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内”与“严外”_第1页
“严内”与“严外”_第2页
“严内”与“严外”_第3页
“严内”与“严外”_第4页
“严内”与“严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内”与“严外”谈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横向延伸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行业特点我国民航安全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去年 12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机上专门为民航工作题词,其中特别强调要“严格管理、严明制度、严肃纪律”。多年来,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核心理念,一直围绕着一个“严”字。现在全行业安全文化建设重点,是把这个“严”字具体落实在 5 个方面,即“严在组织领导,严在规章制度,严在监督检查,严在教育培训,严在系统完善”上。然而民航是个开放性的行业,一些不安全因素来自行业之外。XX 年的“”空难,就是因为旅客故意纵火而酿成的惨剧。安全文化最基本的问题是保护人。在“保护人”这一点上,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不但强调要保护航空公司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更重要是要保护乘坐民航班机所有旅客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民航安全内涵已经从“员工安全”层面延伸到了“公众安全”层面。这一点与其他行业营造的那种“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一类人们熟悉的安全文化氛围有较大区别。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延必要过去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是纵向到底,全员动员。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指引下,全力以赴从内部查找安全隐患,努力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实践证明,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影响下,中国民航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保证安全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自 XX 年“”空难至今,中国民航已经安全飞行了 300 多万小时,创下了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然而在横向方面,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机上旅客积极配合民航安全工作。那时业内这样评价:能坐得起飞机以及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文化素质与社会公德都比较高,也具有良好的公共安全意识,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都能自觉遵守民航为保证飞行安全所做出的种种规定,并主动配合民航员工的工作。但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航空旅客的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变化。公务旅客的比例逐步在减小,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成为了民航的客人。在发展经济同时,我们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一点从“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并举的基本国策中就可以看出。 “公共安全意识”应当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在全民中培养和造就成熟的公共安全意识绝非易事。民航业内很有必要提出并重视这个问题。为了排除来自行业之外的各种干扰因素(许多干扰因素并非故意破坏民航运行而是人为过失所至) ,民航应大力宣传和引导正确的公共安全理念。此举也是与民航的公共交通属性,使得系统之外仍然存在着现实安全隐患这一客观事实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民航运行中有不少意外情况是旅客在不了解或不理解飞机设备与行业规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个别旅客登机后遇急事要下机,便试图自行打开舱门,以为就像乘坐公共汽车一样。另外即便不乘机,有些公众也可能对民航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与危害。比如机场附近的农民如果焚烧麦秆,将会对飞机起降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机场附近的净空问题,未经批准施放气球会严重影响民航班起降;再比如机场附近的超标准和非法无线电信号发射,也会对民航的空管造成严重干扰。因此,面对日益扩大的旅客群体,我们应当认识到,优质服务的水平是民航特色文化之一,可靠的安全水平也是民航特色文化之一。优质服务是民航奉献给所有旅客的,而保证安全除了民航人的努力,还需要广大旅客积极的合作与支持。民航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公众参与对于文明乘机以及避免非法干扰,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相关法规来解决,但文化建设也要相应跟上去。民航通过广大媒体和自身主动出击,与有关团体和个人通过文化交流,大力宣传在保证民航安全运行方面的相关规定与各种须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些人并非不懂其法,而是不知有法。实践证明,为加强公共安全,法制约束的力量非常必要,但我们还必须学会运用文化的力量,从安全文化角度入手,提倡“文明乘机” 。使用社会公众和广大旅客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图像,通过包括书籍、报刊、摄影、绘画、网络、标语、广告等各种形式在内的宣传和文化交流形式,让人们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民航在航空运输中的各种安全环节以及安全要求,以及影响民航安全生产的都有哪些因素,其中哪些因素是与旅客的不良行为相关,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倡导良好的公众安全文化,是一件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民航首先需要在文化观念上让公众逐步接受,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机场安检工作, “911”之后,全世界民航业都加强了旅客进入客舱前的安全检查。有些地方的地面安检不但让旅客感到麻烦,甚至感到了尴尬。比如美国一些机场,通过安检时不但要全部脱鞋,而且还要解开裤腰带进行检查。国外甚至有消息透露,今后有可能将安检门改造成类似 x 光透视机那样,透过衣服直接查看旅客的身体。从旅客角度讲,严格的安检不但延误旅行时间,而且还可能伤及个人尊严;但从民航角度看,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下,只有更严格的安全检查才能换来更安全的空保形势。因此这里面难免会产生两个价值观念的碰撞问题。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开展公众的安全文化建设,同时向社会大力推介民航自身的安全文化特点,就很可能招来各种社会非议,从而对民航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更进一步还可能直接关联到民航在大交通市场中的份额。因为在各种交通方式激烈竞争的前提下,公众很可能会从不理解民航各种限制旅客行为,转为选择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总之,将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从业内扩展到业外,形成“内外共建”的新面貌,不但是民航安全的需要,也是民航发展的需要。我们民航人在社会公众中大力提倡公共安全意识,对旅客做出种种个人约束,与文明社会提倡的“个人自由”并不矛盾。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是不能对他人自由、人身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构成不良影响的,所以我们采取限制旅客携带某些物品,禁止旅客在飞机上吸烟,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不许旅客使用无线通信工具等措施,正是考虑到了其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对此,民航主动向社会宣传和推广自身安全文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民航在社会公众的范围内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p谈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横向延伸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行业特点我国民航安全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去年 12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机上专门为民航工作题词,其中特别强调要“严格管理、严明制度、严肃纪律”。多年来,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核心理念,一直围绕着一个“严”字。现在全行业安全文化建设重点,是把这个“严”字具体落实在 5 个方面,即“严在组织领导,严在规章制度,严在监督检查,严在教育培训,严在系统完善”上。然而民航是个开放性的行业,一些不安全因素来自行业之外。XX 年的“”空难,就是因为旅客故意纵火而酿成的惨剧。安全文化最基本的问题是保护人。在“保护人”这一点上,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不但强调要保护航空公司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更重要是要保护乘坐民航班机所有旅客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民航安全内涵已经从“员工安全”层面延伸到了“公众安全”层面。这一点与其他行业营造的那种“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一类人们熟悉的安全文化氛围有较大区别。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延必要过去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是纵向到底,全员动员。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指引下,全力以赴从内部查找安全隐患,努力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实践证明,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影响下,中国民航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保证安全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自 XX 年“”空难至今,中国民航已经安全飞行了 300 多万小时,创下了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然而在横向方面,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机上旅客积极配合民航安全工作。那时业内这样评价:能坐得起飞机以及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文化素质与社会公德都比较高,也具有良好的公共安全意识,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都能自觉遵守民航为保证飞行安全所做出的种种规定,并主动配合民航员工的工作。但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航空旅客的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变化。公务旅客的比例逐步在减小,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成为了民航的客人。在发展经济同时,我们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一点从“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并举的基本国策中就可以看出。 “公共安全意识”应当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在全民中培养和造就成熟的公共安全意识绝非易事。民航业内很有必要提出并重视这个问题。为了排除来自行业之外的各种干扰因素(许多干扰因素并非故意破坏民航运行而是人为过失所至) ,民航应大力宣传和引导正确的公共安全理念。此举也是与民航的公共交通属性,使得系统之外仍然存在着现实安全隐患这一客观事实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民航运行中有不少意外情况是旅客在不了解或不理解飞机设备与行业规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个别旅客登机后遇急事要下机,便试图自行打开舱门,以为就像乘坐公共汽车一样。另外即便不乘机,有些公众也可能对民航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与危害。比如机场附近的农民如果焚烧麦秆,将会对飞机起降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机场附近的净空问题,未经批准施放气球会严重影响民航班起降;再比如机场附近的超标准和非法无线电信号发射,也会对民航的空管造成严重干扰。因此,面对日益扩大的旅客群体,我们应当认识到,优质服务的水平是民航特色文化之一,可靠的安全水平也是民航特色文化之一。优质服务是民航奉献给所有旅客的,而保证安全除了民航人的努力,还需要广大旅客积极的合作与支持。民航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公众参与对于文明乘机以及避免非法干扰,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相关法规来解决,但文化建设也要相应跟上去。民航通过广大媒体和自身主动出击,与有关团体和个人通过文化交流,大力宣传在保证民航安全运行方面的相关规定与各种须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些人并非不懂其法,而是不知有法。实践证明,为加强公共安全,法制约束的力量非常必要,但我们还必须学会运用文化的力量,从安全文化角度入手,提倡“文明乘机” 。使用社会公众和广大旅客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图像,通过包括书籍、报刊、摄影、绘画、网络、标语、广告等各种形式在内的宣传和文化交流形式,让人们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民航在航空运输中的各种安全环节以及安全要求,以及影响民航安全生产的都有哪些因素,其中哪些因素是与旅客的不良行为相关,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倡导良好的公众安全文化,是一件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民航首先需要在文化观念上让公众逐步接受,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机场安检工作, “911”之后,全世界民航业都加强了旅客进入客舱前的安全检查。有些地方的地面安检不但让旅客感到麻烦,甚至感到了尴尬。比如美国一些机场,通过安检时不但要全部脱鞋,而且还要解开裤腰带进行检查。国外甚至有消息透露,今后有可能将安检门改造成类似 x 光透视机那样,透过衣服直接查看旅客的身体。从旅客角度讲,严格的安检不但延误旅行时间,而且还可能伤及个人尊严;但从民航角度看,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下,只有更严格的安全检查才能换来更安全的空保形势。因此这里面难免会产生两个价值观念的碰撞问题。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开展公众的安全文化建设,同时向社会大力推介民航自身的安全文化特点,就很可能招来各种社会非议,从而对民航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更进一步还可能直接关联到民航在大交通市场中的份额。因为在各种交通方式激烈竞争的前提下,公众很可能会从不理解民航各种限制旅客行为,转为选择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总之,将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从业内扩展到业外,形成“内外共建”的新面貌,不但是民航安全的需要,也是民航发展的需要。我们民航人在社会公众中大力提倡公共安全意识,对旅客做出种种个人约束,与文明社会提倡的“个人自由”并不矛盾。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是不能对他人自由、人身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构成不良影响的,所以我们采取限制旅客携带某些物品,禁止旅客在飞机上吸烟,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不许旅客使用无线通信工具等措施,正是考虑到了其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对此,民航主动向社会宣传和推广自身安全文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民航在社会公众的范围内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p谈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横向延伸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行业特点我国民航安全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去年 12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机上专门为民航工作题词,其中特别强调要“严格管理、严明制度、严肃纪律”。多年来,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核心理念,一直围绕着一个“严”字。现在全行业安全文化建设重点,是把这个“严”字具体落实在 5 个方面,即“严在组织领导,严在规章制度,严在监督检查,严在教育培训,严在系统完善”上。然而民航是个开放性的行业,一些不安全因素来自行业之外。XX 年的“”空难,就是因为旅客故意纵火而酿成的惨剧。安全文化最基本的问题是保护人。在“保护人”这一点上,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不但强调要保护航空公司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更重要是要保护乘坐民航班机所有旅客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民航安全内涵已经从“员工安全”层面延伸到了“公众安全”层面。这一点与其他行业营造的那种“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一类人们熟悉的安全文化氛围有较大区别。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延必要过去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是纵向到底,全员动员。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指引下,全力以赴从内部查找安全隐患,努力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实践证明,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影响下,中国民航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保证安全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自 XX 年“”空难至今,中国民航已经安全飞行了 300 多万小时,创下了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然而在横向方面,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机上旅客积极配合民航安全工作。那时业内这样评价:能坐得起飞机以及经常乘坐飞机的人,文化素质与社会公德都比较高,也具有良好的公共安全意识,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都能自觉遵守民航为保证飞行安全所做出的种种规定,并主动配合民航员工的工作。但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航空旅客的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变化。公务旅客的比例逐步在减小,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成为了民航的客人。在发展经济同时,我们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一点从“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并举的基本国策中就可以看出。 “公共安全意识”应当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在全民中培养和造就成熟的公共安全意识绝非易事。民航业内很有必要提出并重视这个问题。为了排除来自行业之外的各种干扰因素(许多干扰因素并非故意破坏民航运行而是人为过失所至) ,民航应大力宣传和引导正确的公共安全理念。此举也是与民航的公共交通属性,使得系统之外仍然存在着现实安全隐患这一客观事实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民航运行中有不少意外情况是旅客在不了解或不理解飞机设备与行业规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个别旅客登机后遇急事要下机,便试图自行打开舱门,以为就像乘坐公共汽车一样。另外即便不乘机,有些公众也可能对民航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与危害。比如机场附近的农民如果焚烧麦秆,将会对飞机起降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机场附近的净空问题,未经批准施放气球会严重影响民航班起降;再比如机场附近的超标准和非法无线电信号发射,也会对民航的空管造成严重干扰。因此,面对日益扩大的旅客群体,我们应当认识到,优质服务的水平是民航特色文化之一,可靠的安全水平也是民航特色文化之一。优质服务是民航奉献给所有旅客的,而保证安全除了民航人的努力,还需要广大旅客积极的合作与支持。民航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公众参与对于文明乘机以及避免非法干扰,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相关法规来解决,但文化建设也要相应跟上去。民航通过广大媒体和自身主动出击,与有关团体和个人通过文化交流,大力宣传在保证民航安全运行方面的相关规定与各种须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些人并非不懂其法,而是不知有法。实践证明,为加强公共安全,法制约束的力量非常必要,但我们还必须学会运用文化的力量,从安全文化角度入手,提倡“文明乘机” 。使用社会公众和广大旅客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图像,通过包括书籍、报刊、摄影、绘画、网络、标语、广告等各种形式在内的宣传和文化交流形式,让人们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民航在航空运输中的各种安全环节以及安全要求,以及影响民航安全生产的都有哪些因素,其中哪些因素是与旅客的不良行为相关,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倡导良好的公众安全文化,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