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_第1页
高中化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_第2页
高中化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_第3页
高中化学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协调教材的内容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愉快地直接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会信息加工,达到“受之以渔”的目的。既然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三方面去把握: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快速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化学教科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获取信息能力的最重要素材。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趣味性强,这一些为学生更好地阅读教材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具体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我都要求学生阅读,比如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泛读并勾出疑点、难点,使课堂更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利用一些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找出并分析概念、定律中的关键词和总结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课后的复习,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性质等反复阅读,再次体会关键词。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深刻记忆,而且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能使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化学反应速率”一节的学习,教材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两个概念的关系,提供了运动员投篮的图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懂得了活化分子并不一定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知识。另外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有机化学中所涉及的反应原理,即有机物分子的断键形式如果能够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会更形象和生动。比如在讲到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原理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含有示踪原子 18O 的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如下: 这样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酯化反应原理的信息,从而把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酯化反应的实质为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中的氢。二、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创新是信息加工和运用的关键。高中阶段是学生正处于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用好的方法学习。好的方法探索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学生自觉、主动地、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迁移是对先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后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施的影响。一个迁移过程的完成,要求利用相关旧知识时,认真寻找它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去同化新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在学习学习化学平衡这块中学化学的重点兼难点内容时,我首先让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水的烧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样?蔗糖在溶液中慢慢溶解了,加到一定量后就不溶解了。追问,不溶解了是否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的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的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了蔗糖的饱和溶液。进一步得出溶解平衡是个动态平衡。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观看一定量的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全过程。有了这个溶解平衡原理的知识,并结合反应速率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它迁移到普通的可逆反应中,从而得出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以此类推,也可以把它延伸到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的水解平衡的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透彻地分析,并尽量地让学生已牢固掌握的知识得以应用,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让学生学会用已知来探未知。其实,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比如:我们知道在 Mg-Al 原电池中,Mg 是原电池的负极,Al是正极。如何更换电解质溶液而使 Mg 电极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 Al 作为负极呢?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联想到以前所学的知识,Al 溶于 NaOH 溶液中,Mg 不溶于NaOH 溶液。类似的问题:请你判断 Al-Cu 和浓 HNO3 组成的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分别是什么?这些是一种高级的知识迁移,我们要在探究性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本质上进行联系对比,从异同点上进行比较识别,从知识的相关性上进行辨别和选择,培养学生真正弄清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变化以及因果关系,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放手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取事实和证据的。其中包括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这也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氯气”这一节内容,当讲完氯气的化学性质后,我提出:将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的原因?此时我首先要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红色”形成的原因,经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得出了要显红色,必须要有氢氧化钠溶质和酚酞,两者缺一不可。学生提出了可能的原因有两种:原因氯气和氢氧化钠溶质完全反应,碱性减弱;原因过量的氯气和水作用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漂白性)使酚酞被氧化红色褪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推论,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在反应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褪色后无酚酞。于是得出结论褪色原因是,但有些基础好的同学提出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氯水强氧化性所致,但氯水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的碱性一定会减弱,所以不能排除原因。此时,必须要对学生的质疑加以肯定并给予鼓励。再例如:在制备Fe(OH)2 演示实验中,我们教师可以先按教科书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几乎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 。这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书上描述的实验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不一致呢?此时引导学生从 Fe2+的性质考虑,猜测 Fe(OH)2 可能被空气氧化了。要想证实猜测,并观察到 Fe(OH)2 白色絮状沉淀,应该如何操作?由于 Fe(OH)2 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必须要隔绝空气或尽可能的减少体系内的空气。学生考虑了可能接触空气的试剂和操作等,最终得出实验方案硫酸亚铁溶液必须是新配置的,而且要用煮沸冷却后的水胶头滴管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用油膜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 Fe(OH)2 被氧化。然后还可以增加用一个改进后的装置图来制备 Fe(OH)2。如右图装置中,用 NaOH 溶液、铁屑、稀 H2SO4 等试剂制备 Fe(OH)2 白色絮状沉淀。(1)在试管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沉淀,在试管和试管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通过这样的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学生亲自体验到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总之,新课程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多少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