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探析_第1页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探析_第2页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探析_第3页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探析_第4页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探析2010-03-06 21:43:35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35 次 评论:0 条 摘要: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基本上能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进入市场,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制度局限性,制约了相关部门对社保资金的监管。因此,推进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向权责发生制转变,使社会保障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保险基金 核算 探析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用人单位征缴社会保险费,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集中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问题是社会保险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执行 99 年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制度上的局限性,制约了相关部门对社保资金的监管。因此,推进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向权责发生制转变,使社会保障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为当务之急。现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例加以论述。一、社会保险基金核算现状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为实现社会保险的基本目标,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投资营运、监督管理等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的总称,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由于社会保险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绩效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险制度的成败,并对一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财政收支状况、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为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 1999 年颁布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此制度对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制度中明确规定:一是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作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确保基金的安全;二是要求基金纳入单独的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基金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基本上能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 二、现行社保基金核算体系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进入市场,医保经办机构已不再是单纯地征收保险费或支付保险待遇,向参保人、社会审计机构、基金管理机构提供更全面、详实的财务信息为其必需;通过几年的会计实践发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制度局限性,难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制度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由定点医疗机构垫支的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统筹金、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 。 “隐性债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和报表中得不到反映,只有在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实际结算和年终个人帐户计息时才能体现支出,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2、基金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容易造成信息误导。 收付实现制以资金进出作为经济事项会计确认、核算的惟一依据,不可比的一次性因素无法剔除,造成收入成本等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畸高畸低,导致财务信息使用者既无法准确评估当期损益,也不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进行比较。此外,还给人为调节财务信息留下了操作空间。 3、不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体制。 在收付实现制度体系下,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存在先天不足,这既不利于基金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内部构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利于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绩效评价考核与有效监督,统一、规范、高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很难建立。 二、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建议 社保基金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案。实际上,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只是会计核算基础的两种极端形式,在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模糊区间。按照不同的趋向性,我们把它分为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度。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以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度作为改革模式,显然更为现实可行。 1、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弊病。以医疗保险为例,医疗保险费的收支就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这就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效可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促进社会稳定,带来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社保基金;监管;国际比较;模式选择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保险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具有强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社会性,是社会的“安全网”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社保基金的监管就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7 年,为了改变基金管理的混乱状况,国务院决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1998 年,国务院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时,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计划经过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下建立起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专门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各部门配合共同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对 29 个省区市、5 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的 3 项保险基金 2006 年收入3128.46 亿元、支出 2203.14 亿元,分别占全国当年基金收支总额的 50.7%、46.5% 。截至2006 年底,3 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2918 亿元。审计结果表明,3 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良好,但部分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未能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共发现违规资金 71 亿元,包括扩大 3 项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用于弥补“补充医保基金”及借给企业等;用于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对外投资;用于购建办公房及弥补行政经费等。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但是,牵动大量人力、付出高昂行政成本组织了这些检查和审计,可一些严重违规和犯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国际比较研究 (一)典型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简介 1、美国。美国实施的是审慎性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在美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广泛,参保是强制的。最主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是老年、遗属和伤残保险,同时有雇员补偿、失业保险、暂时伤残保险、铁路雇员退休计划等。美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向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适当的经济保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美国政府强调“事前监管”以杜绝资金被挪用的危险。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各个账户开设在财政部内并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征缴的款项相应存入各个基金。 2、德国。德国堪称高度发达的福利型国家,它的社会保障系统基本以保险形式体现,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公民。德国社会保险共有 5 大分支: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3 大支柱。德国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养老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机构实行法律上的独立自我管理,并且由保险金的缴纳者,即投保人和雇主共同参与决策。养老保险是德国最大的社会保障系统。德国养老金不用于投资,而是由专门德国养老金保险机构来管理,全民参与监督。3、智利。智利模式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将个人工资的 10%存入个人账户并进行积累,交由私营机构进行投资管理,最终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储蓄及增值收益作为个人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保险费完全由个人承担,雇主不承担缴费义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即完全由个人缴费,实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由私人机构进行管理,参保职工根据自己的原则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建立法定的资本积累账户。智利模式中政府实行间接式的监管,通过法律法规对公司进入和退出市场、投资项目和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4、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几乎没有社会福利的国家,他没有任何社会福利意义上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其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账户为基础,强制储蓄,集中管理,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由政府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管制。雇员和雇主每月按雇员工资一定的比例缴费。国家通过中央公积金局依法对基金实施管理,中央公积金局既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日常支付,又负责实施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二)四国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1、从法制体系上看,各国社会保险模式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例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险立法的国家,现今已在社会保险的 5 个方面分别制定了完整的法律和条例。美国于 1935 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有关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由联邦政府制定,州政府在不违背联邦法律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本州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条例。 2、从资金筹集方面看,都是多渠道筹资,筹资形式主要有税收和缴费两种。目前世界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社保基金的来源都是多渠道,有劳动者个人、企业雇主、基金营运增值、社会捐赠、政府预算补贴等等。其中约有 60%的国家采取社会保障税的筹资形式。开征社会保障税使资金筹集从形式上更具法律强制性,同时社会保障收支成为政府预算的直接组成部分。 3、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方面,有由政府行政机关运作、事业单位运作和面向市场运作 3 种不同的方式。美国的社会保障税和失业保险税全部记入财政信托基金账户。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管理外,德国的社会保险都是划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以及险种分别独立管理的。智利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单一资金来源的、私人管理的退休金制度。政府对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法律、法令和退休养老基金管理局,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新加坡的公积金运作,全部由中央公积金局负责。内部设有会员服务部、雇主服务部、人事部、内部审计部等。公积金局由劳工部管辖,内设董事会,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重要的政策制定。比较重大的计划制定,要经劳工部。 三、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参与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主要是基金筹集的监管,基金营运的监管和基金给付的监管。由于社会保险金市场上存在着市场失灵,政府就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安全营运、基金保值增值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就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应当承担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和监管模式,避免决策上的失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口众多,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很窄,经济发达程度还不够高,国民的参保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使得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又不会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政府应当要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计划和措施应当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运用各种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基金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稳定机制。 再次,政府应当制定各种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架构,严格规范社会保险的建立、运行和监管。 最后,政府应当尽可能的为社会保险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和制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便于社会保险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构架 社会保险基金整个监督体系可分为基金日常管理监督子系统、基金营运监督子系统和基金监督法制体系 3 个部分。基金管理监督系统社会保险基金日常管理是经常的、大量的,是社会保险制度整体运作的基本链条,是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中最基本、最宽广的组成部分。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的目的是要保障基金的效益性,通过实现效益性而达到保值、增值之目的。对基金营运进行监督就是为确保这一目的实现而采取的手段。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是基金管理监督与营运监督得以顺利实行的法律保证,是基金监督体系的法律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监督法制体系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这 3 个系统侧重点不同,基金管理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其目的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和按时足额支付。基金营运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环节进行监督,依照低风险原则、适度高回报原则、流动性原则、最优投资组合原则,审慎投资营运,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通过实现效益回报而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基金监督法制体系为前 2 者得以落实的依据,是其操作的法律准绳。 (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社会保险的目标模式应该逐步走向全民保障,其服务形式应走社会化服务的道路,在管理上追求体制的高效、合理、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因此就要做到不能政出多门;保障类别和水准合理,费用支出在国家、单位、个人的承受能力以内;尽可能降低行政机构、经济波动和少数人的个人行为对社会保险体系正常运行的影响;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不能拉经济发展的后腿,不能影响国家政治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通过积累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一直分不开,不仅使有限的基金积累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和投资回报,而且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管理不善的问题经常发生。因此,应该将监督和经营分开,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但是,仅仅将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机构分开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地被有效使用,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基金运营和监督制度。 首先,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体系依据。管理机构不但要依法行政,其自身也要依法接受监督。还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将分散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政府机构依法行使各种管理只能、监督及指导职能,并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保障及保险进行协调。 其次,管理机构不参与各种形式基金的经营活动,为了使得监管体系本身具有更强的制约机制,还应该考虑建立和发展其他的监督机构。 最后,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监管重点应该集中于金融和财务方面。为了防止营私舞弊的行为,应该将财务公开化,并且进行绩效评估和严格的处罚制度。 总之,要坚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就要加强基础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挥霍浪费。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广大人民收益,更好地保证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2、李连友.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M.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3、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4、庞凤喜,洪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财经,2006(2). 论文网在线 摘要 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现有的社会保险格局难以适应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需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应体现灵活的特色。如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缴费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改制改组的快速推进和高科技带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大量的下岗员工转为城镇自由职业者,部分新增劳动人员也加入非正规就业的渠道,城镇灵活就业逐年增多。目前中国城镇灵活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 40m,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日益增大。 论文百事通由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正规性,往往难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因此,探讨如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界定 灵活就业是我国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一个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非正规就业” 、 “非全日制就业”相对应的概念。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 2002 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 ,对这个概念做如下界定:灵活就业是指在正规就业形式之外的其它就业形式,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也就是说,灵活就业是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都不固定,就业形式多元化,就业变动弹性较大,是与我国以往占据主流的正规就业相对的一种新兴的就业方式。目前我国城镇的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图纸设计、美术编辑、财会审核、中介服务者等高层次的自由职业者,也包括非全日工、临时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一般劳动者,还包括自己成立企业既当老板又当员工的劳动者。按照雇佣关系的紧密程度,可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分为三大类。 1 自雇型。自雇型也称自营就业,主要是个体、合伙经营者以及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主。他们拥有雇主和雇工双重身份,所投资的事业一般具有投入较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特点。这种就业形式在西方各国都大量存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造成大量工人下岗,自雇型就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自雇型就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可能占到灵活就业的 50,就业人员主要是城镇的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的年轻人。 2 受雇型。受雇型是指受雇劳动就业者与经济实体较为密切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这种就业形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具体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等形式。非全日制就业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就业形式,一般指少于法定的或集体合同规定工时的就业。临时就业主要包括短期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业、传呼就业等。其共同特点是,劳动者并非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而是根据雇用性质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定期限的临时合同。派遣就业是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就业合同,由公司派往用人单位工作,并由公司支付工资和提供福利待遇。远程就业是指劳动者利用互联网、计算机、传真机、可视对讲机、便携式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在远离中心办公室或生产场所独立完成工作,但能通过使用新技术进行交流的就业方式,主要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受雇劳动就业中,非全日制就业和临时就业是主要的灵活就业形式。 3 自由型。自由型就业是指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单位,而是根据自身技能、特长与相关单位建立技术、技能服务关系,接到任务后往往独立完成,以工作量计算并获取报酬。选择这种就业方式的多为各类专业人员,如图纸设计、美术编辑、财会审核、翻译、导游、保险推销员、自由撰稿人、中介服务者等。独立就业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重要的灵活就业形式,而在我国该就业形式还只是起步阶段,无论相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其它的就业形式,其就业人数都要少得多。灵活就业的优点:一是用工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或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通过提供劳务建立劳务关系;二是工作时间灵活,如短期工、季节工、劳务工、派遣工、小时工以及弹性就业等各种时间段的就业;三是劳动报酬灵活,可为计时、计件或以其它方式获得劳动报酬;四是就业岗位灵活,可在一定时期的不同时间段为多个用人单位或多个居民家庭提供服务。灵活就业的缺点:一是缺乏劳动报酬标准;二是缺少劳动保险福利;三是劳动安全没有保障;四是职业培训处于空白;五是缺乏社会归属感。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方式在由“单位制”向“社会化”转换、 “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公共政策制度和公共管理服务尚未覆盖的人群,其中日益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之一。界定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内涵,分析其特征,对我们研究该群体的社会保险问题至关重要。 二、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的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灵活就业者与社会保险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制度联系,而制度的不完善又直接损害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正规性,这些劳动者往往难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随着这一劳动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200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 23 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实施与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这标志着灵活就业在我国已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有利于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为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其中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机会,是当务之急。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应体现灵活的特色。 1 应当重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难问题。灵活就业的特点是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不稳定性、流动性和收入差异性。虽有不少“冒富尖子” ,但总体来看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水平较低。许多城市的统计结果表明,灵活就业人员除了应得到的劳动报酬之外。大部分人缺乏起码的社会保险。不仅在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者如此,被大中型企业雇用的那些临时工、承包工、季节工、派遣工等也是如此。社会保险问题关系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关系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然而灵活就业人员则普遍缺乏社会保险。统计数据表明,灵活就业人员实际参保比例较低而退保比例较高。其社会保险问题的复杂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消极后果十分明显。由于社会保险覆盖面并没有随着就业形式的变化而同步发展,不利于多种就业形式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参保率低既不利于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矛盾,也不利于保证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实现。 2 突破社会保险关系依附劳动关系的传统理念。在灵活就业大军迅速崛起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设计和完善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在思想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克服社会保障中的结果歧视现象。调整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应当突破社会保险关系依附劳动关系的传统理念。传统的社会保险关系理论坚持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不能截然分开。而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是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关系不明确或不稳定、构成复杂、分布面广、流动性大等特点,加大了参保登记工作的难度,必然导致漏报、漏缴现象。应该探讨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促使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相对独立,实现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多元性与社会保险关系的固定性、唯一性的有效对接。因此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不应一味强调有无劳动关系,重要的是应以是否缴费为标准,劳动者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应随就业状态的变化而便捷地建立、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并以此作为领取待遇的依据。 3 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并举。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应有科学的战略眼光和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做到单项、重点突破及相关措施配套协调。在众多的保障项目中,先抓带有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与职业安全卫生直接关联的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然后再抓其他项目。应统一基本法制,兼顾地区差别。扩大覆盖面工作。应当明确,虽然社会保险的参保本身带有强制性,但对灵活就业人员应允许有一个自愿参保的阶段或套餐组合,采取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等吸引措施,在制度设计和管理设施上不搞“一刀切” ,切实通过扩大覆盖面让灵活就业人员享有同等或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实施参保的优惠政策。例如,为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一些地方政府对失业人员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后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以保护灵活就业者的权益。 4 灵活就业人员实行“低准入、低享受” 。在现行制度的作用下,数量众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存在退保率高和接续难的问题。应根据灵活就业的特点,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费率、缴费年限、缴费方式、待遇及对弱势人群相应的补助等法律规定。鉴于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相对较高,对于完全由个人缴费的低收入人群负担加重的现状。可考虑适当降低参保费率以及政府对失业人员尤其是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参保续保予以补贴等扶持政策。实行一险多制,降低“门槛” ,实行“低准入、低享受” 。因人制宜,设计可选择性制度,尊重灵活就业者参保的个人意愿和选择,使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状态的灵活就业者都能接受。因地制宜,在遵守国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度调整区域性社保政策,健全完善区域性的社会保险统一政策体系。 论文百事通5 调整具体险种的制度设计。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既要与现行制度衔接,又要充分体现出灵活就业的特点。例如,在养老保险方面实行基础养老金的高低与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年限适当挂钩,缴费期越长退休时领取基础养老金的百分比越高,缴费基数越大,相应地基础养老金待遇也应有所提高。再如,有用人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应该由用人单位替他们缴纳工伤保险费;没有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应允许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工伤保险,费率参照其工作性质所对应的行业费率来确定。另外,也可建立专门的面向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以个人储蓄、个人积累为主体,以国家的资助为辅 o 6 加快出台可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不论社会保险制度,还是管理层面的费用征缴,待遇支付等,都是基于正规单位和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显然不适合灵活就业者。并且社会保险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许多地方的管理手段仍停留在粗放阶段,容易出现管理漏洞。2008 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 。应加紧“金保工程”的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并提高统筹层次。劳动保障部门应尽快出台可转移的社会保险制度,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一些地区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运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广泛告知政策;放宽条件,扩大参保;帮助个人申报,明确法律关系;延伸特殊规定,解决遗留个案;设立专门通道,方便随时缴费;核定缴费年限,接续保险关系;调整计发办法,提高待遇标准;提供个人查询服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等。 三、推进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灵活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灵活就业群体解决社会保险问题,无论是对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促进就业,还是对劳动者本人都是件有益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加以改造和创新,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推进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1 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相应政策。在灵活就业人员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他们的基本权益常常难以得到保障,因而尤其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目前,对于弱势群体通常的扶助措施是提供一次性救济。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扶助方式的效果十分有限,并且往往带有消极性。如果政府能够改变思路,帮助他们参加社会保险计划,从而取得长期收益资格,则更加具有积极意义。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通过灵活就业获得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参加社会保险计划,从而更多依靠自己,减少对政府的依赖。相应地,也有助于从根源上减轻政府负担。针对当前大龄失业下岗职工和其他生活困难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问题,应通过政府补贴部分社会保险缴费的办法推动他们参保、续保,促进其就业。从提高制度适应性角度出发,应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征和需要设计不同的计划。 2 明确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各自责任。企业通常将灵活用工视为非规范用工,选择灵活用工的目的即在于节约劳动成本,规避法律责任。任其下去,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将距离现代企业越来越远,职工的合法权益将被肆意侵犯,这将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明确灵活用工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依法建立灵活用工的薪酬计划和信息披露制度,这是企业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础;第二,合理界定用工单位的缴费比例,尽量减轻或者分解用工单位的负担,依法监督用工单位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增强国民自我保障意识和个人责任,让劳动者分担相应的社会保险费,既是世界社会保险改革的潮流,也是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为全部就业人员建立通用的社会保险个人账户。通过税收优惠和灵活的缴费方式鼓励他们参加社会保险计划并履行缴费义务。对于自雇人,可以在完善税收制度的同时建立合理的缴费基数和费率。 3 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随着灵活就业群体日益增多、工作岗位变换日益频繁,以及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的变动,接续和管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突显出来。就最终目标而言,是实现全国社会保险关系信息互联互通。鉴于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应以建立地市级信息库为基础,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在地区间、省际间的联网与信息共享。为了不使社会保险成为劳动力流动的障碍,而是积极地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笔者认为应改变社会保险必须依托用人单位的传统做法,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关系不稳定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劳动者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基于这一认识,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的建设应坚持社会保险关系相对固定性和唯一性这一原则。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一生只能建立唯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该关系随就业状态的变化而转移、接续,并以此为依据享受社会保险相关待遇。 4 改进服务手段,充分发挥个人账户的功能。通过设置“社会保险个人服务窗口” ,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管理中心等措施,简化参保程序,改进服务手段。设立可以直接接待和受理灵活就业者个人参保的“社会保险服务窗口” ,使灵活就业者参保更加方便;劳动者个人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缴费,应当作为建立正常社会保险关系的一种方式,以缴费而不以有无劳动关系确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并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以便为灵活就业者和下岗、失业、暂时无工作人员建立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创造条件;简化程序,使灵活就业者参保登记、缴费、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更加省时、快捷。个人账户具有多种功能,是参保人权益记录、计划资产记录、投资运营的管理工具、监督计划的工具。通过个人账户这个服务平台,可以建立联接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及家庭责任的管理系统,一生一卡通天下、管终生的效用。随着个人权益账户携带性的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会保险计划的认同性自然会提高,不再担心政府和社会保险的信用,这对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促进城镇化具有一举多得的效用。只有按照这样的目标设计和完善社会保险计划,才有可能使社会保险计划的弹性和适应性最大化,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在西方国家,一直盛行着“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比较绝对,但它却体现着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休戚相关。在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时候,深化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运作,是扭转这一逆势的必由之路。一 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无论是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是企业私营保险基金,相当比例都投放到资本市场中去。正是这些不断增长的养老保险基金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使养老保险基金得以成功运作。资本市场越发达将使得投资效率越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就越有保障,经济增长也就越快。与欧洲、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都比较低,但由于它拥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资本市场,所以能够资本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程度,从而获得很高的回报,也就产生了“一本万利”的效果。在美国和英国,其保险公司的资产和养老保险基金就占了上市股份的 50,由此证明,这是世界上两股最成熟、最有效、最有竞争力的金融力量。1具有相当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规模庞大的养老金保险基金资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它对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的规模取决于一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养老金数额、缴费比率和获得的投资收益。从目前看,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存蓄时限长,老龄化日趋严重,因此,其资产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一般来说,那些养老金已经增长到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比例的国家,通常也是那些具有规模较大、效率较高的资本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欧洲表现得尤为突出,无一例外。养老金在金融市场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这些国家一定的经济规模所能起到的作用。资本市场在经济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能为长期债券、股本和风险资本提供出路。这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养老保险基金对实现这一过程则起着重要的作用。2资本市场促进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得到快速的积累,这是当前各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由政府保险转向基金积累制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资本市场又不发达,再加之长期以来养老社会保险没有走向市场化,因此,在转向基金制时,养老金保险基金是否能够达到快速积累,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可以新加坡为例,自实现中央公积金制度后,借助资本市场,其中央公积金的资产从 1976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8上升到 1996 年的 52;再如马来西亚,其养老金资产从 1980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8增至 1996 年的 38。正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快速积累,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增强了活力。要使养老金基金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其资产,资本市场就得在规模、广度和手段的多样性方面适合于养老基金的需要。在积累期间,资本市场和养老金基金的管理都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养老金基金的存在,需要有与风险水平相适应的高于通货膨胀率的投资回报,至少大体等于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否则,养老金和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就难以启动。3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配置是指其投资于产权(股票)、债券以及其他各种资产种类。养老金基金的资产配置是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的关键。由于各国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法规和限制的作用不同以及文化差异,其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例如英国养老基金的 77投资于产权(股票) ,而其他欧洲国家则大约只有 24投资于产权,60用于购买债券(固定收入证券)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司,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养老基金则主要用于为政府赤字和其他形式的债务提供资金。当然,与债券相比,产权投资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强调产权投资导致的结果:增加投资的回报率、减少养老金缴费水平、为国有企业私有化提供出路、各类风险资本的来源。4养老保险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长线投资主体。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质,也就决定了养老基金需要长期投资的形式,从而确保了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水平。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管理人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在长期的运作中,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投资者作出的合理投资决定给予相应的回报。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规范的资本市场运作秩序。总之,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是在一个复杂的不断演变的体系中相互联系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资与运作,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即红利、利息及资本收益,使参加养老基金的人直接收益。同时资本市场通过吸纳大量的养老保险基金,从而得以进入资本快速、继续扩张的通道,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竞争优势,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增强了发展的潜力与后劲。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的获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资本投资必须坚持的两个根本原则:一是投资的安全性,二是高回报率。因此,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高额回报,这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者一直关注的焦点。确保基金投入的收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需要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协调,需要投资者高超及科学的运作,需要资本市场高效率的良性运转,缺一不可。(一)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者所关注的应该是1要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长期性。养老保险基金一直被看作是理想的长线投资者。这是由其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养老基金作为长期投资,对资本市场的短期起伏波动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从而保证了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可以减少受到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确定养老基金的受益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投资者能较为科学地预测到长期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尽管预测哪怕十年后本国或世界的经济形势变化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养老基金投资人也绝对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其长线目标投资的原则。的确,这是一种极具耐性的投资方式,尤其当人们都在热心关注每小时的市场变化时,不受外界的干扰,作出科学的决策,这决非是件易事。但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收益。如何科学、有效地确定投资计划的时限,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及其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公司负债结构,未来现金周转需要的轨迹与流量,同时还需要全面了解能够影响其投资活动的公司的规定和侧重点及风险控制必需的资产和负债管理。2投资者要注意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到计划投资组合中资产的价值。如果不能辨别本国及全球经济环境与投资组合的因果关系,对此没有明智的参测和准备,那么只能靠运气获利。单纯靠运气行事不能替代对影响投资组合价值的重大事件进行利用和防范的投资策略决策。这种盲目投资的做法必将招致不可想象的后果。3关注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估价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包括:本国与世界范围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和走向。价格的升降或稳定与否大大关系到投资组合的结构,即是偏重于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 。还是偏重有形资产 (不动产、木材、石油或天然气)的投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计划如果能侧重于那些具有适应价格环境特点的资产类型,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4关于投资风险。如何规避投资风险,这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关键。投资者的目标应该是在一定的风险系数下获得最大的收益率,或是在一定的收益率下尽量降低风险水平。(1)首要的一点是拓宽投资的幅度,实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多元化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其做法是将基金投入到那些投资业绩相关性不太大的资产类型中。即使某一单项资产本身的收益水平不稳定,但与组合中其他资产的相关性较低也可能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加给合的整体收益。投资者发现,可供选择的资产类型可以作为一种在降低总体风险的同时增加投资组合总体业绩的有效手段。同时,投资的多元化还包括国际投资的多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养老保险基金增强对国外资本市场投资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一是国外投资将与国外投资银行和经纪人取得联系,他们具有世界最新金融技术的最有效机制,有助于提高国内投资者素质水平;二是抓住国外投资业务机会;三是学到套期交易技术及各种衍生工具。多样化的最大优点是:对雇员来说,可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资助者来说,则增加了获取丰厚的长期投资回报的机会,有利于公司、本国经济的竞争性。(2)是投资者在不断寻求最佳资产与负债模式,提高投资收益率并控制风险过程中,养老金基金的顾问或精算师将起重要作用。要精确地计算出未来需要支付的死亡赔偿金有数量和时间模式,从而决定对投资组合流动性的需要。这种资产和负债管理的做法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二)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和效益的保证,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应该作到1要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交易效率,一定要确保资本市场有效和透明。包括有效的清算制度和程序;在任何时候确保交易流畅;大宗股票 计划交易以及分列固定代理费。这些效率是与规模庞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实力分不开的,它能使所有投资者受益。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明确的和不明确的信托责任,肯定有助于改善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安全系数。他们运用其拥有大量股份的地位使公司管理层能尊重股东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形成一定的经济压力,给投资者建立了一层安全保障。三 关于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战,基本改革方向已经确定了,大的思路框架也已经出现了,但在具体实施中又有着众多的与旧体制相纠缠的矛盾点,旧体制与新思维的不协调,时时制约着我们的改革步伐。在当前,如何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如何将养老保险基金有效地投资于资本市场,已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它是保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转轨、保证广大职工老年生活水平的关键之举。众所周知,经济转轨期间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充斥着大量的投资活动和不可靠资金,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因此,风险依然很大。这些都是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阻力。但是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联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受益的特性给我们的运作提供了很大的成功的可能。只要我们有效地培育资本市场和规范风险,养老基金在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