日 、正月初一 ,等 。 2)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 ,如嘉靖八年 、秦穆公 三年 ,等 。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也采用汉字数字 。如藏 历阳木龙年三月十五日。应当注意的是这类纪年表达方 式 ,需要在它的后边用括号标注公元纪年。 3)特定事件 、特定节日和特殊意义的词组 ,可采用汉 字数字 。如五一国际劳动节 、七七事变 、五卅运动 ,等 。3 数字变通使用情况 阿拉伯数字以及汉字数字在使用过程中 ,“遇特殊情 况 ,或者为避免歧义 ,可以灵活变通 , 但全篇体例应相对 统一 。 ” 这类情况 ,主要涉及到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整数一至 十和用“多 、余 、左右 、上下 、约 ”等表示的约数。对于是采 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 数字 ,规定 中只强调是要保持全篇的体例一致 。也就是说在公文的写作中 ,数字的使 用既要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 又要考虑通篇文章对数 字使用的要求。4 数字使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公元纪年的年份不能简写 。如 1999 年不能写成 “99 年 ”,或者“九九年 ” 。 2 )引文著录 、行文注释 、表格 、索引 、年表等 , 年月日 的表示可以按 GB / T7408 - 94 中的扩展格式表示 ,也就是 说可以用 “XX - 01 - 15 ”来表示“XX 年 1 月 15 日 ”。 要注意的是“月 、日 ”是个位数时 ,在十位上加“0 ”; 年月日 之间还需用半字线“ - ”连接。时分秒的表示也可以采用 GB /7408 - 9 中的扩展格式进行书写 ,要注意的是它是采 用 24 小时来进行计时的 。如 3 点 15 分 20 秒可以表述为 3: 15: 20。 3 )表示参数范围的值时 , GB / T111 - 1993 标准指出 : “规定线性值的参数范围时 ,只在其后书写单位符号 , 且范围两端的数值应完整 。 ”两参数之间用“”加以连接 , 表示计量单位的符号或者文字只出现在后一个数字的后 面 。如钢材价格每吨 3500040000 元 。 4)对于特别巨大的数字 ,规定 要求非科技出版物 可以采用“亿 ”、 “万 ”为单位 。数字巨大的精确数字 ,作为特例可以同时采用“亿 、万 ”为单位 ,但表述时不能将五亿 三千四百万人 ,表述为“5 亿 3 千 4 百万人 ”。正确的表述 是 “5 , 3400 万人 ”、 “5134 亿人 ”或者“5 亿 3400 万人 ” 。 5)对于汉字数字 ,规定 指出 :“如果涉及一月 、十一 月 、十二月 ,应用间隔号1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 ,并 外加引号 ,避免歧义 。 ”因此“一二 1 九 ”运动 “一 1 二八 ” 事变这样表述才是正确的 。 规定 同时指出 :“涉及其他 月份时 ,不用间隔号 , 是否使用引号 ,视事件的知名度而 定 。 ”一般来说 ,知名度高的事件如五一国际劳动节 、三八 妇女节不需外加引号 ,而“五二 ”声明 、 “九一三 ”事件就 需要外加引号加以说明。 6 )表示公文内部结构层次关系时 , 为了表示它的层 级关系 ,第一层用“一 ”, 第二层用“(一 ) ”, 三 、四层则表述为“1” 、 “( 1 ) ”。可以用“一 、(一 ) 、1、( 1 ) ”这样的结构 方式来表示 。 无论是阿拉伯数字或者是汉字数字 , 在公文写作中 我们都要注意它的使用场合和要求 , 对于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对于阿拉伯数字 和汉字数字的使用场合 ,文献 2 中用图表的方式进行了 概括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值得公文写作者借 鉴和参考 。 公文写作离不开数字的使用 。 “数字的正确使用 ,可 使撰写的公文或材料更科学 、更规范 ,所论证的观点更有 说服力 ,所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