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织形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_第1页
创新组织形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_第2页
创新组织形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_第3页
创新组织形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_第4页
创新组织形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组织形式 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创新组织形式建设和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能够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促进和谐能力的村干部创造性地工作,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更需要农民主体地位的凸显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寻让农民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新的组织形式,让农民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个体的主动性发挥得更充分,使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更符合农村实际。最近,我们在潘口乡小漩村新农村建设中,就新农村建设组织形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根据近郊农村和城镇具有不少相似点这一实际,在小漩村曾家油坊成立一个社区。并在社区中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一、基本做法及成效潘口乡小漩村曾家油坊社区位于小漩村 5 组。通村水泥路水十路纵贯全组,有一条长年不断流的溪流从深山发源,顺水十路注入堵河。57 户、227人集中居住在水十路两侧。这里交通便利,环境静谧和谐,适宜人居。由于近郊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较一般村要好。57 户中有 10 户农村经济示范户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其中有 3 户从事装潢,5户搞建筑,2 户营销农富产品;有 21 户把土地租赁给外地民营业主发展花卉苗圃基地,收取土地租金和在花卉苗圃基地务工创收。全组 8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经济比较发达。XX 年小漩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后,乡党委、政府在县帮扶单位的帮扶下,以 5 组为小漩村的示范点,搞“三改一建”和硬化1390 米的环组路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建新居,维修旧房。由于上级财政和帮扶单位投入资金有限,很多农民只是看着干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致使很多工程推动缓慢。在此情况下,成立小漩村曾家油坊社区,让村民自己讨论自己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区章程。社区章程规定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以及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明确规定所有理事均在社区不是村干部的居民中选举产生,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规定其职责。理事会由五人组成:理事长一人,基础设施建设理事、环境卫生管护理事、矛盾纠纷调处理事、计划生育理事各一人。理事会会长统筹社区新农村建设所有事宜,其余理事根据各自的职责分管相应事宜。每名理事都有相应的职责、权利。因为社区章程是全社区居民共同讨论制定的,所以人人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这样一来,社区新农村建设都由群众说了算,建设项目、筹措资金、群众纠纷、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等均由理事会主持,由群众自己出点子建设自己的家园。由于 5 组硬化环组路缺口部分资金,社区成立前居民处于观望状态,迟迟不能动工。而社区成立后,由基础设施建设理牵头,11 户直接受益户每户主动集资 50 元拉石料垫路基,环组路硬化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现在,由于有了社区居民“理事”,村庄整治、房屋拆迁、环境绿化、改水、改厕、改厨等有人管事、有人理事,很多老大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二、创新组织形式的思考思考一:新农村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在造福农民群众的同时,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仅仅是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演独幕剧,即使是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不被人民群众所接纳,那么这种建设也是失败的。只有农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会实现。因此,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民积极性的激发,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思考二: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找到有效组织形式。村支两委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引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全村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支两委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具体到一个组、一个院的新农村建设诸如村庄整治、环境绿化、 “三改一建”等事宜,即使在同样一个工作目标下,村干部远不如理事执行这些事物产生的效果好。原因在于前者总会带给群众行政干预的意味,而后者却代表了人民群众自身的愿望。思考三:创新新农村建设组织形式可进一步缓解干群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村干部的管理理念由管理转向服务,管理方式由直接转向间接,工作的主向由抓大生产转向抓大市场。传统干预越位型的行政方式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帮、扶、助”补位型行政方式。行政方式的转变加上政务、财务的公开透明,农村干群矛盾得到根本性缓解。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项目、建设质量、资金筹措方式都由人民群众自己说了算,必将会进一步缓解干群矛盾。三、今后工作的思路一是理事会必须根据区域合理设置。潘口乡合村并组后每个村至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有的村甚至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理事会的设置不能呆板地按照现行的行政村、组去设置,而是要根据便于村民相互沟通交往、议事办事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现行的行政村、组可以设置一个理事会,也可以设置多个。二是理事的设置可以根据当地风俗以及实情设置。比如,在封建迷信、乡风比较差的地方就可以设置“移风易俗理事” ,在赌博等不良的文娱活动盛行的地方可以设置“文明新风理事”等。三是在理事会章程上,村民集体要进一补明确自我约束机制与奖惩措施,使对村民的奖惩有章可循。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尊重农民的愿望和首创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建设家园、帮助农民建设家园的良好环境,让农民建设和谐新村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新农村建设就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创新组织形式建设和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能够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促进和谐能力的村干部创造性地工作,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更需要农民主体地位的凸显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寻让农民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新的组织形式,让农民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个体的主动性发挥得更充分,使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更符合农村实际。最近,我们在潘口乡小漩村新农村建设中,就新农村建设组织形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根据近郊农村和城镇具有不少相似点这一实际,在小漩村曾家油坊成立一个社区。并在社区中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一、基本做法及成效潘口乡小漩村曾家油坊社区位于小漩村 5 组。通村水泥路水十路纵贯全组,有一条长年不断流的溪流从深山发源,顺水十路注入堵河。57 户、227人集中居住在水十路两侧。这里交通便利,环境静谧和谐,适宜人居。由于近郊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较一般村要好。57 户中有 10 户农村经济示范户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其中有 3 户从事装潢,5户搞建筑,2 户营销农富产品;有 21 户把土地租赁给外地民营业主发展花卉苗圃基地,收取土地租金和在花卉苗圃基地务工创收。全组 8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经济比较发达。XX 年小漩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后,乡党委、政府在县帮扶单位的帮扶下,以 5 组为小漩村的示范点,搞“三改一建”和硬化1390 米的环组路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建新居,维修旧房。由于上级财政和帮扶单位投入资金有限,很多农民只是看着干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致使很多工程推动缓慢。在此情况下,成立小漩村曾家油坊社区,让村民自己讨论自己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区章程。社区章程规定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以及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明确规定所有理事均在社区不是村干部的居民中选举产生,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规定其职责。理事会由五人组成:理事长一人,基础设施建设理事、环境卫生管护理事、矛盾纠纷调处理事、计划生育理事各一人。理事会会长统筹社区新农村建设所有事宜,其余理事根据各自的职责分管相应事宜。每名理事都有相应的职责、权利。因为社区章程是全社区居民共同讨论制定的,所以人人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这样一来,社区新农村建设都由群众说了算,建设项目、筹措资金、群众纠纷、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等均由理事会主持,由群众自己出点子建设自己的家园。由于 5 组硬化环组路缺口部分资金,社区成立前居民处于观望状态,迟迟不能动工。而社区成立后,由基础设施建设理牵头,11 户直接受益户每户主动集资 50 元拉石料垫路基,环组路硬化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现在,由于有了社区居民“理事”,村庄整治、房屋拆迁、环境绿化、改水、改厕、改厨等有人管事、有人理事,很多老大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二、创新组织形式的思考思考一:新农村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在造福农民群众的同时,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仅仅是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演独幕剧,即使是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不被人民群众所接纳,那么这种建设也是失败的。只有农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会实现。因此,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民积极性的激发,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思考二: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找到有效组织形式。村支两委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引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全村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支两委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具体到一个组、一个院的新农村建设诸如村庄整治、环境绿化、 “三改一建”等事宜,即使在同样一个工作目标下,村干部远不如理事执行这些事物产生的效果好。原因在于前者总会带给群众行政干预的意味,而后者却代表了人民群众自身的愿望。思考三:创新新农村建设组织形式可进一步缓解干群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村干部的管理理念由管理转向服务,管理方式由直接转向间接,工作的主向由抓大生产转向抓大市场。传统干预越位型的行政方式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帮、扶、助”补位型行政方式。行政方式的转变加上政务、财务的公开透明,农村干群矛盾得到根本性缓解。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项目、建设质量、资金筹措方式都由人民群众自己说了算,必将会进一步缓解干群矛盾。三、今后工作的思路一是理事会必须根据区域合理设置。潘口乡合村并组后每个村至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有的村甚至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理事会的设置不能呆板地按照现行的行政村、组去设置,而是要根据便于村民相互沟通交往、议事办事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现行的行政村、组可以设置一个理事会,也可以设置多个。二是理事的设置可以根据当地风俗以及实情设置。比如,在封建迷信、乡风比较差的地方就可以设置“移风易俗理事” ,在赌博等不良的文娱活动盛行的地方可以设置“文明新风理事”等。三是在理事会章程上,村民集体要进一补明确自我约束机制与奖惩措施,使对村民的奖惩有章可循。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尊重农民的愿望和首创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建设家园、帮助农民建设家园的良好环境,让农民建设和谐新村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新农村建设就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创新组织形式建设和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能够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促进和谐能力的村干部创造性地工作,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更需要农民主体地位的凸显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寻让农民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新的组织形式,让农民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个体的主动性发挥得更充分,使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更符合农村实际。最近,我们在潘口乡小漩村新农村建设中,就新农村建设组织形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根据近郊农村和城镇具有不少相似点这一实际,在小漩村曾家油坊成立一个社区。并在社区中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一、基本做法及成效潘口乡小漩村曾家油坊社区位于小漩村 5 组。通村水泥路水十路纵贯全组,有一条长年不断流的溪流从深山发源,顺水十路注入堵河。57 户、227人集中居住在水十路两侧。这里交通便利,环境静谧和谐,适宜人居。由于近郊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较一般村要好。57 户中有 10 户农村经济示范户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其中有 3 户从事装潢,5户搞建筑,2 户营销农富产品;有 21 户把土地租赁给外地民营业主发展花卉苗圃基地,收取土地租金和在花卉苗圃基地务工创收。全组 8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经济比较发达。XX 年小漩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后,乡党委、政府在县帮扶单位的帮扶下,以 5 组为小漩村的示范点,搞“三改一建”和硬化1390 米的环组路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建新居,维修旧房。由于上级财政和帮扶单位投入资金有限,很多农民只是看着干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致使很多工程推动缓慢。在此情况下,成立小漩村曾家油坊社区,让村民自己讨论自己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区章程。社区章程规定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以及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明确规定所有理事均在社区不是村干部的居民中选举产生,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规定其职责。理事会由五人组成:理事长一人,基础设施建设理事、环境卫生管护理事、矛盾纠纷调处理事、计划生育理事各一人。理事会会长统筹社区新农村建设所有事宜,其余理事根据各自的职责分管相应事宜。每名理事都有相应的职责、权利。因为社区章程是全社区居民共同讨论制定的,所以人人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这样一来,社区新农村建设都由群众说了算,建设项目、筹措资金、群众纠纷、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等均由理事会主持,由群众自己出点子建设自己的家园。由于 5 组硬化环组路缺口部分资金,社区成立前居民处于观望状态,迟迟不能动工。而社区成立后,由基础设施建设理牵头,11 户直接受益户每户主动集资 50 元拉石料垫路基,环组路硬化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现在,由于有了社区居民“理事”,村庄整治、房屋拆迁、环境绿化、改水、改厕、改厨等有人管事、有人理事,很多老大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二、创新组织形式的思考思考一:新农村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在造福农民群众的同时,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仅仅是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演独幕剧,即使是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不被人民群众所接纳,那么这种建设也是失败的。只有农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会实现。因此,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民积极性的激发,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思考二: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找到有效组织形式。村支两委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引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全村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支两委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具体到一个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