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据处理2_第1页
第二章数据处理2_第2页
第二章数据处理2_第3页
第二章数据处理2_第4页
第二章数据处理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12 5 弱化学作用弱化学作用 上面介绍的静电作用、诱导作用与色散作用都属于物理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除了物理作用之外,还要考虑较弱的化学作用。 这种弱化学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同类分子间的化学作用称为缔合,不同类分子间的化学作用称为交叉缔合或溶剂化或络合。 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的主要区别在于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从力的本性来说, 主要有氢键和电荷转移(或电子授受)两种 .一、氢 键氢的正常价数是 1。但是对于许多含氢的化合物,特别是当具有官能团 OH 、 NH 、 X一 H 代表卤素原于)、 S一 H以及与强的吸电子基团结合的 C H如 Cl3C-H时, H还可与另一个分子的O、 N、 F有时还有 S以及具有电子的芳烃结合, 2.32这种结合叫做氢键,可用通式 A- H- B表示。其中 A、 B均为电负性较大但体积又不太大的原子。 AH 称为质子授体, B称为质子受体。例如甲酸,根据蒸气密度测定,在 3 时,蒸气中有 93% 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它的结构由电子衍射法测得为已知 OH 的正常键长为 0 95 埃。由结构式可见,当两个分子缔合时, o H键伸长为 1 04埃, H与另一个分子的 O又形成键距为 1 63埃的较弱的结合。根据这一二聚体在不同温度时的离解度,可以求得它的离解热 H= 14.Ikcal/mol。2.33又如丙酮与三氯甲烷的混合物,其液固平衡相图见图 2 9,由图可见。有一个等分子络合物,其结构为 :( CH2) C-O-H-CCl3由混合热测得氢键键能为2.7kcal mol2.34除了二聚体或等分子络合物外,借助于氢键还可形成多聚体。例如氟化氢气体中就有多聚体( HF) n 存在, n 在 5以下,结构为: 在氢键 F-H-F中, H一 F的键轴就是 F的孤对电子云的对称轴,所以夹角 140o实际上是 F的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 F H) 的不等性杂化轨道间的夹角。除了链状分子外,氢键还能生成层状(如硼酸)以及立体结构(如水)的多聚体。表 2-7列出典型的质子授体与受体。表 2-8列出一些常见氢键的键长与键能。由表可见。氢键的键能比一般的化学键的键能(5010O kcalmol -1 ) 要小得多。正因为如此,通常将氢键归入分子间力的范畴。2.35按形成氢键的能力, Pimentel等 9 将分子分为以下四类。见表 2 9。氢键一般在 III , I-III, IIIII 、 III-III间形成,前三种属交叉缔合或溶剂化或络合物,后一种属自缔合,也可以交叉缔合。对第 III类化合物,在某些特定的结构中,还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氢键的本质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由于 AH 键有很强的偶极矩, H的半径又很小( 03A), 又无内层电子,可以允许 B原子充分接近它,只要 B原子电负性大,半径较小,带正电的 H就能与 B原子中的孤对电子产生很强的静电作用,以至诱导作用。另一方面, B与 A间通过 H为媒介,还可发生电荷转移。获得离域能。用量子力学处理 10氢键的波函数可写成下列线性组合形式 :2.36其中第一项没有键生成,第二项代表离于相互作用,第三项代表电荷转移所形成的共价键。 a、 b、 c应满足归一化限制,其数值决定于 rAH与 rRH 以及 AH与 BH的夹角 AHB。 Lippincott等 11导出了氢键位能与 r的半经验关系式,由此可计算氢键键能,这一键能与缔合焓以及 A-H键振动频率在生成氢键后产生的位移直接相关。对于比较简单的系统,即当 A与 B相同时,位能与 r的关系式为:2.372.382.392.40式中参数参看图 2 10, D是 A-H键的离解能, kO是 A H键的力常数,与基本振动频率 成正比的键距。式中第一项反映了 A-H键 由 ro伸展至 r的能量,显然应为正值,第二项是 H一 B的贡献是负值;第三项 uAB则代表 A与 E的色散作用,包括斥力。由此可见,利用平衡时 可以求得 r, p对 R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力常数 可求出氢键的振动频率 = ( k ko)。 反之。如从实验得知缔合焓或振动频率的位移。可以拟合求得各参数。如果 A与 B不相同,式子当然要复杂得多。生成氢键对纯物质或混合物的物性有显著影响;在 IR、NMR谱图上也有反映,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2.41二、电荷转移分子间的电荷转移或电子授受是形成络合物的重要原因。氢键的本质一部分也是由于电荷转移,但是有氢原子作为媒介。然而这种媒介对电荷转移来说并非必需。电荷转移的更一般的模式是电荷由电子授体 D转移至电于受体 A,形成 DA键。它有下面几种类型:( 1)具有非键孤对电子的授体( n型)与具有空轨道的受体 (V型)作用,如 R3NBCI3;( 2) 具有成键 轨道的授体伯 (b 型)与具有反键 轨道的受体( a 型)作用,如 C6h6.I2( 3) 具有成键 轨道的授体与具有反键 轨道的受体( a 型)作用,如 C6H6( NC) 2C=C( CN) 2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基态波函数可用下列波函数的线性组合表示 122.42b愈大作用愈强, b愈小作用愈弱,例如 C6H6I2 是一个弱的络合物, b2 0.06.图 211 画出位能曲线。图中 o是没有电荷转移的 D、 A系统的位能,相当于色散作用(包括斥力) . 1则是发生完全的电荷转移后 D+A-系统的位能,相当于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斥力)。 1与 o之差等于 ID EA , ID是授体的电离势, EA是受体的电子亲合能。 N则为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基态位能曲线,它比 Eo、 E1都低。通常用两个经验参数 授体参数与受体参数 来度量不同分子电荷转移的能力。有不同的定义经验参数的方法,下面介绍Gutmann13的定义:授体参数 DN:在 10-3M的二氯乙烷溶液中,授体与参比受体 SbCl6 的摩尔反应焓的负值。D SbCl5 DSbCl5DN - HDSbCl4 (2-32)或间接地由在溶剂(授体)中 NaCIO4的 23Na的 NMR化学位移来确定。2.432.442.452.46受体参数 AN: 以在特定溶剂(受体)中 Et3PO的 31P的NMR相对化学位移 来确定,令参考溶剂正己烷为 O, Et3PO SbCL5在二氯乙烷中为 100。图 2-12画出不同溶剂与 SbCL3以及 I2生成络合物的 H与溶剂的授体参数的关系,当 DN增大时 ,- H增大,表示生成的络合物更为稳定 ,由图可见呈良好线性关系。图 2 13是HgCl2中 Hg一 CI,的伸缩振动频率与溶剂的授体参数的关系,当 DN增大时,络合键增强,而 Hg一 CL键则减弱 ( 减小)。图 2 14是 Co( CO) 4 -1中 CO 的伸缩振动频率与溶剂的受体参数的关系,当 AN增大时 ,由于亲电子溶剂与 CO (CO)4-中羰基的 O原于接触,使 Co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这使 Co一 C的 键削弱,相应地使 C O键距缩小( 增大)。2.47由于电荷转移,将使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热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分子的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它将反映在 NMR、 IR、 拉曼、 UV等谱图上。将结构性质与热力学性质、化学性质联系起来研究是一个活跃的领域。2 6 分子间力与物性的关系 分子间力与沸点和熔点的关系一般来说分子间力愈大,愈不易气化,因此气化热愈大,则沸点愈高;熔化也要部分克服分子间力。 因此分于间力较大者,熔化热也较大,熔点也较高。( A) 同系物的沸点和溶点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高。由图 2-15可见。烷烃的沸点和熔点随碳原于数的增大而增高。乍看可能以为,分子变大就加重,就不能灵活运动,因而愈要更高的温度使分子具有更大的动能才能沸腾或熔化。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大小并无关系。2.48例如 C6H6和 C6F6, 分子分别为 78.114和 180056,相差很大,但沸点分别为 80 1 和 80 2 ,几乎相同。沸点和熔点随同系物分子量增大而增高的原因在于: 同系物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此偶极矩大致相同,电离势也大致相同,但是极化率随分子增大而增大,由式( 2 21、 25)可知, 诱导作用与色散作用均随极化率增大而增强,因而沸点和熔点增高。相应的气化热和熔化热也增高 .由图 2 15还可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沸点随碳原子数是平滑地增大的,但熔点则呈锯齿形变化,如将含有奇数碳原子的和含有偶数碳原子的分别关联,则各得呈平滑曲线。 这说明奇数链和偶数链对晶格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但对液体的性质关系不大。在纯物质的性质中,临界温度、临界密度,临界压力(随 N增加而减小)与沸点变化规律类似,而三相点则与熔点变化规律类似。2.492.50( B) 同分异构体的沸点存在如下规律:( i) 同分异构体的极化率大致相同,因此仍极矩愈大的分子静电作用与诱导作用愈强,沸点愈高 ,见表 2-11。2.51( ii) 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分子的支化程度而降低。例如异辛烷( 2, 2, 4三甲基戊烷)的沸点比正辛烷低 26、4 。这种随分子的拓扑性质变化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沸腾是分子的热运动超过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但是如果分子的旋转自由度(包括内旋转)大;外加的热能部分被耗于分子的内部运动,所以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沸腾。而随着分子的支化作用增大;旋转自由度就减小,因而沸点就降低。 Hosoya等利用拓扑指数15联同分异构体的性质,除沸点外,还关联了气体的绝对熵、异构化热、生成热、燃烧热、液体密度、折射率、临界参数等,得到较好的规律。( C) 有机化合物中氢被卤素取代后,偶极矩和极化率都增大,沸点升高。这可清楚地由表 2-12、 13看出。卤代烃的沸点高于相应烃类是由于偶极矩增大之故,但 Cl、 Br、 1沸点依次升高则由于极化率增大而引起。2.522.53( D) 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沸点和熔点升高。图 2-16按等电子系列画出不同族的氢化物的沸点和熔点。例如第六族,沸点和熔点按 H2Te、 H2Se、 H2S依次降低,这是由于分子变小,色散作用减弱之故。按此规律 H2O应更低,但事实上 H2O的沸点与熔点都远比上述三个化合物为高。这就是因为 H2O 有极强的 O-H-O氢键之故。其中 NH3的 N-H-N氢键较弱,因此升高没有 H2O那样显著, HF的 F-H-F氢键虽较 OH 一 O为强,但每个 H2O分子有两个氢键, HF只有一个,因此升高也不及 H2O。 CH4没有氢键,沸点和熔点按正常规律降低。凡是与沸点、熔点有关的性质如气化热、熔化热、蒸气压、临界参数等都与上面情况类似。2.542.55表 2 14比较了乙醇与乙醚的性质,它们是同分异构体,但由于乙醇存在氢键,因而熔点、熔化热、沸点、气化热均比乙醚高得多。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分子内部,例如邻硝基苯酚可以生成如下形式的内氢键,由于生成内氢键,就不再有分子间的氢键,因此邻硝基苯酚的熔点要比间位和对位的低得多。表 2 15所列硝基苯酚、水杨酸与氯苯酚的熔点数据,可以看出这一规律。2.56( 2)分子间力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的非理想性根源在于不同组分分子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还远没有搞清楚,在本节中只能介绍一些简单的规律。当非极性气体溶解于溶剂中时;主要依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于间的色散作用,即使在极性溶剂中诱导作用的贡献也是很小的。 因此, 当气体分子的极化率增加时,溶解度也相应地增加。 表 2-16是惰性气体在水、乙醇、丙酮和苯中的溶解度,可见随着气体的极化率增大而增加。又如空气,已知 O2含量为 21% ,但在水中, O2 却占总溶解气体的 34% ,这就是因为 O2的极化率比 N2大的缘故。溶剂性质的影响要复杂一些, 当溶剂的极化率增大时,当然有利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但是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也强了,这又不利于溶解。2.572.58一般地说,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而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则较大。 反之非极性物质则比较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则较小。 极性与非极性物质形成的溶液,往往是正偏差,其蒸气压高于理想溶液值,沸点则降低, 例如醇与饱和烃类常有最低恒沸点。氢键的形成对混合物性质有显著影响。 一般地说类型 I与类型 II总是能很好地相互溶解。例如氯仿、乙炔( I) 能很好地溶解于乙醚、丙酮 (II) 中,它们之间实质上形成了络合物。但是类型 I或 II在类型 III中的溶解度,则视络合物以及 III的自缔合强度的差异而定。例如氯仿 (I)能很好地溶解于甲醇( III)中,因为氯仿与甲醇的作用强于甲醇的自缔合。但是氯仿却很难溶解于水( Ill)中,因为水的自缔合太强了。而二氧六环 (II) 却能溶于水中,说明它作为一个质子受体,其强度大到可以与水竞争。2.59氢键的形成或破坏将使溶液的蒸气压与沸点偏离理想。例如乙醇( Ill) 自缔合很强,当溶解于四氯化碳( IV) 中后,由于稀释,使缔合度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