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刚:骨斑点症_第1页
詹志刚:骨斑点症_第2页
詹志刚:骨斑点症_第3页
詹志刚:骨斑点症_第4页
詹志刚:骨斑点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斑点症 X线诊断詹志刚概述l 骨斑点症 (osteopoikilosis)为罕见的骨质异常增生性疾病 , 又称为周身性致密性骨炎、周身性脆性骨硬化症或播散性致密性骨病、弥漫性致密性(或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和点状骨,是一种罕见病症。 1905年由 Stie ola首先发现描述,1915年 Albers-Schonbery报道典型病例,1916年由 Ledoux将本病正式命名为骨斑点症。临床描述l 骨斑点症是无害的骨质硬化性疾病,罕见,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中的 1/1000万。l 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为 X线检查偶然发现,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多于女。l 化验室检查一般阴性,血钙、磷正常。l 本病最好发于管状骨的骨骺、干骺端等松质骨内,还可见于某些扁骨和不规则骨内 。病理l 据病理观察骨松质内有多个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骨块。骨斑点症与骨岛除病灶大小多少不同外,其部位和影像学与组织学表现均相似,故推测两者的发生机理相仿。可能系外围的层板骨与增粗的骨小梁相连,骨板和骨小梁不伴有缓慢的骨增生,而缺乏相应的骨吸收,致骨的改建发生障碍,病灶部位存在一种不稳定因素,即潜在的活跃的骨改建,病变可消失或增大的病理学为基础,但本病不侵及骨膜、关节软骨,并且不发生炎症、恶性变和病理骨折。临床特点 l 本病无临床症状,均为查体或检查其它病时发现本病。l 本病与年龄性别无关,本组从 22 58岁,文献报道年龄从 4个月 90岁均有发病。X线表现l 最常见于管状骨的干骺端和骨骺,很少发生在骨干,亦可见于骨盆。椎体、颅骨和下颌骨很少发病。l 病灶多累及长骨的两端,典型表现为在密集于干骺端及骨骺松质骨内,散在有数量不等的结节形、类圆形、椭圆形或条状致密影,长轴与骨长轴平行。在髂骨和肩胛骨则以髋臼和关节盂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l 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且密度越浓。病灶可相互融合成片而遮盖正常骨组织。l 斑点大小为 2mm 2cm,边缘光整,也可不规则,有时多个斑点相互重叠而呈不规则形融合。斑点中心部位可透亮。l 病灶侵及骨的松质骨,骨皮质与骨轮廓和关节皆正常,骨膜及关节软骨不受侵犯,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匀称。l 生长发育停止后,病变一般不再变化,但有时可消失或出现新病灶。l ECT检查见显影后骨骼放射性分布不均匀,骨松质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钙化灶。骨显像对应性放射性增强。据上述表现视全身骨显像多处骨代谢增强灶,为骨质代谢异常。鉴别诊断成骨性骨转移瘤:l 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有明显的疼痛症状。l 有原发病灶,转移灶呈单发或散在多发性骨质增浓病灶。l 常见于脊柱、骨盆、长骨的近端及扁骨,病灶边界毛糙,呈浸润性生长;骨斑点症很少累及颅骨、肋骨、脊柱、胸骨、锁骨。l 转移灶无密集对称性。l 其病灶直径均较大,直径一般在 1.0cm以上。l 本症误诊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缺乏认识,未想到本病的可能。鉴别诊断骨蜡泪样病:l 临床有疼痛,患侧肢体短缩。l 病变发生于长骨骨干和干骺端的骨内和骨皮质外,好侵犯单一肢体l 呈不规则条状骨硬化,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一侧向下流注,很象蜡烛泪故而得名。长骨偏侧骨皮质内骨质增生、硬化,骨密度极高,骨小梁消失,骨髓腔变窄。可向皮质外突出,表面凹凸不平或波浪状。l 在跟骨、跗骨,腕骨等,增生骨质以斑点、片状致密硬化,增生骨质不超过骨皮质外缘, 无轮廓改变。骨质硬化病变跨关节伸展,关节两端有新生骨堆积,关节面保持光滑。鉴别诊断骨减压病 ( 潜水病):l 病理改变主要为缺血性坏死病变。l 好发于长管状骨两端,很少发生于四肢短骨l 成条索状硬化斑,并有囊状透光区。l 关节改变:邻近关节坏死灶可使关节面塌陷,晚期关节间隙变窄。l 关节囊及韧带可见钙化或骨化。l 患者有潜水作业史。 讨论l 骨斑点症是罕见的无害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又称弥漫性致密性(或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和点状骨,可能有家族遗传性(此病人父母陪同来的,我为其父母透视未发现类似改变),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为 X线检查偶然发现,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多于女,化验室检查一般阴性,血钙、磷正常。讨论骨斑点症 (Osteopoikilosis)是一种罕见病,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中的 1/1000万 1 ,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于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并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本病最好发于管状骨的骨骺、干骺端等松质骨内,还可见于某些扁骨和不规则骨内 。据病理观察骨松质内有多个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骨块。骨岛与骨斑点症除病灶大孝多少不同外,其部位和影像学与组织学表现均相似,故推测两者的发生机理相仿。可能系外围的层板骨与增粗的骨小梁相连,骨板和骨小梁不伴有缓慢的骨增生,而缺乏相应的骨吸收,致骨的改建发生障碍,病灶部位存在一种不稳定因素,即潜在的活跃的骨改建,病变可消失或增大的病理学为基矗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