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干部转变职能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民政干部转变职能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民政干部转变职能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民政干部转变职能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民政干部转变职能经验交流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政干部转变职能经验交流材料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紧紧围绕转变工作职能,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收到了一定成效。去年,在 176个市直部门、单位考核评比中,我局由第 23 位提升到第 16 位;XX 区民政局由第 42 位提升到第 10位, 、 、民政局的位次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扭转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体制转轨的磨擦冲撞,迫切要求政府机关尽快转变职能。我们作为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部门,同样需要转变职能,实现精简、统一、高效。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到 1998 年上半年,全局工作人员 27 名,除班子成员和工勤人员外,仅有 20 名公务员,配备在 10 个科室里,平均每个科室只有 2人,有 2 个科室仅科长一人唱“独角戏” ,再加上局机关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使干部疲于应付,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新的形势和自身现状,都迫使着我们必须调整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三下一转” ,即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财力下沉,转变工作方式。就是把事务性工作及相关的权力和财力,能下放到基层的就下放到基层,能剥离到社会的就剥离到社会,使局机关跳出具体事务圈子,转到综合指导上来。这个指导思想一经提出,就遇到了很大阻力:一是思想因素。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较强的“惯性” ,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习惯于从事具体工作。二是权利因素。职能转变的实质是权利的再分配,权利的剥离下放,必然触及切身利益,部分干部一时接受不了。三是素质因素。部分干部缺乏综合指导能力,想转也转不动。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局党组经过分析论证,统一了认识:转变职能是个大潮流,不转就要落伍。要转,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分别于 1998 年 8 月、1999 年 2 月、XX 年 2 月,召开了三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参加人员扩大到市局机关全体人员、各事业单位正副职领导、县级民政局中层以上干部。议题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内容一次比一次深化,主题一次比一次明确,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第一次会议,议题是开展“两个清理” 、贯彻“三个观点” ,即彻底清理“左”的影响,彻底清理计划经济的影响;运用改革的观点、市场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研究探讨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要求广大干部适应职能转变,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大民政”意识。第二次会议,主题有三:逐项梳理传统民政工作误区,研究确立新时期“大民政”工作思路,分步实施工作职能转变。强调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搞好调查研究,提高综合指导能力。会上,我们还搜集印发了20 多篇文章,既有上级领导的讲话,也有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国情咨文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的就职演说 ,供与会人员学习参考,开阔视野。第三次会议,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大民政”工作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大民政”工作体系。同时,举办了 wto 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全球意识,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大家说,“这三次会议,使我们的思想来了三次大飞跃,观念来了三次大更新” 。通过三次时间相互间隔、主题保持不变、内容逐步深化的会议,全系统形成了议改革、论创新、谈发展的浓厚氛围,基本消除了旧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 ,为实施职能转变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基矗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都学会了用市场化这把“尺子”衡量工作。对适应的,宁肯冒风险、承担责任,也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推进;对基本适应的,积极创造条件,使之向适应的方向发展;对那些不适应或一时认不清的,就维持现状,认真观察分析,看清之后再下结论。近几年,我们根据转变职能的要求,清理了所有的经济实体,把社区服务项目、最低生活保障等审批权,毫无保留地下放给县级民政部门。目前,我们正着手研究论证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福利企业管理等职能的剥离问题。二、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新时期的民政干部,既要有“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千里马”的高效,特别是实施职能转变后,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更高。为此,我们从用人导向、队伍结构、培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正确把握用人导向。对干部的提拔、奖惩具有十分显著的导向作用。提拔、奖励一名好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反之,就会带来一股歪风。近年来,我们在总结工作、树立典型、选拔任用干部等方面,始终坚持“三个侧重于”:“老黄牛”型与“千里马”型,侧重于“千里马”型;埋头苦干型与综合协调型,侧重于综合协调型;传统习惯型与改革创新型,侧重于改革创新型,从而打破了传统做法,着力选拔配备了一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综合协调指导的优秀干部,在全系统逐步形成了注重调查研究、锐意改革进取的风气。合理调整队伍结构。主要分流动、整合、提拔三步走:第一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干部流动速度。1998年,调整输出了 7 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 3 名处级干部。紧接着,利用空余编制,拓宽视野,委托组织、人事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考察选调了 7 名基本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年轻干部。第二步,对局机关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通盘考虑,全面考查,重新整合。局机关按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的原则,先后调整了 14 人,占机关人员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也全部进行了调整。第三步,本着“成熟一批推荐一批,成熟一批提拔一批”的原则,积极推荐、提拔干部。两年来,局机关先后提拔科级干部 6 名,占总人数的 31%。提拔任用的方法是,根据职能转变的需要,科级职位竞争上岗,一般人员双向选择。经过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支梯次构成合理、知识组合配套、能力结构优良、气质搭配互补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规范管理。为使干部养成办事讲程序、工作讲效率、行为讲规范的良好习惯,我们制定了工作计划、日常管理、公文处理、考察考核等 15章 76 条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印发给全系统每个干部。在考察考核制度中,我们明确规定,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稿件的,按稿酬的 7 倍奖励,省级按 5 倍奖励,市级按 3 倍奖励。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市局机关人员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查报告 17 篇,有 12 人受到奖励。在工作计划制度中,我们要求各科室每周末报出下周工作安排,每月末报出下月工作计划,汇总印发到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互相监督执行。这一制度我们坚持了三年,从未间断,确保了工作的计划性和时效性。注重提高基本素质。强调学习:在坚持正常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更注重营造氛围、带出风气,促使干部自觉学习,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系统培训: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投资15 万元,举办了 5 次培训班,有 220 名民政工作者受到培训。开阔视野:让干部走上去,了解工作动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走下去,掌握一手资料。先后组织 26 人到先进地区乃至出国考察学习,使干部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创新精神。超前培养:分别让 4 名副科级干部主持科室工作,促其早日成熟。对村委会换届直癣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化等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都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三、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改变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有了一支好队伍,只能说有了一定的基本条件。要开创工作新局面,还必须引导干部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几年来,我们以转变工作方式为突破口,促使干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锻炼干部队伍的指导、协调能力。一是从加强调查研究入手,提高干部的宏观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指导,来源于对工作规律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为提高干部的宏观决策、综合指导水平,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既使干部对担负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又使干部学会了抓本质、抓关键,增强了决策、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许多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通过对本地的调查研究和外地的考察学习,我们不仅敏锐地意识到,村民自治是大势所趋,而且准确掌握了有关政策及工作程序,形成了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调查与建议的考察报告,及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于 1999 年 10 月份,率先在俚岛进行了直选试点,创造了“严把六个关口、实施六个突破、实现七个当潮的直选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我们成功地指导了全市 2699 个村的直眩选举基本结束后,我们又在市进行了镇政府配套建设、村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并在全市推广。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针对设施布局、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社会福利社会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制定了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五年规划 。据此,我们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和儿童福利院,三市一区也相继规划建设了大规模、高档次的社会福利设施。二是从实施集团作战入手,提高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民政工作有 4 大类 20 多项,业务独立性强,很多干部习惯于单兵作战。随着民政工作领域的拓展、任务的加重、问题的增多,要搞突破、求创新,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集团作战。这对民政干部而言,不仅要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参与集团作战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们对确定的重点工作,采取打破科室界限、集合优势兵力的办法,形成拳头,重点攻关,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提高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散乱坟墓清理工作,我市曾多次动议末果。为克服这一难点,去年,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集中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加强调度、检查督导。仅一个半月,就清理散乱坟墓近 2 万座,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年初,针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我们及时组成 4 人小组,就城市化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形成了把握城市化趋势,实现民政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调研报告,超前预测了城市化进程中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为民政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作了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三是从加强横向联合入手,提高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大多民政工作,尤其是一些新的工作,仅靠民政部门难以独立承担,必须提高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争取各方支持,唱好“大合唱” 。几年来,我们引导干部积极协调,广泛争取,实实在在地搞“大民政” ,不仅锻炼提高了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进程。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有关单位开展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工作。最近,我们又与地税局联合下发文件,由民政主管,对社区服务实施行业管理。在双拥工作中,我们充分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社会各界,形成整体合力,在三度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活动,近年来发动有关部门投入资金近 300 万元,支援驻军科技大练兵,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 8 家新闻单位联合报道,全国双拥办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经验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紧紧围绕转变工作职能,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收到了一定成效。去年,在 176个市直部门、单位考核评比中,我局由第 23 位提升到第 16 位;XX 区民政局由第 42 位提升到第 10位, 、 、民政局的位次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扭转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体制转轨的磨擦冲撞,迫切要求政府机关尽快转变职能。我们作为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部门,同样需要转变职能,实现精简、统一、高效。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到 1998 年上半年,全局工作人员 27 名,除班子成员和工勤人员外,仅有 20 名公务员,配备在 10 个科室里,平均每个科室只有 2人,有 2 个科室仅科长一人唱“独角戏” ,再加上局机关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使干部疲于应付,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新的形势和自身现状,都迫使着我们必须调整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三下一转” ,即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财力下沉,转变工作方式。就是把事务性工作及相关的权力和财力,能下放到基层的就下放到基层,能剥离到社会的就剥离到社会,使局机关跳出具体事务圈子,转到综合指导上来。这个指导思想一经提出,就遇到了很大阻力:一是思想因素。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较强的“惯性” ,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习惯于从事具体工作。二是权利因素。职能转变的实质是权利的再分配,权利的剥离下放,必然触及切身利益,部分干部一时接受不了。三是素质因素。部分干部缺乏综合指导能力,想转也转不动。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局党组经过分析论证,统一了认识:转变职能是个大潮流,不转就要落伍。要转,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分别于 1998 年 8 月、1999 年 2 月、XX 年 2 月,召开了三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参加人员扩大到市局机关全体人员、各事业单位正副职领导、县级民政局中层以上干部。议题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内容一次比一次深化,主题一次比一次明确,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第一次会议,议题是开展“两个清理” 、贯彻“三个观点” ,即彻底清理“左”的影响,彻底清理计划经济的影响;运用改革的观点、市场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研究探讨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要求广大干部适应职能转变,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大民政”意识。第二次会议,主题有三:逐项梳理传统民政工作误区,研究确立新时期“大民政”工作思路,分步实施工作职能转变。强调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搞好调查研究,提高综合指导能力。会上,我们还搜集印发了20 多篇文章,既有上级领导的讲话,也有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国情咨文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的就职演说 ,供与会人员学习参考,开阔视野。第三次会议,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大民政”工作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大民政”工作体系。同时,举办了 wto 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全球意识,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大家说,“这三次会议,使我们的思想来了三次大飞跃,观念来了三次大更新” 。通过三次时间相互间隔、主题保持不变、内容逐步深化的会议,全系统形成了议改革、论创新、谈发展的浓厚氛围,基本消除了旧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 ,为实施职能转变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基矗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都学会了用市场化这把“尺子”衡量工作。对适应的,宁肯冒风险、承担责任,也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推进;对基本适应的,积极创造条件,使之向适应的方向发展;对那些不适应或一时认不清的,就维持现状,认真观察分析,看清之后再下结论。近几年,我们根据转变职能的要求,清理了所有的经济实体,把社区服务项目、最低生活保障等审批权,毫无保留地下放给县级民政部门。目前,我们正着手研究论证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福利企业管理等职能的剥离问题。二、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新时期的民政干部,既要有“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千里马”的高效,特别是实施职能转变后,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更高。为此,我们从用人导向、队伍结构、培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正确把握用人导向。对干部的提拔、奖惩具有十分显著的导向作用。提拔、奖励一名好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反之,就会带来一股歪风。近年来,我们在总结工作、树立典型、选拔任用干部等方面,始终坚持“三个侧重于”:“老黄牛”型与“千里马”型,侧重于“千里马”型;埋头苦干型与综合协调型,侧重于综合协调型;传统习惯型与改革创新型,侧重于改革创新型,从而打破了传统做法,着力选拔配备了一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综合协调指导的优秀干部,在全系统逐步形成了注重调查研究、锐意改革进取的风气。合理调整队伍结构。主要分流动、整合、提拔三步走:第一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干部流动速度。1998年,调整输出了 7 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 3 名处级干部。紧接着,利用空余编制,拓宽视野,委托组织、人事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考察选调了 7 名基本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年轻干部。第二步,对局机关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通盘考虑,全面考查,重新整合。局机关按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的原则,先后调整了 14 人,占机关人员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也全部进行了调整。第三步,本着“成熟一批推荐一批,成熟一批提拔一批”的原则,积极推荐、提拔干部。两年来,局机关先后提拔科级干部 6 名,占总人数的 31%。提拔任用的方法是,根据职能转变的需要,科级职位竞争上岗,一般人员双向选择。经过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支梯次构成合理、知识组合配套、能力结构优良、气质搭配互补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规范管理。为使干部养成办事讲程序、工作讲效率、行为讲规范的良好习惯,我们制定了工作计划、日常管理、公文处理、考察考核等 15章 76 条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印发给全系统每个干部。在考察考核制度中,我们明确规定,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稿件的,按稿酬的 7 倍奖励,省级按 5 倍奖励,市级按 3 倍奖励。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市局机关人员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查报告 17 篇,有 12 人受到奖励。在工作计划制度中,我们要求各科室每周末报出下周工作安排,每月末报出下月工作计划,汇总印发到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互相监督执行。这一制度我们坚持了三年,从未间断,确保了工作的计划性和时效性。注重提高基本素质。强调学习:在坚持正常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更注重营造氛围、带出风气,促使干部自觉学习,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系统培训: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投资15 万元,举办了 5 次培训班,有 220 名民政工作者受到培训。开阔视野:让干部走上去,了解工作动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走下去,掌握一手资料。先后组织 26 人到先进地区乃至出国考察学习,使干部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创新精神。超前培养:分别让 4 名副科级干部主持科室工作,促其早日成熟。对村委会换届直癣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化等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都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三、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改变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有了一支好队伍,只能说有了一定的基本条件。要开创工作新局面,还必须引导干部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几年来,我们以转变工作方式为突破口,促使干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锻炼干部队伍的指导、协调能力。一是从加强调查研究入手,提高干部的宏观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指导,来源于对工作规律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为提高干部的宏观决策、综合指导水平,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既使干部对担负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又使干部学会了抓本质、抓关键,增强了决策、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许多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通过对本地的调查研究和外地的考察学习,我们不仅敏锐地意识到,村民自治是大势所趋,而且准确掌握了有关政策及工作程序,形成了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调查与建议的考察报告,及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于 1999 年 10 月份,率先在俚岛进行了直选试点,创造了“严把六个关口、实施六个突破、实现七个当潮的直选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我们成功地指导了全市 2699 个村的直眩选举基本结束后,我们又在市进行了镇政府配套建设、村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并在全市推广。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针对设施布局、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社会福利社会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制定了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五年规划 。据此,我们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和儿童福利院,三市一区也相继规划建设了大规模、高档次的社会福利设施。二是从实施集团作战入手,提高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民政工作有 4 大类 20 多项,业务独立性强,很多干部习惯于单兵作战。随着民政工作领域的拓展、任务的加重、问题的增多,要搞突破、求创新,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集团作战。这对民政干部而言,不仅要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参与集团作战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们对确定的重点工作,采取打破科室界限、集合优势兵力的办法,形成拳头,重点攻关,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提高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散乱坟墓清理工作,我市曾多次动议末果。为克服这一难点,去年,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集中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加强调度、检查督导。仅一个半月,就清理散乱坟墓近 2 万座,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年初,针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我们及时组成 4 人小组,就城市化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形成了把握城市化趋势,实现民政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调研报告,超前预测了城市化进程中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为民政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作了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三是从加强横向联合入手,提高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大多民政工作,尤其是一些新的工作,仅靠民政部门难以独立承担,必须提高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争取各方支持,唱好“大合唱” 。几年来,我们引导干部积极协调,广泛争取,实实在在地搞“大民政” ,不仅锻炼提高了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进程。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有关单位开展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工作。最近,我们又与地税局联合下发文件,由民政主管,对社区服务实施行业管理。在双拥工作中,我们充分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社会各界,形成整体合力,在三度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活动,近年来发动有关部门投入资金近 300 万元,支援驻军科技大练兵,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 8 家新闻单位联合报道,全国双拥办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经验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紧紧围绕转变工作职能,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收到了一定成效。去年,在 176个市直部门、单位考核评比中,我局由第 23 位提升到第 16 位;XX 区民政局由第 42 位提升到第 10位, 、 、民政局的位次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扭转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体制转轨的磨擦冲撞,迫切要求政府机关尽快转变职能。我们作为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部门,同样需要转变职能,实现精简、统一、高效。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到 1998 年上半年,全局工作人员 27 名,除班子成员和工勤人员外,仅有 20 名公务员,配备在 10 个科室里,平均每个科室只有 2人,有 2 个科室仅科长一人唱“独角戏” ,再加上局机关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使干部疲于应付,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新的形势和自身现状,都迫使着我们必须调整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三下一转” ,即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财力下沉,转变工作方式。就是把事务性工作及相关的权力和财力,能下放到基层的就下放到基层,能剥离到社会的就剥离到社会,使局机关跳出具体事务圈子,转到综合指导上来。这个指导思想一经提出,就遇到了很大阻力:一是思想因素。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较强的“惯性” ,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习惯于从事具体工作。二是权利因素。职能转变的实质是权利的再分配,权利的剥离下放,必然触及切身利益,部分干部一时接受不了。三是素质因素。部分干部缺乏综合指导能力,想转也转不动。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局党组经过分析论证,统一了认识:转变职能是个大潮流,不转就要落伍。要转,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分别于 1998 年 8 月、1999 年 2 月、XX 年 2 月,召开了三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参加人员扩大到市局机关全体人员、各事业单位正副职领导、县级民政局中层以上干部。议题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内容一次比一次深化,主题一次比一次明确,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第一次会议,议题是开展“两个清理” 、贯彻“三个观点” ,即彻底清理“左”的影响,彻底清理计划经济的影响;运用改革的观点、市场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研究探讨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要求广大干部适应职能转变,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大民政”意识。第二次会议,主题有三:逐项梳理传统民政工作误区,研究确立新时期“大民政”工作思路,分步实施工作职能转变。强调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搞好调查研究,提高综合指导能力。会上,我们还搜集印发了20 多篇文章,既有上级领导的讲话,也有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国情咨文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的就职演说 ,供与会人员学习参考,开阔视野。第三次会议,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大民政”工作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大民政”工作体系。同时,举办了 wto 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全球意识,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大家说,“这三次会议,使我们的思想来了三次大飞跃,观念来了三次大更新” 。通过三次时间相互间隔、主题保持不变、内容逐步深化的会议,全系统形成了议改革、论创新、谈发展的浓厚氛围,基本消除了旧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 ,为实施职能转变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基矗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都学会了用市场化这把“尺子”衡量工作。对适应的,宁肯冒风险、承担责任,也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推进;对基本适应的,积极创造条件,使之向适应的方向发展;对那些不适应或一时认不清的,就维持现状,认真观察分析,看清之后再下结论。近几年,我们根据转变职能的要求,清理了所有的经济实体,把社区服务项目、最低生活保障等审批权,毫无保留地下放给县级民政部门。目前,我们正着手研究论证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福利企业管理等职能的剥离问题。二、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新时期的民政干部,既要有“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千里马”的高效,特别是实施职能转变后,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更高。为此,我们从用人导向、队伍结构、培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正确把握用人导向。对干部的提拔、奖惩具有十分显著的导向作用。提拔、奖励一名好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反之,就会带来一股歪风。近年来,我们在总结工作、树立典型、选拔任用干部等方面,始终坚持“三个侧重于”:“老黄牛”型与“千里马”型,侧重于“千里马”型;埋头苦干型与综合协调型,侧重于综合协调型;传统习惯型与改革创新型,侧重于改革创新型,从而打破了传统做法,着力选拔配备了一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综合协调指导的优秀干部,在全系统逐步形成了注重调查研究、锐意改革进取的风气。合理调整队伍结构。主要分流动、整合、提拔三步走:第一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干部流动速度。1998年,调整输出了 7 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 3 名处级干部。紧接着,利用空余编制,拓宽视野,委托组织、人事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考察选调了 7 名基本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年轻干部。第二步,对局机关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通盘考虑,全面考查,重新整合。局机关按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的原则,先后调整了 14 人,占机关人员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也全部进行了调整。第三步,本着“成熟一批推荐一批,成熟一批提拔一批”的原则,积极推荐、提拔干部。两年来,局机关先后提拔科级干部 6 名,占总人数的 31%。提拔任用的方法是,根据职能转变的需要,科级职位竞争上岗,一般人员双向选择。经过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支梯次构成合理、知识组合配套、能力结构优良、气质搭配互补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规范管理。为使干部养成办事讲程序、工作讲效率、行为讲规范的良好习惯,我们制定了工作计划、日常管理、公文处理、考察考核等 15章 76 条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印发给全系统每个干部。在考察考核制度中,我们明确规定,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稿件的,按稿酬的 7 倍奖励,省级按 5 倍奖励,市级按 3 倍奖励。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市局机关人员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查报告 17 篇,有 12 人受到奖励。在工作计划制度中,我们要求各科室每周末报出下周工作安排,每月末报出下月工作计划,汇总印发到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互相监督执行。这一制度我们坚持了三年,从未间断,确保了工作的计划性和时效性。注重提高基本素质。强调学习:在坚持正常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更注重营造氛围、带出风气,促使干部自觉学习,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系统培训: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投资15 万元,举办了 5 次培训班,有 220 名民政工作者受到培训。开阔视野:让干部走上去,了解工作动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走下去,掌握一手资料。先后组织 26 人到先进地区乃至出国考察学习,使干部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创新精神。超前培养:分别让 4 名副科级干部主持科室工作,促其早日成熟。对村委会换届直癣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化等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都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三、适应职能转变要求,着力改变干部队伍的工作方式有了一支好队伍,只能说有了一定的基本条件。要开创工作新局面,还必须引导干部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几年来,我们以转变工作方式为突破口,促使干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锻炼干部队伍的指导、协调能力。一是从加强调查研究入手,提高干部的宏观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指导,来源于对工作规律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为提高干部的宏观决策、综合指导水平,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既使干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