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有哪些-_第1页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有哪些-_第2页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有哪些-_第3页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有哪些-_第4页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有哪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有哪些?篇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公共政策的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党和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和发布的、用以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准则或指南。 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四点: (1)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党和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一种政治措施或政治工具; (2)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3)公共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分配的问题,所有公共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因此,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如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元政策:是指规范与引导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总政策:是指政策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的、对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政策。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战略决策“。 基本政策: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 具体政策:一般是指中下层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为解决特定问题所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1.指导功能: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2.协调功能: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调节、调适功能。 3.控制功能: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 能从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1)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 (2)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 (3)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公众。5.推动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1信息完备原则 一般而言,政策的科学性是与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成正比的。充分、及时而准确地占有信息,这是政策规划活动成功的根本保证。 2系统协调原则(整体性原则 ) 3科学预测原则 4现实可行原则 5民主参与原则 6稳定可调原则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步骤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决策系统对已经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采取行动、作出政策反应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程序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所觉察、认同、感受,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政策问题一般应具备下列要素: 1)政策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 2)这个社会问题已被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觉察、认知或关心到,即影响面大,问题严重; 3)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利益发生冲突,引起人们的不满,并透过团体的活动,强烈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4)政府有关部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为有必要解决,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准备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议程的建立 所谓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 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公共政策议程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类: (1)公众议程。它是指公众在某一时期对某一社会公共问题给予评论,并认为应当通过政府的政策予以解决的过程。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议程属于问题察觉阶段。 (2)正式议程。正式议程是决策者和分析人员对政策问题的界定或陈述阶段,其主要目的是确认与问题有关的各种事实。正式议程所要回答的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政策问题的提出过程是:某一社会问题引起关注,进入公众议程,然后再进入正式议程,最后形成公共政策问题。但政策议程并非都经过公众议程进而进入正式议程。 政策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主要途径: (1)政治领导人 (2)研究人员、专家学者 (3)行政人员 (4)政治组织(民主党派) (5)代议制(人大与政协) (6)利益集团 (7)大众传播媒介 (8)群众抗议活动 (9)危机或突发事件 3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政策问题一旦被提上议事日程,接着就进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方案设计阶段。政策方案设计的步骤: (1)大胆构想阶段(轮廓勾画 )。抓住公共政策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构想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勾画政策方案的轮廓,保证政策备选方案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轮廓设想需要的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想像力。 头脑风暴法 特菲尔法 (2) 精心设计阶段(细节设计) 。对政策设计方案进行细部设计,进一步加工、充实、丰富,使之具体化,这就是“小心求证“。细节设计需要的则是冷静的头脑和求实的精神,就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的论证、反复的计算和细致的推敲。政策方案进行细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政策方案的细部设计要视政策层次而定。 制定政策方案时,既要有主体方案,又要有配套方案;既要有整体方案,又要有分类方案。 政策转换要迂回前进,要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由于决策者的学识、精力、时间有限以及事务繁杂等原因,他们更多地参与评价方案和选择方案。而方案设计这一工作,通常是由专家学者、尤其是咨询机构辅佐完成。4政策效果的预测 政策方案总是面向未来的,方案后果往往要经过一段时期之后才能出现。为了正确地评估方案,必须对方案的后果进行科学预测,这是方案规划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策效果的类型: (1)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 公共政策实施后达到政府和社会组织所希望的目标,就是正面效果;如果所产生的效果是政府或社会不希望出现的,就是负面效果。 (2)主要效果与从属效果 主要效果是公共政策实施后实现了所确定的预期目标。从属效果就是政策的效果、影响超出预期目标的范围。 (3)显性效果与潜在效果 显性效果就是当前易于发现或可用社会指标来衡量的效果。潜在效果是由于政策的持久影响力而产生的在某种甚至在政策终止后都难以觉察、评价,而在未来逐渐明朗的效果。 5政策方案的抉择 在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后果预测之后,要对各方案进行评选,以抉择出或综合出一个最佳方案或满意方案。这是政策制定的关键阶段。公共政策的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 (1)政策方案抉择的基本依据 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这是方案抉择时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的少。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政策方案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决策信息的不完备,方案的不周全以及选优标准的多样性与相对性等,要达到最优目标是困难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宜采用西蒙提出的满意标准,遵循“有限合理性“原则,选择一种在现实条件下比较可行的方案。 (2)政策方案的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政治上的可行性是指政策能够得到执政党、政府等的批准、赞成和支持。 经济可行性-指政策能够获得各种经济资源的充分支持,并能和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相配合。 行政可行性-指政策的制定实施能够得到各级行政组织、行政人员和行政程序的充分配合。 法律可行性-指政策中没有为法律所限制或禁止的内容。 技术可行性-指可以运用实际存在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去解决政策中的相关问题。 社会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 6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政策方案的合法化是指政策方案选定之后,应按法定程序,提交有关机关讨论通过,并以公报等形式向社会发布,以取得合法地位。政策方案合法化程序 政府法制部门(法制局)审查 举行政策决策听证会。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决策,应当举行政策决策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紧急和保密性高的决策除外。 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政府出台的重大政策,必须经过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一般性政策由主管政府领导人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 三、公共政策的执行 (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环节 篇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原因分析谓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为,将政策观念形态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政策执行是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最直接、最重要、最经常的行动,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政策问题能否解决、方案能否实现以及解决和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因此,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政策执行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得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现象:、政策敷衍。公共政策执行者在执行中只做表面应付,并未采取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没有真正到位。只制订象征性的执行措施,或执行起来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敷衍塞责,使严肃的政令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一纸空文。、政策附加。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加进原来政策所没有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政策损缺。 “断章取义” 。公共政策执行部门对上级或中央的政策选择性执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使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没有完全贯彻落实,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从而政策的整体功能得不到发挥。、政策歪曲。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和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利用政策的某些抽象性,借口本地区或部门的特殊性做出不同的解释。、政策抵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实际上是钻政策的空子。公共政策执行者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上级或中央政策,这是执行者主观上、行动上反对政策的一种表现,损害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因而政策实施中的失控原因也较复杂。在假定政策规定正确的条件下,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利益关系上政策调控对象对利益分配的不满和抵制,在体制上主要是政策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在客观情势上主要是执行者素质缺。当前公共政策执行活动中之所以出现上述误区,是有着深刻的体制和认识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观阻碍因素 1.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认知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 ,一些公共政策执行者逐步接受了地方(单位)本位主义的政绩得失观念,即以是否符合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地曾出现各顾各、相互拆台的情况,极少数地方和部门不择手段歪曲中央政策,使全局利益受到极大损害,这就是屡受中央批评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利益趋使 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需求和行为也影响着其对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各项公共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都是人,而人是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利益追求和行为倾向的。要使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绝对的“价值中立”实际上 是难以做到的。如果一项公共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那么公共政策执行者无论出于公心或者私心,都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因而就使得该项政策很难顺利有效地得到执行。公共政策执行者自身素质不高 有少数政策执行者由于没有系统接受过现代市场经济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方式的洗礼,没有接受现代政策科学知识的训练,靠自发、本能的意识,很难形成科学、有效地执行政策所必备的系统观念、战略远见、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意识。这些弱点,又被信息交流相对不发达、不对称,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始发育阶段种种盲目从众心理相结合。这就难免使一些公共政策的执行者对政策执行产生不良影响。 2.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 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程序必须符合一切适用的法规范。任何公共政策内容都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破坏政策执行的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避免公共政策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保证政策本身的合法性。事实上,只有合法的公共政策才具有约束力。 公共政策科学化程度。政策的科学性即公共权威系统做出的决策,内容必须是合理的,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决策对环境的要求。政策方案的科学性能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客观性和全面性。政策方案的科学性越强,执行的可行性和政策所获得的支持也就越高。可以说,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政策内在的科学性。 公共政策目标的弹性程度。政策执行目标的弹性来源于政策本身的灵活性,实际上,即使政策量化目标规定的再科学合理,也总会有超过者和不及者,因而政策目标在一定范围内和某些条件下具有可调性和变通性。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客观阻碍因素公共政策执行的客观阻碍因素大致存在以下方面: 1.体制方面的弊端从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上看,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经验决策和人治传统风尚,远未形成科学化、民主化政策决策的机制。这主要表现为在政策制订、执行、评价、监督各要素之间,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整合的运行机制。政策制订还存在依靠领导者的智慧和经验决策的情况,这难免导致政策制订工作的随意性。在政策评价和监督工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检验标准,缺乏专门的评价反馈渠道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政府执行公共政策中出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2.公共政策执行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虽然在制定政策时,对政策环境的复杂趋势会做些预测,但是这种预测的时间上的深度、空间上的广度以及效果上的正确度却是有限的。 3.公共政策资源的缺失。 必要的经费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在我国执行经费的缺乏始终是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至于人力资源的问题,在我国优秀高素质的公务员很是缺乏。由于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运转不规范、不协调等问题,加上政府机关办公设备不同程度的落后、陈旧,政策执行者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来源匮乏的现象。这就使得政策执行者无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无法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从而造成政策执行中的失误或困难。4.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从体制上说主要是政策执行机制和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而这二 大机制上的弊端宏观上体现在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上。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新型的行政体制尚未建立,政策制定、执行、监控没有形成既相互耦合又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政策制定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政策执行不力,政策监控软弱。机构重叠使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难以明确具体的政策执行机关,常导致政策执行阻塞和断档;机构职责不清使政策执行机关互相推诿或互不买帐,从而出现政策执行敷衍或执行中断 5.中国政策执行控制力削弱。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主要是中央宏观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失控,失控的发源地在地方政府执行机关。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央的权威受到冲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被削弱,这是宏观公共政策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和地方财力的过度膨胀,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越来越低,结果使中央说话不算数或不完全算数,中央政策难落实。由于放权缺乏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随着地方权力的扩张,地方主义迅速滋长,一度走向难以驾驭的程度,严重阻碍了中央宏观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剖析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因果联系,探讨解决对策,是有效执行政策的关键,对保证我国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状况越来越突出,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最现实、最辣手和最迫切的重大课题。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新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XX 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亿以上。二是部门之间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工不清,造成上面职责不明、下面多头管理,就业服务、管理不到位,工作不协调。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四是相关就业政策不完善,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就内部环境而言,各地还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动力转移的协调、服务、培训等项工作;就外部环境而言,农民外出打工,在户籍管理、婚姻、子女入学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不少地方已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作为实现本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对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和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建议成立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厅、科技厅等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制定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定 期发布市场信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建立起权责明确、协调统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管理机制。二大力加强县市、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尽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市场就业机制。各县市、乡镇都应建立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开发就业的工作机构,明确“一个规划,两个加强,三个统一”的工作任务。即: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纳入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统一城乡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统一城乡就业、劳动力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城后的就业问题。 三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渠道。一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立足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产内部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二是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劳务输出,把对国外、区外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农民到外地打工、创业。 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工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普通工应重点培训语言能力、法律法规、劳动纪律、施工和安全生产常识等内容;技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具有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五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等多种形式,促进劳动力逐步实现从农村向小城镇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积极宣传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破除陈旧观念,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加入到转移就业队伍中去 四、加快发展小城镇,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乡镇企业向镇区集中。要结合资源开发和临海工业布局,重点建设一批沿海中心城镇,增加小城镇密度,发挥小城镇功能和联接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兴办各种服务行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综合性或区域性商品批发市场。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对优化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城镇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篇三:公共政策试题库(整理除选择题)公共政策试题库(1 单 100 题 (2)多 100 题 (3)填空 100 题(4)名解 100 题(5)简答 50 题(6)论述 50题。 (三)填空题(100 题)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规范性。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3、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学者是 伊斯顿。 4、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构成:决策中枢体统、参谋咨询系统、信息情报系统。 5、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目标取向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确定政策目标 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政策制定 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博弃论 9、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政策执行 10、叶海卡.德洛尔的著作政策科学的构想成为政策科学领域的第二道分水岭。 1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政策问题的认定 12、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体制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 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政策评估 14、行政效率 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15、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16、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韧技术 17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问题诊断、目标确定 、定方案、方案验证、宣布公共政策。 18、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 德洛尔 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 “超政策” “政策系统”的概念。 19、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20、美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果上的形式构成: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2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的纵向结构:中央政策(国家政策) 、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2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 (think tank) 、 “脑库” (brain trust) ,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 2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24、在经济领域中为处理经济问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25、公共政策以 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 为标准,分为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 26、头脑风暴法是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一起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作出集体判断。 27、拉斯韦尔 确立政策科学的初步范式并归纳了政策科学的六大特征。 28、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环境。 29、公共政策主体中,公民 是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统一。 30、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反复性周期 31、公共政策的环境中决定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民主化程度和合法化程度的是 政治环境 32、公共政策的环境中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目标选择和途径选择的是 国际环境 3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 (think tank) 、 “脑库” (brain trust) ,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 34、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由:官方政策研究组织 、半官方政策研究组织和民间政策研究组织构成。 35、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36、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中政策实施包括 政策执行 、政策结果、政策修正。 37、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中政策决定包括 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 38、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中政策实施包括 政策执行、政策结果、政策修正 39、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政策过程 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 40、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 比较 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和选择。 41、方案评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于它是事前评估,所以 预测性评估 是政策评估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42、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一般实行的是 行政首长负责制。 43、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理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更适合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的是 假设分析法 4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中 经验主义 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其共同特征为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45、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博奕模型。 4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中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的是 后现代主义 4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中 辩证唯物主义 具有全面性,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识中的正确的方面。48、咨询子系统 是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俗称“思想库” “智囊” 。 49、公共政策系统的决策子系统是中枢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和主导性。 50、公共权力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很大,其中 国家能力 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治理能力 对公共政策的挑战,政府能力 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51、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中边界分析法通过三步骤 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估计来实现。 5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 政策目标的确定和政策抉择之间。 53、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基本方法:预测性评估 和 可行性评估 54、行政决策程序是从 法制部门的审查 到 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最后,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56、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提出议案审议议案 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57、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58、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引导手段。 60、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政策补充、政策修正、政策终止。 61、政策终结四种方式是 替代、合并、分解、缩减。62、政策周期的类型有阶段性政策周期、功能性政策周期、反复性政策周期。 6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类型分为 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和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几种类型。 6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体制模式有 直线型、 职能型、直线参谋型和双重领导型。 65、公共决策咨询具有 综合性、法治化、公共性、时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66、公共政策咨询包括决策咨询和 政策信息咨询 两种类型。 67、理性决策模式要求所设计的政策方案的数量一般至少不少于 2 个 68、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行政决定 70“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71、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执行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实效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原则。 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 列宁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 列宁 72、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环境因素 、体制因素、人员因素、决策因素、法制因素。 73、系统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公众议程。 74、公共政策系统的几种环境中属于基础环境的是 自然环境 75、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政策执行 76、根据再决策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的哪一个阶段,政策执行再决策可分为: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 77、政策控制的根本标准是 政策目标 78、政策监督 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采集和分析政策过程的有关信息,找出偏差和错误,采取及时纠正、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79、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应该在政策的 上升 时期。 80、政策执行资源主要有: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81、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反复性政策周期 82、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以后,根据信息反馈对原政策所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 83、以赫伯特西蒙为首的一批学者研究管理和决策的视角是设定理性人为 管理人(即行政人) 。 84、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公共选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创始人是詹姆斯布坎南 85、试图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的是 博弈论 86、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公共利益 87、政策实验 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8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