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_第1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_第2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_第3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_第4页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到底要求我们改什么? 实施新课程,是否就是把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是否就是换上几套新教材?难道把通史改成了专题史就是新课程了?就是新课改?真正的新课程到底要新在哪儿呢?我们的课改之路究竟通向何方?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为什么?一、是什么?三、怎么样?四、怎么办?一、是什么?在英文中,探究 inquiry一词,按照 牛津英语词典 解释:就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按照 现代汉语辞典 的解释:所谓 “探究 ”,就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之义。1、什么是探究? 由此可见:一切努力寻求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都可以看做是探究。 探究学习就是 “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式:问题解决式、文本解读式和材料解析式的探究式学习关注的焦点:问题的解决,在教师帮助或支持下,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2.什么是 “探究学习 ”? 可见:其立足点:就是 “问题 ”,及学生针对 “问题 ”而对知识进行的 “自主建构 ” 。3、历史学科探究式学习又是怎样的呢? 【 案例 1】历史学科拓展性专题的探究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围绕历史课堂教学基本内容而同步进行的 “追问 ”式探究学习 。 围绕特定的有意义的历史专题问题而进行的拓展性专题探究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 【 案例 2】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民主性互动性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联系生活现实、体现学生主体创新学习、视野开放尊重学生 、张扬个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二、为什么?从创新人才培养看 从高中生认知特点看 从历史学科价值看从近年考试评价看 三、怎么样?现实的顾虑 ( 1)应试的原因 ( 2)生源差异 ( 3)进度的问题 实施中的问题 ( 1)预设与生成 ( 4)过程与结论( 3)合作交流与独立探究 ( 5)内容与形式【 案例 3】( 2)师生角色定位 四、怎么办?首先,要抛开顾虑,努力践行课程理念。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其次,要开展行动研究、课例研究,努力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 【 相机案例 】假设我们买了一部数码相机,交给孩子。有四种情况:1.一个孩子什么也不看,瞎玩,数码相机很快被搞坏了;2.告诉另一个孩子不要动,你一步一步教他如何使用,并告知拍摄技巧;拍摄作品举例说明。布置拍摄作业。3.第三个孩子拿起来就玩,自己探索各种功能,遇到问题就查询说明书;布置拍摄作业。4.第四个孩子拿起说明书仔细看一遍,再探索各种功能;交流拍摄作品。照相:会用:充电、开关机,取景,变焦、拍摄、浏览、联机保存。第 5种情况如:教师直接给孩子介绍:充电、设置日期、开关机、浏览、联机保存等一些简易的操作功能。其中就取景、变焦、拍摄方面,则让学生结合说明书,各自试拍体会拍摄方法与技巧。再让孩子分小组交流讨论拍摄技巧,推选最佳作品展示。教师及时点评指导总结补充。布置拍摄作业。还布置关于微距拍摄、手动拍摄、摄影艺术等拓展性作业。启示:在策略上,关注这样几问题: 让学生探究什么? 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教师如何帮助促进学生探究? 教师如何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探究对象明确、准确,是有效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学习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教师的引导是提高探究学习有效性实效性的关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探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策略思考一:让学生探究什么?问题导引的策略 设计好问题串,设计好核心问题。 启发性、典型性、拓展性、实效性 探究对象明确、准确,是有效探究学习的基础。1.实施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策略思考二: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探究:生疑 质疑 释疑的过程。步骤: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适时引导、评价反馈 探究学习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策略思考二:如何开展探究活动?( 4)让个个学生参与探究的策略 ( 1)让学生乐于探究的策略 ( 2)让学生敢于探究的策略 ( 3)让学生善于探究的策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情 动机 民主包容开放的氛围以能力为探究学习主线个性差异 面向全体策略思考三:教师如何帮助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课例 1 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向导。 教师的引导是提高探究学习有效性实效性的关健。定向激趣,设问导疑,点拔导思,把握节奏,反馈归纳,深化创新策略思考: 让学生探究什么? 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教师如何帮助促进学生探究? 教师如何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探究对象明确、准确,是有效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学习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教师的引导是提高探究学习有效性实效性的关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探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欢迎:交流、批评、指正 谢谢!“达到某一目标的最短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 从创新人才培养看 历史课程标准 :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颁布实施。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纲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再次列入了重要工作。 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在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 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 中立性。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理解性,知识的获得是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过程,实质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 从近年考试评价看 从近年会考、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看,考题的学科性、发展性、引领性特征显著。 考学习能力与方法 考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 考信息提取处理能力 ( 2008年高考全国) 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 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 幻想 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2008年高考全国) 15.1920年,梁启超在 欧游心影录 中谈到 “科学万能说 ”时,认为它 “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2009年浙江) 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A B C D 农业 税(万 贯)非 农业 税(万贯 )农业 税:非 农业 税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 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 60厢 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 72( 2010年浙江) 18明代沉船 “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 )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 ”政策( 2008年高考全国) 37( 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 摘编自陈茂同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等材料二 摘编自净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中 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 “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 6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10分)( 3)如何理解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 6分)(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10分)( 2009年浙江) 38.( 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 新民说 ( 1902年)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警告青年 ( 1915年 9月)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 1915年 10月)( 1) 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 “新民 ”与 “新青年”的原因( 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 “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我们从 梅杜萨之筏 自由引导人民 的画作中分别听到了 “救命啊! ”“向前冲啊! ”的呐喊声;从 命运交响曲 欢乐颂 的乐章中听到了时代的最强音;从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的诗句中,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身上看到了光明与希望。这些盛行于 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艺作品有哪些基本特点呢?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大量的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动荡的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帝国 ) 18151830 复辟的波旁王朝 (封建专制统治 ) 18301848 七月王朝 18481852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