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复习重点答案_第1页
行政法复习重点答案_第2页
行政法复习重点答案_第3页
行政法复习重点答案_第4页
行政法复习重点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 导论1、行政法的含义 及行政法的分类(P4)一、行政法是指调 整行政权被行使 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 (1)行使行政 权 的行政机关或公共 组织在对外进行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可称为行政主体。 这种关系的特点是行政主体与管理相对方之间的地位不对等。前者在关系中居于主导的优势地位,后者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2)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同 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 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授权的公共组织 之间的关系等。(3)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行政主体 处于一种被监督、被 审查 的地位。2.试述行政法的法源。 (P10)答:行政法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行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宪法中有关行政管理的部分,通常都是一般性的原则性的规范,对行政法的各种具体 规范起 统率作用。(2)法律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某一项法律的法律规范及可以全部属于行政法规范,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或某一条款属于行政法规范,其他部分或条款属于其他性质的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全部, 中 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则属于大部分。(3)行政法规和部分规章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部门规 章则是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各部、委、行、署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行政法规和部分规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项条例。地方性法 规和地方行政 规章、自治条例和单项条例等各方面,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到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和活动方式等,含有大量的行政法规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渊源,对 于完善我国的行政法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 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与行政法有关的解释即为 行政法的渊源。(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我国政府所 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其中涉及行政管理的,也是行政法的渊源。3.试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与构成要素。(P4)一、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 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二、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的存在,是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先决条件。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的 权利 义务不能由当事人双方相互协商约定。当事人既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 ,也不能随意放弃权利、转让义务,只能依据行政法律规范的 规定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首先,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一方当事人往往处于支配地位,以国家 强制力保证其职权的行使。其次,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 更不以双方主体意 见一致 为必要条件,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地设立或 变更行政法律关系。(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总是交叉重叠的, 权 利与义务很难分开,从这方面看是其 职权或 权利,从那方面看则是其职责或义务。(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行政程序不同于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三、行政法律关系由三大要素构成:(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的当事人。因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及精神财富(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行政主体的 权利义务和行政相 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消 灭。(P9)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以外,还必须 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相应 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没有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无法确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 规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事实就是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 灭的客观现 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 为两大类。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包括:(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主体的增加、减少或改变。(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物、行为或精神财富的变更。(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权利 义务发生变化。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包括:(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消灭;(2)权利义务内容的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已实现或为新的内容所代替。5、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P14)一、行政法的地位:它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与刑法、民法并列的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二、行政法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 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 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 、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简答 P1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 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 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 职权的行使都 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 规范。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6、行政合理性原 则的含义及具体要求( 简答P19)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 类和幅度范围 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 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 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根据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和存在的。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凡有悖于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行为。(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 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动 机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活 动时必须出于公心,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 方。(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原则。合法性原 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 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7、行政法律事实 (P8)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 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 实。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主要包括:人的出生、死亡。如人的出生、死亡会导 致户口登记、注销等行政法律关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战争可以导致兵役征集和财产征用等行政法律关系;自然灾害可以导致税收减免、社会救 济等行政法律关系。时间的流逝和物的 灭失。如物的灭失可能导致行政赔偿法律关系。 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它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 违法行 为。 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行为,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 为行政相对方的行 为,如行政主体吊销相对方营业执照的行为;行政主体没收、征收财物的行 为;行政相对 方申请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等。 8、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A、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由国家强 制力作保障。 违 反、破坏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而行政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不反映国家的意志。B、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 为基 础,但不等于行政关系。只有当行政关系为行政法 调整,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时才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未经行政法调整,不具有行政法上 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均不能转化成行政法律关系。第二编 行政法上的主体1、行政主体的涵 义(填空或者简答 P25)答:所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 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根据这一定义,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2、行政职权 的特征( 简答 P28)答: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主要有以下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许可权;行政确认权;行政检查权;行政奖励权;行政物质帮助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合同的签订权;行政复议权。)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外部表现形式,特征如下:(1)强制性,行政 职权是法定权力,具有国家强制力。(2)不可处分性,行政 职权体现着国家意志,未经法律许可,不得 转移或放弃,不得自由转让或处分。(3)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行政主体的 职权与职责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行使 职权也就是履行职责。 3、行政机关的特征(简答 P31)答: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 对国家 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国家 权力机关的监督。其特征如下:(1)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2)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3)必 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4、行政机关的设 置原则(选择 P33)答: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需要原则;(2)精简原则;(3)高效率原则;(4)依法设置的原则。 5、国 务院的 职权 (选择 P41)答:国务院的职权包括以下几方面:(1)制定行政法规权;(2)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3)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6、我国派出机关的三种类型(填空或 选择P45 )答: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 设立的行政公署;(2)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经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批准 设立的区公所;( 3)市辖区、不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经上一 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7、行政职务 关系 产生的四种程序(填空、选择 P52)答:在我国,行政 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1)选任(2)委任(3)调任(4)聘任8、被授权组织 与被委托 组织的区别 (简答,P58)答: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存在很大差别。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被授权组织则有。具体区 别如下:(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 、法 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 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 、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 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被授 权组织则对 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9、行政相对方的 权利(简答或者选择 P60)答:(1)提出申请的权利(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3)听证的权利(4)了解情况的权利(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10、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论述、 简 答 P62)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 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1、行政法制监 督的主体是国家权 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专门 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 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 换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 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 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第三编(案例多出此编)1、行政行为的概念(填空 P68)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行政行为的特征( 论述题 ,P69)答:(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 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 应变 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 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3、行政行为的分 类(选择或填空,尤其注意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P69-P71)答: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规范行政行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分类:(1)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2)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3)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区别就是对象是否特定,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特定的;(4)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5)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 为与多方行政行为。4、行政行为的内容( 简答题, P72)、行政行为的成立及合法要件(P74)答:一、行政行为 的内容是指某个行政行 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行政行为的主要内容有:(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2)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二、行政行为的成立:( 1)主体条件;( 2)主观条件;(3)客观条件;(4)法律效果条件;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5、行政立法的分 类(选择, P79-P80)答: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 对行政立法作不同的分类。(1)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2)中央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3)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6、行政立法的主体(三类,填空与选择,其中要注意国务院的性质 P82-P83)答: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行政立法主体为:( 1)国务院(国务院是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是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既有依职权立法的 权力,又有依国家权力机关和法律授权立法的权力,享有较为完全行政立法权);(2)国务院各部门;(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7、行政许 可的概念(填空 P88)答:行政许可, 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 审查,通 过颁发许 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确 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8、行政许 可的分 类(选择 P90-P91)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行政 许可作如下分类:(1)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许 可和资格许可;(2)以许可的局面形式芨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 许可;(3)以许可是否也会有附加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4)以许可享有的程度 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5)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 许可和特殊许可;(6)以许可有效期长短为标准,分为长 期许可和短期许可。9、行政许 可的基本原 则(论述题)、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 监督检查 P91-P98、P106答:一、行政许可的基本原 则:(1)合法性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依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二、行政许可的设 定: (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 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3)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三、行政许可的监 督检查:(1)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2)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10、行政 强制的种 类(选择或填空 P116) 答:一、以行政强 制行为所指向的对 象和内容为标准,可分为:(1)对人身的强制;(2)对财产的强制;(3)对行为的强制。二、以行政强制行 为的上的和程序的 阶段性为标准,可分为:(1)即时性强制;(2)执行性强制。11、代 执 行与执行 罚(填空, P119)答:(1)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2)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 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12、行政 强制执行的具体 实施方式( 选择,P120)答:(1)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2)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3)对行为的强制执行方式。13、即 时强 制的种 类(选择, P127) 答: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 紧急, 为 了达到预期的行政上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 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 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 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即 时强制的种 类如下:(1)对人身的强制;(2)对财产的强制;(3)对住宅、工作场所等 现场进行的强 制。14、行政合同的概念及种类(填空 P129)答: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 为 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行政合同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目标;(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15、行政合同的缔结 方式(选择 P135)答: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 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16、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选择或填空 P136)答:(1)实际履行原则;(2)自己履行原则;(3)全面适当履行原则。17、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 别(论述 P142)答: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都是行政民主化的产物,其共同点是行政机关为实现 一定的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方相互协商,但二者也有很大区别:(1)行政指导是单方面的行为,行政相对方可以服从行政指导,也可以不服从行政指 导,并不因此影响行政指导的成立。而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行政相对方不愿意签订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便不能成立;(2)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的一种事实行为,它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行政合同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关于确立、 变更或消 灭双方权利、 义务 的协议 ;(3)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 上的强制力,不论行政相 对方是否服从行政指导,均不受约束和 处罚。而行政合同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双方必须信守合同,如有违反,应负违约责 任。18、行政 处罚与刑 罚的区别(简答 P151)答:刑罚,是制裁犯罪的刑事手段。行政处罚与刑罚均属法律制裁。二者的区别为 :(1)制裁的性质不同。行政 处罚属于行政制裁,属于行政权的一部分;刑罚属于刑事制裁,属于司法权的一部分;(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适用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刑罚适用于触犯刑事的犯罪行为;(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4)制裁的机关不同。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作出,而刑 罚则上人民法院判处;(5)作出处罚的形式不同。19、行政 处罚的原 则(简答或论述 P152-P154)答:行政处罚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公正、公开原 则;(3)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 责 任原则;(6)救济原则。20、行政 处罚的种 类(选择 P155-P157)答:(1)人身罚;(2)行为罚;(3)财产罚;(4)申诫罚。21、行政 处罚的一般程序(案例分析题,P163)答:(1)调查取证;(2)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3)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会;(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22、行政 监督与监 督行政行为的关系( 论述题,P181)答: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是由行政机关自身系统的监督(即行政监督)和外系统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即监督行政行为)两者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行政监督机制的整体。一、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 联系,存在相同点:(1)监督的对象相同,都是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主要对象;(2)监督的内容相同,都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普遍的行政行为和个别的行政行 为是否合法合理;(3)监督的目的相同,都是保障国家法律、政策的统一的正确实施,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或组织的合法 权益。二、区别 :(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 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 一;而监督行政行 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 监督的监 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 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 业单位,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 位的负责人;(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汇报、评议 、视察、质询、批评、 审判等;(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 ,后者 则是立法 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 权等等;(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 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 别。23、一般行政监督的种 类(选择 P183)答:(1)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3)政府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监督。24、行政 责任的概念(填空 P196)答: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违反其法定 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5、行政 责任的构成要件( 简答, P196)答:(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 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行政 责任不是一种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法律所明确 规定的责任;(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第四编 行政救济1、行政救济的两种途径 (填空或选择 P201):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2、行政复议的特点( 简答 P203):(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3)行政复议时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4)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3、行政复议的范 围(P208):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5、行政赔偿 的特征 (简答或论述 P219)(1)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2)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3)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4)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5)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6)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4、行政复议的管 辖(案例分析题,P210,特别是前四种):行政复议管辖是指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复议案件的权限和分工。它解决的是每个具体行政争议该由哪一个行政机关复议的问题。确定行政复 议的管辖,既要考虑到方便当事人行使申诉权,又要有利于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此外,还要考虑到各行政机关承担复议工作量的均衡。 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的管辖作了如下规定:(一)、对 政府工作部 门的行为不服的管 辖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 12 条的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 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 管理等实 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实行垂直 领导的行政机关还有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二)、对 地方人民政府的行 为不服的管 辖,根据行政复议法第 13 条的规定,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该 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三)、对 国务院部 门或省级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 第 15 条的规定,对国务院部 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申 请行政复议 。(四)、对 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 为 不服的管辖,根据 行政复 议法第 15 条的规 定, 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设立该 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五)、对 授权组织 作出的行政行为 不服的管辖,根据 行政复 议法第 15 条的规 定, 对法律、法规 授权的组织 的具体行政行 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六)、对 共同行政行 为不服的管辖 ,根据 行政复议法第 15 条的规定,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指定的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七)、对 被撤销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根据 行政复 议法第 15 条的 规定,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再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继续行使其职权 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八)、移送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 第 15 条和第 18 条的规定,对派出机关、派出机构、授权的组织、共同行政行 为或被撤 销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接受申 请 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在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 5日内,转 送有关行政复 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6、行政赔偿 的责 任的构成要件(P222 ):(1)行政侵权行为(2) 损害事实(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7、行政赔偿责 任的 规责原则(P223 )(1)过错责任原因(2)危险责任原因(3)违法责任原因8、行政赔偿义务机关(选择、填空、案例分析P234):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机关组织 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我国行政 赔偿义务 机关包括以下几类:(1)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3)委托的行政机关(4)行政复议机关;(5)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消后的赔偿义务机关。9、行政追偿的概念(填空 题 P249):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 过失的公 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10、我国国家赔偿 的方式(P254):金钱赔偿、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 礼道歉。11、人身 权损害赔偿 的计算标准(填空、案例分析 P257)人身权损害包括侵犯公民自由和侵犯公民生命健康两类,具体包括限制和剥 夺人身自由、损 害人格权 、损害健康致人 伤残,致人死亡。其损害赔偿计 算标准分别为 :(1)人身自由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一般以受害人被羁押的时间 乘以每日赔偿金额计算。(2)生命健康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A.造成身体损害的, 应当支付医 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半年平均工资的 5 倍。B.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能力的, 应当支付医疗费 及残疾赔偿金。部分丧失 劳动能力的最高 额为国家上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10 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20 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 应当支付生活 费。 C.造成公民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 金、 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 职工平均工 资的 20 倍。第五编 行政诉讼1、行政诉讼 的特征( 简答或论述 P262-P263)答:我国的行政诉讼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2)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只限于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3)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者必经程序;(4)行政案件的审理方式原则上为开庭审理。2、行政诉讼 的构成要件及行政 诉讼 的基本原则(论述 P263、P269-271)答:一、在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由以下五个要件构成:(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 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被告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 规授权组织;(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内及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行政争议;(4)原告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5)法律、法规规 定起诉前必须经过 行政复议的,已进 行了行政复 议;自行选择行政复 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 则如下:(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准 绳为原 则;(3)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审查原则;(4)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5)民族语言文字原则;(6)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7)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8)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3、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案件和不予受理的案件(案例分析,选择 P282)答:一、应 予受理的案件(1)行政处罚案件(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3)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案件(4)行政许可案件(5)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6)抚恤金案件(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8)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 案件(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它行政案件二、不予受理的案件(1)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 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行政机关的调解和仲裁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 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4 、行政 诉讼的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裁定管辖(选择、填空、案例分析,重点看,很好出 题目 P286-P288) 答:一、 行政 诉讼 法关于级别管辖 的规定是:(1)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2)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3)高级人民法院的管辖;(4)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二、 行政诉讼法 所确定的地域管辖 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包括:(1)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性地域管辖” ),是指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的管辖;(2)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管辖” ),是指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特殊性或者标的物所在地来确定管辖的人民法院。(3)共同管辖,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都有管辖权。三、裁定管辖分为 :(1)移送管辖(2 )制定管辖(3)管辖权的转移(4)管辖权异议5、 行政诉讼参加人( 选择、填空 P292) 答: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同于行政诉讼参与人,行政 诉讼参与 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 诉讼的人。6、行政诉讼 的被告特征( 简答 P304)答: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 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 终局裁判的事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 权的组织。特征如下:(1)须是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和组织: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指依法能够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包括乡级人民政府至国务院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工作部门;没有职权的机关或组织也可以因以其名义作出影响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而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2)须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职权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3)必须为原告所指挥并经人民法院通知应诉。7、被告的确认(案例分析 , 尤其是 3、4、5 类,P304-P308)答:行政诉讼被告按以下原则确定:(1)直接起诉的案件,作出被 诉具体行政行 为的机关是被告;(2)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4)经复议介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5)经复议且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透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 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有三种情况: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或规章,并因此对原具体行政行 为的定性产生影响的;复议决定撤销、部分撤 销或者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6)法律、法规授 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 为的,该组织是被告;(7)未取得合法授权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组建的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以该 行政机关 为被告;(8)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9)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 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10)应当履行保护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的行政机关是被告。8、起 诉的条件( 简 答或论述 P316 )答:为了防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滥 用起诉权,同时也为便于 监督人民法院的受理工作, 行政诉讼法 对起诉设定了以下条件:(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9、行政诉讼 的法律适用含 义及规则 (选择、填空 P344)答: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行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 为 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法律 要遵循以下规则:(1)法律、法规是行政 审判的依据;(2)规章的参照适用;(3)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4)人民法院对司法解释的援引。10、行政 诉讼的判决概念(填空 P357)答:行政诉讼判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