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60周年征文_第1页
人大制度60周年征文_第2页
人大制度60周年征文_第3页
人大制度60周年征文_第4页
人大制度60周年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大制度 60 周年征文篇一:60 周年征文祖国我为你自豪 内容提要:XX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 周年的伟大日子。在建国 60 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抚今追昔,回顾建国 60 年的光辉历程、彰显建国 60年的辉煌成就,思索建国 60 年的成功经验。尽管我们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但是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活中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60 年的成就,不仅仅使国人欢庆,也让世人羡慕赞叹。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伟人俯瞰着整个世界,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中国。那隆隆巨响礼炮声,那排山倒海地回响声,是中国沧桑巨变地宣誓声。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天空中迎风飘扬时,人民昂起了头颅,迈开了新的步伐,走上了新的征程。从此沉睡千年的东方雄狮开始觉醒,中国人民结束了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生活,开始独立行使自己的主权,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XX 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 60 岁生日。追忆走过的 60 个春秋,虽然有过苦难与磨砺,有过迷茫和徘徊,但我们拥有梦想,拥有满腔豪情与壮志。60 年的风风雨雨弹指一挥间,60 年的光辉岁月历历在目,60 年中华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旧中国的千疮百孔, 民不聊生已成过去。今天,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硕果累累;文化教育日新月异;体育水平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回首过去的 60 个春秋,我们深深地感慨祖国母亲取得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全国人民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样,走向成功的路途中似乎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曾经迷茫过,也遭受过各种灾难,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那些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 年土地改革;1964 年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8 年 12 月 18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XX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一个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一一被全国人民所铭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 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 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品贸易总额节节攀升,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0 年来,我国解决了 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用 60 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 XX 多万。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欢乐和自豪。回首 60 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归结建国以来我们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 60 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 ,到“发展是第一要务” ,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世纪年代到世纪初,中国人民就一直在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 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结果都失败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也是实践主题。1978 年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富民强、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 30 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结合,把党经历的新考验、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思考集中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深刻揭示了其科学内涵。一是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了科学界定,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二是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科学整合,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三是首次明确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 的根本原因。这“一条道路” “一个理论体系”以及由二者共同构成的“一面旗帜” ,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体现了我们党政治路线的坚定性和一贯性,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稽管科 :成新华 篇二:建行 60 周年征文建行情托起人生梦 60 年前,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宣告成立。在那个年代, “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 。 35 年前,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经济浪潮的合力推动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直属部门,银行功能日臻完善,金融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20 年前,随着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奋力开拓、激流勇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 10 年前,为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各方面日趋成熟的中国建设银行率先“脱胎换骨” ,改革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从先进国家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展宏图。 。 。 。 。 。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XX 年 5 月 8日,XX 福布斯全球企业 XX 强榜单出炉,中国建设银行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第二大企业。 历经六十年的创新与超越,建设银行的辉煌与卓越有目共睹。身为“建行人” ,我为您自豪!诚然,年仅二十几岁的我,无法切身体验您六十年的峥嵘岁月;仅仅来到您怀抱一年的我,也无法一一领略您宽广领域的风采,但是,在短暂的时间里,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您 博大的胸襟以客户为中心, 知客户之所需、供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想。银行事业归根结底属于服务行业,银行里的我们都属于服务人员。在人们日益追求自我需求的今天,建行若想得到长久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优质服务队伍。用微笑迎接客户,用真心服务客户,用热情打动客户,用真诚留住客户。对于建行的举世瞩目而言,也许每一位“建行人”的辛勤工作,只是杯水车薪,但细小的青草汇成一片,绿意铺满大地也蔚为壮观。正是每一位平凡岗位上“建行人”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铸就了巍然屹立于世界金融体系下的非凡建行。 因为深知其理,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工作一年的“建行人” ,我更要学习多种金融知识,更要了解多彩的建行产品,更要积累多样的营销技巧,更要探求丰富的经验教训,夯实自己的业务基础,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时间已不允许我参与到您过往六十年的辉煌岁月,所以,我愿意将我的青春挥洒在建行未来六十年的发展建设之中;愿意将我的微薄之力倾注于建行的宏伟蓝图之中;我希望待我垂暮之年时,满满回忆中都伴有建行成长之影。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将紧紧偎依在您的身旁,与您同呼吸!共命运!一同见证建行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三:铭记光辉历程铭记光辉历程,开拓美好未来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和现代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是党领导人民长期进行政权建设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形式,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不断发展和完善,尽管历经曲折,但始终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时代的风帆向我们驶来。当我们即将沉浸在建国 65 周年的喜悦之中,又迎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60 周年喜庆。60 年的历史昭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十六个用血与火锻造的金色大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要以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为契机,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显著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入宣传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坚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六十年风雨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期间不断丰富完善,也来到了更高的起点。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 ,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 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公元 1949 年 9 月 22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在这一天诞生了。时隔 4 年之后,世界瞩目天翻地覆的中国:1954 年 9 月 15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至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在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正式确立。这次大会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一天,在封建统治长达几千年的国度里,人民民主的凯歌响彻大江南北,广大的人民成为了管理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民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扣民主政治的旋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共和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世纪风雨中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广大人民的期望。 60 年的实践与探索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最能够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最广泛人民民主权利的政治道路。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途径。 为有牺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