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思考_第1页
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思考_第2页
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思考_第3页
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思考_第4页
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思考篇一: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的思考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的思考 为了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完善势在必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一调一裁二审”的单轨处理程序,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先行处理,如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但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却缺乏必要的和有效的机制,因此仲裁的监督长期限于不太严格的内部监督。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只规定“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导致仲裁实践中难以把握,许多仲裁机构使用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的四种类型。在实践中,许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以许多争议没有明确规定在法定的受理范围中为由,对这些争议不予受理。 具体来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弊端是: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劳动争议内容的复杂化,“先裁后审,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受到限制,有的劳动争议因不能进入仲裁程序而使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任何形式的制度都存在经济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重复,审理期限过长,因此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往往因为工作地点和性质的流动性较强而不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仲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因此,一些案件就因为当事人离开等原因而使仲裁的正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但是,当事人的离开不无道理,如:劳动者需要生存,不可能长期、大量耗费自己的时间在仲裁处理中。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终局权,如果有不服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那么仲裁裁决可能将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仲裁在整个劳动争议的处理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这样一来,仲裁显得流于形式,不利于仲裁机构主动性的发挥。可以想象,仲裁并非所有当事人自愿的选择,他们往往把重心放在向法院的起诉上。第二, “公平”是所有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而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仲裁的监督很大程度上处在一种自我监督的状态。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仲裁得不到改正,一些不公平现象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不能保证办案质量,影响仲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三,仲裁受理范围较窄。仲裁制度很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但是一些劳动者却因为仲裁受理范围的限制而得不到保护。如退休后反聘的劳动者与原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由于社会保障法还未建立,一些劳动者常由于争议得不到受理而采取过激行为,引发大规模的上访、静坐,影响社会的稳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一种制度。这些弊端的存在已不利于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对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完善提出如下对策: 一、改变仲裁前置原则,建立“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双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既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但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选择仲裁的,不得就同一案件再向法院起诉,仲裁经两极裁决后成为终局裁决;选择起诉的,则不得就同一案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争议经两审审理后为终局判决。这样的“双轨制”体现了当事人的自由权利,赋予主体 意志自治权,保障了诉讼权的完整。由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处理某些争议的程序和材料的获取是一样的,那么,对这些相同的地方就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工作。因为两个机构各有长处,双方的人员可以相互调配交流。这样不仅便于多渠道解决争议,而且提高了劳动争议解决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职能。二、完善对劳动争议仲裁监督机制需多方面考虑。仲裁机构自身监督作用的发挥应扩大,不仅仅是小范围、局部、不规范的监督,而应该在立法上建立仲裁监督机制。同时扩大监督的范围,增强劳动争议处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参加仲裁旁听、公开审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某些争议大的重大案件,社会的监督无疑会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司法的监督应该是最具有效力的,对发现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文书确有错误、仲裁机构违反法定程序以及仲裁工作人员违法乱纪的应在司法上得到严格的制裁,使仲裁向着司法化发展。 三、为了更好地维护更多的劳动者利益,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该扩大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规章还在建立之中,如社会保障法等,那么,在这个时候以发展的眼光从依法治国的大局出发,应将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争议均列入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全面调整劳动关系。 篇二: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 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 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关系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劳动关系和谐,关键在于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课题组调查了解到,X 江市各级仲裁机构把质量和效率视为劳动争议处理永恒的主题,自觉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处理劳动争议作为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多层次、广覆盖调解体系基本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现实体化运行,调解仲裁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各项调解仲裁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树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法律权威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实践回顾 近几年来,X 江市各级仲裁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处理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取得良好效果。 1、依法积极稳妥处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 X 省劳动合同 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克服案多人少的矛盾,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深挖自身潜力,努力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自 XX 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全市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案件 23257 件,处理结案 23167 件,涉及劳动者 28701 人,涉案金额万元。在案件年均增长 20%的情况下,始终保持90%以上结案率,其中调解方式结案 80%以上。XX 年仲裁机构和法院裁审一致率位列全省第二位。经仲裁机构处理的劳动争议已呈现出高调解率、高息诉率、高执行率和低起诉率、低改判率的特点。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实效。严格按照省人社厅“四个实”的要求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全部挂牌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实体化率 100%,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编制部门核定编制 44 人,并从案件处理需要出发,加大了人员配备,全市仲裁机构专职仲裁员由 XX 年年初的 22 人增加到了 56人。同时,高度重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建设和投入,仲裁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办案经费、设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本级仲裁院除人员经费外,办案经费预算达 160 万元,各辖市区都给予机构运转正常的经费保障。办案场所和环境得到改善和美化,迁建和扩建了立案、庭审、调解、办公等不同功能办案场所,配置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市本级仲 裁院办公场地由原来的 200 平方米扩大到 1000 平方米。Xx 区还建成了相对独立的办案场所。全市积极争创省级示范仲裁院活动,市本级、X 已成功创成省级示范仲裁院,创建成功率达 50%以上,位列全省前列。3、建立柔性仲裁机制成效显现。充分认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大力构建调解体系。一是打造基层平台,使调解网络向纵深延伸。印发关于加强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的意见 ,推进基层平台机构标识、建设标准、工作制度、办案标准、基础管理“五个统一” 。建立平台与辖市区仲裁委协同办案制度。二是构建社会调解组织。重点推进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企业调解三个方面的社会调解组织建设。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把劳动人事调解工作纳入人民调解大体系,在科教文卫等行业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企业调解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企业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完善仲裁调解机制。坚持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将调解贯穿于案前、庭前、案中、案后各环节。印发关于实施案前调解办法的通知 ,使三成以上争议化解在案前,基本实现了“案结事了,息事宁人”的效果。 4、完善办案制度质效有效提升。一是优化办案方式,提升办案效率。完善案件分类办法,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处理。对农民工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对拖欠工资、工伤医疗费等案件,实行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裁 决的快速维权机制。坚持三方处理争议制度,发挥工会、经信委等部门在处理集体争议中的优势和作用,保障“三方”办公室常态化运行。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办案质量。建立重大案件会商研讨制度,集思广益,优选方案,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处理流程管理的通知 ,明确岗位职责,庭室间的衔接,工作标准和规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立周案件督办会制度和仲裁员工作日志制度,要求仲裁员列出每天工作计划和小结,以此加快工作节奏,增强仲裁员的计划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三是实施办案监督,提升案件处理公信力。主动将调解仲裁工作纳入全局权力监控体系,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防错案发生。对每一裁决案件采取仲裁庭、院、委三层审核,仲裁员、庭长、院分管领导、处院主要领导和仲裁委领导五级把关。建立仲裁案件起诉法院统计报表制度并定期召开通报研讨会议,对比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高裁审一致率。二、问题探析 客观分析,X 江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在运行机制、服务效能、机构队伍建设等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发展不够平衡。通过这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劳动人事争议高位运行态势持续且案情复杂。自XX 年劳动合同法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后,我 市劳动人事争议数量始终呈高位运行状态。XX 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调处劳动人事争议7909 件,涉及劳动者 8196 人。受当前国际宏观形势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强,动摇了稳定就业基础。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经营情况不佳,依法履约能力下降,导致劳动纠纷增多。劳动者争议诉求趋势化明显,平均每案标的达万元,复杂性强,在维权方式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劳动者自发地意识到集体行动的力量,客观上增加调解结案的难度。二是仲裁机构性质和规格不利于仲裁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全市仲裁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实体不实”的问题,少数地区编制人员尚未完全到位,有的经费未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现仲裁院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与国家人社部“能公则公”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鉴于目前尚未参公管理,加之机构规格较低,一些具有司法考试资格的专业人才既感到发展空间不大又嫌待遇不高,流失现象严重。暂时留下来工作的将仲裁院视作跳板,一有机会立即跳槽,影响队伍稳定。三是仲裁队伍能力不适应日益繁重的仲裁工作需要。全市绝大部分仲裁机构已处于全面超负荷运转状态, “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X 市人均每年处理案件达 300 件,平均每天要审结一件案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有案不受、审理篇三: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完善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制度的几点思考完善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制度的几点思考 (南京电大高淳分校 法学专业 某某某 041XX0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协商,调解,国际商事仲裁以及国际民商事诉讼这几种国际贸易争议解决方式,从外贸实践出发,重点探讨了我国涉外仲裁制度中关于不明确仲裁协议、临时仲裁以及仲裁中的保全措施的问题,提出了对于完善相关仲裁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国际贸易争议 国际商事仲裁 不明确仲裁协议 临时仲裁 保全措施 目 录 、完善不明确仲裁协议的认定制度,提高仲裁管辖的有效性-2 (一)不明确仲裁协议的产生原因及其后果-2 (二)不明确仲裁协议的主要类型-3 (三)完善我国仲裁法对不明确仲裁协议适用的有关制度-3 二、增设临时仲裁机制,扩展仲裁的适用范围-5 (一)临时仲裁由来已久,具有其他争议解决方法不具备的优势-5 (二)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缺失,严重制约商事仲裁的适用-6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临时仲裁制度,以适应国际商事仲裁的需要-6 三、改革仲裁中的保全措施,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7 (一)我国仲裁保全由法院实施存在明显的缺陷-7 (二)国际上的通行的处理方法是赋予仲裁庭签发临时保全措施的权利-8 (三)根据我国国情适当改革仲裁中的保全措施-8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交往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争议也日益增多。由于贸易纠纷当事人所属国的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存在差异,他们往往会选择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由此产生了多种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制度。今天,这些制度主要有:以主要体现两方意志的协商方式;有第三人加入并体现三方意志的调解方式、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民商事诉讼,并由此构成了以这四种方式为主的贸易争端解决体系(1) 。具体来说,协商是争议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政策及合同条款的规定,直接进行磋商或谈判,互谅互让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调解是在当事人之外的中立第三方的主持下,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参考国际惯例,通过其劝说诱导,促使争议的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以解决争议的一种方法;国际商事仲裁,指国际贸易活动的争议当事人自愿将其争议通过协议方式提交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方式;国际民商事诉讼是指因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而引起和进行的司法诉讼。即是国际贸易争议当事人将争议提交某一国家的法院予以审理并作出判决的争议解决办法(2) 。 以上的几种解决方式,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各有各的特点,是一个分梯次、相互联系的解决争议的链条。从协商到调解、仲裁和诉讼,随着第三者的参加,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表现越来越弱,争议内容私密性保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当事人的情感对立依次加强,程序逐渐繁琐,经济成本增加,强制力也越来越强。相比较而言,国际商事仲裁在商事领域颇受青睐,因为它有诉讼、协商、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3) 。对此,英国仲裁权威学者 ALAN REDFERN 和 MARTIN HUNTER 曾这样描述过:“国际商务仲裁,每日皆在世界各地进行之,在不同国家中,对抗不同之法律规定和文化背景。由于仲裁是依当事人之间协议而秘密进行,是以并无正式形式而言,既无国旗,亦无任何其他国家官方之象征;既无法院大厦之引道人员,亦无法官审判时所戴之假发,更无法官开庭时所穿之法袍,仅系一群人在为仲裁而租来之房间内围着长桌讨论而已!对于外面的人而言,仲裁程序之进行,如同在进行一项会有获商务聚会而已,一点也不像法律程 (4)序。 ”此评价充分揭示了仲裁制度之弹性、秘密性和非正式性等优点。也正因此,商事仲裁现在也已经成为我国当事人解决国际贸易争议普遍选用的方式。但是,在外贸实践中,由于我国当事人普遍缺乏在国外申诉的能力,通常在遇到国 际贸易争议时都力争在国内进行仲裁。而我国商事仲裁的立法尚不够完善,仲裁经验还比较欠缺,争议的外方当事人往往不愿选择在我国仲裁,或选择在我国仲裁,而不能妥善解决争议。因此,完善我国的仲裁制度,提高我国的仲裁权威性,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完善不明确仲裁协议的认定制度,提高仲裁管辖的有效性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自愿将他们间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之争议 (5)提付第三者公断之意思表示。一个明确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取得仲裁管辖 权的依据。但由于从事日常商业、经贸活动,进行交易的绝大多数是商业人士,是企业或普通人,他们并非通晓仲裁理论的法律专家。因此,仲裁协议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由于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与基础合同相比有其独立性,其内容是否明确与完整往往直接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容易导致仲裁协议争议。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国家仲裁制度应当能够有效的处理约定不明确、不完善的仲裁协议,促使当事人运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为此,需要分析约定不明确或不完整的仲裁协议,规定处理的原则与具体方式。 (一)不明确仲裁协议的产生原因及其后果 不明确的仲裁协议是指仲裁协议的要素不全,造成协议中的某些约定不完整、不明确,致使仲裁协议难以具体实施。例如:没有选择仲裁机构,或者约定了不存在的仲裁机构;未约定仲裁员的产生和法律适用;不明确仲裁是否终局等。当事人会订立这些不明确的或不完整的仲裁协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事人对仲裁乃至仲裁协议不了解,认为只要有仲裁协议就行,不管其是否完善,明确;对于仲裁机构的名称不了解;有时双方对于仲裁的某些事项不能统一意见,就模棱两可地模糊规定;有的甚至是故意在仲裁协议中埋下伏笔,一旦发生争议,以次提出抗辩,拖延时间。总之,不论是什么原因,一旦出现不明确的仲裁协议,对当事人、仲裁机构或是法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它会导致仲裁机构因仲裁协议不明确无法受理案件,而法院又以有仲裁协议为由不受理案件,或者是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以仲裁协议不明确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于是有时就可能发生或者案件无人受理,或者仲裁机构和法院都受理同一案 (6)件的难堪局面。最后导致争议无法及时解决,争议当事人难以有效及时地维护 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不明确仲裁协议的主要类型 具体来讲,约定不明确的仲裁协议主要有:1、仲裁协议的要素不全,致使协议无法实施。例如,本合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