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_第1页
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_第2页
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_第3页
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_第4页
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篇一:XX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XX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 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来源:【法艺花园】/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XX年 04月 24日 06:15新华网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要按照信访条例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分级受理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办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就地妥善处理信访事项,防止因受理不及时、办理不到位导致信转访或走访上行。 第四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首先接谈的机关先行受理,不得推诿。 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下级有关机关。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对来访人反映的信访事项要逐一登记,在规定期限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来访人。有权处理机关必须向来访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书。不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要指明受理机关。 “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国家信访局协调“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工作规范明确的原则和程序划分责任、受理办理。 第六条 对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以及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来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七条 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来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或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八条 来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再次走访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走复查(复核)程序。 第九条 对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但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未请求复查(复核)的,不再受理。 已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机构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核终结备案并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信访事项,来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十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对应到而未到省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或者省级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且未超出法定处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访事项已经复核终结的,不再受理。 第十一条 有权处理机关要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信访事项,向来访人出具处理意见书,并告知请求复查(复核)的期限和机关。如需延期办理,应当出具延期告知书。来访人请求复查(复核)的,复查(复核)机关应当书面告知是否受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复查(复核)意见书。 处理意见书、延期告知书、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及时送达来访人,并严格履行签收手续。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要及时将信访事项信息及受理、办理环节各项书面文书统一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确保程序规范、数据完整、信息共享。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督办本级和下级有关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对于不按要求登记录入、应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不执行信访事项处理意见,造成群众越级走访的,按照信访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予以督办,提出改进建议,并视情通报;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来访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逐级走访。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要依据信访条例和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 XX年 5月 1日起施行。 篇二:四川省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XX 年 1月 4日, 四川日报第 4版公布四川省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全文如下: 四川省信访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 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效能、规范信访秩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根据信访条例 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等法规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关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分级受理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办理。 第三条 完善民生热线、视频接访、绿色邮政、信访代理等做法,建立和完善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引导群众更多以书信、电话、传真、视频、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形式依法逐级表达诉求,树立通过上述形式也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导向。 第四条 坚持“立足治本、重在办结”原则,强化首接首办责任制,处理好初信初访,规范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办理质量,及时就地妥善处理信访事项,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息诉息访率。 第五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第六条 对来访人反映的信访事项,要在规定期限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来访人。有权处理机关必须向来访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书。不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要指明受理机关。第七条 对于以下几种情形不予受理。 (一)对跨越本级及其上一级有权处理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二)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各级党委、政府信访部门及其他党政机关不予受理。 (三)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事项,各级党委、政府信访部门及其他党政机关不予受理。 (四)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来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或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五)在复查(复核)期限内或无正当理由超期未申请复查(复核) ,或者来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再次走访的,相关机关不予受理。 (六)已经省政府信访复查复核机构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核终结备案并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信访事项,来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机关均不予受理。 第八条 对不予受理的来访事项,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引导来访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受理权限信访或走访。 第九条 有权处理机关对来访人信息和反映的信访事项要逐一建档登记,并及时将信访事项信息及受理、办理环节各项书面文书统一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确保程序规范、数据完整、信息共享。 第十条 有权处理机关要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信访事项,向来访人出具处理意见书,并告知请求复查(复核)的期限和机关。如需延期办理,应当出具延期办理告知书。来访人请求复查(复核)的,复查(复 核)机关应当书面告知是否受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复查(复核)意见书。处理意见书、延期告知书、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及时送达来访人,并严格履行签收手续。第十一条 有权处理机关在受理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上访人越级走访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四)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五)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六)因处置不当而造成上访人越级走访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信访部门负责督办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对违反前款第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单位和个人,依据信访条例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 ,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和责任追究建议。 第十三条 对于“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第二十四条、 国家信访局协调“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工作规范 (国信办发XX29 号) 、省联席办关于协调处理“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 (川信联办XX16 号)和省内“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办理工作规范 (川信发XX26 号)明确的原则和程序划分责任、受理办理。 第十四条 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来访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逐级走访。 第十五条 对违法上访行为,由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新修订的关于公安机关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 (公通字XX25 号)处理。第十六条 各市(州)党委、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及其来访接待部门要依据信访条例和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群众依法逐级走访流程图 篇三:XX_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XX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 办法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XX年 04月 24日 06:15新华网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要按照信访条例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分级受理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办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就地妥善处理信访事项,防止因受理不及时、办理不到位导致信转访或走访上行。 第四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首先接谈的机关先行 受理,不得推诿。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下级有关机关。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对来访人反映的信访事项要逐一登记,在规定期限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来访人。有权处理机关必须向来访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书。不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要指明受理机关。 “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国家信访局协调“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工作规范明确的原则和程序划分责任、受理办理。 第六条 对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以及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来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七条 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来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或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八条 来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再次走访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 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走复查(复核)程序。第九条 对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但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未请求复查(复核)的,不再受理。 已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机构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核终结备案并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信访事项,来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十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对应到而未到省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或者省级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且未超出法定处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访事项已经复核终结的,不再受理。 第十一条 有权处理机关要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信访事项,向来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