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17年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升和毫升认识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13 页例 1、例 2、 “试一试”和“练一练” ,第 5 页练习一第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 ,初步形成 1 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相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1 升的量杯和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2每个小组准备 1 升的量杯,一个比 1 升大(23 升)的容器,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1问题引人。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好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一说。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就多吗?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的想法。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 ;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起说两遍:容量。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 (板书课题)2情境感悟。(1)初步体验。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 (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谁的容量大?说说你的想法。说明:这个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2)比较感悟。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让多个同学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出哪个容量大一些。演示:先把一个冷水壶倒满水,再往另一个冷水壶里倒,看哪个能盛的水多。提问:哪个冷水壶容量大?为什么?追问:如果把这个冷水壶和杯子比,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你觉得说冷水壶的容量大、杯子的容量小,是说什么的大小?(它能盛水的多和少,就是杯子、冷水壶里面的大小)你能用生活里的一些容器作个比较,举例谁的容量比谁大、谁的容量比谁小吗?(学生举例)3做“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说说图里的意思,并思考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交流:哪个容量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样知道的?说明:要知道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可以像这样互相倒一倒、比一比。容器盛的液体多,它的容量就大;盛的液体少,它的容量就小。4感受需要统一单位。谈话: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这个水壶的容量有几个杯子大。实验:出示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把水壶盛满水;然后把水壶的水依次倒满玻璃杯,数出倒了几杯,并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这样的几杯。出示若干个另一种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与前面玻璃杯大小不同) ,用同样的实验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又是这种杯子的几杯。追问:你能确定地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几杯吗?质疑:同一个水壶,为什么两次得出的表示容量有几杯的数不一样呢?那怎样可以让每次得到容量的数都相同呢?指出:大家都想到了,要每次得的数相同,那就要用同样容量的容器来测量。也就是要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那计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呢?现在来看看生活中经常用什么单位。二、联系实际,认识单位1感受单位“升” 。出示例 2 的主题图,让学生思考能从图上知道什么。提问:观察这些容器的图,你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要说的?说明:图里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像这个“1 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 1 升酱油,这个“5 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 5 升油。所以,这个“升”就是一个容量单位。 (板书:升)计量像水、油、饮料这样的液体是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板书:L)这里 3L、19L 的意思分别是 3 升、19 升。2认识单位“升” 。(1)实验感知,形成观念。引导:你对升这个单位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说明:1 升有多少呢?我们来观察这个量杯。量杯是计量容量的工具,量杯上的刻度表示倒人的液体有多少,比如往量杯里倒水,水面对准到 0.2 就表示有 0.2 升,对准到 0.4 就表示有 0.4 升。如果往量杯里倒水,到水面升到 1 时,就表示量杯里的水是 1 升。实验观察:现在老师这里有 1 个每边的长度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出示正方体容器,并指着三条棱的长度说明是 1 分米)老师先在量杯里倒人 1 升水。 (倒水)大家看一看,这些水正好是 1 升,感觉到 1 升有多少了吗?接着老师把这 1 升水倒进这个每边长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把 1 升水倒进正方体容器)交流:现在观察这个正方体,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出:每边长都是 1 分米的容器,正好能装 1 升水。1 升就是这么规定的,这样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就是 1 升。追问:多大的正方体容量就表示 1 升?(2)实践操作,加深体验。要求小组合作实验,测量 1 升水并观察大约有多少。六人一组,每个小组用 1 升的量杯测量出 1 升水,观察 1 升水有多少。把量杯里的 1 升水倒进准备好的大容器,观察、感受 1 升有多少;再举例估计常见的容器里哪些容量大约是 1 升。估计盛水的大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设计说明:1 升是多少,需要通过学生一次次的感知,并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时,对“1 升”才会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建立 1 升的表象。让学生首先观察 1 升水就是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大小,可以有“标准”的印象;再在“不规则”的大容器里观察、感知,并举出日常生活里大约 1 升的容器,有利于形成“升”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升”的量感,建立 1 升的观念。 】3强化单位“升” 。让每个小组学生在量杯里倒进 1 升水,再拿出若干个相同的纸杯。估计:把 1 升水倒进这样的纸杯,大约能倒满几杯?(学生估计、交流)操作:到底可以倒满这样的几杯呢?大家倒一倒、看一看。交流:倒满了几杯?这样的几杯大约是 1 升?指出:现在又一次认识了升,知道这样的几杯大约是 1 升。4做“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读题、观察,再说说图中各个容器分别盛水多少升,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盛液体多少升来表示。三、观察思考,深化认识1做练习一第 1 题。大家看一看这三幅连续的图,想想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发现的根据是什么?指出:左边杯子盛液体多,容量就大;右边两个不同杯子盛的液体相同,它们的容量就相等。2做练习一第 2 题。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交流各自的结论和想法。3做练习一第 3 题。引导:请大家根据 1 升大约有多少,想想这里每个容器的容量大约多少,在下面的合适答案右边打“” 。交流结果,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可以联系 1 升有多少,或者一些常见的容器大约几升,比较一下大小,估计出它的容量大约几升。四、总结回顾,交流体会引导: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认识升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认识毫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34 页例 3、例 4、 “试试”和“练一练” ,第 56 页练习一第 46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操作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 1 升=1000 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2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及升和毫升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容量单位毫升的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小瓶(如眼药水瓶)或纸杯,500 毫升量杯和 1 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学生每小组准备滴管,500 毫升量杯和 1 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用的量筒一个,1 瓶矿泉水和若干纸杯,一定量的染色水,常见的一些容器如碗、杯、保鲜盒、脸盆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唤醒升的概念1回顾旧知。提问: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容量、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吗?1 升大约有多少?按你的想法说一说。 (可以按“标准”说,可以比划,可以举例,如 1 热水瓶少点大约 1 升)2情境引入。出示准备的小瓶或纸杯,提问:这样的 1 瓶水(或 1 杯水)有 1 升吗?不满 1 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是会什么单位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请注意下面看到的一些容器。二、实验感知一一认识单位毫升1引入单位毫升。出示例 3 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有些什么,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说明: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mL”表示, (板书:毫升 mL)这就是容量的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 mL 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容量单位(毫升) 。(板书课题)2感知单位毫升。提问:对于毫升你想知道什么?先猜猜看,你认为 1 毫升大约有多少?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这个有橡皮头的细小玻璃管,这叫作滴管。玻璃管上有刻度,看到了吗?这里的“1” ,表示从下面吸进的水上升到这里的“1”就有1 毫升。现在各个小组来一个人做实验,怎样做呢?先看老师做:把滴管插进水里吸入 1 毫升。 (演示)看看这里面的水就是 1 毫升。水吸到滴管的哪里是 1 毫升?在自己的滴管上看看 1 毫升的位置。再把 1 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一数大约有几滴。 (演示)能这样做吗?现在请每个小组里一人负责做这个实验,其余同学看做得对不对。吸满 1毫升时,大家看看 1 毫升有多少,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这 1 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数大约有多少滴。能行吗?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提问:看了这 1 毫升水,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交流的?指出: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 1 毫升,只有十几滴。1 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 1 升比可小多了!3观察几十毫升。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表示的毫升、20 毫升。要求学生在量筒里倒进 10 毫升水,看看有多少,在小组里说说毫升的感觉;再倒到 20 毫升,看看有多少,想想又有什么感觉。提问:10 毫升有多少,能说一说吗?看了这 20 毫升水,又有什么要说的?说明:10 毫升水很少,20 毫升水也是很少的,它说明 1 毫升这个单位真小。平时哪些容器装这么少的液体呢,你能想到吗?4深入体验毫升。(1)做“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看图分别说一说什么容器里装有多少毫升药水。说明:这些小的容器里的液体,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2)做“练一练”第 2 题。引导:请每个小组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碗、杯这些小容器,每个容器都用量筒量 50 毫升水倒进去。 (学生操作)请大家观察,里面 50 毫升的水面各在哪里。看到 50 毫升是多少了吗?那在小组里估计一下,你们小组每个容器的容量大约多少毫升,比如像这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杯子的容量大约是多少,互相说一说。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里,哪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吗?同时要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的。5实验发现进率。引导:升和毫升大小相差这么多,那你想过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现在一起做一个实验,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什么。实验:先在小的量杯里倒进 500 毫升水,把这 500 毫升倒进大量杯里;再在小的量杯里倒进 500 毫升水,同样再倒进大量杯里。请每个小组观察大量杯里的水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说明并板书:1 升=1000 毫升。6主动探索换算。让学生做“练一练”第 3 题,独立换算、填空,有困难的和同桌商量。交流结果并呈现,选择两道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有错的改正。指出:单位换算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想:1 升等于 1000 毫升,几升就是几个 1000 毫升,就等于几千毫升;几千毫升里有几个 1000 毫升,就等于几升。7估计体验容量。(1)学生“试一试” 。操作:请每个小组看看,你们小组的 1 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告诉全班同学。再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纸杯,用瓶里的矿泉水把纸杯一个一个地倒满,数数可以倒满几个纸杯。 (学生操作、数杯数)请每个小组估计一下,这样的一纸杯水大约多少毫升。交流:这样的纸杯,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强调纸杯容量,使学生都明确这样的纸杯容量大约多少毫升。(2)喝一口水大约是多少。引导:这样的 1 杯矿泉水几口才能喝完呢?我们一起试一试。每个小组派几名同学像平时一样喝水,一人喝完这样 1 杯;没有派到的同学帮助他们数数,看看 1 杯喝几口能喝完。同学们各喝各的,喝完后呢,算一算你自己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明白了吗?学生喝水、计算。交流:你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三、练习巩固一加深毫升认识1做练习一第 4 题。同桌讨论,再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1 升是多少毫升?2做练习一第 6 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合适答案右边打“” 。交流结果,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要联系刚才对 10 毫升、20毫升或 50 毫升的感受,或者一些常见的容器容量大约几毫升,比较、估计出大约多少毫升。四、学习小结回顾交流收获引导:这节课你对容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增长了哪些本领?回顾一下认识毫升知识的过程,你有哪些新的体会和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升和毫升练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67 页练习一第 712 题,“动手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能制作 1 升的量器,并用来测量容器容量。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能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发展估计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里容量单位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中主动思考的意识。【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量杯,一个上下一样粗细的塑料瓶(如饮料瓶) ,长条白纸一张,1 件大约 23 升的容器。【教学过程】一、回顾升和毫升1引人课题。引导:开学后的这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引人:这节课我们就练习升和毫升的知识。 (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了解容量,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大小、进率,进一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知道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2回顾容量单位。引导:在前两课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知识?能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想想容量、升和毫升的大小及关系,和同桌同学整理一下吗?同桌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说,在练习纸上写一写。交流:你是怎样整理这些知识的?说说你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让学生交流,明白升和毫升是容量的单位,1 升是每条边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1 毫升约十几滴水那么多;计量较大容器的容量通常用升作单位,计量较小容器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1 升=1000 毫升。结合交流让学生举出一些容量大约 1 升的容器,举出一些用毫升作单位的容器。 )结合交流板书:容量:升(每边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用于电饭煲、水池、水盆等毫升(十几滴水)用于药水瓶、碗、注射器等1 升=1000 毫升二、深化升和毫升1选择单位升和毫升。(1)做练习一第 7 题。引导:这四种容器的容量各用什么单位表示比较合适,请大家在课本上连一连。交流:怎样连的、怎样想的?指出:计量容量,较大容器一般用升作单位,较小容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2)做练习一第 8 题。引导:明确上面的道理,就可以想想第 8 题里各容器里的液体会有多少,按照题里的数各要填什么容量单位呢?请在( )里填写合适的单位。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指出:具体用哪个容量单位,要根据实际的液体容量和 1 升、1 毫升的具体多少,思考确定。2深化容量单位进率。(1)做练习一第 9 题。让学生观察,说说各有液体多少毫升。思考:想一想,合起来比 1 升少还是比 1 升多?为什么?交流想法,强调 1 升=1000 毫升,超过 1000 毫升,比 1 升多。(2)简单换算。3 升=( )毫升 4000 毫升= ( )升8 升=( )毫升 9000 毫升= ( )升5 升=( )毫升 6000 毫升= ( )升学生先练习再交流,并选择两题说说怎样想的。指出:几升就是几个 1000 毫升,就等于几千毫升;几千毫升就是几个1000 毫升,就等于几升。(3)做练习一第 10 题。学生练习。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说明:这里的比较,有的可以直接看出来,比如 900 毫升不满 1 升;有的可以换算了再比,比如 3 升是 3000 毫升,比 2500 毫升大。追问:你觉得知道 1 升等于 1000 毫升,主要可以解决哪些问题?3解决问题。让学生阅读练习一第 11 题并交流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哪个问题?引导:根据问题,你觉得要用到哪些条件来思考,怎样解决?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交流:说说你的想法,你的结论是够还是不够?结合交流,让学生明白可以这样解决:5 岁儿童要按 37 岁的用法用量算,每次照最多用量一天也只要服 30 毫升,3 天只要 90 毫升,所以够了。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板书。 (如 7 岁儿童够服 3 天吗,8 岁儿童 3 天最多服多少毫升等)三、回顾交流,实践操作1回顾交流。提问:回顾整理知识后,我们练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有哪些新的体会?2完成“动手做” 。(1)提出制作量器的要求:用上下一样粗细的塑料瓶做一个可量 1 升的量器;量器上要标出 1/4 升、2/4 升、3/4 升和 1 升的刻度。(2)让学生看书明白制作步骤,再通过交流明确步骤。(3)学生制作,交流作品。(4)估计、测量容量:学生用制作的量器盛 1 升水,倒进事先准备的容器,看看水面到哪里;根据容器特点和水面位置,估计容器的容量;用 1 升的量器测量容器的容量,比比和估计的是不是接近。3课后作业。课后完成练习一第 12 题。二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商一位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8 页例 1、 “试一试”和“练一练” ,第 10 页练习二第 1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思考,主动探究并获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得数;学会用除法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主动交流和理解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体验笔算过程,积累计算经验,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3使学生通过探究笔算方法,感受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养成认真计算、验算检查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激活经验。(1)口算。602= 804= 1608= 2406=(2)笔算。653= 8722=指名学生板演笔算题,其余学生口算。结合口算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检查板演题,说说除法笔算怎样算。2引入新课。谈话:上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这节课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这个内容要大家自己思考、计算,交流是怎样算的,要看大家能不能用我们过去除法计算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二、探索算法1学习口算。出示例 1,学生观察、阅读,想想要怎样列式。提问:要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你是怎样想的?6020 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交流:说说你怎样算的,得数是多少。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出现几种理解):(1)60 副里有 3 个 20 副,所以得数是 3。 (板书:60 里面有 3 个20,6020=3)追问:谁再来说一说这是怎样想的?(2)203=60,6020=3。 (板书)追问:你明白他的意思吗?(3)62=3,6020=3 。 (板书)追问:这是根据哪个算式推算的?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不同的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方便?请同桌同学按照 62=3,6020=3 的算法互相说一说。2学习笔算。引导:我们已经口算出 6020=3。除了口算,还可以用竖式笔算,现在列出竖式。 (板书竖式)你能列竖式笔算 6020 的商吗?请大家独立笔算,并且找一位同学来板演竖式计算。学生完成笔算,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大家看这里的竖式,商是多少,算得对不对?(有错时引导改正)60 除以 20 的商是几,这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竖式中 60 减 60 得 0 表示什么意思?指出:除数 20 是两位数,我们就直接用被除数里的 60 来算。60 除以 20商 3,表示 60 里面有 3 个 20,应该商在个位上;和以前计算一样,商 3 再和20 乘得 60,表示 3 包正好 60 副,没有剩余,得 0。让有错的学生订正,边订正边说算法。3学生“试一试” 。让学生笔算“试一试”的两道竖式,指名两人板演。交流:96 除以 20 商是怎样想到的,竖式怎样算的?150 除以 30 呢?(板演如有错则结合交流改正)追问:96 除以 20 直接用被除数哪几位除以除数的?150 除以 30 是用被除数哪几位除以除数的?为什么看前三位?验算:让学生独立验算,看竖式算对没有。 (同时指名两人板演)提问:两道题各是怎样验算的?(注意对比验算结果看除法算对了,证明上面算法是对的)4比较小结。比较:比较两道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除数都是整十数,商都是一位数)为什么 9620 直接用被除数前两位算,15030 要用被除数前三位算?能说说今天的除法怎样算吗?指出:今天计算的都是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课题上补充板书:(商一位数) 】除数是几十,要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以除数,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三、练习内化1练习口算。(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并呈现,选择两组让学生说说除数几十的题是按哪道口算的,有错订正。指出:按表内除法可以直接口算每组下面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比如按 4+2=2 就可以算出 4020=2,按 217=3 就可以算出 21070=3。(2)做练习二第 1 题。学生直接填写得数。交流得数,有错订正。2做练习二第 2 题。比较:前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后两题呢?让学生依次笔算 4 道竖式;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两题。检查交流:比较前两题,第一小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第二小题的商也是2?比较后两题,计算时都是看的前几位?120 除以 30 商 4 怎样想的,为什么114 除以 30 的商却是 3?指出:其实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想商时,也是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3做练习二第 4 题。看题,明确要把多少分换算成几时,把多少秒换算成几分。启发:先看多少分是 1 时,多少秒是 1 分,想想这里的换算可以怎样算,再算一算、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填空。交流:先呈现左边一列的结果,再呈现右边一列结果。提问:把左边分为单位的数换算成时为单位都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秒为单位的数换算成分呢?指出:因为 60 分等于 1 时,所以把分为单位的数换算成时为单位,只要除以进率 60,就可以得出是几时。同样的道理,秒为单位的数换算成分,也是除以进率 60。四、总结全课1回顾交流。提问:回顾一下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想想你有哪些认识和体会可以与大家交流,谁来说一说?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第 3 题、第 5 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商两位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9 页例 2、 “试一试”和“练一练” ,第 1011 页练习二第 69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得除数是整十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得数;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法则。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主动交流和理解笔算方法,归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法则,积累计算经验,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发展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通过探究笔算方法,体会知识间的发展和联系,感受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养成认真计算、验算检查的学习习惯,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教学重点】除数是整十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笔算。6830= 25040=学生笔算,指名两人板演。交流:被除数位数不同,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这两道题的商是怎样想的?指出: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要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2引人。谈话:这里计算的是我们已经学会的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今天进一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 (板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但计算上要稍微复杂一些。同学们可要联系已经学会的知识,自己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哦!二、主动计算,建构法则1引入计算。出示例 2。让学生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思考怎样列式。交流:要求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应该列怎样的算式?(板书算式)2估计商的大小。引导:380 除以 30,你能估计出商大约是多少吗?同桌试着互相估估看。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商大约是多少?(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并引导同学理解,得出商在 1020 之间,是十几)说明:商在 1020 之间,应该是两位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 。3主动计算,获得体验。引导:你能试着用竖式笔算,得出 38030 的商吗?请每个同学先列出竖式,看看从哪一位开始算,再自己笔算出商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交流:(借助板演题)第一步怎样算的?为什么只要用前两位上的“38”除以除数?商 1 怎样得到的,为什么写在十位上?(结合交流明确,除到十位,商就写在十位上)交流:用 1 乘 30 得 30,38 减 30 得 8,接着是怎样算的?让有错的学生订正。追问:你发现这里的计算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板书:(商两位数) 】指出:这是除数是整十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从竖式上看,被除数前两位“38”表示 38 个十,用“38”除以 30 商 1 得到的是 1 个十,所以 1 要写在商的十位上。这和刚才的估计是一样的,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十位上余“8” ,要和个位上 0 合起来继续除,这和过去的计算也是相同的。让学生回答问题结果,并在课本上填写得数和答句。4继续探究,归纳方法。出示“试一试”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笔算两道题,要求计算时注意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两人板演)检查:第一题先怎样算、再怎样算的,商是多少?第二题为什么商是一位数,商 8 怎样想的?计算过程对不对?比较:这两题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那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不同?比较这两题的计算过程,你能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交流: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联系计算逐步说出计算方法)小结:除数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时从髙位算起,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而且要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三、训练技能,内化方法1做“练一练” 。让学生看看要计算哪两题,前面的填空是什么意思。启发:你能用这样的想法想到商是几吗?请大家先填一填,想想每题的商是几,再笔算出得数。交流商和余数。提问:你认为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怎样想商是几?指出:计算除法想商时,可以想被除数这几位上的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2做练习二第 6 题。让学生逐题按步骤计算,指名三人板演。检查板演题,说说第一小题的计算过程,看看第二、三小题算得对不对。提问:这三题都是先用被除数的前几位除的,为什么?接着都是怎样算的?说明:除数整十数是两位数,所以都是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接着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和余数合起来继续除。3做练习二第 7 题。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再指定每个小组各算一组题,指名三人板演。交流:黑板上都算对没有?比较:每组两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得到的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强调: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就要先看(前两位) ,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设计说明:练习是为了熟练方法、形成技能,这需要在练习中首先正确把握方法,才能逐步熟练。因此,在练习设计上注意根据习题的特点,突出法则的不同要点。首先强调怎样想到商是几,知道要看用被除数这几位上的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 ;接着结合练习,主要强调笔算除法的程序,能正确地按法则计算。然后又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商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区别和成因,注意首位商是怎样确定的,从而能正确计算,使技能得以提高。 】4做练习二第 9 题。让学生读题,解答第(1)题。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倍?(板书算式)这个问题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说明:比较两个数量,可以求它们的倍数关系,还可以求相差多少。四、总结交流,布置作业1课堂总结。提问:通过学习除数是整十数、商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你有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学习体会?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第 7 题自己没有计算的两组题,第 8 题,第 9 题选择一个除法问题列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11 页练习二第 101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得数;初步感受商不变的规律;能应用除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发展除法计算的技能,提高相应的运算能力;通过计算、比较感受商不变的规律,发展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数学思维;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感受数学规律的同时,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步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难点】商不变规律的感悟。【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引入练习回顾:回顾一下这几节课的内容,你已经学会了什么?引人:这节课,我们就练习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板书课题)同学们要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口算和笔算的方法,做到既能算正确又能熟练算,提高除法计算能力;同时还要在练习中注意观察、比较,看看哪些同学能发现除法计算的一些规律。二、练习计算,提升技能()口算练习。1做练习二第 10 题。出示练习题,说明按除法和乘法分三组除,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写得数。交流得数,板书呈现,并让学生读一读三组题和得数。提问:40050 怎样算的?508 呢?看看后面两组,除法怎样口算,乘法怎样口算?除法和乘法口算有相同的地方吗?指出:除法口算和以前的乘法口算一样,都可以先看 0 前面的数,按表内乘、除法推算出得数是多少。比较:你发现每组的除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吗?指出:被除数除以几十得到几,这几十乘几就等于被除数;反过来,把相乘的得数除以乘数几十,就等于另一个乘数几。口算除数是几十的除法时,也可以用乘法想得数:除数几十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2除法口算。出示若干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卡片,让学生看式说得数。(二)笔算练习。1计算。72040= 35640=让学生说明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怎样想的。学生计算,指名板演。检查:第一题怎样算的?第二题怎样想商的?提问:你能根据上面两题,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吗?(呈现板书: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2做练习二第 11 题。(1)让学生说说商各是几位数,并说说怎样想的。指出: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这样就可以知道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看出商是两位数还是一位数。(2)让学生笔算前两题,指名两人板演。交流:第一小题怎样算的?第二小题商的十位是怎样想的?个位为什么是0?指出: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要按法则计算;和过去一样,如果哪一位不够商 1,就要商 0。3做练习二第 13 题。让学生口算填商,校对得数。引导:如果把每一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跟第一栏的 20 除以 5 等于 4 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同学一起比一比这些除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如果把每一栏和它的前一栏比较,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再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提问:每一栏都和第一栏比较,你有什么要说的?每一栏都和前一栏比较呢?你有什么发现吗?说给大家听听。指出:现在同学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被除数和除数都乘几,商不变。引导:如果反过来比较,任选一栏和后面任何一栏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自己选一栏数比一比、想一想。提问:你又有什么发现?指出:反过来比,我们又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也不变。提问:通过这两次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呢,能用比较简单的话说说吗?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 0 或除以 0 呢?指出: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者都除以一个不是 0 的数,商就不变,这是除法的一条规律。4交流体会。引导:回顾前面的计算和找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进一步明确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怎样变化被除数和除数,商不变。三、解决问题,发展思维1讨论练习二第 14 题,让学生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想。交流: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说出不同的分析的思路)指出:解决问题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做练习二第 15 题。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计算填写表格,交流呈现结果。提问: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是怎样想的?观察表里的数据变化,还有什么想法吗?指出:已知长方形面积和长,用面积除以长得到的是长方形的宽。大家发现没有,当面积一定时,长越来越短,宽却变得越来越长。四、练习小结,完成作业1小结。提问:通过练习,你对除法计算有哪些认识要告诉大家的?通过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2作业。完成练习二第 11 题后两题,第 12 题和第 14 题。四舍五入试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12 页例 3、 “试一试”和“练一练” ,第 15 页练习三第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除法计算中了解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方法,初步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正确试商、计算得数;经历综合、归纳过程,明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2使学生了解除数接近几十就看作几十试商的方法,提高除法笔算技能,发展除法运算能力;经历回顾学过的除法笔算,归纳除法笔算法则,提高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形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有错就改的意识和态度。【教学重点】除数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激活笔算经验,引入学习内容。出示:8520= 32450=学生笔算,指名两人板演。交流:(指竖式提问)这里 85 除以 20 商 4 是怎样想的?324 除以 50 呢?指出: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计算时只要看除数,想被除数里有多少个除数几十,就比较容易想到商几。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该怎么办呢?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现在来看一个具体问题。二、学习新知1学习四舍法试商。出示例 3,让学生读题列出算式。提问:你的算式怎样列的?(板书算式)为什么这样列?启发:这是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列出竖式来看一看怎样想商。(板书竖式)你觉得它和除数是几十的商比较接近,为什么?(板书:3230)说明:32 接近 30,可以把它看成 30 来试着求商,这叫试商。 (在除数上面板书“30” ,并板书:试商)这样就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来试一试商可以是几。你能试着算一算吗?请在课本上算算看。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根据试算情况选择并指名板演在黑板上。 (选择商 3乘 30 和 32 的积作减数的两种不同情况板演出来)交流:你同意黑板上的哪个算法?说说你的理由。辨析:除数看作 30 怎样想商的?试商的 3 要和哪个数相乘的积作减数,为什么?指出:用 30 试商是为了想商方便,实际小云每天看书 32 页,这 3 天要看3 个 32 页,所以要用商 3 和原来的除数相乘得到的 96 作减数,这样一本书 96页减去 3 天看的 96 页,正好看完没有余数。追问:这里看作 30 试商后要注意什么?(要和原来除数 32 相乘的积作减数)让有错的订正,并让学生填写得数和答句,然后集体口答答案。2学习五入法试商。出示“试一试”竖式。引导:这里的除数也是两位数,想想除数 39 可以看作多少试商。自己先想一想,然后独立试商、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你是把 39 看作多少试商的,怎样想的?(板书:3940)试商是几,怎样想的?(板书商 4)4 和多少相乘作减数?(强调和原来的除数相乘再减,并板书过程,完成计算)3归纳试商方法。引导:看一看上面两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学习的是除法计算里的什么内容?(板书课题:试商)这里两道除数都是 30 多,为什么一道看作 30 试商,另一道要看作 40 试商?试商时把除数看作几十用的什么方法?(在原来板书的“试商”前增加板书:四舍五入)试商后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指出:当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时,为了求商方便,我们一般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比较接近的几十试商,也就是试着看看可以商几。得出所试的商之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的积作减数,算出结果。4归纳笔算方法。引导:请大家看上面的四道除法计算,都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那你回顾一下这些题的计算过程,你觉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哪位同学能说得比较全面。交流:现在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指出: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前两位不够用前三位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0(板书呈现法则)三、练习巩固1做“练一练” 。提问:题里各是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的?让学生计算,指名四人板演。检查交流:第一小题把除数看作 20 试商怎样想商的?第三小题把除数看作40 怎样想商的呢?其余两题计算对不对?指出:确定看作几十试商,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商几。2讨论练习三第 1 题。让学生先思考每道题可以看作几十试商,再交流。追问: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用的什么方法?3做练习三第 2 题。让学生读题,想想怎样列式。提问:怎样列式的?为什么除数是 32?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