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西周婚姻制度_第1页
从诗经西周婚姻制度_第2页
从诗经西周婚姻制度_第3页
从诗经西周婚姻制度_第4页
从诗经西周婚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诗经西周婚姻制度篇一:诗经中的婚俗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诗经中的婚俗 目录 一、概述.3 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 (一) 、 “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3 (二) 、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命,亦可畏也。 ” . 4 (三) 、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 . 4 (四) 、 “非媒不得” 4 三、上巳之恋、地区风俗中的婚姻. 5 (一) 、上巳之恋-诗经中的情人节 . 5 四、 生活中产生的爱情.6 (一) 、溱与洧、芍药定情 . 6 (二) 、为爱痴狂-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 6 参考文献.8 诗经中的婚俗研究内容摘要 诗经又称诗三百,有 305 篇。 诗经最早作品创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创作于东周的春秋秋中叶。诗经分为风 、 雅 、 颂三类,其中颂又分为周颂31 篇、 鲁颂4 篇、 商颂5 篇。通过诗经结合周朝的社会风俗可以看出当时的婚俗是以一夫一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同时从在地方风俗下的婚恋习惯,以及极少部分的自由恋爱。 1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俗上巳之恋父母之命周王朝 一、概述 周颂是西周王室的宗庙祭祀乐歌,周王朝积累不少,昭王时又继续修订和补充。就周颂的主要内容而言,它们歌颂受命于天的先王功绩,美化开国者的完美品格,膜拜神的仁德和无上权威,祈求福保国运长久、五谷丰登。 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宗庙祭祀乐歌。 商颂是宋国的宗庙祭祀乐歌,宋国是殷商的后裔。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 大雅31 篇,全部是西周的作品,它们主要是朝会乐歌,应用于诸侯朝聘、贵族享宴等朝会典礼,有的出自史吏、太师的手笔,有的出自公卿列士的献诗。 小雅共 74 篇,基本上是西周后期的作品,应用范围由朝会扩延到贵族社会的各种典礼和宴会,反映贵族社会生活和习俗的诗歌。 小雅大部分是由士大夫和贵族阶级下层写的一些讽谏怨世,讽刺社会之作。 风又称国风 ,共 160 篇,是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诗歌,以其所在地的国家或地区而得名,主要是古代黄河流域和小部分长江流域。它们中有一部分是从劳动人民口头诗歌创作歌歌谣整理而来,也有一部分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大部分是下层官吏及其家属的作品。 国风主要内容有劳动之歌、劳役之怨、情书恋歌、妇女婚姻、国家兴衰、民俗风习、讽刺民谣、没落贵族阶级的哀歌等等,广泛的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习惯,被称为“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 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周王朝是奴隶制社会的代表,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周王朝在婚礼制度方面已经具有初步的规定,形成了中国传统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西周制定了早期的婚姻制度,即一夫一妻制,然而在贵族阶级周朝为了维护统治,成为政治制度上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在一夫一妻制度下父母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可以提前了解对方,但是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双方的父母手中。 (一) 、 “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例如齐风南山有“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想要娶妻怎么办呢?必须要事先告诉父母,说明父母之命的重要。为什么会形成“娶妻如何,必告父母”这一规定呢?这是因为男女双方结婚不仅仅是他们两个因为爱情而结合,更重要的是为了“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双方缔结婚姻是为了两个家庭的繁荣强大,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要讲究没当户对,因此,男女双方在成婚之前必须的通知父母。如果两个人结婚时没有通知父母,两个人搞“自由恋爱”不想受家庭父母的约束,私自结婚又会怎么样呢?礼记昏义中“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 ”“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可见,在古代特别强调对婚俗和礼仪的遵循,女子要听父母的一切安排,对父母不得有丝毫的反抗,缺乏反抗精神。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两人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婚姻在当时也是不合礼、不合法的,是得不到家庭、家族及社会他人所认可的。得不到家庭、家族及社会他人所认可的,那么他们就不是夫妻。在当时的时代观念来看,父母和媒2 人充当婚恋的决策者和见证者,一场盛大的婚礼必不可少的就是父母。(二) 、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命,亦可畏也。 ” 作为“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大事,基本上是由上方父母决定的,在这种婚姻择偶制度下,男女双方几乎很少有通过自由恋爱而决定婚姻幸福的权利。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命,亦可畏 3也。 ”这番对心上人的作解释的自白通过“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中的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却又是我可奈何。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这是怎样的胆战心惊!可见即使少女对心上人“仲子”依然相爱,却也“仲可怀也,父母之命,亦可畏也。 ”女子所“畏惧”的是什么呢?她畏惧父母和兄长,畏惧自己的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畏惧的是一张从家庭到社会的无形的网,无处不在的网,谁也无法挣脱它。它是经过“父母” 、 “兄长” 、“左邻右舍”多重包围的,难以冲破的巨网。这样即使两个人早已互相爱慕,但也因为对父母的畏惧同样不敢有任何表露,甚至连两个人见面都需要去翻过高墙去约会。同时也表现了对父母之命的遵从,也是一个社会习俗下最普通的缩影。这种自由的恋爱是难以实现的,要想合法化就得通过父母的同意,有媒人的牵线。 (三) 、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 又如鄘风柏舟中“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不只,不谅人只!” 。诗中写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强迫她嫁给别人,她誓死不肯。可以看出在婚姻包办制度下待嫁女处于被动地位,她们失去了自由选择爱人的权利,只能被动的去接受,父母之命大于天,就算是有反抗也难脱礼仪制度和封建礼制的压迫。还有鄘风蝃蝀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4。首先这首诗是对一个大胆追求婚姻自由,而破坏婚姻礼制的女子的强烈痛斥和指责。从现代人来看这个违抗父母之命的私奔的女子是一个反抗礼教制度、争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但是在西周那个社会,这种大胆的私奔行为无疑是为封建礼教所不容的,人们只会将他作为反面一个淫荡的女子,而进行最严厉的斥责。没有父母的同意即使你走到哪里都是反面教材,被人们所唾弃,人言可畏,自由恋爱是要付出巨大的生活代价;同时也在警告后人要听从父母之命,不要搞自由恋爱,也清楚的告诉你它的代价。 (四) 、 “非媒不得” 在周代,媒人在双方缔结婚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非媒不得”没有媒人就缺少了两人成婚的中间环节。无论男子或女子需要结婚,都要通过媒人这一关。如果没有媒人的介绍,那么男女成婚就失去了所依据的重要条件。如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延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体现了一个女子想要成婚需要一个媒人来提亲,之所以延期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良媒” ,不具备成婚的所需条件。又如齐风南山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 “想去砍柴怎么办?没有斧头砍不到树。想要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到。 ”从这里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首先通过媒人。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诗经的那个时代民间婚姻制度的现实状况:古代婚姻制定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方式,如果缺少这一成婚条件,就会受到谴责或酿成悲剧。一方面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 “娶妻如之何,非媒不 篇二: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 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 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 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 ,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 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 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 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全诗是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生动地描绘了幽会的全过程:男女相约在郊外,女孩看见男子来了,便故意隐藏起来,惹得男子着急,然后又赠送礼物表达爱意。 邶风.静女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男子的形象,但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子对女孩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纯洁美好的向往。 诗经中描写男女相爱约会的诗有很多,大多表现了男女相会的愉悦幸福。 郑风.溱洧是写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河边相聚游春的诗,众多男女在这一天洗浴以拔除不祥,祈求幸福,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相聚并趁机表达爱情的盛况。王秀梅、王国轩在诗经精粹解读中说:“这首诗天真纯朴,浪漫自由,标志着和谐、自由和平等,散发着浪漫和自由的气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 木瓜是男女互相赠答的定情诗,充满了柔情蜜意和浪漫气息,成为历代定情诗的典范。 野有麋鹿是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男子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以小鹿为赠,获得爱情,全诗散发着浪漫气息,曲折动人,回味不倦。这些诗歌中洋溢着恋爱的纯洁和美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动人心弦,引发无限的遐想。 3、相思诗 有相聚就一定有别离,于是相思就成了爱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诗经中的郑风.子衿 ,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子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唱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深深情思。这首诗歌和王风.采葛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风.采葛中男子对女子的的思念,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些诗歌都形象的将恋爱中的男女缠绵悱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青春感伤诗 诗经也有感伤青春易逝的诗,如摽有梅 ,其主人公是一位待嫁的女子。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有人来求婚。梅子从“其实七兮”到”顷筐墍之” ,表达了女子的焦急渴望结婚的愿望。 这些恋爱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沁人心肺,将爱情的真善之美书写的淋漓尽致,人性的单纯和美好在这些诗歌中表现出来了,真正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二、婚姻诗 诗经中的婚姻诗亦有不少,有的表达了新婚的快乐,有的写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有的记述了丈夫对妻子的背弃,有的则叙写了女子对世俗礼教的反抗。 1、新婚诗 诗经有不少贺新婚的诗歌,表现了新婚的快乐和幸福。 樛木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 , “累之” 、 “荒之” 、 “萦之”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依赖, “绥之” 、 “将之” 、 “成之”写出了男子幸福的降临和新婚的快乐。而桃夭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以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比兴新娘的年轻貌美。樛木和桃夭均是贺新婚的诗,诗歌都表达了新婚的幸福快乐。诗经中描写婚姻幸福美满的诗歌还有很多,但大多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但是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确实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直白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乡野优美的晨景和一个恩爱的小家。 2、思妇诗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妇女思念外出丈夫的诗,写得如怨如慕,肝肠寸断。 君子于役就是一首妇女思念外出服役丈夫的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表达了妇女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位妇人看见放牧的牛羊归来,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归来,难以抑制相思之苦,还不忘关心自己的丈夫。 诗经中描写妇女思念丈夫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周南.卷耳 , 篇三:论诗经所反映的婚俗习惯论诗经中所反映的婚俗文化 摘 要 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就是大量的婚恋诗。 诗经时期的婚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固定的礼制。其中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又有着时代性的改变;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也有自由的婚恋方式;有繁琐的嫁娶程序,也有简便的婚姻方式;不仅有上流社会的奢华,还有平民百姓的朴素随意。诗经的婚俗婚制既有远古的历史遗留,又有新建封建王朝的创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学,它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而且我们还可以研究到当时的婚姻婚俗,真实的还原了诗经时期人民的情感生活,为我们学习感受古代的文化礼仪做出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诗经 ;婚姻形态;封建礼制;自由恋爱 Abstract The many love poems are the most valuable and energetic works in the “ Book of songs “. The convention of marriage of that period is rich and colorful, not a single or fixed type. Both the traditions of ancient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along with time are among it. There are the restrains of marriage by parents order and matchmakers word, and the freedom to love and to form a couple. You can have a wedding with complex procedures, or just a brief one. There is not only the luxury nuptial among upper-class, but also simple ways by civilians. The marriage tradi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are from the ancient times, and from the feudal innovation. It has the rich connotation. As literature, it has a superb technique of art creation, and from it the marriage customs of that period can be studied. It presents to us peoples real emotional life back to that age. Also it provides us a reference to feel the culture and etiquette of ancient times. Keywords: “ Book of songs “; marriage form; the feudal etiquette; free love 目录摘 要 .I Abstract . I 前言 . 3 一 文明的礼仪规范与远古风流遗韵共存 . 3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婚姻的限制 . 3 (二)远古风流遗韵依然存在自由恋爱制度 . 2 二 诗经时代的婚姻形态 . 3 (一)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 3 (二)一夫多妻的媵妾制度 . 4 (三)贵族阶级的特殊婚姻“血族的内婚制” 4 三 丰富多彩的婚礼习俗 .5 (一)关于“六礼”之说 . 5 (二) 诗经中涉及到的聘礼 . 6 (三) “合卺”之礼 .6 四 诗经婚姻的流弊 .7 (一)弃妇的大量出现 . 7 (二)女性婚姻的不自由 . 8 结语 . 9 参考文献 . 9 致谢 .10 前言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11 篇,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极其高的,被儒家奉为经典。它作为文学,有着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和高超的创作艺术,不仅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还原古代的文化礼仪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作为经学,它是历代文人们的登上仕途的必经之路,同时又是统治阶级进行政治和文化统治的有力工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我们通过阅读诗经不仅能看到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上古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民风民情。本文以诗经中的作品为依据,对当时的婚俗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一 文明的礼仪规范与远古风流遗韵共存 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并未发展完善,封建王朝的统治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周朝时期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又有时代文明的新变,原始婚俗在民间还有余波,但礼教也开始普遍建立,并通过道德规范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种社会制度开化与未开化之间,就出现了两者共存的现象。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婚姻的限制 随着各种礼仪的制定和完善,婚姻嫁娶也逐步规范起来,在周朝时期,国家设有专门的机关来管理民间的婚姻嫁娶媒氏。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 1在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国家已经对婚姻的年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都将其登记在案,这与现代的婚姻制度有所相像。由此可见当时如果没有媒人的介绍和父母的承认而私定终身的,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会被视为“淫奔” 。 卫风氓中就能很好的体现当时的婚恋制度,“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由此可看,即使当时是两情相悦的,没有“良媒”的话,女子也是不敢嫁给男子的。又如齐风南山中“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的婚恋制度是极其森严的。在当时,单单是两情相 悦是不可以的,礼教的束缚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在诗经又有好多男女有所爱恋却又不敢大胆结合在一起的矛盾、苦闷的抒发。 郑风将仲子中,男女之间互相喜欢,却又因为礼教的限制不能在一起,主人公在诗经中唱到“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在后文中,不仅父母是“可畏”的, “诸兄之言、人之多言”都是不可不畏的,也是不能不考虑的。 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本来女子已经有了喜欢的对象,心有所属,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女子只能被迫放弃,这首诗歌就是女子反抗的声音,在礼教通过婚俗和社会舆论干预生活的时代,能发出这样的反抗声音实属不易,可是,也仅仅是反抗的声音了,在行动上还是不得不服从的,否则很可能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由此观之封建礼教在几千年前对人们的荼毒之深,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思想上让人民绝对的服从,就只能在思想上开始干预,制定法律不一定能很快的收到效果,但是社会的舆论压力是很大的,这在几千年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反过来看,不得不佩服统治者的高明之处,暴力的压制是没有作用的,思想上的服从才是绝对的服从,这从侧面证实了在当时的周朝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二)远古的风流遗韵依然存在自由恋爱制度 在诗经时期,当时的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自由恋爱制度并存的状况,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一方面,统治者希望以礼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成熟,原始婚俗在民间尚有余波,这两种文明的碰撞,在一方完全胜利之前,必定会共存一个阶段的, 诗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时期的共存。 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曰“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这里说的是,只要你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就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对象了。2这里也是统治者所表现的人性化的一面,不能用暴力可以的压制,那就给他时间,并且采取一定措施来弱化它,使其渐渐消失。 召南野有死麕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首诗曾被人们认为是艳情诗,因为在诗中描写了极其“淫秽”的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