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第1页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第2页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第3页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第4页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青少年心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 ”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 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特别是现在,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次,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一、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家庭观念,特殊的家庭地位。随着城乡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与养儿防老等家庭观念已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可否认,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陈旧观念。这些观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出现了诸如敏感、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颠倒了家庭关系中的主次地位。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2、家长期望值过高,表达爱的失误。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在生活中溺爱独生子女,事事迁就放纵,想方设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要求,放弃教育;或者事事包办,百般服侍,不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保护过度,恐其受到伤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分溺爱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最终把独生子女变得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吹雨打。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或者胆小怕事,缺乏责任感,常常难以适应社会。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3、家庭管教方式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长管教子女不单是惩罚,主要在于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坏的标准,建立自我控制机制。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行为检点,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一方严格,另一方放纵,管教态度极不一致。有的甚至当子女的面相互指责或争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难以树立威信,也使孩子无从适应,是非不辨,好坏不分,以及养成看人行事,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的不良品行。4、学习带来的过大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 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学习的压力使这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恐怖感,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产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 , “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 ,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 , “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 , “我感到孤独、寂寞” ,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 。5、校园暴力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敲诈勒索,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这些行为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游戏厅、网吧里实际消费的群体,游戏和网络的虚似社会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如前所述,青少年出现行为与特点,或者心理卫生问题,主要由于家庭环境及学校社会环境影响所致。因此,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创造,审美的能力。(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 ,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作为教师,我们身上的责任很重,我们不仅使孩子们的知识导师,更是孩子们心理走向健康的导航者,我们应该用学到得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的童年快乐,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健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青少年心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 ”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 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特别是现在,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次,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一、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家庭观念,特殊的家庭地位。随着城乡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与养儿防老等家庭观念已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可否认,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陈旧观念。这些观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出现了诸如敏感、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颠倒了家庭关系中的主次地位。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2、家长期望值过高,表达爱的失误。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在生活中溺爱独生子女,事事迁就放纵,想方设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要求,放弃教育;或者事事包办,百般服侍,不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保护过度,恐其受到伤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分溺爱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最终把独生子女变得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吹雨打。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或者胆小怕事,缺乏责任感,常常难以适应社会。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3、家庭管教方式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长管教子女不单是惩罚,主要在于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坏的标准,建立自我控制机制。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行为检点,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一方严格,另一方放纵,管教态度极不一致。有的甚至当子女的面相互指责或争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难以树立威信,也使孩子无从适应,是非不辨,好坏不分,以及养成看人行事,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的不良品行。4、学习带来的过大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 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学习的压力使这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恐怖感,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产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 , “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 ,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 , “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 , “我感到孤独、寂寞” ,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 。5、校园暴力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敲诈勒索,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这些行为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游戏厅、网吧里实际消费的群体,游戏和网络的虚似社会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如前所述,青少年出现行为与特点,或者心理卫生问题,主要由于家庭环境及学校社会环境影响所致。因此,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创造,审美的能力。(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 ,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作为教师,我们身上的责任很重,我们不仅使孩子们的知识导师,更是孩子们心理走向健康的导航者,我们应该用学到得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的童年快乐,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健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青少年心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 ”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 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特别是现在,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次,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一、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家庭观念,特殊的家庭地位。随着城乡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与养儿防老等家庭观念已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可否认,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陈旧观念。这些观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出现了诸如敏感、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颠倒了家庭关系中的主次地位。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2、家长期望值过高,表达爱的失误。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在生活中溺爱独生子女,事事迁就放纵,想方设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要求,放弃教育;或者事事包办,百般服侍,不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保护过度,恐其受到伤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分溺爱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最终把独生子女变得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吹雨打。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或者胆小怕事,缺乏责任感,常常难以适应社会。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3、家庭管教方式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长管教子女不单是惩罚,主要在于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坏的标准,建立自我控制机制。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行为检点,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一方严格,另一方放纵,管教态度极不一致。有的甚至当子女的面相互指责或争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难以树立威信,也使孩子无从适应,是非不辨,好坏不分,以及养成看人行事,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的不良品行。4、学习带来的过大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 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学习的压力使这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恐怖感,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产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 , “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 ,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 , “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 , “我感到孤独、寂寞” ,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 。5、校园暴力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敲诈勒索,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这些行为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游戏厅、网吧里实际消费的群体,游戏和网络的虚似社会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