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实习报告_第1页
程控交换实习报告_第2页
程控交换实习报告_第3页
程控交换实习报告_第4页
程控交换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言大四开学后第二周,单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程控交换生产实习,在周一的时候单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实习动员大会,单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实习一些相关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在学校的云塘校区现代通信实验室进行为期时间三天的实习;最后还进行了为期一天参观蓝狐高级系统技术培训中心。在云塘校区实习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程控交换、光纤传输、移动通信。在老师和工程师的指导下,了解程控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光纤传输设备以及其工作原理,3G 通信设备以及其工作原理;同时也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包括对华为 C用以完成各模块间信令信息的交换,完成 2K2K 时隙的交换。PWC 板二次电源板:功能输入-48V ,输出5V/20A,具有独立的 12V 辅助稳压电源,为控制回路、报警回路提供专用电源,以保证系统可靠安全地运行。CTN 中心交换网板:CTN 板是 C/CSC=1:呼叫源为1。CSCNAME=“组1“:呼叫源名为“组1”。PRDN=0:预收号码位数为0位。P=0: 号首集为0, RSSC=0; 路由选择源码为0。2、增加计费情况ADD CHGANA: CHA=1, CHO=NOCENACC, PAY=CALLER, CHGT=ALL, MID=METER1;/增加计费情况。CHA=1:计费情况1。 CHO=NOCENACC:非集中计费局。 PAY=CALLER:主叫付费。 CHGT=ALL,:计费方法为计次表和详细单。MID=METER1:计次表名为METER1跳计次表1。3、修改计费制式MODCHGMODE:CHA=1,DAT=NORMAL,TS1=“00/修改计费制式。CHA=1:计费情况1。DAT=NORMAL:日期类别=正常工作日。TS1=“00/ 增加计费情况索引。CHSC=1:计费选择码1。RCHS=1:主叫计费源码1。5、增加呼叫字冠ADD CNACLD: P=0, PFX=K555, CSTP=BASE, CSA=LCO, RSC=65535, MIDL=7, MADL=7;/增加呼叫字冠。PFX= K555,字冠为555;CSTP=BASE,为基本业务;CSA=LCO,为本局业务。MIDL=7, MADL=7,最小最大号长为7;6、增加号段ADD DNSEG: P=0, BEG=K000, END=K039;7、增加模拟用户号码ADB ST: SD=K000, ED=K001, P=0, DS=0, MN=1, RCHS=1, CSC=1, NS=RIS-1,CONFIRM=Y设置完之后通过 EB 加载数据步骤向服务器提交实验数据。数据加载完之后相互通话成功。清空数据准备下次实验数据设置。要对号码 22000 进行跟踪,我们可以选择维护跟踪/接续动态跟踪,输入号首集 0 和电话号码 22000,选择启动跟踪 。图 1.8 号码跟踪实例图 1.8 电话号码跟踪结果五、程控交换实习过程和认识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程控交换的组成和实际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参观学习了程控交换机的重要机组部分C&C08 模块。实验模拟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讲解的步骤,自己动手操作如何了增加一个 SM 模块、建立局域网电话通讯等等。让我了解了程控交换的工作流程,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程控交换机,也让我更加的对原本在书本上的知识的记忆更加的深刻。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工作可能会使用到的技能,需要什么的知识,我能够为企业做些什么有更加深对体会。第二部分 光纤传输一、光纤传输实习目的和要求1.初步认识光纤通信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几种实际设备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2.初步了解光纤传输设备的常见组网方式;3 了解光纤传输设备的基本操作和常规维护。二、光纤传输的基本知识1、光纤结构目前通信用的光纤,是用石英(SiO2)制成的横截面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由于石英玻璃质地脆、易断裂,为了保护光纤表面,提高抗拉强度以及便以实用,一般需在裸光纤外面进行两次涂覆而构成光纤芯线。光纤芯线包括纤芯、包层、涂覆层及套塑 4 部分组成。包层的外面涂覆一层很薄的涂覆层,涂覆材料为硅酮树脂或聚氨基甲酸乙酯、涂覆层的外面套塑的原料大都是采用尼龙或聚乙烯等塑料。2、光纤的导光原料光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是沿一条直线进行的,而当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将发生发射和折射现象。光射线在纤芯和包层的交界处,即相当于光射线遇到了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面。3、光信号在光纤内的传输原理为了保证光信号在光纤中能进行远距离的传输,一定要使光信号在光纤中反复进行全反射,才能保证衰减最小,色散最小,到达远端。实现全反射的两个条件为:(1) 一定要使光纤纤芯的折射率 n1 大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 n2;(2) 光入光纤的光线向纤芯-包层界面入射时,入射角应 大于临界角 c。进入光纤的光,在光纤的纤芯-包层界面上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在交界面内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光就有一部分进入包层被很快衰减掉。前者的传输衰减小,能远距离传输,称为传导模。能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也只有某些以特定的角度射入光纤端面的部分才能在光纤中传输,因此,不同模式的光传输方向不是连续改变的。当通过同样的一段光纤是,以不同角度入射后,光信号在光纤中所走的路径也不一样,沿光纤轴前进的光走的路径最小,而与轴线交角大的光所走的路径长。4、光纤的特性参数光纤的特性参数可以分为三大类:几何特性参数、光学特性参数、传输特性参数。包括:衰耗系数、色散、非线性特性等。5、光学传输的非线性效应非线性效应一般在 WDM 系统上反映较多,在 SDH 系统反映较小,因为在 WDM 设备系统中,由于和波器、分波器的插入损耗较大,对 16 系统一般相加在 10dB 左右,对 32 波系统,相加在15dB 左右,因此需采用 EDFA 进行放大补偿,在放大功率的同时,也使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大大增加,成为影响系统性能,限制中继距离的主要因数之一,同时也增加了 ASF 等噪声。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包括:(1)散射效应、(2)与克尔效应相关的影响,即与折射率密切相关,其中四波混频、交叉相位调制对系统影响严重。6、光纤传感技术介绍光纤传感器与各类传统的电传感器相比有一系列的优点:灵敏度高、耐腐蚀、电绝缘好、防爆性、光路可弯曲、宽频带、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等。光传感器课分为两大类:功能型传感器和非功能型传感器。功能传感器就是利用光纤本身的特性,把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对光纤内传输的光进行调制,使输出的光的强度、相位、频率或偏振态等特性发生变化,再通过对被调制的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出被测信号的各种特性。非功能传感器是利用其他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信号的变化,光纤仅作为光波的传输介质,常用来传输远端场所的信号,也叫传光型光纤传感器或混合型光纤传感器。7、接受、发送模块介绍发送模块主要是发送信号调制部分和激光器光源部分。电调制部分主要去掉直流成分,用交流信号部分驱动激光器发光。激光器部分主要是光源器件,产生特定波长的光信号。而发光器件主要有三大类:发光管 LED、FP 激光器、DFB 激光器。光接收模块主要是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模块,其主要部分是光电检测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 2 类光电检测器,即光电二极(PIN)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三、光纤传输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1、OSN2000 基本结构介绍 光传输设备是新一代光传输设备,它融合了以下技术:SDH、PDH 实现在同一平台上高效地传送语音和数据业务。如图 2.1Page 14OSN2000产 品 系 统 结 构 外 观图图 2.1 SM 交换模块Metro 1000 SDH 光传输设备:Metro 1000 是融 SDH、Ethernet、PDH 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了在同一个平台上高效的传输语音和数据业务,属光网络介入层设备 。2、光纤传输设备传输方式可简单的分成:多模光纤传输设备和单模光纤传输设备。 (1) 多模光纤传输设备所采用的光器件是 LED,通常按波长可分为 850nm 和 1300nm 两个波长,按输出功率可分为普通 LED 和增强 LEDELED。多模光纤传输所用的光纤,有 62.5mm和 50mm 两种。(2)单模传输设备所采用的光器件是 LD,通常按波长可分为 850nm 和 1300nm 两个波长,按输出功率可分为普通 LD、高功率 LD、DFB-LD(分布反馈光器件)。单模光纤传输所用的光纤最普遍的是 G.652,其线径为 9 微米。四、光纤传输实习操作内容光纤传输部分的实习主要是对 OSN2000、Metro1000 的板子进行选择和设置,其中板位选择的是实验室中设备所使用的板子,进入维护系统之后对其中的一些参数进行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期间我们实际操作的有包括对 ID、SDH 业务配置、会议电话配置、时钟配置等。从而用软件实现对硬件的控制,即使检错等。五、光纤传输实习过程和认识通过这次的实习,理解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这个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息,首先是在系统的发送端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即将低频电信号调制到高频的光载波上;再将已调制的光载波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然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从解调光波中取出低频电信号。 光纤通信有许多优点,比如速度快、容量巨大、抗干扰能力强等。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在使用光电器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光电器件都是异质结器件,其反向击穿电压都是很低,很容易被人体静电击穿或击伤,造成器件立即损耗或寿命减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十分主要防静电;设备中使用的光电器件多数是带尾纤输出的类型,器件尾纤是采用 0.9mm 直径的套塑光纤,十分脆弱,使用过程中要十分小心不要把尾纤折断,造成器件完全无法使用;还有就是防范光纤连接器被污染,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第三部分 移动通信一、移动通信实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移动通信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几种实际设备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2.初步了解移动设备的常见几种组网方式;3.学习移动传输设备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常规维护管理。二、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1、移动通信发展概述移动通信系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通信。20 年代开始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域使用,40 年代才逐步向民用扩展;最近十年间才是移动通信真正迅猛发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其许多的优点,前景十分广阔。 移动通信经历了由模拟通信向数字化通信的发展过程。目前,比较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制式主要有泛欧的 GSM,美国的 ADC 和日本的 JDC(现改称 PDC)。其中 GSM 的发展最引人注目。2、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基本知识(1)多址技术: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为使信号多路化而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频分多址 (FDMA) 、 时分多址 (TDMA) 和码分多址 (CDMA)三种接入方式。图 2-1 用模型表示了这三种方法简单的一个概念。FDMA 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TDMA 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的,CDMA 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实现通信的。(2)功率控制当手机在小区内移动时,它的发射功率需要进行变化。当它离基站较近时,需要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它用户的干扰,当它离基站较远时,就应该增加功率,克服增加了的路径衰耗。所有的 GSM 手机都可以以 2dB 为一等级来调整它们的发送功率,GSM900 移动台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8W(规范中最大允许功率是 20W,但现在还没有 20W 的移动台存在)。DCS1800 移动台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1W。相应地,它的小区也要小一些。3、蜂窝技术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一大原因是发明了蜂窝技术。移动通信的一大限制是使用频带比较有限,这就限制了系统的容量,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必须要在有限的频率范围尽可能大地扩大它的利用率,除了采用前面介绍过的多址技术等以外,还发明了蜂窝技术。 那么什么是蜂窝技术呢? 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一个叫基站的设备来提供无线服务范围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我们把基站的覆盖范围称之为蜂窝。采用大功率的基站主要是为了提供比较大的服务范围,但它的频率利用率较低,也就是说基站提供给用户的通信通道比较少,系统的容量也就大不起来,对于话务量不大的地方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我们也称之为大区制。采用小功率的基站主要是为了提供大容量的服务范围,同时它采用频率复用技术来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同的服务区域内增加了基站的数目,有限的频率得到多次使用,所以系统的容量比较大,这种方式称之为小区制或微小区制。三、移动通信主要设备硬件结构介绍1、 MSC 移动交换中心MSOFTX3000 设备基于软交换架构,主要完成位置管理、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控制器等功能。MSOFTX3000 也叫媒体网关控制器,通过控制 UMG8900 通过媒体网关实现对外接口。UMG8900 通过媒体网关实现对外接口UMG8900 作为核心网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 TG 应用方式和 C&C08 互通 NO.7 信令,和 RNC 互通 MTB3B 信令。2、 移动综合配线柜综合配线柜为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及各设备与终端设备键提供物理接口互联,该柜内配有DDF(数字配线单元或称为中继线配线单元)、ODF(光纤配线单元)、以太网二层交换机。如图3.1 所示。3.1 移动综合配线柜3、 DBS3900DBS3900 设备包括基带处理模块 BBU3900、室外型射频拉远模块 RRU、射频模块 WRFU,基于IP 交换的无线平台,支持 GSM 和 WCDMA 双摸共机柜应用,支持 HSPA+,支持向 LTE 平滑演进,采用双星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