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计划1_第1页
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计划1_第2页
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计划1_第3页
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计划1_第4页
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计划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计划XX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株洲为总目标,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普法教育格局,积极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不断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行风建设,为全市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一)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普法教育格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实施依法治市的重要基础。1、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一是健全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专题学习列入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培育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 2 次,全市组织统一考核。二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明确全市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普法责任和义务,着力改变“只执法不普法”的现状,并把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株洲建设考核。三是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市民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长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四是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继续做好电视普法公益广告、日报法治周刊栏目,在株洲电视台增设律师说法 、 调解现场栏目,在株洲网、株洲新闻网等网站开设法治建设专栏。五是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大学生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普法教育功能,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增强法治教育渗透力。2、认真抓好重点对象普法。一是着重抓好干部普法。完善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推广中小学校“模拟法庭”建设,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动中小学校法治课堂建设,试点开展幼儿园普法“娃娃工程”建设,每个县市区均要进行试点。三是大力推进群众普法。深化“法律六进” ,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月、周、日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市民法律知晓率。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法治文化示范点,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3、着手建设社会普法教育基地。按照全省首创、全国一流的思路,牵头打造永久性、高品质、渗透力强的社会普法教育基地,建设“一馆一园一廊” ,即法治馆、神农普法主题公园和湘江风光带法治文化长廊,通过基地建设,传播法治文化,传导法治理念,传递法治精神,努力打造法治建设的“株洲名片”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升株洲城市品位。4、全面开展各类法治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法治县市区” 、 “法治乡镇(街道) ”、 “法治村(社区) ”、 “法治机关(单位) ”、 “法治学校” 、 “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 ”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二是制订和完善法治株洲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法治株洲建设成员单位年度述职评议制度,组织开展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逐步形成法治株洲建设的引导、制约和奖惩机制。(二)着力满足群众法律需求,积极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以规范秩序、维护公平为宗旨,在调整经济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渠道。1、大力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一是拓展政府法律服务。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二是拓展重大项目法律服务。积极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投资提供专项法律服务;三是拓展民生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向就业、就医、就学、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延伸和倾斜。2、努力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一是按照“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要求,重点扶持一批高资质、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机构,提升法律服务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政议政,努力提升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影响力,激发法律服务行业活力。三是净化法律服务市场,严格执行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整肃执业纪律。3、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一是强化经费保障,推动法律援助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二是降低援助门槛,使援助对象更多惠及困难群众和符合条件的刑诉当事人,实现应援尽援。力争将法律援助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完成 XX 件法援案件办理。三是加强考核考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和水平。4、积极转变法律服务方式。整合全市法律服务资源,构建集法律服务信息公开、在线法律事务办理、信访事项法律服务及网络投诉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株洲建设网络平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满足市民的法律需求,并逐步推动全市法律服务网络化、便捷化,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1、健全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建设,充实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加快推进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等工作经费的落实。2、拓展矛盾纠纷化解领域。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山林、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领域延伸,推动湘赣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发展,研究探索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与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试行调解员分级分类管理。3、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以联得起、调得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市级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指挥中心的积极作用,组织指导全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工作。(四)着力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不断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做好社区矫治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戒毒人员等特殊社会成员的管理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和谐。1、提高社区矫正执法水平。以社区矫正法立法进程加快为契机,全面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一是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二是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普遍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基地,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化水平。三是切实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与公检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制订调查评估、收监执行等制度,严格落实日常监管矫治,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活动情况,严防脱管漏管。2、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置帮教手段,拓宽安置帮教工作思路。一方面是认真落实安置帮教各个环节的衔接管控。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和接、管、帮、教一体化工作模式,确保帮教率、安置率达标。另一方面是积极开展人性化帮扶。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完成培训 500 人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刑满释放和解除强戒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安置帮教对象安全顺利融入社会。3、提升戒毒管理矫治质量。探索新时期戒毒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实现教育矫治理念和工作手段的“去劳教化” 。一是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监管、医疗监护设施建设,落实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各项措施,努力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明年初力争达到 500 人满员收治规模。着手做好强戒场所整体搬迁的前期筹备工作。二是加快建设专业化强戒工作人才队伍,适当引进医疗技术、心理咨询和矫治教育等专业人才,夯实戒毒管理人才基础。三是探索建立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衔接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构建“大戒毒、大矫治”格局。(五)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行风建设,全力建设过硬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司法行政工作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负众望,不辱使命,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也是保证。1、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水平。2、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创造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3、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弘扬勤勉务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完善工作考核办法,推动司法行政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升执法、服务和管理效能,提高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水平。XX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株洲为总目标,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普法教育格局,积极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不断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行风建设,为全市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一)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普法教育格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实施依法治市的重要基础。1、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一是健全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专题学习列入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培育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 2 次,全市组织统一考核。二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明确全市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普法责任和义务,着力改变“只执法不普法”的现状,并把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株洲建设考核。三是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市民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长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四是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继续做好电视普法公益广告、日报法治周刊栏目,在株洲电视台增设律师说法 、 调解现场栏目,在株洲网、株洲新闻网等网站开设法治建设专栏。五是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大学生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普法教育功能,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增强法治教育渗透力。2、认真抓好重点对象普法。一是着重抓好干部普法。完善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推广中小学校“模拟法庭”建设,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动中小学校法治课堂建设,试点开展幼儿园普法“娃娃工程”建设,每个县市区均要进行试点。三是大力推进群众普法。深化“法律六进” ,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月、周、日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市民法律知晓率。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法治文化示范点,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3、着手建设社会普法教育基地。按照全省首创、全国一流的思路,牵头打造永久性、高品质、渗透力强的社会普法教育基地,建设“一馆一园一廊” ,即法治馆、神农普法主题公园和湘江风光带法治文化长廊,通过基地建设,传播法治文化,传导法治理念,传递法治精神,努力打造法治建设的“株洲名片”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升株洲城市品位。4、全面开展各类法治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法治县市区” 、 “法治乡镇(街道) ”、 “法治村(社区) ”、 “法治机关(单位) ”、 “法治学校” 、 “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 ”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二是制订和完善法治株洲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法治株洲建设成员单位年度述职评议制度,组织开展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逐步形成法治株洲建设的引导、制约和奖惩机制。(二)着力满足群众法律需求,积极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以规范秩序、维护公平为宗旨,在调整经济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渠道。1、大力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一是拓展政府法律服务。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二是拓展重大项目法律服务。积极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投资提供专项法律服务;三是拓展民生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向就业、就医、就学、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延伸和倾斜。2、努力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一是按照“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要求,重点扶持一批高资质、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机构,提升法律服务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政议政,努力提升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影响力,激发法律服务行业活力。三是净化法律服务市场,严格执行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整肃执业纪律。3、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一是强化经费保障,推动法律援助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二是降低援助门槛,使援助对象更多惠及困难群众和符合条件的刑诉当事人,实现应援尽援。力争将法律援助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完成 XX 件法援案件办理。三是加强考核考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和水平。4、积极转变法律服务方式。整合全市法律服务资源,构建集法律服务信息公开、在线法律事务办理、信访事项法律服务及网络投诉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株洲建设网络平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满足市民的法律需求,并逐步推动全市法律服务网络化、便捷化,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1、健全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建设,充实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加快推进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等工作经费的落实。2、拓展矛盾纠纷化解领域。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山林、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领域延伸,推动湘赣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发展,研究探索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与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试行调解员分级分类管理。3、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以联得起、调得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市级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指挥中心的积极作用,组织指导全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工作。(四)着力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不断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做好社区矫治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戒毒人员等特殊社会成员的管理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和谐。1、提高社区矫正执法水平。以社区矫正法立法进程加快为契机,全面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一是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二是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普遍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基地,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化水平。三是切实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与公检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制订调查评估、收监执行等制度,严格落实日常监管矫治,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活动情况,严防脱管漏管。2、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置帮教手段,拓宽安置帮教工作思路。一方面是认真落实安置帮教各个环节的衔接管控。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和接、管、帮、教一体化工作模式,确保帮教率、安置率达标。另一方面是积极开展人性化帮扶。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完成培训 500 人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刑满释放和解除强戒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安置帮教对象安全顺利融入社会。3、提升戒毒管理矫治质量。探索新时期戒毒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实现教育矫治理念和工作手段的“去劳教化” 。一是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监管、医疗监护设施建设,落实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各项措施,努力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明年初力争达到 500 人满员收治规模。着手做好强戒场所整体搬迁的前期筹备工作。二是加快建设专业化强戒工作人才队伍,适当引进医疗技术、心理咨询和矫治教育等专业人才,夯实戒毒管理人才基础。三是探索建立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衔接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构建“大戒毒、大矫治”格局。(五)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行风建设,全力建设过硬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司法行政工作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负众望,不辱使命,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也是保证。1、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水平。2、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创造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3、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弘扬勤勉务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完善工作考核办法,推动司法行政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升执法、服务和管理效能,提高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水平。XX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株洲为总目标,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普法教育格局,积极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不断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行风建设,为全市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一)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普法教育格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实施依法治市的重要基础。1、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一是健全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专题学习列入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培育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 2 次,全市组织统一考核。二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明确全市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普法责任和义务,着力改变“只执法不普法”的现状,并把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株洲建设考核。三是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市民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长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四是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继续做好电视普法公益广告、日报法治周刊栏目,在株洲电视台增设律师说法 、 调解现场栏目,在株洲网、株洲新闻网等网站开设法治建设专栏。五是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大学生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普法教育功能,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增强法治教育渗透力。2、认真抓好重点对象普法。一是着重抓好干部普法。完善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推广中小学校“模拟法庭”建设,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动中小学校法治课堂建设,试点开展幼儿园普法“娃娃工程”建设,每个县市区均要进行试点。三是大力推进群众普法。深化“法律六进” ,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月、周、日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市民法律知晓率。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法治文化示范点,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3、着手建设社会普法教育基地。按照全省首创、全国一流的思路,牵头打造永久性、高品质、渗透力强的社会普法教育基地,建设“一馆一园一廊” ,即法治馆、神农普法主题公园和湘江风光带法治文化长廊,通过基地建设,传播法治文化,传导法治理念,传递法治精神,努力打造法治建设的“株洲名片”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升株洲城市品位。4、全面开展各类法治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法治县市区” 、 “法治乡镇(街道) ”、 “法治村(社区) ”、 “法治机关(单位) ”、 “法治学校” 、 “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 ”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二是制订和完善法治株洲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法治株洲建设成员单位年度述职评议制度,组织开展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逐步形成法治株洲建设的引导、制约和奖惩机制。(二)着力满足群众法律需求,积极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以规范秩序、维护公平为宗旨,在调整经济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渠道。1、大力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一是拓展政府法律服务。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二是拓展重大项目法律服务。积极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投资提供专项法律服务;三是拓展民生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向就业、就医、就学、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延伸和倾斜。2、努力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一是按照“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要求,重点扶持一批高资质、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机构,提升法律服务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政议政,努力提升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影响力,激发法律服务行业活力。三是净化法律服务市场,严格执行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整肃执业纪律。3、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一是强化经费保障,推动法律援助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二是降低援助门槛,使援助对象更多惠及困难群众和符合条件的刑诉当事人,实现应援尽援。力争将法律援助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完成 XX 件法援案件办理。三是加强考核考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和水平。4、积极转变法律服务方式。整合全市法律服务资源,构建集法律服务信息公开、在线法律事务办理、信访事项法律服务及网络投诉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株洲建设网络平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满足市民的法律需求,并逐步推动全市法律服务网络化、便捷化,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健全一体化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1、健全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建设,充实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加快推进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等工作经费的落实。2、拓展矛盾纠纷化解领域。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山林、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领域延伸,推动湘赣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发展,研究探索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与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试行调解员分级分类管理。3、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以联得起、调得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市级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指挥中心的积极作用,组织指导全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工作。(四)着力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不断完善高质量的特殊人群监管机制做好社区矫治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戒毒人员等特殊社会成员的管理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和谐。1、提高社区矫正执法水平。以社区矫正法立法进程加快为契机,全面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一是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完善执法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