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_2_第1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2_第2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2_第3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2_第4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2背诵全文。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文。2点拨教学法。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3探究拓展法。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时安排 2 时教学步骤第一时教学要点简单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读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朗读文,找出押韵的字,通过韵脚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点评句子,以求更准确理解的思想内容。背诵全文。教学过程一、导在 1600 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 29 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他虽然“性本爱丘山” ,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所以几仕几隐,在 41 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三、示范朗读。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以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另外还应注意语调、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四、学生自由朗读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隔开的层次和段落,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学生朗读。明确:第 1 段押 ui 韵,韵脚有“归” “悲” “追” “非” 。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 “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为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第 2 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熹微” ,押 iui 韵,韵脚有“衣” “微” ,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押 un 韵,韵脚有“奔” “门” “存” “樽” ,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押 n 韵,韵脚有颜” “安” “关” “观” “还” “桓” ,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闲适恬淡,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第 3 段用一韵,押 u 韵,韵脚有“游” “求” “忧” “畴”“舟” “丘” “流” “休” ,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 “舟” “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第 4 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韵,韵脚有“之” “期” “耔” “诗” “疑”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五、学生细细品读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提示:第 1 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第 2、3 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 。第 4 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应读得旷达、悠然。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进行揣摩,以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志。(1)归去来兮!(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归去:字面意思是返故里回家乡;从感情看又有对官场的排拒感, “世与我而相违”说的就是同世俗对立;从述志的角度认识“归去” ,陶渊明是在确立自己的精神归属,同官场的格格不入终于使他彻底明白自己是属于自然的。 (2) “三径就荒” , “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3)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4)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无心”不是开脱而是反省和自责。 “倦飞”当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要用多大力气才能抵御官场的玷污啊,他安能不倦!()前一句表白动摇了陶渊明为谋生而做官的说法,后一句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了重击。陶渊明深感出仕一无所获,而生命却已耗损,尽管田园生活可以给他安慰,但是面对残生,他不可能不忧伤。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结合第 2、3 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第二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探究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教学过程一、示范背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二、本文在艺术手法方面有何特点?试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鉴赏心理作简单分析,学生思考,领悟。教师点拨:从语言、情感、用典、托物言志等方面分析即可。谈到归去来兮辞的风格,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深入探究。提问:请从“淡远”与“闲适” , “疏放”与“旷达” ,“拙朴”与“清新”这三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于本文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同学各抒己见,教师稍作点拨:选“淡远” “疏放”“拙朴”最为贴切。“淡远”同“闲适”相近,都表现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远”比“闲适”纯净,其根源在于诗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安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闲适”偏重于表现在朝官绅志得意满时的闲情,常笼上一层故作骄矜、雍容华贵的气派。“疏放”同“旷达”相近,都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 “疏放”是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在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旷达”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时行乐的方式来摆脱当时的苦闷,往往带有某种悲凉慷慨无可奈何的色彩。“拙朴”与“清新”不同, “清新”更多体现在一种语言文字的追求与雕琢中;“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三、难点突破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陶渊明既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那为什么不正视现实,去扭转乾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有的学生认为正是有悲观思想的流露,才让我们觉得诗人的真实情怀,一味写田园生活的优美恬淡给人一种做作的虚假姿态,陶渊明依他的本性是不会做秀的。有的学生认为文中除了“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外,还有“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归去来兮!”“已矣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等句,表明诗人归隐田园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苦难的加剧,诗人始终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明确: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 “真我” ,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所以断不能说他意志消沉,消极处世。文中“园日涉以成趣” “乐琴书以消忧” ,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充实,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洒脱,多么富于诗意的生活啊。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 “之、以、兮、而、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明确: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如“归去来兮” “大风起兮云飞扬” 。来:虚词,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抚琴,读书)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善万物之得时(用作动词,认为好,羡慕)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A寓形宇内复几时?B将有事于西畴。复驾言兮焉求?明确:A省略句, “宇”前省略介词“于” ;B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 4 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明确:六、堂小结本文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同学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七、布置作业1文第二段写陶渊明乘船回家,请想象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个怎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就此写一个片断。2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持,请从陶渊明的描写中推测他妻子的形象,并写一段文字描述她。3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吟诗作赋、躬耕农田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参考答案:1示例: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至美是心灵的自由与悠然,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快乐而满足的心境。 备资料1陶渊明与菊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此句的意思是庭园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却喜旧日栽下的松菊犹在,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呢?陶渊明是最喜欢菊的诗人。他归田后,家里“秋菊盈园” (九日闲居 ) ,常对菊而坐,采菊东篱。诗人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诗人笔下的菊像松一样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在严霜的打击下,菊开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的独特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菊象征着诗人孤高傲世、超尘绝俗的个性品格。陶渊明爱菊还有另一个可提及的原因,即与菊的药用价值有关。诗人说:“酒能祛百病,菊为制颓龄。 ”服菊可以延年益寿,食菊、饮菊花酒,当是文人的雅事。陶渊明与菊已合二为一,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渊明。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常被人采用的两个典故。由于这两典都与归田隐居有关, “菊”就与孤标傲世的隐士结缘了。后人用这两典,有的表现隐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如唐温庭筠赠给郑处士的诗句“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有的表现对仕途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宋赵必的宴清都:“有秫田二顷,菊松三径,不如归去!”2陶渊明与“五斗米”古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观。陶渊明在他 39 岁时直面不得志的仕途也吐出了“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的心声,做出了忧道不成, “只好躬耕自给”的抉择。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的宋史陶潜传有记载: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他之所以“解印绶去职” ,绝不是嫌位卑职微,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一表现了正直的读书人那种清高孤傲, “不善交结俗人”的美德;二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伟丈夫气概;三体现了不与污浊官吏同流合污,蝇营狗苟的高尚节操。二、文赏析归去来兮辞赏析千百年来, 归去来兮辞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敬服之情,无以复加。 归去来兮辞确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辞”即“赋” ,要求铺张扬厉、用韵并讲求辞藻色彩和骈偶。在这多种形式的要求下,陶渊明运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本文旨在说明“今是而昨非” ,对“昨非”一笔带过,竭尽全力突出“今是” ,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三、四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保持了辞赋的用韵并讲求辞采华美的特点,又避免了辞藻堆砌、华而不实的弊病,增强了赋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辞赋具有了抒情诗的部分功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作者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赋予景物以人情,以个性。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鲜明的例子。全辞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可称是一首散文诗,或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精心选择双声词、叠韵词、叠词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结构严谨而周密。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待,但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用韵文辞赋全力抒情,使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触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结尾一段综述情志。全文首尾贯通,中心突出,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现。(选自阅读和欣赏 ,北京出版社,原文作者:李景华)学习归去来兮辞 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文第一段,交待了厌恶官场的原因“心为形役” ,“心”为志趣、人格, “形”为作者“出仕为官”这种形为。陶渊明出仕为官的目的有二:大济苍生,养家糊口,在序文中,他交待了违心折志的痛苦,视入仕为“迷途” 。苏轼评价陶渊明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渊明这种保洁守志的倔强精神影响着后代文人。蔑视权贵为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之一。第二段写了归家途中的迫切,抵家时的欣喜,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归意。陶渊明能“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 ,原因就在于他有忘怀得失、淡泊明志、不慕功名利禄的精神内核。他的饮酒诗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为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之二。第三段表现了陶渊明鄙弃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桃花源记中有“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故事表述;读山海经 中有“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的委婉表达;饮酒诗中有“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直白陈述;乞食中有“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另有诗句“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生活是如此艰辛,还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宁肯受贫穷,也要守节操,这就是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之三。第三段同时也表现了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情趣。有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有酒酣而归弹琴消忧的隐士本色生活,有闲雅的读书生活,更有躬耕田亩的苦与乐。这是陶渊明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第四段呈现了陶渊明委心乘化、知天乐命的隐士情怀,这是其五。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的精神,也流露了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总观以上分析可知: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洁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知天乐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这就是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可以说,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