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二、课文欣赏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回答:父子浦口送别。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回答: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 ,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 ,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思考讨论一:父疼子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4.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5.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6.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 “探” ,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 ,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 ,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 ,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7.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答:父亲的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思考讨论二:子爱父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真切理解,真诚感激研究探讨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三、拓展迁移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四、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附板书设计:背影 朱自清(叙事散文)线索:背影为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变卖典质、借钱办丧反思: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 能根据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并理解文意。3. 感受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自主导学】1.刘义庆(403 年444 年) ,南北朝时期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皇室成员,袭封临川王,又被人称“临川王义庆” 。本文选自 ,这部著作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记述东汉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各色人物的逸闻轶事的杂史。这部著作保留下许多名言佳句。我们熟知“ ”、 “ ”、 “ ”、 “ ”等成语故事都出于其书。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王子猷( ) 病笃( ) 琴弦( ) 索 舆( ) 绝恸( ) 掷地( )3.解释加点的字。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4.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便索舆来奔丧 何以都不闻消息 【自主合作探究】 5.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6.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 , “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7.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反馈检测】 (20 分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 ) (2 分)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美妙绝伦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2 分)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良莠不齐10.翻译下列句子(8 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1.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2 分)12.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完成下列各题。 (3 分)(1)写一句手足情深的诗句:(2)写一句手足情深的谚语:(3)写两个反映亲情的成语故事:13.结合人琴俱亡 背影 ,谈谈你对人间亲情的感受?(3 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理解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2.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课前准备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 1926 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 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 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 、 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 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2、导语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 ”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的吧。3、 积累成语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 ,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36) ,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第三部分(78) ,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四、探究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如:“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如:“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五、比较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 ,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 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 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父母的心【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 , (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 1968 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 。2 根据拼音写汉字。yun 故 无精打 ci 如数 fn 还 xin 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 分)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褴褛:_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失魂落魄:_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自主合作探究】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一折 二折 三折 四折 五折贵妇人想领养孩子 (2) (4)(1)贵妇人想领养孩子(1) (3)(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 ,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3)要回女儿时: 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4 分)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_”(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把你认为最得体的一种写在下面。9 “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颗心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馈检测】 (20 分)10 “数”字有三个读音:Ash Bsh Cshu,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6分)(1)数不胜数( ) (2)如数奉还( )(3)数典忘祖( ) (4)数见不鲜( )(5)数米而炊( ) (6)数一数二( )11 在 下 面 句 子 的 括 号 里 , 填 进 恰 当 的 关 联 词 , 并 说 说 这 些 关 联 词 的 表 达 作 用 。( 3分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 )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12.课文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 ”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破旧” 。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 (4分)13.课文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3分)14.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 (4 分)(1) 要回女儿反思: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 ,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2、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3.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三、学法指导: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划分两首诗的节奏)4、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朗诵: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听朗读录音2.作者简介:王勃(650676) ,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请说说: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 颈联:主旨。不必伤别(议论)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5.相关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5、学习己亥杂诗1.朗诵: 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 听朗读录音2.作者及背景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 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在旅途中陆陆续续写了 315 首绝句,后人评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回忆录。 3.译文欣赏,整体感知,解决问题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 (借代、比喻、议论)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4.主题意义: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师寄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离别,因为我们的理想在远方,我们要抛开儿女情长,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一种爱是至高无上的,那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有一种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践行自己对国家忠贞的理想。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龚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作文学习目标: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1复习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 ,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学生自学。3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学生交流。4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列提纲,并相互交流。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学习目标: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课堂学习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1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课文。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2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3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学生自学短文。4 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5 反馈,交流,总结经验。 学生汇报经验。教学反思小石潭记 (一)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课堂学习: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2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4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朗读课文。归纳、交流。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反思小石潭记 (二)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课堂学习: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3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 读课文,寻找,交流。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2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 各抒己见。3 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思考归纳。4 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朗读。互评。第三块:拓宽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导入)明确要求。2 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交流,点评。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小组讨论。4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 交流,评选。反思: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课堂学习: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2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进入新课学习。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4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独立思考,交流。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2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3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投入地朗读反思:阿里山纪行 (一)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分组活动)课堂学习: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欣赏歌曲高山青 ,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 23 分钟。2 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第二块:品味语言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2 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 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讨论。4 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播放歌曲高山青 欣赏,哼唱2 组织朗读优美语段 个别朗读,互评反思:阿里山纪行 (二)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课堂学习: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自读课文,同桌或者前后桌讨论完成。2 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带领大家领略阿里山的秀丽风光。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独立思考:再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理清游览线路。抓住括景点特征。3 组织小组讨论 组内共同探讨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5 引导学生归纳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归纳、小结第二块:拓展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独立思考 同桌共同探讨2 组织交流,评选最佳导游。 交流,评选第三块:学生小结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组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小结小结。谈感受、收获。反思:美丽的西双版纳 (一)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自学的能力。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导语:西双版纳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独特韵味。欣赏西双版纳优美的风景。2 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课文,思考。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第二块: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指导:对文章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运用修辞、词语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回顾,交流2 组织活动;假如由你来当老师,你觉得要让大家知道些什么?独立思考:结合参考书、指导的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做读书笔记。3 组织小组对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加深理解反思: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学习目标:把握本文通过对照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写法。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课前学习: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课堂学习:第一块:交流自学成果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自学成果交流2 引导点评, 点评,第二块:质疑解疑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质疑解疑2 组织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第三块:课堂小练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2 组织交流,点评,总结 交流,点评反思:蓝蓝的威尼斯 (一)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课堂学习:第一块 :情境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谈谈你心目中的威尼斯。 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斯,展示图片、故事传说等。2 导入: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吧。自由阅读课文第二块;整体感知,解决疑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风光?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自由读课文,思考2 组织交流 交流3 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和发现?(结合探究练习三、四)就课文疑惑提问,解答。第三块:赏析语言和精彩的比喻。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语言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将威尼斯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自由读课文,思考,划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2 组织交流、小结 交流3 指导完成探究练习一 思考,练习,交流第四块:拓展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思考,仿写。反思:写作、修改文章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提炼他们的语言。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生动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课前准备:参观游览汝南名胜:南海禅寺,天中山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综观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散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思考。2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有哪些要求? 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归纳注意点3 写作训练 写作。4 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 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评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3 指导学生评分反思:专题交流和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1 A 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柳宗元的资料并交流B 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短交流。A.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C 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D 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图片资料等。B 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分组活动)D 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2 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创作对联。4 活动:假如你是导游,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思考,讨论,交流,点评5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6 参观游览汝南名胜名胜:南海禅寺,天中山等。利用星期日参观游览常州名胜。7 组织学生写单元学习小结提出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分析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反思:苏州园林学习目标: 1、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1 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2 布置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并能简要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读文章,找句子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相互评价第二块:研读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1 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阅读文章 1、2 两小节,画出有关句子2 组织交流 交流3 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苏州园林的设计还从哪些方面注意到了“图画”的效果?由此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重点阅读 36 小节,找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总结、归纳4 组织交流 交流、小结5 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品味本文多样性的语言。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