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_第1页
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_第2页
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_第3页
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_第4页
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篇一:简述元朝建立四等人制度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题和填空题第 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砖井镇中学 贺春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它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统一;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等内容。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 ,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因此,学好本课就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史实。 2、能力目标: 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元朝的建立,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结合行省制度中台湾问题,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重点:蒙古的统一;元朝的建立;民族融合。 确定本节课重点的依据:蒙古各部的统一为元朝的建立及其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元朝的统一促进民族的融合,而各民族的融合更能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可见, “蒙古的统一” 、 “元朝的建立” 、 “民族融合”反映着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确立它们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难点:行省制度 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是: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 “行省制度”是个新的历史概念。而要真正弄清、把握这个概念,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设疑、讨论、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选择这些教法的依据是: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教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做好教具的准备,能方便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的需要。 课时:1 课时 做好课前课时的安排,便于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对整节课时间的支配。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采用阅读、讨论、合作交流、分析综合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口、动脑、动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说学情 所任课的班级学生人数多,各班各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其中有少部分同学对历史不感兴趣,但总的来说,七年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利用媒体播放歌曲蒙古人 ,然后创设问题(这支歌曲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生:蒙古族。那么,那么想不想知道蒙古族是怎样统一?还想不想知道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引入新课。 通过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达到以下目的: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究学习新课 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主要包括设置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通过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究新知识的步骤如下: (1)设置问题: 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 12世纪的一些情况,请你结合课文想一想,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 2、为巩固元朝政权,元世祖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那么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知道它(民族融合)有哪些作用吗?第一题设置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结合课文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题设置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题设置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归纳。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探究拓展 由以下两个人物,你能联想到什么? 1、成吉思汗 2、忽必烈 这一环节的设置的目的是: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根据板书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再现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点有个总体认识,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二课,在全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课文本身内容的重点性。前边讲了金与南宋对峙、剑拔弩张无暇他顾之时,逐渐强盛的蒙古族迅速兴起。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雕” ,打败了蒙古其他部落完成了统一,其孙忽必烈进一步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他们功勋卓著,光前裕后,永载史册。蒙古族发展之速引人瞩目 ,元朝版图之大空前绝后,元朝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它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它崛起之快,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也决定了它衰亡之速。朱元璋建立明朝完成了改朝换代,使历史波浪式向前推进。 2、本课内容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本课由“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三部分组成。学习本课,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和文天祥抗元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理解和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从而达到对元朝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通过学习“民族融合的发展”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的加强是在元朝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本课重难点:重点是蒙古族兴起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历史贡献。因为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其杰出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功勋卓著,曾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 。忽必烈统一全国建立了元朝,使元朝疆域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为辽阔,考试往往设题。 难点是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由于初一学生思维的限制,知识面尚不宽广,对于行省制度的作用及民族融合发展条件的理解往往偏颇甚至模糊不清,需设喻点拨,使其能通过树木见森林。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因“大纲”的规定,故应尽量遵循大纲要求去粗取精抓住主要矛盾一节完成。 三、教具:多媒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有关本文的几幅图画。进行直观讨论,能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油田学生,见多识广,有一定的表现欲。经我上学期努力培养,基本具备了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较能正确地理解、分析和概括开放性问题,因此通过科学地调控,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能上挂下联,灵活掌握、运用课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生生存一书也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根据上学期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大多数都学会了自学,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积极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指导,使之会抓主要矛盾,且能举一反三,少走弯路。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积极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就不是真正的教学活动。教学应践行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运行体系,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加深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因此,我计划采用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创设探究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展开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延伸探 究空间,养成探究习惯,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的落实三维目标。六 、 教学过程:采用一导、二读、三记、四展、五验收一条龙式。 (一)导,即提问式导入:同学们,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待回答后接着自述:除契丹、党项和女真以外,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接着屏幕显示铁木真的画像)并让学生讨论指认这就是他们的首领成吉思汗,曾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 。(屏幕显示忽必烈的画像)让学生指认这是他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成吉思汗为什么令人如此尊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贡献?(宣布并板书课题)请读课文。这样由复习上节内容自然导入本节学习,并点明了重点,适合学生喜欢探奇的性格特点,使之快速进入状态,急欲从教材内去寻找答案。 (二)读,即阅读课文寻找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实际上多数学生早已预习并阅读了许多课外历史材料) 。中国校园文学里写道:“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多数具备了积极阅读的能力,极利于后面课程的学习。 (三)记,就是标记教材的重要内容,或拓宽编撰,或记录疑难、或背记要点,有必要应展开讨论与争辩等,比记得简明扼要,比记得丰富多彩。这样做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科学和人文素养。 (四)展,就是把所读、所记、所思以及争论中所得进行展示,这是本节的重头戏。顾炎武谈学习时说过;“博证、贵创、致用” ,即学习要广征博引,贵在创新,结合实践运用。学生经过自渎、标记并阅览了课外有关铁木真、忽必烈、文天祥、 马可波罗行记等故事,差不多都能正确把握教材要点。我首先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知识展示,给他们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使之能无拘无束,敢于大胆的想,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成员可分别写在纸板上;或指定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在黑板上边讨论边书写) 。这样能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宽广。此法可能有个别学生偷懒,只听不说,我发现后就个别设问。总之,这样可使每个学生当堂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下一步让各小组推荐代表(可轮流坐庄?)把本组疑难、独创或新发现提出来在全班展示,这样做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难问题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我只以辅导员的身份极力捕捉“新”与“异” 。这时可能有人会提出:“文天祥抗元正确与否”的问题,需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如:忽必烈在当时政治经济基础上发展壮大,建立元朝完成国家统一,这是大势所趋;文天祥是明末朝廷重臣,封建忠君,要力挽垂危王朝,对外民族进行坚决斗争,也是人性使然,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凛然正气的汉民族英雄形象值得我们学习。这时可组织学生争辩:假如你是文天祥,假如你是忽必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行省制”这一难点,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的目的及作用是什么?假如你是元政府,你为什么建立行省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定会弄清:它开创了我国省级政区的划分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了对西藏、台湾等地的管辖,使当时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行省制”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关于民族融合方面,应参照课本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汉人到边疆会起什么作用?少数民族到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会出现什么情况?许多外国人同汉、蒙等族长期相处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等。通过主动探究自然得出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第三步是小结,让学生争辩补充去做。这样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使之进一步掌握重点。最后评出优秀者予以表扬,这样更能激发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 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 ,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意识,培养探究习惯,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五)验收,即反馈验收。目的是检查应用实践能力。美.詹姆斯说:“只有让学生把单一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能应用于实践,达到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育思想、训练技能之目的。我主要采用问题式,屏幕依次打出: 1、成吉思汗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他的名字?为什么坚强、机敏?(能突出重点、加强记忆、并学习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元朝怎样建立?南宋何时灭亡?(使其捋清时间、弄清人物、对付考试填空题。 ) 、 对文天祥的诗怎样理解?(使学习其精神,发扬民族正气。 ) 、元世祖时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有何发展?(使进一步掌握元朝经济繁荣昌盛的原因及表现,从而确立元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 、行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进一步突破难点。 ) 、元朝民族融合表现在哪四个方面?(通过看书回答,进一步掌握难点。 ) 、元末有诗曰:“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说明什么问题?(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要求不一。能训练学生拓展思维。 )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统一全国、幅员辽阔、实行行省制,加强了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这样能进一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 、 屏幕再次显示:三个年代:1206、1271、1276。 三个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根据教育心理学儿童的记忆特点,再次强调重点,增强记忆) 通过反馈与验收,既检查了本节教学的成败,可找出优缺点进行发扬或纠正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又能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技能。 七、作业布置:1、随堂检测和填充图册。2、为办历(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史手抄报准备一份材料。3、预习下篇。 (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便于下节学习的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攻克重难点) 八、教后反思:本节课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发扬学生主体作用为指针,以指导自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为方向,以践行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运行体系,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加速教学改革,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为目的,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任务。如何使历史课更有趣、更有引力、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更好地处理重难点?这是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要肯登攀,险峰之上别有洞天! 篇三:蒙古统一和元朝建立【学习探索】 1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 17年。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2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领导抗元斗争,不幸兵败被俘,壮烈牺牲,实现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诺言。请有感情地朗读过零丁洋一诗,并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从文天祥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资料下载】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先后灭了金和西夏,为忽必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又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战斗的一生,确实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三次西征中,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占领了大片区域,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却只是一个依靠军事力量来维系的政治联合体。境内被征服的民族繁多而庞杂,其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征服者而言,蒙古人作为管理者显得经验不足。不久,蒙古帝国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大部分地区也纷纷独立。 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口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 此汗八里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 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山东桓台县实验学校 张文英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可以通过图片成吉思汗像或放映录像成吉思汗片断,了解铁木真童年经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突出蒙古政权的建立,是成吉思汗最大功绩。 忽必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对于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可以指导列出元朝建立和统一的线索图(如下)进一步明确元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 (2)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元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其特征表现为: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 “行省制度”的理解是个难点。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认识有一定难度。关键要解决以下知识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讲述行省制度之前,可以先出示元朝疆域图,或将元朝的疆域与汉、唐版图进行对比,突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这是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介绍,应力求简捷。突出以下几点: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 11个行省(可指出地图中如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的范围);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对于行省制度的作用,应指出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三、学法指导 (1)纲要信号法:通过纲要信号,浓缩本课知识要点,既清晰又便于记忆。如下图 再比如回族的形成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纲要信号来记忆:(2)人物评价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对于这些人物要学会作简要的评价。如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既要看到他最大的贡献是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又要认识到他发动的一些战争给人民也带来灾难。再如对文天祥的评价,点明他是抗元英雄即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人物。 (3)读图学习法: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元朝疆域图都需要注意。如观察元朝疆域图,会获取很多知识点,如行省制度,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等。 (4)要点提炼法: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四件大事。 三个年代:1206 年 1271 年 1276 年 三个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民族融合的加强(5)歌谣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